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制度-效能: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创新实践——以天津市“战区制、主官上、权下放”模式为例 被引量:27
1
作者 师林 孔德永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24,共9页
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是实现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转化的重要路径。部分基层党组织缺乏组织力、领导力,街道与社区等社区治理主体职责界定不明晰、治理载体单一,导致以党建推动社区治理制度向效能转化存在困境。天津市“战区制、主官上、... 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是实现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转化的重要路径。部分基层党组织缺乏组织力、领导力,街道与社区等社区治理主体职责界定不明晰、治理载体单一,导致以党建推动社区治理制度向效能转化存在困境。天津市“战区制、主官上、权下放”模式着力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明确街道与社区作为社区治理“主战区”、强调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主体责任、坚持治理重心下沉,有效推动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体制机制创新。新时代提高社区治理效能必须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基层为主体、以人民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创新为手段、以制度为保障,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党建 社区治理 基层治理“主战区” 领导责任制 治理重心下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易》“通变”思维对提升领导者人情世故修养的启示
2
作者 李墨 吕小芳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4期42-44,共3页
《周易》“通变”思维涉及领导者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方面面,包括注重整体之“互系”观、随时而行之“时变”观、变通尚业之“事理”观、因势而动之“阴阳”观、和谐统一之“和合”观,借此可促进领导者提升人情世故修养。具体而言,要做到... 《周易》“通变”思维涉及领导者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方面面,包括注重整体之“互系”观、随时而行之“时变”观、变通尚业之“事理”观、因势而动之“阴阳”观、和谐统一之“和合”观,借此可促进领导者提升人情世故修养。具体而言,要做到善于调适人情、善于随时而变、善于进德修业、善于谋事谋势、善于沟通团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通变”思维 领导者 人情世故 修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易》辩证观要略及对领导思维的启示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墨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44-46,共3页
中国式辩证法的当代思维方式在关于唯物辩证法的转换和解读中得以表达,而其思想源头则是《周易》中所蕴含的朴素辩证观。在《周易》辩证观的阴阳变化学说中,“变”意味着事物或事件在时空中新的延续,是一种现实的、具体的、运动的联... 中国式辩证法的当代思维方式在关于唯物辩证法的转换和解读中得以表达,而其思想源头则是《周易》中所蕴含的朴素辩证观。在《周易》辩证观的阴阳变化学说中,“变”意味着事物或事件在时空中新的延续,是一种现实的、具体的、运动的联系。人是这一运动的核心环节和重要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辩证观 领导思维 唯物辩证法 思维方式 思想源头 中国式 “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领导者实施精细管理中因小失大的典型表现与鉴戒
4
作者 张耀元 李墨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17,共3页
精细管理作为一种现代管理模式得到普遍应用,但在实践中部分领导者因过分强调标准统一而限制个性发展、过度依赖成本控制而缺乏价值认同、过于追求管理质效而忽视人文关怀,容易造成因小失大的不良后果。可通过制度优化、价值激励、以人... 精细管理作为一种现代管理模式得到普遍应用,但在实践中部分领导者因过分强调标准统一而限制个性发展、过度依赖成本控制而缺乏价值认同、过于追求管理质效而忽视人文关怀,容易造成因小失大的不良后果。可通过制度优化、价值激励、以人为本等路径,有效防避精细管理中因小失大的问题。具体而言,应激发团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营造利益共享与团结奋进的管理文化,有效发挥制度管理与人文管理的双重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者 精细管理 因小失大 制度优化 价值激励 以人为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位员工代际关系紧张的诱发机制和消解之道 被引量:2
5
作者 周通 李墨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24-26,共3页
社会转型期多种社会价值观念的冲击和单位员工社会心理特征、社会阅历和社会地位方面的差异,诱发单位员工代际关系紧张。要知人善任,加强沟通,营造"有一老如有一宝"的良好氛围,有效消解单位代际冲突。
关键词 单位员工 代际关系 诱发机制 消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期单位管理制度实施的偏误与防避路径选择
6
作者 李墨 吕琳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96-99,共4页
转型期单位管理制度实施的偏误,主要表现为制度目标预期与执行效果的背离,制度制定主体与决策过程的割裂,制度实施内容与运行操作的阻隔。应认识到,管理制度建构是集约管理资源而不是徒增治理成本,是增强组织机体活力而不是弱化组织公信... 转型期单位管理制度实施的偏误,主要表现为制度目标预期与执行效果的背离,制度制定主体与决策过程的割裂,制度实施内容与运行操作的阻隔。应认识到,管理制度建构是集约管理资源而不是徒增治理成本,是增强组织机体活力而不是弱化组织公信力,是推动旧的问题解决而不是诱发新的矛盾。防避转型期单位管理制度实施偏误,应锚定转型期多方利益诉求的目标整合,健全适应转型环境的决策主体监督机制,提升制度的弹性张力以满足转型期时效要求,强化转型期制度决策实施的制衡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者 转型期 单位管理制度 偏误 利益 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领导者有效推进改革的纵横捭阖艺术
7
作者 李墨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55-57,共3页
领导者有效推进改革,须从"加减乘除"四个维度发力,即扩容革新领导思维的"加法",聚焦改革领导方式的"减法",培育提升协同执行力的"乘法",消解改革阻滞因素的"除法",以此带动整个组织... 领导者有效推进改革,须从"加减乘除"四个维度发力,即扩容革新领导思维的"加法",聚焦改革领导方式的"减法",培育提升协同执行力的"乘法",消解改革阻滞因素的"除法",以此带动整个组织良性高效地执行改革决策、落实改革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者 改革 领导思维 领导方式 执行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位员工隐性结盟的潜在影响与调控之策
8
作者 李墨 师林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37-40,共4页
单位员工隐性结盟现象主要表现为合作关系的隐蔽化与利益化、组织内信任与选择性协同、利益诉求冲突与立场圈子化。这些隐性结盟易形成结党营私的职场生态,滋生“圈子文化”;易阻滞公平合理的制度运转,造成“零和博弈”;易侵蚀组织领导... 单位员工隐性结盟现象主要表现为合作关系的隐蔽化与利益化、组织内信任与选择性协同、利益诉求冲突与立场圈子化。这些隐性结盟易形成结党营私的职场生态,滋生“圈子文化”;易阻滞公平合理的制度运转,造成“零和博弈”;易侵蚀组织领导的稳定基础,导致“权力真空”。因此,对单位员工隐性结盟进行调控,要以实现单位整体利益为导向,画出“最大同心圆”;以完善公平激励机制为方式,提供“最佳原动力”;以管理者领导力建设为抓手,凝聚“最强向心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者 单位员工 隐性结盟 职场生态 激励 向心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