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密微孔高速钻削加工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任国柱 王喆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67-70,共4页
针对精密微孔加工难度大、质量难保证的特点,提出微孔加工质量控制模型,分别从操作人员、机床、生产物料、加工环境、品质测量等5个方面入手,对如何保证精密微孔的加工质量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加工案例,从项目实施流程、工艺规范、软件... 针对精密微孔加工难度大、质量难保证的特点,提出微孔加工质量控制模型,分别从操作人员、机床、生产物料、加工环境、品质测量等5个方面入手,对如何保证精密微孔的加工质量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加工案例,从项目实施流程、工艺规范、软件端工艺设计、切削温度控制等方面验证了该高速钻削加工方案的可靠性。研究结果为精密微孔生产制造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密微孔加工 质量控制模型 高速钻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夹持器夹持力的测量和控制技术研究
2
作者 钟俊杰 崔良玉 +2 位作者 韩建鑫 胡高峰 崔华程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36,共4页
为实现微型器件的装配和操作,设计了一种微夹持器,最大行程224.62μm。通过位移和力的标定,分析夹持过程,得到力和位移的关系式。并建立Prandtl-Ishlinskii逆模型与系统级联,消除了系统的迟滞现象,实现输入输出线性化。实验结果验证了... 为实现微型器件的装配和操作,设计了一种微夹持器,最大行程224.62μm。通过位移和力的标定,分析夹持过程,得到力和位移的关系式。并建立Prandtl-Ishlinskii逆模型与系统级联,消除了系统的迟滞现象,实现输入输出线性化。实验结果验证了力—位关系正确性,夹持器最大夹持力3954.57 mN,夹持149.4μm厚铜片时最大夹持力1315.3 mN。该微夹持器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为微操作系统的发展提供支持,为微操作技术领域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夹持器 压电驱动器 Prandtl-ishlinskii模型 微位移 夹持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切削淬硬45钢绝热剪切临界条件实验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李国和 王敏杰 段春争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18-524,共7页
进行了3种硬度淬硬45钢的正交切削实验,通过金相观测研究了切削条件对第一变形区绝热剪切的影响,得到了淬硬45钢在正交切削过程中的绝热剪切临界切削条件,并分析了平均切削力和切屑变形.结果表明:淬硬45钢的绝热剪切临界切削速度随着切... 进行了3种硬度淬硬45钢的正交切削实验,通过金相观测研究了切削条件对第一变形区绝热剪切的影响,得到了淬硬45钢在正交切削过程中的绝热剪切临界切削条件,并分析了平均切削力和切屑变形.结果表明:淬硬45钢的绝热剪切临界切削速度随着切削厚度的减小或刀具前角的增大而增大.材料硬度越高,临界切削速度越小.在绝热剪切发生时,平均切削力不发生突变.在绝热剪切发生之前,带状切屑的变形系数随着切削速度的增大而减小,并逐渐趋近于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切削 绝热剪切 临界条件 平均切削力 变形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钢材料超精密切削的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占杰 宫虎 +2 位作者 靳刚 卢振丰 陈达任 《工具技术》 2018年第7期10-16,共7页
碳钢材料作为应用最广的工程材料,以成本低廉、应用广泛而倍受超精密加工领域的重视。然而碳钢材料在超精密切削过程中会导致金刚石刀具严重磨损,被认为是金刚石不可切削材料。本文首先对金刚石刀具磨损机理研究进行了综合评述;其次分... 碳钢材料作为应用最广的工程材料,以成本低廉、应用广泛而倍受超精密加工领域的重视。然而碳钢材料在超精密切削过程中会导致金刚石刀具严重磨损,被认为是金刚石不可切削材料。本文首先对金刚石刀具磨损机理研究进行了综合评述;其次分别从加工工艺、刀具、工件材料以及它们的复合改善等四个方面对各种解决方法进行分类述评和比较分析,并对最有前景的方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化学性质相似的其他元素金属(元素周期表第Ⅳ-Ⅷ族过渡元素Nb、Co、Mn、Ni、Cr、Ti等及其合金)的超精密切削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钢材料 超精密切削 金刚石刀具 磨损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铣削参数对锡铋合金切削温度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占杰 陈达任 +2 位作者 安庆龙 靳刚 卢振丰 《工具技术》 2019年第7期27-30,共4页
