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天津高温大曲微生物菌群多样性 被引量:12
1
作者 孙羊羊 尹亚格 +6 位作者 吴雨甍 李继齐 李昂 杨珍 杜子平 王华威 杜丽平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8-34,共7页
以贵州高温大曲为对照,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天津高温大曲微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贵州高温大曲相比,天津高温大曲的细菌群落物种丰富度较大且多样性更高,而真菌群落相反。两个高温大曲样品的共有优势细菌属为海洋芽孢杆菌属(... 以贵州高温大曲为对照,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天津高温大曲微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贵州高温大曲相比,天津高温大曲的细菌群落物种丰富度较大且多样性更高,而真菌群落相反。两个高温大曲样品的共有优势细菌属为海洋芽孢杆菌属(Oceanobacillus)、克罗彭斯特菌属(Kroppenstedtia)、枝芽孢杆菌属(Virgibacillus)、芽孢杆菌属(Bacillus)、糖多孢菌属(Saccharopolyspora),共有优势真菌属为热子囊菌属(Thermoascus)、嗜热真菌属(Thermomyces)、红曲霉属(Monascus)、曲霉属(Aspergillus)、丝衣霉属(Byssochlamys)。而天津高温大曲还含有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链霉菌属(Streptomyces)两个特有优势细菌属,以及毕赤酵母属(Pichia)和根霉属(Rhizopus)两个特有优势真菌属。本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天津高温大曲的微生物菌群结构,为后续天津高温大曲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天津高温大曲 细菌菌群多样性 真菌菌群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香型白酒窖泥微生物群落及其风味成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
作者 胡世伟 王超凡 +3 位作者 王景春 王慧慧 赵华 张朝正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12,共4页
窖泥在浓香型白酒的生产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微生物群落种类、结构和代谢产物对酒体风味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揭示窖泥对浓香型白酒风味物质形成的影响,该文简述了窖泥微生物中的乳酸菌、己酸菌、芽孢杆菌及产甲烷菌,并综述了浓香型... 窖泥在浓香型白酒的生产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微生物群落种类、结构和代谢产物对酒体风味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揭示窖泥对浓香型白酒风味物质形成的影响,该文简述了窖泥微生物中的乳酸菌、己酸菌、芽孢杆菌及产甲烷菌,并综述了浓香型白酒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探讨了窖泥中的微生物菌群对浓香型白酒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该研究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窖泥微生物群落对浓香型白酒风味特征塑造的作用,为酿酒行业工作者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窖泥 微生物 挥发性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幽门螺杆菌UreB重组全人源化单域抗体的基因工程表达及分子改造
3
作者 王雪芳 赵阳 +3 位作者 刘竹青 郭乐 仲飞亮 罗学刚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6-672,共7页
为了构建针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脲酶的单域抗体的基因工程表达系统。首先利用Pymol、ITASSER和ClussPro2等AI辅助工具分析比较了不同抗体与Hp脲酶亚单位B(UreB)之间的分子间作用力,确定了VL全人源化单域抗体UreBAb作... 为了构建针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脲酶的单域抗体的基因工程表达系统。首先利用Pymol、ITASSER和ClussPro2等AI辅助工具分析比较了不同抗体与Hp脲酶亚单位B(UreB)之间的分子间作用力,确定了VL全人源化单域抗体UreBAb作为重点研究对象。根据大肠埃希菌密码子偏好性优化了UreBAb基因序列,并将其分别插入pET28a、pE-SUMO等表达载体,转化大肠埃希菌Rosetta(DE3)获得了重组表达菌株,通过IPTG诱导制备重组抗体蛋白,并利用提取的Hp脲酶作为抗原,分析验证了重组表达抗体的活性。SDS-PAGE检测结果显示UreBAb和SUMO-UreBAb均获得了正确的表达,纯化后的蛋白产率分别为0.34和0.41 mg/mL。