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包容性金融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于中国内地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58
1
作者 张彤进 任碧云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0-101,共12页
本文借鉴二元经济增长模型,分析了包容性金融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关系,并采用2011—2015年中国内地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和系统GMM模型对理论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分析发现:(1)包容性金融发展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本文借鉴二元经济增长模型,分析了包容性金融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关系,并采用2011—2015年中国内地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和系统GMM模型对理论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分析发现:(1)包容性金融发展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传统银行的金融服务成本、互联网金融的数字支持服务程度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显著为负,这表明,包容性金融发展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直接作用主要是通过降低金融服务成本实现的;(3)传统银行金融包容性在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方面的作用,东部比中西部更加明显,而互联网金融包容性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在中西部地区显著。据此,本文提出,应重视包容性金融发展的收入分配效应,以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容性金融发展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互联网金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容性金融发展与个人职业选择及收入变动:理论与经验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任碧云 张彤进 《金融经济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6-28,共13页
在个人职业选择模型框架下,引入包容性金融发展理论分析包容性金融发展如何影响个人的职业选择及收入变动得出:随着包容性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包容性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和人力资本积累效应将逐渐显现,雇员比例会出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过... 在个人职业选择模型框架下,引入包容性金融发展理论分析包容性金融发展如何影响个人的职业选择及收入变动得出:随着包容性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包容性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和人力资本积累效应将逐渐显现,雇员比例会出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过程,自雇劳动者比例则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与此同时,中低收入者收入逐渐提高,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2004年、2006年、2009年和2011年CHNS相关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模型两种方法经验检验了理论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容性金融发展 职业选择 收入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集聚区建设中中央与地方政府行为的演化博弈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任碧云 罗安邦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36-40,共5页
在金融集聚区建设中,中央政府行为与地方政府行为表现出行为生态学特征。构建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显示双方期望收益、中央政府出台政策的力度、地方政府在中央政府不支持情况下建设金融集聚区遭受的损失程... 在金融集聚区建设中,中央政府行为与地方政府行为表现出行为生态学特征。构建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显示双方期望收益、中央政府出台政策的力度、地方政府在中央政府不支持情况下建设金融集聚区遭受的损失程度及双方初始博弈策略选择状态决定了演化稳定均衡策略。基于此,提出了因地制宜改变博弈参数、提高地方政府对正向激励和行政惩罚措施的敏感度、构建更加合理的政绩考核体系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聚集区 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 演化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资源产出弹性的地区差异研究——基于1994~200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 被引量:2
4
作者 黄蓓 王祥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2-26,共5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资源以其资源属性对地区经济增长所起的作用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首先对全国32个省区1994~2007年间金融资源各自的平均占有量进行了对比;其次对全国金融资源与产出的关系进行了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得到二者... 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资源以其资源属性对地区经济增长所起的作用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首先对全国32个省区1994~2007年间金融资源各自的平均占有量进行了对比;其次对全国金融资源与产出的关系进行了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得到二者存在单向滞后因果关系。接着,对32个省区做了面板数据模型,并得到其各自的金融资源产出弹性。最后,发现金融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其金融资源的增加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要大于金融资源发达的地区。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资源 产出弹性 地区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价格冲击、金融风险与宏观审慎政策协调——基于DSGE模型的分析
5
作者 张庆君 方文杰 魏缘 《南方金融》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18,共16页