针对锡铋合金材料熔点低、切削加工性不明的问题,采用红外测温仪研究了干式高速铣削参数对锡铋合金工件切削温度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法进行试验规划,用直观分析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铣削参数对切削温度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 针对锡铋合金材料熔点低、切削加工性不明的问题,采用红外测温仪研究了干式高速铣削参数对锡铋合金工件切削温度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法进行试验规划,用直观分析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铣削参数对切削温度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切削深度、进给量、主轴转速、行间距;对锡铋合金进行高速铣削时,切削温度随着进给量和切削深度的增加而升高,随着主轴转速的增加而降低,行间距对切削温度基本无影响;得出了最优铣削参数组合,当主轴转速为9000r/min、进给量为150mm/min、切削深度为0.6mm、行间距为0.4mm时,切削温度最低;对锡铋合金进行干式高速铣削过程中刀具无明显磨损,在试验范围内未发现锡铋合金加工表面有熔化现象,锡铋合金属于易切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铣削 锡铋合金 切削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宝石加工过程中金刚石线锯生命周期表面形貌及抗拉极限载荷实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倪永明 黎振 李国和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2017年第4期62-66,共5页
为优化金刚石线锯多线切割加工蓝宝石晶片的工艺参数,通过加工实验,获得金刚石线锯生命周期内各个阶段样本,采用扫描电镜分析样本表面形貌;用拉伸试验机对样本抗拉极限载荷进行测试,得到样本的抗拉极限载荷,并对断口形貌进行分析。实验... 为优化金刚石线锯多线切割加工蓝宝石晶片的工艺参数,通过加工实验,获得金刚石线锯生命周期内各个阶段样本,采用扫描电镜分析样本表面形貌;用拉伸试验机对样本抗拉极限载荷进行测试,得到样本的抗拉极限载荷,并对断口形貌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金刚石磨粒在生命周期内,经历包覆磨损、显露、碎裂、脱落的过程;磨粒碎裂是导致脱落的主要原因;生命周期内,金刚石线锯抗拉极限并没有随着线磨损、金刚石颗粒掉落而降低;断口分为裂纹扩展区、瞬断区、电镀层区,且电镀层区与瞬断区发生分离。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给出工艺参数优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线锯 蓝宝石 多线切割 表面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浓度渐变的AlCrMoSiN刀具涂层调控及切削性能 被引量:2
7
作者 张蕊 刘艳梅 +3 位作者 朱建博 许梦娇 姜肃猛 王铁钢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40-2256,共17页
采用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和脉冲直流磁控溅射复合技术制备Mo浓度渐变的AlCrMoSiN梯度涂层,利用XRD、SEM和TEM、纳米压痕仪、划痕仪、高温摩擦试验机和立式加工中心对涂层微观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沿涂层生长方向,随着Mo... 采用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和脉冲直流磁控溅射复合技术制备Mo浓度渐变的AlCrMoSiN梯度涂层,利用XRD、SEM和TEM、纳米压痕仪、划痕仪、高温摩擦试验机和立式加工中心对涂层微观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沿涂层生长方向,随着Mo浓度渐变速率的增加,涂层硬度和弹性模量逐渐增大;临界载荷、摩擦因数和磨损率略有下降。