单向免疫扩散实验结果证实这两种重组表达抗体均与Hp UreB抗原具有良好的亲和力,对脲酶的抑制率分别为51.27%和74.07%。进而,结合AlphaFold2、cluspro2、mCSM-AB、OSPREY和FoldX等人工智能工具,评估分析了影响抗原-抗体复合物稳定性的关键位点及其突变策略,随后进一步构建了9个UreBAb进化突变体表达菌株,活性分析结果显示,这些突变体与抗原的结合活性均得到了提高,其中以I107W突变体的活性提升最为显著,相较于野生型UreBAb,提高了24.95%。本研究为Hp全人源化单域抗体的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脲酶 全人源化单域抗体 基因工程 AI辅助分子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和酿酒酵母发酵菠萝汁的性能比较及产物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马立娟 王超 +4 位作者 杜丽平 韩晓霞 孙文 李大雷 郭高杰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2-77,共6页
采用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分别进行单菌与混菌发酵菠萝汁,并比较分析不同接菌方式下菠萝汁的发酵性能及发酵体系中的产物。结果表明,相同接种量发酵72 h后,植物乳杆菌单独发酵活菌... 采用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分别进行单菌与混菌发酵菠萝汁,并比较分析不同接菌方式下菠萝汁的发酵性能及发酵体系中的产物。结果表明,相同接种量发酵72 h后,植物乳杆菌单独发酵活菌数可达108CFU/mL,分别约为酿酒酵母单独发酵和二者混合发酵活菌数的3倍和10倍;植物乳杆菌的接入使发酵液pH降至3.21,而酿酒酵母的接入使菠萝汁中氨基酸态氮降至3.15×10^(-4)mg/L,糖类物质几乎被消耗殆尽。发酵产物分析结果发现,植物乳杆菌单独发酵产生大量乳酸(每升增加12.02 g/L)和少量乙酸(每升增加0.40 g/L),影响了口感,而酿酒酵母单独发酵则使菠萝汁中原有的香气物质损失较多(4种)。综合分析,采用二者混合发酵,既可保有菠萝本身的营养物质和特有香气,又可赋予其一定的发酵风味,获得口感良好的菠萝发酵饮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酿酒酵母 菠萝汁 混合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发酵工艺对香水梨酒品质指标及香气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马烁 赵华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5-139,共5页
采用香水梨鲜汁、熟汁、清汁为原料酿造果酒,测定其理化指标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分析其香气物质。结果表明,香水梨清汁发酵的果酒酒精度最高,为10.42%vol。不同酿造工艺的梨酒共检出31种香气成分,主要有酯类、醇类、酸类和... 采用香水梨鲜汁、熟汁、清汁为原料酿造果酒,测定其理化指标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分析其香气物质。结果表明,香水梨清汁发酵的果酒酒精度最高,为10.42%vol。不同酿造工艺的梨酒共检出31种香气成分,主要有酯类、醇类、酸类和醛类。鲜汁、熟汁发酵梨酒分别检出23种、17种香气成分,其中酯类含量最高,分别占51.33%、64.8%。清汁发酵梨酒中共检出21种香气成分,其中醇类含量最高,占75.3%。清汁、熟汁、鲜汁发酵梨酒感官评分分别为83.7分、75.1分、81.0分。清汁发酵香水梨酒在总酸含量、酒精度、褐变抑制率、感官评分等方面优于其他两种,挥发性风味物质较为丰富。因此,清汁发酵梨酒整体品质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水梨酒 气相色谱-质谱法 发酵工艺 香气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荞酒糟黄酮富集生产苦荞蒸馏酒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鹏杰 甘霖耀 +4 位作者 孙金旭 郭凯凯 陈叶福 肖冬光 郭学武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1-187,共7页
苦荞富含生物类黄酮,但由于其沸点较高,作为原料酿造白酒时会残留在酒糟中。该研究通过苦荞和大米发酵制备苦荞蒸馏酒,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了苦荞酒糟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工艺与纯化工艺,添加纯化的黄酮提取物到蒸馏酒中,并通过感... 苦荞富含生物类黄酮,但由于其沸点较高,作为原料酿造白酒时会残留在酒糟中。该研究通过苦荞和大米发酵制备苦荞蒸馏酒,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了苦荞酒糟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工艺与纯化工艺,添加纯化的黄酮提取物到蒸馏酒中,并通过感官评价确定了富含黄酮的苦荞蒸馏酒配制方案。结果表明,超声提取苦荞酒糟黄酮最佳工艺为超声功率600 W、乙醇体积分数90%、料液比1∶30(g∶mL)、超声时间50 min,此工艺条件下总黄酮得率为0.9%,纯度为38.3%;大孔树脂纯化苦荞酒糟黄酮工艺条件为:pH=4,上样流速2 mL/min,上样质量浓度0.2 mg/mL,50 mL体积分数70%乙醇洗脱,洗脱流速11 mL/min,经此工艺制得苦荞酒糟黄酮提取物纯度为85.36%;苦荞蒸馏酒的最佳配制方案为:添加纯化的黄酮提取物至蒸馏酒中,使得总黄酮提取物含量为400~600 mg/L时,复配型苦荞蒸馏酒评分最佳。该研究优化工艺下可得较高纯度黄酮提取物,复配可得苦荞香明显、口感柔和、风味协调富含黄酮类物质的苦荞蒸馏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麦 酒糟 黄酮 超声提取 大孔树脂纯化 苦荞蒸馏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麦大枣露酒制备工艺优化
