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飞行员职业韧性对工作倦怠的影响
1
作者 李丽 陈瑶 +1 位作者 赵跃 曹长城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3-29,共7页
为探究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不同时期飞行员工作倦怠状况,以及职业韧性对工作倦怠的影响机制,以新冠疫情为例,采用职业韧性量表、工作嵌入量表和工作倦怠量表,分别于疫情防控期及防控政策放开后,先后2次对国内7家航空公司飞行员开展... 为探究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不同时期飞行员工作倦怠状况,以及职业韧性对工作倦怠的影响机制,以新冠疫情为例,采用职业韧性量表、工作嵌入量表和工作倦怠量表,分别于疫情防控期及防控政策放开后,先后2次对国内7家航空公司飞行员开展问卷调查,并使用Process宏程序进行假设检验。结果表明:在疫情防控期,近34.5%的飞行员表现出轻度、中度工作倦怠,在疫情防控政策放开后,飞行员倦怠水平降低,倦怠检出率为27.5%,且基本为轻度倦怠;在前后2个时期中,职业韧性与工作倦怠及其3个维度均显著负相关,职业韧性对工作倦怠有显著负向影响;工作嵌入在职业韧性与工作倦怠及其情绪衰竭、去人性化等维度间均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工作嵌入在飞行员职业韧性和工作倦怠之间的中介效应占比先后为31.58%、36.67%。提高飞行员职业韧性水平及工作嵌入度,可有效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飞行员工作倦怠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飞行员 职业韧性 工作倦怠 工作嵌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距平行跑道配对进近纵向碰撞风险安全评估 被引量:32
2
作者 卢飞 张兆宁 +1 位作者 魏志强 刘碧莲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8-113,共6页
近距平行跑道实施配对进近可有效提高繁忙机场终端区容量,解决拥挤问题。为保证配对进近安全运行,研究其纵向碰撞风险,基于定位误差分布和尾流避让要求,考虑配对进近2架飞机的运动过程和时间因素,建立近距平行跑道配对进近纵向碰撞风险... 近距平行跑道实施配对进近可有效提高繁忙机场终端区容量,解决拥挤问题。为保证配对进近安全运行,研究其纵向碰撞风险,基于定位误差分布和尾流避让要求,考虑配对进近2架飞机的运动过程和时间因素,建立近距平行跑道配对进近纵向碰撞风险评估模型,并给出模型中相关参数的计算公式。最后通过Matlab软件对一算例进行仿真计算,以验证模型的合理性。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增加,配对进近2架飞机间的纵向碰撞风险不断增大,当前机到达跑道入口时,风险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平行跑道 配对进近 定位误差 碰撞风险 安全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距平行跑道配对进近侧向碰撞风险评估 被引量:14
3
作者 卢飞 朱楠 +2 位作者 杨斯 张兆宁 刘碧莲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7-92,共6页
为研究近距平行跑道配对进近侧向碰撞风险及相关参数对碰撞风险的影响,首先分析飞机位置误差的影响因素;其次基于配对进近的2架飞机实际运行过程和尾流避让的要求,考虑侧向误差概率密度函数截断补偿系数,建立近距平行跑道配对进近... 为研究近距平行跑道配对进近侧向碰撞风险及相关参数对碰撞风险的影响,首先分析飞机位置误差的影响因素;其次基于配对进近的2架飞机实际运行过程和尾流避让的要求,考虑侧向误差概率密度函数截断补偿系数,建立近距平行跑道配对进近侧向风险评估模型;然后计算不同实际导航性能(ANP)条件下的侧向碰撞风险值;最后编制ANP数值表,并建议配对飞机速度差不超过7.5m/s,初始安全间隔为1000~1200m。结果表明,后机采用进近偏角可以有效降低对ANP的要求;大风速时,侧向碰撞风险对风向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平行跑道 配对进近 位置误差 侧向碰撞风险 安全评估 实际导航性能(AN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航飞机起飞过程细粒子排放特征 被引量:14
4
作者 韩博 刘雅婷 +2 位作者 陈鑫 任强 魏志强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620-1627,共8页
选择B737-800作为典型机型,基于BM2-FOA耦合模型,通过对飞机性能参数的模拟,获得了其在全推力和减推力等多种方式下,起飞离场爬升至1000m高度过程中每一时刻PM_(2.5)的排放指数,并计算了精确排放量.同时研究了燃油含硫量对细粒子排放量... 选择B737-800作为典型机型,基于BM2-FOA耦合模型,通过对飞机性能参数的模拟,获得了其在全推力和减推力等多种方式下,起飞离场爬升至1000m高度过程中每一时刻PM_(2.5)的排放指数,并计算了精确排放量.同时研究了燃油含硫量对细粒子排放量的影响,分析了不同组分对PM_(2.5)排放的贡献率,并将计算结果与ICAO基准参数的估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各种方式中PM_(2.5)排放指数的差异主要存在于地面起飞段.其中,全推力起飞方式下,非挥发性组分和挥发性有机组分排放指数最高,因此一次起飞过程PM_(2.5)排放总量最高,约为37.6g(普通燃油).使用减推力起飞后,PM_(2.5)排放量降至36.7~35.5g.使用高硫燃油时,PM_(2.5)排放量约升高150%.经过对比发现,将ICAO的基准参数直接用于FOA方法,对PM_(2.5)排放量的估算结果偏差较大.与机动车相比,使用普通燃油和高硫燃油的一次全推力正常起飞过程,PM_(2.5)排放量分别约等于一辆国Ⅳ轻型汽油车行驶2984km和7294km.精确计算方法为编制机场区域飞机污染排放清单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 起飞 细粒子 排放特征 波音73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