当CrMo靶溅射功率从0.4 kW线性增至1.2 kW时,制备的AlCrMoSiN梯度涂层(涂层Ⅲ)硬度和弹性模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3.8 GPa和317.7 GPa,临界载荷约57.3 N,此时摩擦因数和磨损率分别为0.51和2.20×10^(−8) mm^(3)/(N·mm),涂层耐磨性能最佳。经干铣削淬硬模具钢(P20H)试验,AlCrMoSiN梯度涂层铣刀的使用寿命比AlCrSiN涂层铣刀提高24.1%,连续切削40 min时,其切削温度比AlCrSiN涂层铣刀低6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rMoSiN自润滑涂层 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 力学性能 摩擦学行为 切削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兼容机器人本体材料的切削加工性
8
作者 任召伟 姜杉 +1 位作者 戚厚军 阎兵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07-1012,共6页
选择3种核磁兼容非金属材料即聚丙烯、尼龙、聚甲醛进行切削力试验和粗糙度测量,分析不同切削参数下的三维切削力和粗糙度R a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加工所获切屑形状,运用有向图和矩阵(DAM)法对3种材料的切削加工性进行评价,结果... 选择3种核磁兼容非金属材料即聚丙烯、尼龙、聚甲醛进行切削力试验和粗糙度测量,分析不同切削参数下的三维切削力和粗糙度R a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加工所获切屑形状,运用有向图和矩阵(DAM)法对3种材料的切削加工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尼龙切削加工性最优,聚甲醛其次,聚丙烯最差,因此宜选择尼龙作为核磁兼容机器人本体制造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 核磁图像 机器人 切削力 表面粗糙度 切削加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工况特征的高速插齿机静压主轴润滑特性研究
9
作者 焦宇泽 李栋 +2 位作者 戚厚军 奚浩然 邢侃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0-145,共6页
针对高速插齿机静压主轴在实际工况特征下存在润滑特性不明晰的问题,以摩擦学和流体力学理论为基础,采用有限元仿真法建立不同受载状态下的静压主轴流体仿真模型及流固耦合模型,基于实际工况特征探究不同工况参数下静压主轴的润滑特性... 针对高速插齿机静压主轴在实际工况特征下存在润滑特性不明晰的问题,以摩擦学和流体力学理论为基础,采用有限元仿真法建立不同受载状态下的静压主轴流体仿真模型及流固耦合模型,基于实际工况特征探究不同工况参数下静压主轴的润滑特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油膜承载力、主轴轴套变形量及黏性阻力随径向增大而增加,而油膜刚度则是随径向载荷增大先减小后增加。轴套最大变形位置随径向载荷增大而不同。在相同径向载荷下,主轴冲程速度对油膜承载力基本无影响而黏性阻力随冲程速度增大而增加。增大供油压力可显著提高静压主轴承载性能但轴套最大变形量也有明显增大,同时会改变油液流动方向进而加剧油膜黏性剪切应力集中现象,最终使得应力集中区域油膜破裂出现润滑失效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机械 高速静压主轴 润滑特性 工况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含量对AlCrMoSiN涂层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冬青 刘艳梅 +5 位作者 王子铭 张晓松 李壮 曹凤婷 范其香 王铁钢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41,52,共11页
目的解决AlCrSiN涂层在高速干切削工况下耐磨性不足,其服役寿命大幅降低的难题。方法采用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和脉冲直流磁控溅射复合技术,对AlCrMoSiN涂层中的Mo含量进行优化,研制一系列具有不同Mo含量的AlCrMoSiN涂层,通过调节CrMo靶... 目的解决AlCrSiN涂层在高速干切削工况下耐磨性不足,其服役寿命大幅降低的难题。方法采用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和脉冲直流磁控溅射复合技术,对AlCrMoSiN涂层中的Mo含量进行优化,研制一系列具有不同Mo含量的AlCrMoSiN涂层,通过调节CrMo靶溅射功率,改变涂层中的Mo含量。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纳米压痕仪、纳米划痕仪、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等检测设备对涂层微观形貌、物相组成、力学性能、摩擦学行为进行表征。