构建一个包含企业违约率和银行不良贷款率因素的DSGE模型,研究能源价格波动对金融稳定的影响,以及宏观审慎政策的调控效果和福利效应。研究发现:能源价格变动将导致金融市场波动,且这一冲击在对能源依赖度、市场信用水平和价格黏性较高... 构建一个包含企业违约率和银行不良贷款率因素的DSGE模型,研究能源价格波动对金融稳定的影响,以及宏观审慎政策的调控效果和福利效应。研究发现:能源价格变动将导致金融市场波动,且这一冲击在对能源依赖度、市场信用水平和价格黏性较高以及能源使用效率较低的经济主体中影响更为明显。在政策调控上,相对于传统的泰勒规则,高强度的泰勒规则和引入审慎因素的扩展型泰勒规则对金融稳定的调控效果更好;而高强度的泰勒规则、引入审慎因素的泰勒规则、引入审慎因素的监管政策均能有效减少福利损失。为此,建议降低经济发展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构建灵活的市场和企业价格调整体系以及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治理机制,积极防范能源价格波动带来的金融风险,提升金融体系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稳定 能源价格 宏观审慎政策 泰勒规则 DSGE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中央银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抑制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任碧云 黄蓓 杨雪梅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6-149,共4页
基于1978—2008年的经验数据和收入不平等、固定资产投资等宏观经济变量,通过多元回归嵌套模型对中国中央银行独立性(CBI)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CBI与通货膨胀不仅呈负相关关系,并且是通过与基尼系数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基于1978—2008年的经验数据和收入不平等、固定资产投资等宏观经济变量,通过多元回归嵌套模型对中国中央银行独立性(CBI)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CBI与通货膨胀不仅呈负相关关系,并且是通过与基尼系数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的交互作用实现的,CBI指数每增加一个单位,通货膨胀率大约会降低3.54个百分点。CBI存在一个作用的适度区间,即CBIt∈(14.28,20.65)。由此可知,在14.28至20.65的区间内适度增大可抑制通货膨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银行独立性 通货膨胀 固定资产投资 收入不平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容性金融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减贫效应 被引量:24
7
作者 任碧云 孟维福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9-56,共8页
本文采用2006—2018年全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基于农村劳动力转移这一传导机制,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包容性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研究发现:(1)包容性金融发展不仅能够直接降低农村贫困水平,而且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中介效应间接降... 本文采用2006—2018年全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基于农村劳动力转移这一传导机制,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包容性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研究发现:(1)包容性金融发展不仅能够直接降低农村贫困水平,而且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中介效应间接降低农村贫困水平。(2)从包容性金融发展具体维度来看,金融渗透度、金融可获得性、金融使用效用性和金融承担度的提升能够降低农村贫困水平,且金融渗透度对农村贫困水平的影响最大,金融使用效用性、金融可获得性和金融承担度对农村贫困水平的影响依次减弱。(3)从区域角度来看,无论东部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包容性金融发展都能够显著降低农村贫困水平,且在东部地区存在以农村劳动力转移为中介变量的不完全中介效应,但在中西部地区以农村劳动力转移为中介变量的中介效应并不显著。本文以农村劳动力转移为传导机制的研究为包容性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容性金融发展 农村劳动力转移 减贫效应 农村贫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容性金融发展与农村居民贫困减缓——基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任碧云 王雨秋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5-56,共12页
本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结合2006—2016年中国内地省际面板数据,基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包容性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贫困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包容性金融发展能够通过全要素生... 本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结合2006—2016年中国内地省际面板数据,基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包容性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贫困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包容性金融发展能够通过全要素生产率的中介效应发挥减贫作用。(2)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包容性金融服务渗透度的提升对贫困的影响最为显著;同时,包容性金融发展可通过技术进步和效率提升作用来推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一步作用于贫困。(3)稳健性检验表明,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包容性金融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乃至农村减贫的贡献表现出较大不平衡性。本文的政策建议为:首先,应持续推进包容性金融发展,充分发挥全要素生产率的中介效应,以更快实现2020年全面脱贫目标;其次,要继续加强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以实现金融服务均等性,充分发挥金融减贫的优势;最后,要合理配置金融资源,注重地区间发展的公平性,以实现经济社会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容性金融 贫困减缓 全要素生产率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美国金融危机的几点反思 被引量:1
9
作者 姚莉 任碧云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1-103,108,共4页