7
作者 胥强 王佳丽 +5 位作者 王雪芳 杨珍 李寒露 王怡宁 霍超 罗学刚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0-155,共6页
为了迎合当前多样性的露酒市场,以甘草、红枣和小麦为原料制备甘麦大枣露酒,对露酒浸提工艺、配方以及澄清条件进行优化,并对产品进行感官评价和理化分析。结果表明,甘麦大枣露酒的最佳浸提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60%、料液比24∶100(g∶mL... 为了迎合当前多样性的露酒市场,以甘草、红枣和小麦为原料制备甘麦大枣露酒,对露酒浸提工艺、配方以及澄清条件进行优化,并对产品进行感官评价和理化分析。结果表明,甘麦大枣露酒的最佳浸提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60%、料液比24∶100(g∶mL)、超声提取时间60 min、超声提取温度80℃、超声提取功率225 W、浸泡时间2 h。在此条件下,总黄酮含量最高达到了0.39 mg/mL;最佳甘麦大枣露酒配方为每100 mL的甘麦大枣露酒含8 mL甘麦大枣浸提浓缩液、63 mL 60%vol白酒基酒、29 mL纯净水和2 g的白砂糖,之后以0.4 g/L的皂土进行澄清,所制得的甘麦大枣露酒酒体澄清透明,口味鲜明,口感醇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酒 甘麦大枣汤 制备工艺 澄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宝枫油的超声提取及其萌发前后神经酸含量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闫莉华 陈冬菊 +4 位作者 李潜 张川 司传领 张同存 罗学刚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178-181,188,共5页
以元宝枫种仁为研究对象,油脂得率为评价指标,通过超声功率、超声时间、料液比单因素实验,建立元宝枫油超声提取方法。同时优化元宝枫种子萌发温度,利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萌发前后种仁油中神经酸含量的变化,并通过MTT法分析了萌发前后元... 以元宝枫种仁为研究对象,油脂得率为评价指标,通过超声功率、超声时间、料液比单因素实验,建立元宝枫油超声提取方法。同时优化元宝枫种子萌发温度,利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萌发前后种仁油中神经酸含量的变化,并通过MTT法分析了萌发前后元宝枫种仁油对神经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单因素确定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200 W、超声温度25℃、料液比1∶12。元宝枫种子人工萌发的最佳温度是4℃,气相色谱分析显示萌发后元宝枫种仁油中神经酸含量显著上升,可达萌发前的1.5倍。结果显示元宝枫种仁油能够促进神经细胞的增殖,且萌发后的种仁油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宝枫 超声辅助提取 神经酸 萌发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衰老相关基因MTMR2功能初探及相互作用蛋白的鉴定 被引量:1
9
作者 李超群 陈亚丽 +1 位作者 肖冬光 裴华东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01-205,共5页
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细胞衰老在肿瘤形成中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其内在机制,通过全基因组shRNA文库筛选出与之相关的MTMR2(Myotubularin-related protein 2)基因,并通过β-半乳糖苷酶染色试验证实其在H2O2诱导的细胞衰老中发挥重要... 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细胞衰老在肿瘤形成中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其内在机制,通过全基因组shRNA文库筛选出与之相关的MTMR2(Myotubularin-related protein 2)基因,并通过β-半乳糖苷酶染色试验证实其在H2O2诱导的细胞衰老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克隆质粒、表达纯化并结合质谱分析,发现了MTMR2的一个可能的重要相互作用蛋白14-3-3,并通过生化方法对两者的相互作用进行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细胞衰老MTMR2 shRNA文库筛选 SH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莱斯芽孢杆菌抑菌物质的分析及提取优化 被引量:23
