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提葡萄SO_2脉冲式防腐保鲜技术 被引量:8
1
作者 贾晓昱 杨维巧 +4 位作者 潘艳芳 李喜宏 赵志永 杜美军 李悅明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2-27,共6页
目的针对红提葡萄保鲜时存在的药害、失水、落粒和腐烂等问题,研究SO_2脉冲式熏蒸防腐的最佳浓度、时间参数。方法以新疆红提葡萄为实验材料,采用脉冲式防腐设备精准定量控制,研究不同脉冲防腐方式对红提葡萄贮藏期可滴定酸、电导率、... 目的针对红提葡萄保鲜时存在的药害、失水、落粒和腐烂等问题,研究SO_2脉冲式熏蒸防腐的最佳浓度、时间参数。方法以新疆红提葡萄为实验材料,采用脉冲式防腐设备精准定量控制,研究不同脉冲防腐方式对红提葡萄贮藏期可滴定酸、电导率、质量损失率、多酚氧化酶活性等理化指标的影响。结果首先用SO_2(体积分数1%)循环熏蒸30min,之后每间隔15d采用SO_2(体积分数0.2%)循环熏蒸30 min,可有效抑制有机酸的消耗,保持细胞膜的完整性,抑制代谢,防止腐烂和落粒,保鲜期延长至180 d,漂白指数仅为0.3,果粒SO_2残留量仅为3.1 mg/kg。结论脉冲式防腐显著延长了红提葡萄的贮藏期,保证了较佳的贮藏品质,解决了传统保鲜纸SO_2释放不均衡、果粒漂白和残留量偏高等产业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提葡萄 脉冲式防腐 保鲜 SO2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仔姜精准控温保鲜技术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贾晓昱 邹国文 +4 位作者 唐先谱 李喜宏 刘海东 陈兰 郝晓磊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12,共4页
针对传统冷库温度波动大,易导致冷害、冻害的难题,以四川仔姜为试材,研究其在3个精准控温波动条件下(±0.05℃、±0.5℃、±1℃)四川仔姜生理生化特性和贮藏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温度波动为±0.05℃时,能显著降低四川... 针对传统冷库温度波动大,易导致冷害、冻害的难题,以四川仔姜为试材,研究其在3个精准控温波动条件下(±0.05℃、±0.5℃、±1℃)四川仔姜生理生化特性和贮藏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温度波动为±0.05℃时,能显著降低四川仔姜的失重率,有效地维持仔姜的TSS含量和L*值,减缓机体内过氧化氢积累对果蔬造成的损害,同时还能有效延缓丙二醛(MDA)含量的上升速率,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均显著优于其他处理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控温 温度波动 四川仔姜 贮藏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处理控制鲜切甘薯褐变的生理机制 被引量:15
3
作者 潘艳芳 陈晓彤 +3 位作者 杨维巧 贾晓昱 张继明 李喜宏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5,共5页
目的针对甘薯鲜切后易氧化褐变问题,研究超声处理对鲜切甘薯酶促褐变影响的机制,确定最佳的超声处理时间。方法甘薯经鲜切后,先在25℃,40 kHz下超声处理不同时间(0,5,10,20 min),然后测定其在4℃冷藏期间对甘薯色泽、丙二醛(MDA)含量、... 目的针对甘薯鲜切后易氧化褐变问题,研究超声处理对鲜切甘薯酶促褐变影响的机制,确定最佳的超声处理时间。方法甘薯经鲜切后,先在25℃,40 kHz下超声处理不同时间(0,5,10,20 min),然后测定其在4℃冷藏期间对甘薯色泽、丙二醛(MDA)含量、褐变相关酶活性及酚类底物含量的影响。结果适宜时间的超声处理能有效保持鲜切甘薯的亮度和色度,抑制MDA的积累,钝化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激发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提高了甘薯总酚含量和抗氧化能力,延缓了褐变的发生。结论以超声处理10 min的防褐变效果最佳,处理20 min会对甘薯组织造成损伤,从而加重褐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鲜切 酶促褐变 超声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热处理对柑橘冷害调控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陈晓彤 叶先明 +4 位作者 潘艳芳 郑桂霞 李惠 李悦明 李喜宏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8-13,共6页
目的针对柑橘低温贮藏易冷害问题,研究间歇热处理对柑橘冷害的调控效果。方法以浙江省衢州市沃柑品种为实验材料,采用连续热处理(50℃下热水处理180 s)和间歇热处理(50℃下热水处理60 s—20℃常温下回温10 min—50℃下热水处理60 s—20... 目的针对柑橘低温贮藏易冷害问题,研究间歇热处理对柑橘冷害的调控效果。方法以浙江省衢州市沃柑品种为实验材料,采用连续热处理(50℃下热水处理180 s)和间歇热处理(50℃下热水处理60 s—20℃常温下回温10 min—50℃下热水处理60 s—20℃常温下回温10 min—50℃下热水处理60 s—20℃常温下回温10 min)等2种方式处理柑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热处理能够降低柑橘的冷害指数,抑制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的上升,提高柑橘的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且间歇热处理组柑橘的抗冷效果显著优于连续热处理组(P<0.05)。贮藏50 d后,间歇热处理组的冷害指数比对照组低19.32%,MDA质量摩尔浓度分别比对照组和连续热处理组低0.91μmol/g和0.37μmol/g,POD活性分别较对照组和连续热处理组增加了0.72倍和0.19倍,SOD活性分别比对照组和连续热处理组增加5.231 U/g和1.776 U/g。结论热处理能够延缓柑橘冷害,且间歇热处理对沃柑的保鲜效果优于连续热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连续热处理 间歇热处理 冷害 贮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