美国金融危机在给世界金融和实体经济带来巨大损失的同时,也让人们对这场金融危机进行反思。新自由主义在西方曾经盛行一时,新自由主义思潮及对金融业的影响首先导致金融监管不断放松,中央银行对金融体系的控制能力急剧下降,从而导致对... 美国金融危机在给世界金融和实体经济带来巨大损失的同时,也让人们对这场金融危机进行反思。新自由主义在西方曾经盛行一时,新自由主义思潮及对金融业的影响首先导致金融监管不断放松,中央银行对金融体系的控制能力急剧下降,从而导致对过度的金融创新几乎失控;其次,美国虚拟经济的超前发展与实体经济相对衰落也使美国金融危机的发生不可避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危机 金融创新 虚拟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创建我国农业保险外部发展环境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4
10
作者 郭昱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7-79,共3页
2005年以来,我国农业保险业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机遇,而良好的外部环境是农业保险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本文从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监管制度、宣传教育四个方面入手,努力从宏观上创建有利于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良好的外部环境。
关键词 农业保险 财政补贴 农业保险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科技、信贷错配与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风险 被引量:3
11
作者 任碧云 关秋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4-123,共10页
本文将金融科技和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风险置于同一框架下分析,基于我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信贷获取和生产率方面存在差异的现实背景,构建包含信贷错配特征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研究金融科技缓解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风险... 本文将金融科技和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风险置于同一框架下分析,基于我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信贷获取和生产率方面存在差异的现实背景,构建包含信贷错配特征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研究金融科技缓解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风险的作用。研究发现:我国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风险主要体现为,当存在信贷错配时,不利冲击导致总产出下降较多,而“稳增长”政策对总产出的拉动作用较小;金融科技能够降低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溢价、提高中小民营企业生存率和生产效率,减轻信贷错配程度,从而缓解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风险。因此,应持续深化金融科技应用,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 信贷错配 非金融企业部门 杠杆率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房需求与经济基本面——基于购房者风险偏好视角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罗安邦 《南方经济》 CSSCI 2014年第3期81-97,共17页
文章通过建立住房需求与商品消费跨期决策模型,将收入、物价、房价、房贷、利率、人口等经济基本面因素纳入局部均衡分析中,证明了这些变量对住房需求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购房者的风险态度,住房需求与经济基本面之间主要表现为一种抛物线关... 文章通过建立住房需求与商品消费跨期决策模型,将收入、物价、房价、房贷、利率、人口等经济基本面因素纳入局部均衡分析中,证明了这些变量对住房需求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购房者的风险态度,住房需求与经济基本面之间主要表现为一种抛物线关系,其开口方向由风险偏好态度决定。采用门限面板模型、平滑转换面板模型和半参估计方法,对1999年到2012年全国31个省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表明我国目前购房者主要是风险爱好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房需求经 济基本面 风险偏好 非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货币政策转向效应、公众预期与资产价格——来自金属类大宗商品市场的证据
13
作者 张庆君 常奕晴 《金融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25,共14页
基于2015—2024年美联储货币政策及金属类大宗商品价格数据,采用事件研究和文本分析法,探讨货币政策转向与公众预期对不同类别金属资产价格的差异化影响。研究发现,贵金属作为避险资产,对降息预期反应最敏感,其价格波动受实际利率与通... 基于2015—2024年美联储货币政策及金属类大宗商品价格数据,采用事件研究和文本分析法,探讨货币政策转向与公众预期对不同类别金属资产价格的差异化影响。研究发现,贵金属作为避险资产,对降息预期反应最敏感,其价格波动受实际利率与通胀预期双重驱动;而工业金属(如黑色金属、有色金属)价格更多受全球供需结构和产业链刚性约束,对货币政策的短期响应较弱。此外,市场预期通过预期贴现机制显著放大政策冲击效应,尤其在政策转向初期形成价格超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联储货币政策 工业金属 超额收益率 预期贴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资产化会缓释企业债务违约风险吗?
14
作者 张庆君 李宇轩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6-118,共13页
随着数据成为新型生产要素,数据资产越来越引起企业的关注。采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1年至2023年的样本数据,深入探讨了数据资产对企业债务违约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据资产能够有效缓解企业债务违约风险;数据资产通过缓解融资约... 随着数据成为新型生产要素,数据资产越来越引起企业的关注。采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1年至2023年的样本数据,深入探讨了数据资产对企业债务违约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据资产能够有效缓解企业债务违约风险;数据资产通过缓解融资约束、降低代理成本以及提升全要素生产率降低企业债务违约风险;异质性分析表明,该效应在制造业、高新技术与创新型企业中均显著,其中制造业企业表现最为突出。上述结论为理解数据资产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证依据,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资产 企业债务违约风险 代理成本 全要素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流动性过剩原因辨析 被引量:62
15
作者 任碧云 王越凤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25,共7页
