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重受热历史对PLA/MWCNTs复合材料结晶和熔融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胡静雯 卢秀萍 +1 位作者 石坚 李红月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7-52,共6页
为改善聚乳酸(PLA)的结晶性能,分别以PLA和表面包覆纳米SiO_2并接枝硅烷偶联剂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为基体和改性剂,经溶液共混法制备PLA/MWCNTs复合材料.分别利用POM和DSC研究复合材料等温结晶、非等温结晶和冷结晶的球晶形态、结晶... 为改善聚乳酸(PLA)的结晶性能,分别以PLA和表面包覆纳米SiO_2并接枝硅烷偶联剂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为基体和改性剂,经溶液共混法制备PLA/MWCNTs复合材料.分别利用POM和DSC研究复合材料等温结晶、非等温结晶和冷结晶的球晶形态、结晶和熔融行为.研究结果表明:PLA/MWCNTs复合材料结晶和熔融行为强烈依赖于受热历史和改性MWCNTs含量;PLA/MWCNTs复合材料冷结晶时结晶度最高,球晶尺寸最小且熔点最低;1℃/min降温结晶时球晶尺寸最大,且熔点最高;降温速率越快,复合材料的起始结晶温度、结晶焓和结晶度越低.改性MWCNTs可作为PLA的异相成核剂,改善复合材料的结晶、熔融行为和球晶尺寸,其最佳用量为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热历史 聚乳酸 多壁碳纳米管 复合材料 结晶 熔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外饰用再生聚丙烯材料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赵一权 董婧晗 +4 位作者 张铜柱 王焰孟 刁帅 李明贺 徐昌竹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2-118,共7页
本研究在原生聚丙烯(VPP)中加入不同比例的消费后回收聚丙烯(PCR-PP),制得一系列不同再生含量(0、10%、30%、50%)的再生聚丙烯(RPP)材料,进而研究再生材料添加比例对RPP材料的拉伸、弯曲、压缩、冲击等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并以差示扫描... 本研究在原生聚丙烯(VPP)中加入不同比例的消费后回收聚丙烯(PCR-PP),制得一系列不同再生含量(0、10%、30%、50%)的再生聚丙烯(RPP)材料,进而研究再生材料添加比例对RPP材料的拉伸、弯曲、压缩、冲击等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并以差示扫描量热(DSC)、熔体流动速率等热学性能检测方法及扫描电子显微镜显微分析手段探索RPP材料性能衰减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随着PCR-PP含量的提升,RPP材料的抗老化性能变差,结晶性能和加工性能逐步降低,造成产品各项强度性能及塑性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当PCR-PP含量≤30%时,RPP材料的各项强度及塑性保持率均维持在90%以上,此时如果在产品中针对性地辅以补强剂,RPP材料的物理性能可以满足车规级使用要求。此研究结果为RPP材料在汽车行业的广泛应用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行业 聚丙烯 再生材料 再生含量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保险杠用再生聚丙烯材料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董婧晗 赵一权 +4 位作者 张铜柱 王焰孟 刁帅 李明贺 徐昌竹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1-126,共6页
为验证再生聚丙烯(RPP)应用于汽车保险杠的可行性,研究了不同比例消费后回收聚丙烯(PCR-PP)的用量对RPP的冲击、拉伸、弯曲、压缩等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对RPP的热性能和拉伸断口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PCR-PP含量占比分别为0、10... 为验证再生聚丙烯(RPP)应用于汽车保险杠的可行性,研究了不同比例消费后回收聚丙烯(PCR-PP)的用量对RPP的冲击、拉伸、弯曲、压缩等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对RPP的热性能和拉伸断口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PCR-PP含量占比分别为0、10%、30%和50%的情况下,随着PCR-PP添加量的增加,RPP力学性能总体呈现缓慢下降趋势,断裂伸长率从467%下降至210%,下降最为明显;当添加10%PCR-PP时,材料的冲击、拉伸、弯曲性能变化较小,均可满足应用于保险杠材料的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险杠 再生材料 聚丙烯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6/PE–LLD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及力学性能 被引量:5
4
作者 张现军 郑一泉 丁超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53-57,共5页
为改进尼龙(PA) 6的韧性,在PA6中加入线性低密度聚乙烯(PE–LLD),并采用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POE-g-MAH)作为相容剂,研究了该体系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结果显示,相容剂POE-g-MAH的加入,降低了复合材料的结晶温度,改善了材料的结... 为改进尼龙(PA) 6的韧性,在PA6中加入线性低密度聚乙烯(PE–LLD),并采用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POE-g-MAH)作为相容剂,研究了该体系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结果显示,相容剂POE-g-MAH的加入,降低了复合材料的结晶温度,改善了材料的结晶行为。在固定相容剂含量为5%条件下,随着PE–LLD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以及弯曲弹性模量逐渐降低;室温与低温(–40℃)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随着PE–LLD含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当PE–LLD含量为15%时,材料的室温与低温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7.5kJ/m2和10.8kJ/m2,较纯PA6的冲击强度分别提高10.8倍和4.3倍,赋予复合材料较好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6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相容剂 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用聚丙烯材料收缩率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晟 雷亮 +3 位作者 李振华 吴亦建 杨波 罗忠富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0-33,42,共5页
