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500份脐带血造血干细胞保存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韩俊领 李茜 +3 位作者 杨丛林 陆敏 韩忠朝 邱录贵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85-288,共4页
目的:制备和保存满足临床造血干细胞移植要求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方法:按标准操作规程(SOP)进行脐带血的采集、分离、冷冻保存和检测。结果:在采集的6232份脐带血中,采集的净血量、TNC、CD34^+细胞百分率和CFU-C产率均值分别为90.7... 目的:制备和保存满足临床造血干细胞移植要求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方法:按标准操作规程(SOP)进行脐带血的采集、分离、冷冻保存和检测。结果:在采集的6232份脐带血中,采集的净血量、TNC、CD34^+细胞百分率和CFU-C产率均值分别为90.7±22.2ml,10.5±3.4×10~8,0.24±0.15%,78.9±44.14/10~5NC.已保存符合标准的脐带血4500份;分离后TNC回收率超过80%,而CD34^+细胞、CFU-C回收率则超过90%,细胞活率无明显改变;冻存融化后细胞回收率80%~110%,细胞活率>90%.在接受569例无血缘关系患者查询中,93%患者可查找到≥4个HLA-A,B和DRB1位点相合的脐带血。结论:可为临床造血干细胞移植提供合格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 脐带血 造血干细胞移植 标准操作规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和血小板第4因子对体外扩增后脐血CD34^+细胞黏附特性和趋化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李桥川 李云涛 +7 位作者 孟恒星 王亚非 万长春 李新 葛薇 李茜 韩俊领 邱录贵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83-88,共6页
为了研究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和血小板第4因子(PF4)对扩增后脐血CD34+细胞归巢相关功能的影响,将纯化的脐血CD34+细胞接种入无血清培养液中,加入不同组合的细胞因子FST(FL+SCF+TPO)、FST+SDF-1、FST+PF4或FST+SDF-1+PF4,分别于培... 为了研究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和血小板第4因子(PF4)对扩增后脐血CD34+细胞归巢相关功能的影响,将纯化的脐血CD34+细胞接种入无血清培养液中,加入不同组合的细胞因子FST(FL+SCF+TPO)、FST+SDF-1、FST+PF4或FST+SDF-1+PF4,分别于培养第7、10、14天检测CD34+细胞扩增倍数、集落形成能力、细胞的黏附分子表达、总黏附性、趋化功能。结果表明:①加入SDF-1的实验组CD34+细胞及造血祖细胞集落扩增倍数高于对照组;②加入SDF-1明显上调扩增的CD34+细胞CD49e的表达,加入PF4明显上调扩增的CD34+细胞CD49e、CD54的表达,在扩增体系中加入SDF-1或PF4均能够明显提高扩增的CD34+细胞的总黏附性;③在扩增体系中加入SDF-1能够明显提高扩增的CD34+细胞的自发迁移率,但导致CXCR-4的表达和SDF-1诱导迁移率降低;而PF4能够明显提高扩增的CD34+细胞的CXCR-4的表达和SDF-1诱导迁移率;在扩增体系中同时加入SDF-1和PF4能够明显提高扩增的CD34+细胞自发迁移率和SDF-1诱导迁移率。结论:体外扩增体系中加入SDF-1和PF4能够上调部分归巢相关黏附分子的表达,保持扩增的CD34+细胞的黏附和迁移能力,有利于降低体外扩增对造血干/祖细胞(HSPC)归巢相关功能的不利影响,维持扩增的HSPC的归巢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4^+细胞 脐带血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血小板第4因子 体外扩增 黏附特性 趋化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A基因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梁晓岚 邱录贵 +3 位作者 孙乐静 于丽佳 韩俊领 李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1208-1211,共4页
本研究探讨HLA基因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发病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分型技术,对8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和400名正常对照者进行HLA基因分型,分析HLA基因分布频率在两组中的差异。结果表... 本研究探讨HLA基因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发病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分型技术,对8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和400名正常对照者进行HLA基因分型,分析HLA基因分布频率在两组中的差异。结果表明:AA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LA-A*2301(1.84%)、B*5501(4.36%)、DRB1*0901(23.49%)基因频率明显增高,相对危险性(relativerisk,RR分别为5.0253、3.3645和2.1269,χ2为4.6634、6.3120、9.1511)(p<0.01)。