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品安全检测中分子印迹聚合物传感器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3
1
作者 王硕 赵艺杰 陆旸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1-5,共5页
围绕传感器这一新兴的检测技术,重点阐述了三大类分子印迹聚合物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压电传感器和光学传感器)的原理及其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研究现状,并对该技术的后期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关键词 分子印迹复合物 电化学传感器 压电传感器 光学传感器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散液液微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汞含量 被引量:9
2
作者 王俊平 李家乐 +2 位作者 王硕 方国臻 李春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57-60,共4页
建立了分散液液微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汞含量的方法。使用双硫腙、三氯甲烷、乙醇分别作为络合剂、萃取溶剂、分散溶剂,研究了萃取溶剂和分散溶剂体积、pH、络合剂浓度、萃取时间等影响因素。在最佳条件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200n... 建立了分散液液微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汞含量的方法。使用双硫腙、三氯甲烷、乙醇分别作为络合剂、萃取溶剂、分散溶剂,研究了萃取溶剂和分散溶剂体积、pH、络合剂浓度、萃取时间等影响因素。在最佳条件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200ng·mL-1,相关系数(r)为0.9966,检出限为3ng·mL-1,对100ng·mL-1汞离子进行7次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4.3%。该方法可应用于鱼和茶叶中汞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液液微萃取 双硫腙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氧化钴长余辉纳米探针用于食品中VC的检测 被引量:6
3
作者 刘瑶瑶 刘敬民 +3 位作者 张咚咚 葛琨 方国臻 王硕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08-114,共7页
采用水热两相法结合高温短时煅烧,制备出一种具有超高亮度、单分散尺寸及光学稳定近红外发光的三掺杂镓锗酸锌长余辉纳米材料(ZGGO∶Cr^(3+),Yb^(3+),Er^(3+)persistent luminescence nanoparticles,ZGGO∶Cr^(3+),Yb^(3+),Er^(3+)PLNP... 采用水热两相法结合高温短时煅烧,制备出一种具有超高亮度、单分散尺寸及光学稳定近红外发光的三掺杂镓锗酸锌长余辉纳米材料(ZGGO∶Cr^(3+),Yb^(3+),Er^(3+)persistent luminescence nanoparticles,ZGGO∶Cr^(3+),Yb^(3+),Er^(3+)PLNPs),在其表面修饰羟基氧化钴(Co OOH),并通过Co OOH与VC之间的特异性氧化还原反应构建出一种检测VC的纳米探针。该探针以ZGGO∶Cr^(3+),Yb^(3+),Er^(3+)PLNPs作为光学信号单元,Co OOH为猝灭剂,基于荧光内滤效应,实现对VC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的快速检测。结果表明,Co OOH可有效猝灭PLNPs的发光;VC可通过还原Co OOH使PLNPs的发光得到恢复,且荧光恢复与VC含量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R2=0.993 15),检出限为1.18 mg/kg。用于实际样品猕猴桃、柠檬、草莓中VC的检测,测定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的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此外,合成的ZGGO∶Cr^(3+),Yb^(3+),Er^(3+)PLNPs在近红外区具有超长的余辉性能,测定时无需激发,可进一步用于细胞及活体内VC的监测与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余辉纳米颗粒 纳米探针 羟基氧化钴 V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工业中阪崎克罗诺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因素与控制策略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景春娥 李萍 +1 位作者 杜欣军 王硕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371-377,共7页