10
作者 刘安 赵华 张朝正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63-68,共6页
为揭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P9对于致病性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抑制作用机理,考察了菌株P9的产酶能力,并对抑菌物质的提取方法进行优化,分析了抑菌物质的化学成分及稳定性。结果表明,菌株P9具有可分泌纤维... 为揭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P9对于致病性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抑制作用机理,考察了菌株P9的产酶能力,并对抑菌物质的提取方法进行优化,分析了抑菌物质的化学成分及稳定性。结果表明,菌株P9具有可分泌纤维素酶、淀粉酶、蛋白酶、β-葡聚糖酶的能力,抑菌物质酸沉淀法以氯仿提取,沉淀以甲醇∶磷酸盐缓冲液(PBS)=1∶3(V/V)重悬。利用牛津杯法测得菌株P9产生的抑菌圈直径为14.3 mm左右。薄层层析(TLC)法分析确定菌株P9所产的抑菌物质为脂肽类物质。抑菌物质在温度0~50℃稳定,金属离子对其无明显影响。贝莱斯芽孢杆菌P9展示了对致病性尖孢镰刀菌较好的生物防治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孢镰刀菌 贝莱斯芽孢杆菌 拮抗作用 抑菌物质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莱斯芽孢杆菌抑尖孢镰刀菌脂肽类物质的鉴定 被引量:16
11
作者 郭蔓 张朝正 赵华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5-39,共5页
为探究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P9对于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具有拮抗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采用酸沉淀法和有机溶剂沉淀法提取菌贝莱斯芽孢杆菌P9发酵液中的脂肽类抗生素粗提物,研究粗提物对尖孢镰刀菌的抑菌活性... 为探究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P9对于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具有拮抗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采用酸沉淀法和有机溶剂沉淀法提取菌贝莱斯芽孢杆菌P9发酵液中的脂肽类抗生素粗提物,研究粗提物对尖孢镰刀菌的抑菌活性。利用多功能制备液相仪对其组分进行分离,确定具有抑菌活性的组分,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HPLC-Q-TOF-MS)仪对具有抑菌活性的组分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脂肽类抗生素粗提物对尖孢镰刀菌有良好的抑菌作用,且酸沉淀法得到的粗提物抑菌活性较高,从中共分离到7种组分(编号为1^(#)~7^(#)),其中4种组分具有抑菌作用,经鉴定,组分2^(#)为C_(15)SurfactinA或C_(16)SurfactinB或C_(15)SurfactinC,组分4^(#)、6^(#)、7^(#)分别为C_(15)BacillomycinD、C_(14)BacillomycinD、C_(16)Bacillomyci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莱斯芽孢杆菌 尖孢镰刀菌 脂肽类抗生素 提取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组成型壳聚糖酶酶解条件 被引量:8
12
作者 赵华 樊龙星 张朝正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5-169,共5页
以壳聚糖为原料,通过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发酵所得壳聚糖酶水解壳聚糖产生壳寡糖,对酶解pH、温度、底物浓度和时间分别进行单因素试验,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研究这4种因素对壳寡糖产量的影响,优化酶解条件。结果表明,壳... 以壳聚糖为原料,通过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发酵所得壳聚糖酶水解壳聚糖产生壳寡糖,对酶解pH、温度、底物浓度和时间分别进行单因素试验,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研究这4种因素对壳寡糖产量的影响,优化酶解条件。结果表明,壳聚糖酶酶解的最佳条件为pH值5.6,酶解温度53℃,壳聚糖质量分数2.09%,酶解时间157 min。在该优化条件下,壳寡糖的浓度为35.73μmol/mL,与模型预测值35.476μmol/mL接近,则该模型可用于优化壳聚糖酶酶解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状芽孢杆菌 壳聚糖酶 响应面法 酶解条件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芒果调味液的工艺优化研究及香气成分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烁 刘瑾 赵华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0-174,共5页
