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对中美贸易失衡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杨珍增 王捷 《国际贸易》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49-53,共5页
在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中,跨国公司将产品生产的不同环节置于不同国家,难以界定产品的原产地。由于我国劳动力成本较低、企业创新能力较差,我国主要承接全球生产链条的低端环节,在贸易方式上则表现为加工贸易出口在出口总额中占有较高比... 在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中,跨国公司将产品生产的不同环节置于不同国家,难以界定产品的原产地。由于我国劳动力成本较低、企业创新能力较差,我国主要承接全球生产链条的低端环节,在贸易方式上则表现为加工贸易出口在出口总额中占有较高比重。特别是在东亚生产网络中,日本、韩国和东盟等经济体将零部件出口到中国,在中国进行加工组装后再出口到美国,由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对华直接投资 中美贸易失衡 加工贸易出口 垂直专业化分工 企业创新能力 产品生产 出口总额 劳动力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应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吗——基于货币国际化制度条件的反思 被引量:6
2
作者 杨珍增 马楠梓 《南方经济》 CSSCI 2013年第7期27-34,共8页
人民币国际化是金融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的一个可能结果而非目标。境外人民币持有者接受人民币作为结算和储备货币的基本条件是币值稳定、自由兑换和政治风险最小化,这些条件的实现需要以利率自由化、汇率自由化、取消资本流动管制和实... 人民币国际化是金融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的一个可能结果而非目标。境外人民币持有者接受人民币作为结算和储备货币的基本条件是币值稳定、自由兑换和政治风险最小化,这些条件的实现需要以利率自由化、汇率自由化、取消资本流动管制和实现央行货币政策独立为基本保障。本文从以上四个方面对我国和国际化货币经济体做了对比分析后认为,我国当前远未达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国内金融体系改革的目标应以从根本上推进金融自由化为主而非推动人民币国际化,遵照先国内金融自由化,后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币国际化 央行独立性利率自由化 汇率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距离与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动机--基于美国跨国公司数据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杨珍增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2-67,共6页
地理距离不仅影响国际直接投资的规模,而且影响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在一个3国框架内对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动机进行分析,将其分为市场寻求型、面向母国的成本驱动型和面向第三国的成本驱动型3种类型。利用美国跨国公司海外经营... 地理距离不仅影响国际直接投资的规模,而且影响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在一个3国框架内对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动机进行分析,将其分为市场寻求型、面向母国的成本驱动型和面向第三国的成本驱动型3种类型。利用美国跨国公司海外经营数据进行经验分析后发现,随着母国-东道国地理距离的增加,跨国公司面向母国的成本驱动型直接投资比重会下降,而市场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的比重会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地理距离 直接投资动机 贸易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韩自贸协定关税减让特征及其产业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齐俊妍 王吉霞 《国际商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7-96,共10页
本文根据中韩自贸协定的关税承诺表,将中韩双方贸易产业分成敏感产业、半敏感产业和非敏感产业,并从降税优惠幅度、降税方式及比例、过渡期的设置等3方面对这3类产业的降税特点进行分类比较,发现中方对其敏感产业的降税力度要比韩方稍大... 本文根据中韩自贸协定的关税承诺表,将中韩双方贸易产业分成敏感产业、半敏感产业和非敏感产业,并从降税优惠幅度、降税方式及比例、过渡期的设置等3方面对这3类产业的降税特点进行分类比较,发现中方对其敏感产业的降税力度要比韩方稍大,对非敏感产业的降税力度稍小于韩方,而对半敏感产业,中韩双方旗鼓相当。结合2012~2016年中韩各产业进出口贸易额,分析中韩自贸协定对中韩产业的进出口影响,发现在敏感和半敏感产业上,中国对双方降税优惠安排的利用更加充分,中国的降税安排在总体上也比韩国更能促进双方贸易自由化。但同时,中国的部分敏感产业也受到了中韩自贸协定的负面冲击,对此在产业结构升级、负面清单等方面提出应对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韩自贸协定 关税减让特征 敏感产业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对出口品质结构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郑长云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65-72,共8页
文章计算了2006-2014年各省出口品质的金额结构和种类数结构指标,用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较强地区的出口品质结构并未显著高于保护较弱的地区,而且知识产权保护并非直接作用于地区出口品质结构,而是通过影响创新... 文章计算了2006-2014年各省出口品质的金额结构和种类数结构指标,用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较强地区的出口品质结构并未显著高于保护较弱的地区,而且知识产权保护并非直接作用于地区出口品质结构,而是通过影响创新的出口品质结构效应发挥作用。随着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提高,每万人专利数上升在改善出口品质种类数结构的同时,导致了金额结构的恶化。说明由于企业创新层次较低,品质提升带来的出口价格提高并不明显。虽然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加强促进了研发投入和专利数量提升,但研发投入增速明显低于专利数量增速,这反映了中国企业专利质量较低,专利增长主要依赖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增长的事实。提高中国企业创新水平,促进发明专利数量和质量提高,是提升出口品质、改善出口品质结构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保护 出口品质 专利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