阪崎克罗诺杆菌是一种食源性条件致病菌,它可以引起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感染,对于新生儿和免疫功能不全的婴幼儿的威胁尤为严重,引起的症状包括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菌血症、脑膜炎和术后骨髓炎等。在食品生产环境以及设备表面由阪崎克罗诺... 阪崎克罗诺杆菌是一种食源性条件致病菌,它可以引起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感染,对于新生儿和免疫功能不全的婴幼儿的威胁尤为严重,引起的症状包括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菌血症、脑膜炎和术后骨髓炎等。在食品生产环境以及设备表面由阪崎克罗诺杆菌形成的生物膜是持久性污染食品的重要来源。因此本文主要综述了在食品工业中阪崎克罗诺杆菌流行病学、生物膜形成的机制以及生物膜控制的策略,旨在为建立安全的无生物膜食品生产环境体系,控制阪崎克罗诺杆菌所致食品的潜在污染以及临床感染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阪崎克罗诺肠杆菌 流行病学 生物膜形成 生物膜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Fe_(3)O_(4)纳米粒子固定化酶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杨晶晶 薛超辉 +2 位作者 李红娟 于景华 李洪波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80-285,共6页
磁性Fe_(3)O_(4)纳米粒子因兼具磁学特性和纳米材料的独特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该文简述了磁性Fe_(3)O_(4)纳米粒子的特性、制备及酶固定化方法,并通过磁性Fe_(3)O_(4)纳米粒子固定化不同食品级酶技术的最新研究动态,总结磁性Fe_... 磁性Fe_(3)O_(4)纳米粒子因兼具磁学特性和纳米材料的独特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该文简述了磁性Fe_(3)O_(4)纳米粒子的特性、制备及酶固定化方法,并通过磁性Fe_(3)O_(4)纳米粒子固定化不同食品级酶技术的最新研究动态,总结磁性Fe_(3)O_(4)纳米粒子固定化酶技术在食品工业的应用现状,以期为磁性Fe_(3)O_(4)纳米粒子固定化酶技术在食品工业领域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Fe_(3)O_(4)纳米粒子 纳米复合材料 固定化酶 食品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香活性物质提取工艺优化与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41
6
作者 江慎华 王书源 +3 位作者 马海乐 王振斌 吴士云 王昌禄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2-138,共7页
对丁香抗氧化活性物质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60%乙醇、提取温度60℃、料液比1∶20和提取时间40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抗氧化活性物质提取率为(10 480.4±40.3)μmol/g,获得的相应丁香粗提... 对丁香抗氧化活性物质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60%乙醇、提取温度60℃、料液比1∶20和提取时间40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抗氧化活性物质提取率为(10 480.4±40.3)μmol/g,获得的相应丁香粗提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总还原力弱于相同质量浓度的阳性对照BHT和VC(P<0.01或P<0.001),FRAP法抗氧化能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弱于相同质量浓度的VC,强于相同质量浓度的BHT(P<0.05、P<0.01或P<0.001);通过生物活性追踪发现丁香抗氧化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其弱极性的乙酸乙酯部分,该部分100μg/mL质量浓度样液的总还原力达0.634±0.040,FRAP法抗氧化能力达0.433±0.005,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85.294±0.499)%;相关关系表明丁香抗氧化活性的主要物质基础为总多酚和总黄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 抗氧化活性 提取工艺 生物活性追踪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饮用水中6种痕量重金属元素 被引量:52
7
作者 王俊平 马晓星 +2 位作者 方国臻 王硕 殷慧玲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827-2829,共3页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同时测定饮用水中的镉、铬、铅、锌、铜、镍6种元素的含量。对仪器工作参数进行了优化,选取45Sc,72Ge,115In,209Bi作为测定元素的内标元素,有效克服了基体效应、接口效应及仪器波动所产生的影响,...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同时测定饮用水中的镉、铬、铅、锌、铜、镍6种元素的含量。对仪器工作参数进行了优化,选取45Sc,72Ge,115In,209Bi作为测定元素的内标元素,有效克服了基体效应、接口效应及仪器波动所产生的影响,利用八极杆碰撞/反应池技术,消除多原子离子对待测元素的干扰。测定元素校准曲线的相关系数都在0.999 7以上,各元素的检出限在0.70~77.0 ng.L-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介于0.47%~1.69%之间。测定标准参考物GBW08607,测定值均在标准值范围内。对4个地区的饮用水进行了检测,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2%~108%。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稳定的特点,可作为饮用水中痕量元素检测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痕量重金属元素 饮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粉粒度对小麦玉米混和粉馒头品质影响 被引量:20