聚丙烯材料尺寸稳定性是车用聚丙烯材料改性的重要方向之一。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车用聚丙烯材料,研究了聚丙烯材料中聚烯烃弹性体(POE)的含量、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分子结构及滑石粉含量和目数对聚丙烯材料收缩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聚丙烯材料尺寸稳定性是车用聚丙烯材料改性的重要方向之一。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车用聚丙烯材料,研究了聚丙烯材料中聚烯烃弹性体(POE)的含量、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分子结构及滑石粉含量和目数对聚丙烯材料收缩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高熔体质量流动速率的无规共聚POE和高目数滑石粉,并同时提高POE和滑石粉的含量,可显著降低聚丙烯(PP)材料的收缩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聚烯烃弹性体 滑石粉 收缩率 塑料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TIR法分析PC/ABS共混物中PC含量 被引量:5
6
作者 马哲 陈光岩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2-105,133,共5页
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法对聚碳酸酯(P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BS)共混物中PC组分含量进行分析。分别以1 760 cm^(–1)和700 cm^(–1)作为PC和ABS的特征定量吸收峰,建立了1 760 cm^(–1)和700 cm^(–1)吸收峰峰面积比值... 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法对聚碳酸酯(P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BS)共混物中PC组分含量进行分析。分别以1 760 cm^(–1)和700 cm^(–1)作为PC和ABS的特征定量吸收峰,建立了1 760 cm^(–1)和700 cm^(–1)吸收峰峰面积比值与PC组分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PC质量分数低于80%时,两者呈一次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达0.995。与常规的密度法相比,FTIR法定量结果的相对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均在5%以内,可准确应用于PC/ABS共混物中PC含量的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共混物 定量分析 一元回归 比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联环氧树脂拉伸性能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海霞 王梓霖 +2 位作者 孙付宇 高如月 付一政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3-117,共5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MD)模拟方法研究了交联环氧树脂的拉伸性能。首先利用Perl脚本通过Materials Studio(MS)分子模拟软件构建了不同交联度的交联环氧树脂模型,然后对交联模型进行单轴拉伸,得到模型的应力-应变图,分析了拉伸过程中应力-应... 采用分子动力学(MD)模拟方法研究了交联环氧树脂的拉伸性能。首先利用Perl脚本通过Materials Studio(MS)分子模拟软件构建了不同交联度的交联环氧树脂模型,然后对交联模型进行单轴拉伸,得到模型的应力-应变图,分析了拉伸过程中应力-应变行为,能量变化和微观结构等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拉伸强度随交联度的增大而增大;由于三维交联网络的限制,导致拉伸过程中模型的微观结构变化并不十分明显;在拉伸过程中,体系应变主要引起了范德华(vdW)相互作用的改变。研究成果可以为热固性树脂的性能改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模拟 环氧树脂 应力 应变 单轴拉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乙基次磷酸铝在增强聚酰胺体系中的阻燃机理 被引量:6
8
作者 陶四平 索倩倩 张现军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33-139,共7页
通过锥形量热、垂直燃烧、热重分析、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探究了二乙基次磷酸铝(AlPi)在增强聚酰胺体系中的阻燃机理。结果表明,PA66/AlPi、PA6T/AlPi,PA10T/AlPi三种体系的凝聚相成炭能力顺序为PA6T/AlPi>PA10T/Al... 通过锥形量热、垂直燃烧、热重分析、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探究了二乙基次磷酸铝(AlPi)在增强聚酰胺体系中的阻燃机理。结果表明,PA66/AlPi、PA6T/AlPi,PA10T/AlPi三种体系的凝聚相成炭能力顺序为PA6T/AlPi>PA10T/AlPi>PA66/AlPi,气相捕捉自由基能力顺序为PA66/AlPi>PA6T/AlPi>PA10T/AlPi。阻燃性能主要受树脂与AlPi的降解温度是否匹配,树脂结构的酰胺基团含量以及苯环含量的影响,且影响因素间相互制约。同时明确其阻燃机理:表面主要发生热氧降解,形成磷酸盐和芳香族物质的炭层,进而起到凝固相阻燃的作用;内部以热降解为主形成磷酸盐的同时有AlPi气体挥发,起到气相阻燃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乙基次磷酸铝 聚酰胺 凝聚相 气相 阻燃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流动性聚丙烯的制备及其热稳定性能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陶四平 李东 +1 位作者 肖鹏 宁凯军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4-17,共4页