结果随Mo含量的增加,AlCrMoSiN涂层的晶粒尺寸增大,涂层厚度增加;XRD衍射峰向大角度偏移,并在(111)和(200)晶面上择优取向明显,涂层中逐渐形成以fcc-(Al,Cr,Mo)N固溶相为主的结构。Mo元素的掺杂使涂层内部出现晶格畸变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涂层的韧性。当涂层中Mo的原子数分数达到21.3%时,涂层的特征值H/E和临界载荷达到最高,分别为0.059和67.62 N,涂层的摩擦因数为0.54,磨损率最低为7.97×10^(–4)μm^(3)/(N·μm)。结论Mo元素的掺杂提高了AlCrMoSiN涂层的结晶度,当Mo的原子数分数为21.3%时,涂层的耐磨损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rMoSiN涂层 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 脉冲直流磁控溅射 Mo含量 力学性能 摩擦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压强对AlCrSiN/Mo自润滑涂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王重阳 刘艳梅 +7 位作者 连伟锋 张银行 何猛 薛锐 吕源江 刘大桐 徐远剑 王铁钢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19-228,共10页
为解决AlCrSiN涂层刀具在干切削时因摩擦因数高导致切削温度急剧上升,严重缩短刀具使用寿命的难题,通过在AlCrSiN涂层中掺杂第六副族Mo元素改善涂层摩擦学性能。采用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与脉冲直流磁控溅射复合镀膜技术,在不同沉积压强... 为解决AlCrSiN涂层刀具在干切削时因摩擦因数高导致切削温度急剧上升,严重缩短刀具使用寿命的难题,通过在AlCrSiN涂层中掺杂第六副族Mo元素改善涂层摩擦学性能。采用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与脉冲直流磁控溅射复合镀膜技术,在不同沉积压强下制备AlCrSiN/Mo涂层,调控涂层成分及结构,利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纳米压痕仪、划痕测试仪及摩擦磨损试验机对涂层的成分结构、力学性能及摩擦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沉积压强增加,涂层择优生长取向由(111)晶面转变为(200)晶面,组织结构变得更加致密;涂层的临界载荷从65.6 N逐渐增至82.0 N,但沉积速率呈线性降低。当沉积压强为1.6 Pa时,涂层的硬度与弹性模量均达到最高值,分别为20.6 GPa和394.3 GPa;特征值H/E与H3/E2也达到最大,分别为0.052 GPa和0.046 GPa,此时涂层摩擦学性能最佳,摩擦因数与磨损率分别为0.59与1.52×10^(-3)μm^(3)·N^(-1)·μ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压强 AlCrSiN/Mo 弹性模量 H/E 磨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刀具涂层的研究进展及最新制备技术 被引量:26
12
作者 王铁钢 张姣姣 阎兵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27-738,共12页
刀具涂层是机械加工行业实现高效率、高精度、高柔性和绿色制造的有效途径,其优异的综合性能不仅可延长刀具的使用寿命,而且能大幅度提升机械加工效率和零件的表面加工质量,尤其针对钛合金、高温合金等难加工材料的切削,极大降低了加工... 刀具涂层是机械加工行业实现高效率、高精度、高柔性和绿色制造的有效途径,其优异的综合性能不仅可延长刀具的使用寿命,而且能大幅度提升机械加工效率和零件的表面加工质量,尤其针对钛合金、高温合金等难加工材料的切削,极大降低了加工成本。文章概述了刀具涂层的特点、类别及刀具涂层材料的应用,总结了化学气相沉积技术、物理气相沉积技术、物理化学气相沉积技术的原理及优缺点。阐述了刀具涂层的发展历程,即从常用涂层到纳米复合涂层、功能梯度涂层等新型涂层,并对新型刀具涂层和最新制备技术的发展做了简单的分析与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具涂层 磁控溅射 电弧离子镀 离子束辅助沉积 切削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型修正技术在螺栓连接结构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琪昌 耿岩 +1 位作者 王辰 靳刚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95-1100,共6页