8
作者 李文钊 史宗义 +4 位作者 高瑞飞 杜依登 时瀛洲 李伟云 阮美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6-130,共5页
为研究玉米粉粒度对面团特性及馒头品质的影响,确定适于制作馒头的玉米粉粒度,将普通玉米粉利用标准筛筛分成40、60、80、100目四个等级,对其色泽、持水力、糊化特性等性质进行分析。再分别按玉米粉∶小麦粉=3∶7的质量比配成混合粉,进... 为研究玉米粉粒度对面团特性及馒头品质的影响,确定适于制作馒头的玉米粉粒度,将普通玉米粉利用标准筛筛分成40、60、80、100目四个等级,对其色泽、持水力、糊化特性等性质进行分析。再分别按玉米粉∶小麦粉=3∶7的质量比配成混合粉,进行粉质特性和馒头蒸制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玉米粉粒度的减小,其持水力增大,糊化温度减小,混合粉的吸水率缓慢增大,面团形成时间、面团稳定时间逐渐减小,而弱化度显著(p<0.05)增大。随着玉米粉粒度的减小,混合粉馒头硬度增大,比容减小,感官评分则先增大后减小,添加80目玉米粉的馒头感官品质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粉粒度 粉质特性 糊化特性 馒头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香抗氧化活性物质超声波-微波协同提取技术 被引量:21
9
作者 刘常金 赵锦 +3 位作者 江慎华 王煌 廖亮 张小谷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23-229,共7页
采用超声波-微波协同技术对丁香抗氧化活性物质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对该技术高效提取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丁香抗氧化活性物质超声波-微波协同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50%乙醇、液料比30 m L/g、超声波功率50 W、微波功率100 W、协... 采用超声波-微波协同技术对丁香抗氧化活性物质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对该技术高效提取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丁香抗氧化活性物质超声波-微波协同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50%乙醇、液料比30 m L/g、超声波功率50 W、微波功率100 W、协同提取时间12 min。通过对比分析发现,超声波-微波协同对丁香抗氧化活性物质的提取效率显著高于水浴振荡提取(P<0.01);协同提取技术优势在于超声波和微波的协同作用,实现优势互补,从而对原料细胞结构破坏更严重,作用更充分,提高了提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 抗氧化活性物质 超声波-微波协同提取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温度对大豆分离蛋白膜功能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郭宽 张超 +2 位作者 赵晓燕 马越 李喜宏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7-30,共4页
研究热处理温度对可食性大豆蛋白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升高,大豆蛋白膜抗张强度增大,而断裂延伸率、水蒸气透过率和氧气透过率降低。结果90℃热处理的大豆蛋白膜综合性能较好,其抗张强度为(9.31±1.57)MPa,氧气透过... 研究热处理温度对可食性大豆蛋白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升高,大豆蛋白膜抗张强度增大,而断裂延伸率、水蒸气透过率和氧气透过率降低。结果90℃热处理的大豆蛋白膜综合性能较好,其抗张强度为(9.31±1.57)MPa,氧气透过率最小为(1.15±0.23)mL.mm.m-2.d-1。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热处理引发蛋白成膜液中巯基与二硫键之间的转化,可能是引起大豆蛋白膜机械性能和阻隔性能变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食性膜 大豆分离蛋白膜 热处理 二硫键 接触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蜡和甘油含量对大豆蛋白膜机械性能和阻隔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郭宽 张超 +2 位作者 马越 李喜宏 赵晓燕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5-18,共4页
研究添加蜂蜡(质量分数分别为1%、2%、3%、4%、6%、8%和10%)和甘油(质量分数分别为40%和50%)交互作用对大豆蛋白膜机械性能和阻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蜂蜡以固体小颗粒的状态分散于大豆蛋白膜中,能够提高大豆蛋白膜的抗张强度、氧气... 研究添加蜂蜡(质量分数分别为1%、2%、3%、4%、6%、8%和10%)和甘油(质量分数分别为40%和50%)交互作用对大豆蛋白膜机械性能和阻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蜂蜡以固体小颗粒的状态分散于大豆蛋白膜中,能够提高大豆蛋白膜的抗张强度、氧气透过率、阻水性能和表面接触角,降低水蒸气透过率以及断裂延伸率。甘油浓度升高有助于蜂蜡与大豆蛋白分子相结合,提高大豆蛋白膜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食性膜 大豆分离蛋白膜 蜂蜡 机械性能 阻隔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竞争酶联免疫法检测水样中的重金属镉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津 生威 +4 位作者 王俊平 方淑兵 杨依锦 张曙光 王硕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4-86,共3页