采用过氧化物作为聚丙烯(PP)的分子量调节剂,高分子量受阻胺作为PP的热稳定剂,制备了高流动性PP(HFRPP)。研究了过氧化物含量对HFRPP流动性能和冲击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氧化诱导期试验、热氧老化试验及流变性能测试研究了高分子量受阻胺... 采用过氧化物作为聚丙烯(PP)的分子量调节剂,高分子量受阻胺作为PP的热稳定剂,制备了高流动性PP(HFRPP)。研究了过氧化物含量对HFRPP流动性能和冲击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氧化诱导期试验、热氧老化试验及流变性能测试研究了高分子量受阻胺热稳定剂对HFRPP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为0.04%的过氧化物,经过一次和二次双螺杆挤出后,能够实现PP优异的流动性能并保持其适当的缺口冲击强度。高分子量受阻胺能够有效稳定过氧化物催化降解PP体系后所残留的活性中心,提高HFRPP热老化寿命且不影响其流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过氧化物 高分子量受阻胺 高流动性 热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混合烘干技术在塑料加工行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东 陈智敏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0-52,共3页
利用真空干燥原理,以双螺杆挤出机产生的废热为热源,采用单螺旋混合干燥机在真空状态下混合烘干物料。实践表明,该真空混合烘干技术节能效果明显,可满足物料的干燥技术要求,尤其适用于热敏性塑料的干燥。
关键词 真空干燥 混合设备 单螺旋混合干燥机 塑料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氧剂对阻燃ABS老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超正 宋晓辉 +3 位作者 王亮 肖华明 付锦锋 杨霄云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4-148,共5页
将添加不同抗氧剂的阻燃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BS)进行了热氧老化及氙灯老化评估.通过测试色差变化评估不同抗氧剂效能.热氧老化测试结果显示,添加抗氧剂的阻燃ABS材料长期热氧老化后的总色差都能实现有效降低,抗氧剂具体所稳定的... 将添加不同抗氧剂的阻燃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BS)进行了热氧老化及氙灯老化评估.通过测试色差变化评估不同抗氧剂效能.热氧老化测试结果显示,添加抗氧剂的阻燃ABS材料长期热氧老化后的总色差都能实现有效降低,抗氧剂具体所稳定的色相有一定差异.氙灯老化测试结果显示,抗氧剂与光稳定剂存在协同作用,降低光老化过程颜色变化.对改善老化性能的材料进行了力学性能表征,阻燃ABS的拉伸强度为45.8~46.5 MPa,弯曲强度为69.6~69.7 MPa,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14~15 kJ/m^2.改善老化性能的材料同时具备良好的阻燃性能,垂直燃烧能够达到UL94 V–0级,适用于暖风机外壳,除湿机外壳等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氧剂 阻燃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 热氧老化 氙灯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态二氧化氯溶液的制备及其在废气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东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9-31,共3页
提出了一种二氧化氯溶液制备方法,制作了一新型废气处理装置,并将两者结合应用于有机废气处理。实例表明,生产中产生的废气经稳态二氧化氯溶液和等规不锈钢波纹填料在改进型废气处理塔中处理后:粉尘含量下降90%左右,非甲烷总烃含量也下... 提出了一种二氧化氯溶液制备方法,制作了一新型废气处理装置,并将两者结合应用于有机废气处理。实例表明,生产中产生的废气经稳态二氧化氯溶液和等规不锈钢波纹填料在改进型废气处理塔中处理后:粉尘含量下降90%左右,非甲烷总烃含量也下降9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氯 废气处理 有机废气 环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Cl-CaCl_(2)熔盐热处理危险废物焚烧飞灰的重金属转化/稳定化研究
13
作者 熊雨苏 张建星 +4 位作者 古国健 戴传海 胡红云 童华 邓双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2025年第5期1731-1738,共8页
利用NaCl-CaCl_(2)混合熔盐体系对危险废物焚烧飞灰进行低温(600~700℃)热处理,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参数(时间、温度、飞灰/熔盐配比)对产物中重金属迁移规律及浸出特性的影响,以揭示重金属的转化与稳定化机制。研究发现:飞灰中的重金属在... 利用NaCl-CaCl_(2)混合熔盐体系对危险废物焚烧飞灰进行低温(600~700℃)热处理,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参数(时间、温度、飞灰/熔盐配比)对产物中重金属迁移规律及浸出特性的影响,以揭示重金属的转化与稳定化机制。研究发现:飞灰中的重金属在熔盐或飞灰所含氯化物(NaCl、KCl等)的作用下发生直接或间接氯化反应,并最终在熔盐相中富集,其余留存于熔渣。熔盐中重金属占比与其本身的挥发性及热处理温度显著相关。飞灰在温度为600℃、飞灰与熔盐质量比为1∶5的条件下熔盐热处理1 h后,Cu、Zn、Cr、Cd、Pb在熔盐中占比分别为84.45%、82.28%、75.35%、93.08%、96.39%,飞灰减量63%。硫酸硝酸法熔渣中Cu和Pb浸出率与原灰相比分别下降了88.4%和97.3%,浸出液中未检出Zn、Cd和Cr,满足GB 18598—2019《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规定限值。醋酸缓冲溶液法熔渣中Cr、Zn、Cd、Cu、Pb的浸出率与原灰相比分别下降了90.5%、99.9%、99.8%、98.4%、79.6%,可通过进一步添加CaO(质量分数4%)调配NaCl-CaCl_(2)熔盐体系,提升熔渣中Pb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废物焚烧飞灰 NaCl-CaCl_(2)熔盐 温和热处理 重金属 转化/稳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