AA组DRB1*1301基因频率(1.23%)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其RR为0.2257,χ2=6.66294(p<0.01)。结论:HLA-A*2301、B*5501、DRB1*0901基因可分别作为AA发病的危险标志,而DRB1*1301可作为AA的保护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HLA基因 基因频率 相对危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A-A、B、DRB1基因与白血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杜颖 梁晓岚 +4 位作者 李茜 武文杰 刘剑 孙乐静 邱录贵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85-288,共4页
本研究从白血病患者HLA基因的分布特征探讨其与白血病的相关性。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分型技术(PCR-SSP)对2994例健康新生儿脐带血进行HLA基因分型,与1246例在我库查询的白血病患者HLA基因分型进行了分析比较,探讨HLA基因分... 本研究从白血病患者HLA基因的分布特征探讨其与白血病的相关性。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分型技术(PCR-SSP)对2994例健康新生儿脐带血进行HLA基因分型,与1246例在我库查询的白血病患者HLA基因分型进行了分析比较,探讨HLA基因分布频率在两组中的差异。结果表明,疾病组与对照组相比,HLA-B*56(0.56%)、B*70(0.24%)基因频率明显增高(RR=2.2546、6.2598、χ2=5、5.98、P<0.05);HLA-A*03(3.45%)、A*30(4.86%)、B*13(8.75%)、B*44(3.25%)、B*61(5.70%)、DRB1*07(8.23%)、DRB1*15(14.21%)基因频率明显降低(RR=0.5889、0.7187、0.7359、0.5713、0.7127、0.6242、0.7976、χ2=19.23、9.82、14.33、20.48、11.99、33.21、11.56、P<0.01)。结论:HLA-B*56、B*70基因有遗传易感性,为白血病发生的危险标志;HLA-A*03、A*30、B*13、B*44、B*61、DRB1*07、DRB1*15基因是白血病的保护性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HLA基因 基因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1份脐血样本HLA基因型无法判读原因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洪敬欣 梁晓岚 +2 位作者 韩俊领 李茜 邱录贵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5期1261-1264,共4页
本研究探讨影响脐血样本HLA分型结果的因素。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反应(sequence-specific prim-ing,SSP)对311份经过PCR-SSO和PCR-SSP方法仍无法判读HLA型别的脐血进行HLA低分辨重新分型,并对其中7份仍然无法确定HLA型别的脐血样本进... 本研究探讨影响脐血样本HLA分型结果的因素。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反应(sequence-specific prim-ing,SSP)对311份经过PCR-SSO和PCR-SSP方法仍无法判读HLA型别的脐血进行HLA低分辨重新分型,并对其中7份仍然无法确定HLA型别的脐血样本进行直接测序(sequence-based typing,SBT),分析无法判读的原因。结果显示:311份脐血样本中99.4%样本不能判定是因为当时HLA分型方法本身的限制性所造成的,0.6%样本不能判定的原因怀疑是脐血中存在母血污染所致。结论:HLA基因分型方法中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法(sequence-specific oligonucleotide probe hybridization,SSO)探针设计不足及PCR-SSP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的缺乏是影响HLA分型结果无法判读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SSO PCR—SSP SBT 等位基因 脐血 造血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脐血ABO血型鉴定结果质量控制方法探讨 被引量:8
6
作者 刘兰婷 梁晓岚 +5 位作者 韩俊领 李茜 邱录贵 于丽佳 孙乐静 杜颖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3期790-792,共3页