螺栓连接直接影响整体结构的可靠性和动态性能,需要精细的处理分析,而传统的有限元建模方法有的不能满足精度需求,有的过程复杂且计算量大.针对这一问题,利用改进的正交模型正交模态(ICMCM)法,基于模态试验结果,对一类螺栓连接结构的有... 螺栓连接直接影响整体结构的可靠性和动态性能,需要精细的处理分析,而传统的有限元建模方法有的不能满足精度需求,有的过程复杂且计算量大.针对这一问题,利用改进的正交模型正交模态(ICMCM)法,基于模态试验结果,对一类螺栓连接结构的有限元模型修正技术进行了研究.模型修正前,采用最优拟合法进行振型扩展得到包含所有节点和变形的完备振型.研究结果表明,与螺栓连接刚性或多点约束建模方式相比,经过本文方法修正的刚性连接模型能满足修正效果评价准则,而且计算结果的精度和可靠度显著提高.同时,研究也表明,对于螺栓连接结构,无需建立复杂精细的有限元模型,只要对刚性模型进行上述修正即可获得满足实际工程需要的计算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栓连接 改进的正交模型正交模态法 模型修正 模态试验 多点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轮式内喷润滑剂砂轮的流场分析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霍文国 丁元法 +2 位作者 张翔宇 董庆运 蔡兰蓉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2361-2366,共6页
提出了一种叶轮式内喷润滑砂轮结构及其磨削加工的方法。基于FLUENT软件模拟分析了叶轮式内喷润滑砂轮的内腔固体颗粒流场,设计出了叶轮式内喷润滑砂轮,并通过内喷润滑砂轮磨削TC4钛合金实验,分析了内喷润滑砂轮的磨削加工性能。结果表... 提出了一种叶轮式内喷润滑砂轮结构及其磨削加工的方法。基于FLUENT软件模拟分析了叶轮式内喷润滑砂轮的内腔固体颗粒流场,设计出了叶轮式内喷润滑砂轮,并通过内喷润滑砂轮磨削TC4钛合金实验,分析了内喷润滑砂轮的磨削加工性能。结果表明:叶轮式固体内喷润滑砂轮中的润滑剂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通过砂轮外缘微孔直接析出到砂轮表面,能够实现抑制钛合金黏附、降低磨削区温度和摩擦因数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轮式 内喷砂轮 流场 磨削温度 摩擦因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体与连续体耦合系统的模态特性实验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琪昌 王婧 +2 位作者 李栋 靳刚 赵峰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6-190,共5页
为深入研究散体与连续体耦合这类包含复杂接触关系的系统的模态特性,以装载碎石的长方体箱体容器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模态实验方法研究.通过5组不同工况下的对比实验,探索了锤击激励和振动台激励在耦合系统模态实验中的差别和适用条件,并... 为深入研究散体与连续体耦合这类包含复杂接触关系的系统的模态特性,以装载碎石的长方体箱体容器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模态实验方法研究.通过5组不同工况下的对比实验,探索了锤击激励和振动台激励在耦合系统模态实验中的差别和适用条件,并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出散体物料百分比对结构整体模态特性的影响规律:车箱中散体物料百分比的不同会影响车厢整体的振动特性,随着物料的增多,结构的各阶频率下降,模态混淆现象逐渐增强,主要振型由弹性体振型转变为刚体振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实验 结构振动 耦合系统 锤击激励 振动台激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螺旋立铣刀切削过程稳定性快速预测方法 被引量:2
16
作者 靳刚 李昂 +2 位作者 于晓蕾 李占杰 李栋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43-47,共5页
使用变螺旋铣刀能较好地抑制切削颤振。文中构建了变螺旋铣刀铣削过程稳定性预测模型,通过平均处理模型的切削力方向系数、切削深度轴向切片技术,获得了系统的简化模型。对模型中的时滞状态项进行拉格朗日插值,获得了方程的离散映射形式... 使用变螺旋铣刀能较好地抑制切削颤振。文中构建了变螺旋铣刀铣削过程稳定性预测模型,通过平均处理模型的切削力方向系数、切削深度轴向切片技术,获得了系统的简化模型。对模型中的时滞状态项进行拉格朗日插值,获得了方程的离散映射形式,进而确定了系统的稳定性域,最终提出适用于文中预测模型的全离散求解方法。通过与前人相关方法的对比算例表明,该方法有效且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铣削 颤振 稳定性叶瓣图 变螺旋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环境下机床切削运动行为仿真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培培 罗陆锋 +1 位作者 孙爽 文领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7-31,56,共6页