利用重金属镉多克隆抗体,建立一种低仪器成本的检测水样中重金属镉的间接竞争酶联免疫法,其检测限(IC15)为0.76μg/L,灵敏度(IC50)为11.33μg/L。交叉反应结果表明,该抗体除与汞螯合物的交叉反应率为10.9%,与其他金属(锰,铬,镁,铁,铅,镍... 利用重金属镉多克隆抗体,建立一种低仪器成本的检测水样中重金属镉的间接竞争酶联免疫法,其检测限(IC15)为0.76μg/L,灵敏度(IC50)为11.33μg/L。交叉反应结果表明,该抗体除与汞螯合物的交叉反应率为10.9%,与其他金属(锰,铬,镁,铁,铅,镍,银和铜)螯合物的交叉反应率均低于1.32%。自来水和河水样品中镉的添加回收率为93.95%~107.40%,变异系数为3.97%~14.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免疫学检测法 多克隆抗体 酶联免疫法 自来水 河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盐固态工艺条件下米曲霉3.042和米曲霉RIB40酿造酱油发酵性能的比较 被引量:8
13
作者 侯丽华 卢嵩 +2 位作者 王檬 王莹 王春玲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8,共8页
探讨了在低盐固态酱油酿造工艺下,我国广泛应用的米曲霉3.042和日本的米曲霉RIB40在发酵性能方面的差异。对比了两株米曲霉种曲孢子数、大曲制备工艺、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有机酸含量以及酱油风味物质方面的不同。研究发现米曲霉3.042... 探讨了在低盐固态酱油酿造工艺下,我国广泛应用的米曲霉3.042和日本的米曲霉RIB40在发酵性能方面的差异。对比了两株米曲霉种曲孢子数、大曲制备工艺、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有机酸含量以及酱油风味物质方面的不同。研究发现米曲霉3.042具有产孢快、生长迅速的特点。通过跟踪测定蛋白酶活、纤维素酶活和糖化酶活,确定了两株米曲霉的最佳收曲时间均为36h。同时发现米曲霉RIB40的糖化酶活很高(3208.939U/g干基,36h)。理化指标的变化情况表明:采用两株米曲霉制曲酿造酱油均达到了特级酱油标准。在有机酸方面,米曲霉RIB40酱醅的乳酸和乙酸的含量具有一定优势,这有利于酱油良好口感的形成。风味物质的检测结果表明:米曲霉RIB40酿造酱油中醇类物质具有优势,而米曲霉3.042在酯类物质方面具有优势。在实际生产中,可以根据产品需要选择合适的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油 低盐固态工艺 米曲霉RIB40 米曲霉3 04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善低盐固态酱油风味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崔琪 鲁梅芳 +4 位作者 侯丽华 王春玲 李园园 耿玉凤 王园园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21,共4页
重点采用淋浇工艺添加耐盐酵母,研究其对低盐固态酱油风味的影响,探讨了耐盐酵母在酱汁中的生长情况及其对酱汁风味的影响、传统和淋浇工艺酱醅中风味物质的动态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T酵母更适合在酱汁中生长;选择淋浇工艺适时添... 重点采用淋浇工艺添加耐盐酵母,研究其对低盐固态酱油风味的影响,探讨了耐盐酵母在酱汁中的生长情况及其对酱汁风味的影响、传统和淋浇工艺酱醅中风味物质的动态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T酵母更适合在酱汁中生长;选择淋浇工艺适时添加T酵母的酱醅中乙醇含量提高了77.9%,异丁醇提高了98.7%,HEMF提高了2.3倍,酒石酸、柠檬酸和琥珀酸总含量提高了31.1%。因此,淋浇工艺合理添加耐盐酵母可显著提高低盐固态酱油的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盐固态 耐盐酵母 风味 淋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钙处理对鲜切西瓜品质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焦艳 李武 +3 位作者 张超 李喜宏 马越 赵晓燕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372-374,共3页
研究不同浓度乳酸钙溶液处理对鲜切西瓜呼吸速率、硬度、可滴定酸含量、pH等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乳酸钙处理在储藏期内,不仅有效地降低鲜切西瓜呼吸速率,提高鲜切西瓜硬度,并且抑制微生物生长。因此,乳酸钙处理可以有效保持... 研究不同浓度乳酸钙溶液处理对鲜切西瓜呼吸速率、硬度、可滴定酸含量、pH等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乳酸钙处理在储藏期内,不仅有效地降低鲜切西瓜呼吸速率,提高鲜切西瓜硬度,并且抑制微生物生长。因此,乳酸钙处理可以有效保持鲜切西瓜品质,其中浓度为2.5%的乳酸钙处理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切西瓜 乳酸钙 呼吸速率 硬度 可滴定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曲霉A100-8酿造黄豆酱的风味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孟梦 郭琳 +1 位作者 宋潇 侯丽华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11,共5页