存贷差和外汇占款以及M2与M1差额的不断拉大等都不是流动性过剩的直接成因,而是由于货币政策没有及时对经济发展出现的变化作出反应造成的。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有三条思路:一是要加大货币政策的紧缩力度以收紧流动性,从而预防可能发生... 存贷差和外汇占款以及M2与M1差额的不断拉大等都不是流动性过剩的直接成因,而是由于货币政策没有及时对经济发展出现的变化作出反应造成的。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有三条思路:一是要加大货币政策的紧缩力度以收紧流动性,从而预防可能发生的通货膨胀;二是使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在货币政策紧缩的同时,通过财政政策的扩张保证经济的稳定发展;三是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为汇率自由浮动提供前提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性过剩 存贷差 外汇占款 货币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历次通货膨胀看我国当前宏观调控政策选择 被引量:12
16
作者 任碧云 李涛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23-29,共7页
目前,我国物价持续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等各种物价指数居高不下,通货膨胀已经初露端倪。继续加息和提高准备金率会带来较大隐患,货币政策只有与财政政策、汇率政策等组合政策配合,减少自身数量指标控制,加大其结构指... 目前,我国物价持续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等各种物价指数居高不下,通货膨胀已经初露端倪。继续加息和提高准备金率会带来较大隐患,货币政策只有与财政政策、汇率政策等组合政策配合,减少自身数量指标控制,加大其结构指标调整,才能更好地解决物价上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货膨胀 货币供应量 治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货币供应量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房屋销售价格指数的影响——基于1978-2009年中国经验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任碧云 梁垂芳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1-26,共6页
本文利用结构VAR模型分析了我国货币供应量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房屋销售价格指数的影响,并通过1978年至2009年的经验检验,发现我国货币供应量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房屋销售价格指数的影响较为显著,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房屋销售价格指数... 本文利用结构VAR模型分析了我国货币供应量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房屋销售价格指数的影响,并通过1978年至2009年的经验检验,发现我国货币供应量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房屋销售价格指数的影响较为显著,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房屋销售价格指数会此消彼长,并且,货币供应量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存在半年到一年的滞后期。基于此,我们认为,在当前货币供应量持续处于高位、房地产价格被严格控制的背景下,要加倍警惕2010年下半年至2011年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从而产生通货膨胀局面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供应量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房屋销售价格指数 结构V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资者情绪、企业投资水平与投资偏好——基于股权融资渠道与迎合渠道的对比 被引量:6
18
作者 任碧云 任毅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3-132,共10页
投资者情绪会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文章在投资者非理性的假设下,以2004~2013年上市企业面板数据研究了投资者情绪对企业投资水平与投资偏好的影响。结果显示:(1)投资者情绪与企业投资水平呈正相关关系,高涨的投资者情绪会促使企业投资的... 投资者情绪会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文章在投资者非理性的假设下,以2004~2013年上市企业面板数据研究了投资者情绪对企业投资水平与投资偏好的影响。结果显示:(1)投资者情绪与企业投资水平呈正相关关系,高涨的投资者情绪会促使企业投资的增加,低落的投资者情绪会促使企业投资的减少;(2)在中国资本市场股权融资渠道理论和迎合理论同时适用,且迎合渠道发挥的作用更大;(3)基于研发投资与固定资产投资的特点不同,与固定资产投资相比,投资者情绪对企业研发投资的影响程度更大。因此,企业治理过程中应当对投资者给予充分重视,同时监管当局应完善市场的监管制度,营造理性投资的市场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资者情绪 股权融资渠道 迎合渠道 研发投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股东增持股份动机是择时还是自保?——基于股权质押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22
19
作者 任碧云 杨克成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8-75,共8页
本文研究了上市公司大股东股权质押与增持行为的关系,发现大股东股权质押与增持倾向显著正相关,大股东在股权质押后会倾向于通过增持股份来防范股价下跌风险进而实现自我保护目的,而大股东面临的较强财务约束使其无意愿和能力进行大幅增... 本文研究了上市公司大股东股权质押与增持行为的关系,发现大股东股权质押与增持倾向显著正相关,大股东在股权质押后会倾向于通过增持股份来防范股价下跌风险进而实现自我保护目的,而大股东面临的较强财务约束使其无意愿和能力进行大幅增持,其增持行为具有较多象征意味。本文为大股东增持股份动机提出了新的解释,择时和自保的双重动机得到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市公司 增持股份 择时动机 自保动机 股权质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蓄向投资转化机制及中国目标模式的选择——基于高储蓄率、高贸易顺差背景的思考 被引量:12
20
作者 任碧云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3-16,28,共5页
高储蓄率在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影响了消费与投资的合理关系;高贸易顺差在不断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国际经济交往中的诸多摩擦。要解决贸易平衡问题,必须采取措施降低储蓄率,以扩大国内需求。实现储蓄向投资的顺利转... 高储蓄率在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影响了消费与投资的合理关系;高贸易顺差在不断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国际经济交往中的诸多摩擦。要解决贸易平衡问题,必须采取措施降低储蓄率,以扩大国内需求。实现储蓄向投资的顺利转化,是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举措。通过对储蓄向投资转化机制及其在中国实践的分析,我们认为,市场主导型模式是我国储蓄向投资转化机制的目标模式,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模式,必须以制度建设为路径选择并着手进行相应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蓄 投资 储蓄向投资转化机制 市场主导型转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