鉴于当前CAD/CAM行业软件缺乏对机床行为的仿真,提出一种基于沉浸式虚拟现实的机床切削运动行为仿真方法,详细阐述仿真系统的体系架构及开发平台。分析机床各运动轴的切削运动行为及部件运动的层次性与相关性。建立基于消息响应机制的... 鉴于当前CAD/CAM行业软件缺乏对机床行为的仿真,提出一种基于沉浸式虚拟现实的机床切削运动行为仿真方法,详细阐述仿真系统的体系架构及开发平台。分析机床各运动轴的切削运动行为及部件运动的层次性与相关性。建立基于消息响应机制的行为仿真编程模型。研究并推导了刀具走刀轨迹中刀具扫描体曲面的求解过程,阐述NC代码编译及刀具实时切削过程仿真。最后,在Visual C++6.0环境下结合Virtools和OpenGL编程实现了虚拟机床切削行为仿真系统,该系统可应用于数控加工程序的验证、数控技术的教学和培训等场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数控加工 换刀 切削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编码器的伺服主轴误差产生机理研究与实验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孙宏昌 戴怡 李丽娜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1-3,共3页
编码器是数控机床主轴系统中用来测量主轴位置、速度和进行主轴电机伺服控制的核心部件。阐述光电编码器及旋转变压器的工作原理,介绍影响主轴编码器测量精度的常见误差。通过实验分析编码器信号分辨率和周期性误差对控制环的影响,为伺... 编码器是数控机床主轴系统中用来测量主轴位置、速度和进行主轴电机伺服控制的核心部件。阐述光电编码器及旋转变压器的工作原理,介绍影响主轴编码器测量精度的常见误差。通过实验分析编码器信号分辨率和周期性误差对控制环的影响,为伺服主轴的故障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码器 分辨率 周期性误差 实验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冲击成形技术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国和 张兴会 戚厚军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8-51,共4页
激光冲击成形是利用激光诱导高幅冲击波的力效应使板材产生塑性变形的快速、高效、精确的成形新技术,具有加工柔性高、精确可控、无小曲率成形的回弹问题、成形后材料性能好和无污染等特点,是一种无模、柔性成形新工艺。它可以充分发... 激光冲击成形是利用激光诱导高幅冲击波的力效应使板材产生塑性变形的快速、高效、精确的成形新技术,具有加工柔性高、精确可控、无小曲率成形的回弹问题、成形后材料性能好和无污染等特点,是一种无模、柔性成形新工艺。它可以充分发挥激光高能量的优点,是激光在板材成形领域的新应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冲击成形 成形技术 板材成形 塑性变形 加工柔性 材料性能 柔性成形 冲击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切削第一变形区温度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国和 戚厚军 蔡玉俊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5,共5页
提出基于不均匀体积移动热源的正交切削第一变形区温度分布的计算方法。以AISI4340钢为例,分析了切削速度、切削厚度和刀具前角对第一变形区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变形区温度分布很不均匀,从变形起始平面到变形终止平面,切削温... 提出基于不均匀体积移动热源的正交切削第一变形区温度分布的计算方法。以AISI4340钢为例,分析了切削速度、切削厚度和刀具前角对第一变形区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变形区温度分布很不均匀,从变形起始平面到变形终止平面,切削温度逐渐增加;在中间位置温度变化较大,靠近两侧处的温度变化则较小;第一变形区各平面的切削温度随着切削速度和切削厚度的增大而升高,随着刀具前角的增大而降低;刀具前角对第一变形区切削温度的影响最大,切削速度的影响次之,切削厚度的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切削 第一变形区 不均匀体积移动热源 温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