目前,国内酿造黄豆酱大都利用米曲霉沪酿3.042。本实验室通过离子注入法诱变米曲霉,得到一株蛋白酶、糖化酶以及纤维素酶活力均有提高的菌株,命名为米曲霉A100-8。本研究分别利用这两种菌株来酿造黄豆酱,通过发酵后酱醪中有机酸和各种... 目前,国内酿造黄豆酱大都利用米曲霉沪酿3.042。本实验室通过离子注入法诱变米曲霉,得到一株蛋白酶、糖化酶以及纤维素酶活力均有提高的菌株,命名为米曲霉A100-8。本研究分别利用这两种菌株来酿造黄豆酱,通过发酵后酱醪中有机酸和各种风味物质的指标分析来确定米曲霉A100-8是否适合黄豆酱的生产,从而酿造出更优质的黄豆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豆酱 米曲霉 有机酸 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豆酱发酵过程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婉璐 方元元 +2 位作者 牛彩霞 李风娟 王昌禄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10,共5页
研究了Aspergillus oryzae 3.042发酵制备豆酱过程中样品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活性的变化,并对相关化学成分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发酵前期样品的ACE抑制活性迅速升高,然后保持平稳,后酵8周所得样品的IC50值为0.390 mg/m L。发酵过... 研究了Aspergillus oryzae 3.042发酵制备豆酱过程中样品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活性的变化,并对相关化学成分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发酵前期样品的ACE抑制活性迅速升高,然后保持平稳,后酵8周所得样品的IC50值为0.390 mg/m L。发酵过程中多肽的含量前期迅速增加然后降低,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持续降低,而样品颜色则逐渐加深。美拉德反应产物对发酵后期样品稳定的高活性起着重要作用,这为高ACE抑制活性的功能性调味品的研发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活性 豆酱 多肽 Γ-氨基丁酸 美拉德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用水中重金属的暴露评估 被引量:11
18
作者 谷传玲 王俊平 王硕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74-376,423,共4页
目的:通过对饮用水中的重金属的暴露评估,为饮用水中化学物质的暴露评估提供方法参考。方法:运用@risk4.5软件建立膳食暴露模型,对饮用水中的8种重金属(锌、镍、锰、铁、砷、汞、铅、铬)进行概率暴露评估。结果:人群中所有人对饮用水中... 目的:通过对饮用水中的重金属的暴露评估,为饮用水中化学物质的暴露评估提供方法参考。方法:运用@risk4.5软件建立膳食暴露模型,对饮用水中的8种重金属(锌、镍、锰、铁、砷、汞、铅、铬)进行概率暴露评估。结果:人群中所有人对饮用水中的镍、汞和铅的暴露水平都小于对应的ADI。铬、砷、锌、铁、锰的暴露水平大于对应ADI的人群比例分别是0.03%、0.17%、0.29%、0.37%、3.01%。结论:镍、汞和铅的暴露水平不会对成年人群造成健康风险。铬、砷、锌、铁、锰的暴露水平对很小一部分人群的健康造成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重金属 暴露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MP在红曲霉蓝光诱导途径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华 陈勉华 +3 位作者 王婧 马博雅 张晓伟 王昌禄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51-54,59,共5页
蓝光可以调控红曲霉次生代谢以及孢子生殖,但具体调控机理还未知.为研究腺苷-3',5'-环化一磷酸(cAMP)在蓝光调控红曲霉产孢及桔霉素代谢的作用,在接种红曲霉MX1的YES发酵培养基中添加可诱导红曲霉细胞内cAMP生成的氨茶碱,观察... 蓝光可以调控红曲霉次生代谢以及孢子生殖,但具体调控机理还未知.为研究腺苷-3',5'-环化一磷酸(cAMP)在蓝光调控红曲霉产孢及桔霉素代谢的作用,在接种红曲霉MX1的YES发酵培养基中添加可诱导红曲霉细胞内cAMP生成的氨茶碱,观察桔霉素产量及红曲霉产孢变化.结果表明,当培养基中氨茶碱浓度为10 mmol/L时,桔霉素产量和分生孢子数分别提高了1.90倍和2.97倍.培养基中氨茶碱浓度为15 mmol/L时,红曲霉子囊孢子数提高了2.84倍,这与蓝光对红曲霉次生代谢及孢子产生调控结果一致.推测蓝光可能是通过cAMP信号途径对红曲霉的产孢及桔霉素进行代谢调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茶碱 红曲霉 分生孢子 子囊孢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水浓度对有机大豆酿造酱油中酱醪理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孟梦 侯珊珊 +1 位作者 伍燕湘 侯丽华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7-20,共4页
以有机大豆为主要原料,通过高盐稀态酿造酱油工艺,分析了不同盐水浓度对发酵周期6个月酱醪理化特性的影响。盐水浓度实验结果表明:以有机大豆为原料时,最佳盐水浓度为20%,最终反应到酱醪中的盐含量为16.5-18g/dL时,既能提高酱... 以有机大豆为主要原料,通过高盐稀态酿造酱油工艺,分析了不同盐水浓度对发酵周期6个月酱醪理化特性的影响。盐水浓度实验结果表明:以有机大豆为原料时,最佳盐水浓度为20%,最终反应到酱醪中的盐含量为16.5-18g/dL时,既能提高酱油的蛋白质利用率以及氨基酸转化率,也能确保酱油品质不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大豆 盐水浓度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