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产酯菌株的筛选及其在酱香型白酒堆积发酵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李景辉 郭莹 +5 位作者 张颖 李霄霄 卢君 孟天毅 张翠英 肖冬光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68-173,共6页
采用传统培养分离法从酱香型白酒堆积酒醅中分离筛选发酵性能优良的菌株,通过形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并对其耐受性进行研究,最后将其应用于酱香型白酒堆积发酵,探究其对酒醅风味物质和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传统培养分离法从酱香型白酒堆积酒醅中分离筛选发酵性能优良的菌株,通过形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并对其耐受性进行研究,最后将其应用于酱香型白酒堆积发酵,探究其对酒醅风味物质和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分离筛选得到1株发酵性能优良的菌株,编号为GTY-837,经鉴定其为东方伊萨酵母菌(Issatchenkia orientalis),该菌株可以耐受乙醇体积分数10%、乙酸0.5%、乳酸4.0%,且在40℃高温下仍能生长。使用菌株GTY-837进行堆积培菌实验,与空白相比,当接种量为3%时酒醅中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的含量分别提高4 059.45%和70.99%,同时酒醅中其他酯类、芳香族和呋喃类等风味物质的含量也显著增加,但四甲基吡嗪(TTMP)含量降低,可能是菌株GTY-837抑制了酒醅芽孢杆菌属(Bacillus)的生长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筛选 鉴定 耐受性 酱香型白酒堆积发酵 风味物质 细菌群落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工程改造黑曲霉生产葡萄糖二酸 被引量:1
2
作者 郭宇飞 闫荣媚 +2 位作者 张小茹 曹威 刘浩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27-237,共11页
葡萄糖二酸是葡萄糖的一种二元羧酸衍生物,是重要的平台化合物,被应用于医药、化工等领域。本研究以黑曲霉为底盘细胞,通过表达来自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 KT2440的糖醛酸脱氢酶基因ppudh,成功在黑曲霉中实现了葡萄糖二酸的合... 葡萄糖二酸是葡萄糖的一种二元羧酸衍生物,是重要的平台化合物,被应用于医药、化工等领域。本研究以黑曲霉为底盘细胞,通过表达来自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 KT2440的糖醛酸脱氢酶基因ppudh,成功在黑曲霉中实现了葡萄糖二酸的合成,产量为18.74 mg/L;在此基础上通过共过表达黑曲霉自身来源的肌醇加氧酶(anmioxA)和肌醇-1-磷酸合酶(aninoA)、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288C来源的羧酸转运蛋白(scJEN1),强化了合成通路和外泌途径,将产量提高至102.10 mg/L;通过表达来自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 subsp.cremoris MG1363的NADH氧化酶(llnox),建立NAD~+辅因子循环系统,使产量进一步提高至115.65 mg/L;利用RNA干扰技术对竞争支路中的关键酶磷酸果糖激酶(pfkA)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zwf)进行弱化表达,葡萄糖二酸最终的产量达到313.65 mg/L。本研究为微生物高效生产葡萄糖二酸和下游相关产品生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二酸 黑曲霉 辅因子循环系统 RNA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食醋的抗氧化成分及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3
作者 夏婷 姚佳慧 +1 位作者 郑宇 王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285-290,共6页
食醋是一种酸性调味品,采用传统的发酵工艺酿造而成。它不仅具有独特的风味,而且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及多种功能因子。传统食醋中的多酚、黄酮、蛋白黑素等抗氧化活性成分可抵抗机体的氧化应激,具有预防心血管疾病、护肝、抗衰老、防癌... 食醋是一种酸性调味品,采用传统的发酵工艺酿造而成。它不仅具有独特的风味,而且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及多种功能因子。传统食醋中的多酚、黄酮、蛋白黑素等抗氧化活性成分可抵抗机体的氧化应激,具有预防心血管疾病、护肝、抗衰老、防癌抗癌等功效。因其良好的保健价值,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对传统食醋的主要抗氧化成分以及抗氧化功能进行综述,以期为传统食醋的抗氧化作用机制研究提供指导,为新型保健食醋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食醋 抗氧化成分 抗氧化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糖基转移酶的固定化及其性质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姚盟成 杨丽萍 +3 位作者 司建华 荆玮 路福平 李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164-167,共4页
果糖基转移酶的固定化可以很方便地实现酶的回收和再利用。以HPA25L树脂为固定化载体,对果糖基转移酶进行了固定化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其最优固定化条件为:采用先交联后固定化方法,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固定化温度20℃,pH5.0,加酶量10mL/g... 果糖基转移酶的固定化可以很方便地实现酶的回收和再利用。以HPA25L树脂为固定化载体,对果糖基转移酶进行了固定化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其最优固定化条件为:采用先交联后固定化方法,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固定化温度20℃,pH5.0,加酶量10mL/g树脂,戊二醛浓度为0.15%,得到固定化酶酶活达120U/g,酶活回收率达81%,其最适反应温度和pH分别为55℃和7.0,利用固定化酶连续反应12个批次后,酶活仍然保留达2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糖基转移酶 固定化酶 低聚果糖 HPA25L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巴德巴利酵母FBKL2.0130 D-阿拉伯糖醇脱氢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酶学性质研究
5
作者 邱韵 刘逸寒 王晓丹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63-168,共6页
该研究从库巴德巴利酵母FBKL2.0130中克隆D-阿拉伯糖醇脱氢酶基因ARD,利用闪电克隆技术构建重组质粒Yep-PAK,并将重组质粒导入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W303-1A中,得到重组菌株W303-ARD并成功表达。并对重组菌株和亲本菌株的... 该研究从库巴德巴利酵母FBKL2.0130中克隆D-阿拉伯糖醇脱氢酶基因ARD,利用闪电克隆技术构建重组质粒Yep-PAK,并将重组质粒导入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W303-1A中,得到重组菌株W303-ARD并成功表达。并对重组菌株和亲本菌株的生长性能进行测定,并对重组D-阿拉伯糖醇脱氢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亲本菌株相比,重组菌株的D-阿拉伯糖醇脱氢酶的还原活力从(32.7±0.803)U/mL提高至(122.4±1.012)U/mL,氧化活力从(18.46±0.105)U/mL提高至(97.30±0.826)U/mL。重组D-阿拉伯糖醇脱氢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0℃,在25~40℃范围内氧化、还原活力均保持稳定。还原反应的最适pH值为9.0,在pH 9.0~11.0范围内比较稳定;氧化反应的最适pH值为7.0,在pH 7.0~8.0的范围内能保持较高的活性。Cu^2+、Ba^2+、Zn^2+均能抑制重组酶活力;Mg^2+对重组酶活力无明显影响;Ca^2+、Mn^2+、Fe^3+均能提高重组酶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阿拉伯糖醇脱氢酶 库巴德巴利酵母FBKL2.0130 异源表达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