以青芒果为原材料,采用冷凝回流方法得到粗样品芒果调味液。以调味液的香气成分5-羟甲基糠醛(5-HMF)的浓度作为提取工艺的评判标准,然后在粗样品中加入硅藻土澄清剂进行澄清脱色处理。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芒果香气调味液的... 以青芒果为原材料,采用冷凝回流方法得到粗样品芒果调味液。以调味液的香气成分5-羟甲基糠醛(5-HMF)的浓度作为提取工艺的评判标准,然后在粗样品中加入硅藻土澄清剂进行澄清脱色处理。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芒果香气调味液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0、乙醇浓度60%、水浴温度65℃、回流时间4 h。然后采用GC-MS对其香气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出12种挥发性香气成分,最主要的香气成分有5-HMF、1,1-二乙氧基乙烷、糠醛和5-甲基呋喃醛等。该实验对新型调味液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芒果 调味液 香气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拉鲁肽前体肽GLP-1(7-37)K34R在大肠埃希菌中的表达与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朋彦 周成慧 +2 位作者 李潜 赵伟 罗学刚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29-734,共6页
目的建立利拉鲁肽前体肽GLP-1(7-37)K34R基因工程表达体系,为推进利拉鲁肽生物类似药的产业化开发奠定基础。方法优化密码子并通过重叠PCR扩增获得GLP-1(7-37)K34R编码基因(glp1a),构建glp1a与GST、Ub、SUMO 3种标签蛋白在大肠埃希菌中... 目的建立利拉鲁肽前体肽GLP-1(7-37)K34R基因工程表达体系,为推进利拉鲁肽生物类似药的产业化开发奠定基础。方法优化密码子并通过重叠PCR扩增获得GLP-1(7-37)K34R编码基因(glp1a),构建glp1a与GST、Ub、SUMO 3种标签蛋白在大肠埃希菌中融合表达,分别从诱导时机、诱导温度、诱导时间和IPTG浓度方面对三种标签蛋白的表达条件进行优化。通过镍柱亲和层析纯化,并由肠激酶切除标签,回收纯化目的蛋白,经SDS-PAGE和HPLC分析检测。结果 3种标签中,Ub融合的GLP-1(7-37)K34R蛋白表达量最高,高达130 mg·L^(-1)。将高表达的Ub-GLP-1(7-37)K34R蛋白经纯化酶切回收,获得的蛋白与标准蛋白比对分析显示所获得目的肽完全正确。结论成功利用大肠埃希菌表达出GLP-1(7-37)K34R蛋白,确定蛋白表达的最优条件和最佳融合标签,建立蛋白纯化体系得到含量和纯度较高的目的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拉鲁肽 胰高血糖素样肽1(7-37)K34R 大肠埃希菌 蛋白标签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新型L-苏氨酸醛缩酶的鉴定及活性检测方法
15
作者 任思羽 程新宽 +2 位作者 张宇辉 庄建文 马龙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33-240,共8页
为了实现重要医药中间体β-羟基-α-氨基酸的生物酶法合成,挖掘验证新型的L-苏氨酸醛缩酶。以pET-28a(+)作为表达载体,通过蛋白表达纯化、薄层层析色谱(TL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分析L-苏氨酸醛缩酶及其催化产物的性质。基于4-氨基... 为了实现重要医药中间体β-羟基-α-氨基酸的生物酶法合成,挖掘验证新型的L-苏氨酸醛缩酶。以pET-28a(+)作为表达载体,通过蛋白表达纯化、薄层层析色谱(TL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分析L-苏氨酸醛缩酶及其催化产物的性质。基于4-氨基-3-肼基-5-巯基-1,2,4-三氮唑(Purpald)显色试剂开发检测醛缩酶的新方法。Streptomyces coelicolor SCO1844(天蓝色链霉菌,S.coelicolor SCO1844)和Streptomyces xinghaiensis SFR7A(星海链霉菌,S.xinghaiensis SFR7A)来源的醛缩酶被证明能够成功地合成β-羟基-α-氨基酸,且均为L-苏氨酸醛缩酶,实现了以苯甲醛和甘氨酸为底物合成l-threo/erythron-苯基丝氨酸的醇醛缩合反应。开发的可视化活性检测方法可以实现醛缩酶的快速鉴定和高通量筛选。两种新型L-苏氨酸醛缩酶的鉴定以及活性检测方法的开发,不仅丰富了生物法合成β-羟基-α-氨基酸的酶库,也为下一步对L-苏氨酸醛缩酶进行分子改造提高其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奠定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苏氨酸醛缩酶 β-羟基-α-氨基酸 生物合成 活性检测 链霉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