本研究探讨一种新生儿脐带血ABO血型鉴定的质量控制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试验对脐血标本作ABO血型鉴定,对不能定出结果的疑难血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Sequence Specific Primer PCR,PCR-SSP)作进一步确认。结果表明:在7612... 本研究探讨一种新生儿脐带血ABO血型鉴定的质量控制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试验对脐血标本作ABO血型鉴定,对不能定出结果的疑难血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Sequence Specific Primer PCR,PCR-SSP)作进一步确认。结果表明:在76120例脐血ABO血型正定型鉴定中,检出78例ABO血型弱抗原反应和难以判定血型结果的疑难标本(1‰),经复查排除了弱凝集反应30例。检测260例脐血ABO血型反定型,相符血型148例(56.92%),不相符血型112例(43.08%)。PCR-SSP基因分型检测58例中45例血清学表型结果与基因分型结果一致,3例表型结果与基因定型结果不相符,10例正反定型不相符标本,基因分型结果与正定型完全一致。结论:采用红细胞抗原(正定型)方法结合DNA基因分型技术检测新生儿脐带血抗原反应弱、抗体效价低的ABO血型质控效果好,是一种高效、灵敏的质量控制方法,适用于新生儿脐血ABO疑难血型的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脐带血 ABO血型鉴定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初次诱导治疗结果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娜 韩俊领 +5 位作者 秘营昌 肖志坚 冯四洲 周毓玲 王建祥 韩明哲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2期327-331,共5页
本研究目的是研究药物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初次诱导治疗结果的相关性,以113名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SNP分型系统对药物代谢酶的11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应用逻辑回归比较各基因型... 本研究目的是研究药物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初次诱导治疗结果的相关性,以113名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SNP分型系统对药物代谢酶的11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应用逻辑回归比较各基因型分布情况与患者初次诱导治疗缓解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YP2D6(rs16947)多态性位点的非野生型患者缓解率明显低于野生型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3,OR=0.32,95%CI 0.112-0.915);GSTO2(rs156697)多态性位点非野生型缓解率明显高于野生型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OR=3.023,95%CI 1.289-7.089);将两基因多态性位点进行联合分析,结果显示CYP2D6为非野生型基因且GSTO2野生型基因型(V+W)患者的缓解率明显低于两基因均为野生型(W+W)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OR=0.183,95%CI 0.045-0.735)。结论:CYP2D6(rs16947)和GSTO2(rs156697)基因多态性是影响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初次诱导化疗缓解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药物代谢酶 基因多态性 初次诱导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汉族人群HLA-Cw^*高分辨等位基因频率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梁晓岚 韩俊领 +4 位作者 李茜 孙乐静 杜颖 刘兰婷 邱录贵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2期486-489,共4页
本研究从基因水平了解HLA-Cw*位点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的分布频率,分析HLA-Cw*等位基因的群体遗传学特点及基因频率分布的地区差异。采用PCR-SSP分型技术对420名中国北方汉族人群HLA-Cw*位点进行高分辨基因分型,并对其分布规律进行统... 本研究从基因水平了解HLA-Cw*位点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的分布频率,分析HLA-Cw*等位基因的群体遗传学特点及基因频率分布的地区差异。采用PCR-SSP分型技术对420名中国北方汉族人群HLA-Cw*位点进行高分辨基因分型,并对其分布规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共检出30个HLA-Cw*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最高的有Cw*0102;0702;0602(0.1776;0.1217;0.1150),其他频率较高的等位基因依次为Cw*0304,0801,0303,0302,0401,1402。首次在该人群中检测到HLA-Cw*0506,0810,1510,1601和1701较少见等位基因。统计分析表明,HLA-Cw位点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结论:采用高分辨等位基因分型,可准确了解HLA-Cw*位点等位基因在我国北方汉族群体中的分布规律和特征,为HLA-Cw*座位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Cw^*位点 高分辨基因分型 等位基因频率 遗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