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阿洛酮糖的高效生物催化合成研究进展
1
作者 秦慧民 岳世强 +2 位作者 叶伟江 王楷喆 高宇昂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28,共10页
D-阿洛酮糖是一种新型的具有降血糖、抗氧化等特殊生理功能的低热量稀有糖。目前,D-阿洛酮糖的生物合成主要是利用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来催化D-果糖生成D-阿洛酮糖,利用生物酶法大规模合成D-阿洛酮糖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提升差向异... D-阿洛酮糖是一种新型的具有降血糖、抗氧化等特殊生理功能的低热量稀有糖。目前,D-阿洛酮糖的生物合成主要是利用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来催化D-果糖生成D-阿洛酮糖,利用生物酶法大规模合成D-阿洛酮糖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提升差向异构酶的催化活性、热稳定性和耐酸性以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介绍了D-阿洛酮糖的生产现状及其生物酶法合成的最新进展,包括异构酶的分子定向改造、辅助定向进化的超高通量筛选方法、新型酶分子的固定化策略等以提升差向异构酶的工业属性,并进一步探讨了全细胞催化系统在D-阿洛酮糖生产中的应用。研究旨在为D-阿洛酮糖的高效生物催化合成提供理论参考,并提出工业生产中存在的挑战和潜在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阿洛酮糖 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 高通量筛选策略 固定化技术 全细胞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白干香型白酒酿造微生物菌群及其与微量成分的关系 被引量:7
2
作者 马冰涛 范恩帝 +5 位作者 李泽霞 张煜行 张志民 陈叶福 肖冬光 郭学武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33,40,共15页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老白干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的微生物进行测序,并对得到的有效数据进行α、β多样性分析,得到310个细菌属和59个真菌属,其中优势细菌属为Lactobacillus、Pediococcus和Weissella,优势真菌属为Saccharomycopsis、Issat...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老白干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的微生物进行测序,并对得到的有效数据进行α、β多样性分析,得到310个细菌属和59个真菌属,其中优势细菌属为Lactobacillus、Pediococcus和Weissella,优势真菌属为Saccharomycopsis、Issatchenkia、Rhizopus、Trichosporon、Candida和Aspergillus。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并定量酒醅中的微量成分,对检测到的微量成分进行热图绘制。结果表明:0~3 d是微量成分种类增加的一个小高峰;3~14 d微量成分种类变化较小,大部分微量成分含量增加;14~21 d大量酯类物质合成;21~30 d微量成分增速逐渐减小。通过计算微生物与微量成分之间和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的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得到对微量成分具有一定贡献老白干酒酿造核心微生物群为:Lactobacillus、Bacillus、Fusarium、Staphylococcus和Thelebol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白干香型 酒醅 微生物多样性 微量成分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酸梭菌的应用及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被引量:22
3
作者 谢丽静 王伟华 +2 位作者 王海宽 张仁文 王伟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7年第7期5-9,共5页
丁酸梭菌不仅能够调节畜禽肠道微生态平衡,提高免疫力,产生益生物质,而且能够促进有益菌群繁殖。作为一种新型的饲料添加剂,它具有绿色、无污染、无药物残留等优点,能够减少动物性食品的抗生素残留,对常见致病菌具有拮抗作用,可以作为... 丁酸梭菌不仅能够调节畜禽肠道微生态平衡,提高免疫力,产生益生物质,而且能够促进有益菌群繁殖。作为一种新型的饲料添加剂,它具有绿色、无污染、无药物残留等优点,能够减少动物性食品的抗生素残留,对常见致病菌具有拮抗作用,可以作为抗生素的优选替代品。丁酸梭菌的应用对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对丁酸梭菌的应用及其对食品安全的影响进行综述,为其进一步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梭菌 应用 食品安全 替代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β-葡萄糖苷酶性能分析及对罗汉果苷的转化 被引量:4
4
作者 李登科 王欣驰 +4 位作者 陈雪佳 李家霖 胡小妍 路福平 李玉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8-54,共7页
以Pichia pastorisGS115为宿主,对来源于特异腐质霉Humicolainsolens、棘孢曲霉Aspergillus aculeatus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的β-葡萄糖苷酶基因bglHi、bglAa和bglAn进行异源表达。以对硝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为底物,分析了3... 以Pichia pastorisGS115为宿主,对来源于特异腐质霉Humicolainsolens、棘孢曲霉Aspergillus aculeatus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的β-葡萄糖苷酶基因bglHi、bglAa和bglAn进行异源表达。以对硝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为底物,分析了3种酶的酶学性质,其中BglAn的酶活力最高,为90.83U/mg。3种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和最适pH值范围分别为55~65℃和5.0~6.0。在pH值为6.0、温度50℃、酶量2U的条件下,利用3种酶水解不同浓度的罗汉果苷Ⅴ。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酶水解底物的特异性差别较大,其中BglHi和BglAa水解罗汉果苷Ⅴ生成罗汉果苷ⅢE的转化率较低,仅为5%~7%;而BglAn在底物质量浓度1mg/mL,反应20min时转化率为96.5%;提高底物质量浓度到5mg/mL,反应1h时转化率也可达97.9%,基本实现完全转化。通过酶法转化罗汉果苷Ⅴ,获得了较高纯度的产物罗汉果苷ⅢE,为后期开发不同结构、不同功能罗汉果苷类甜剂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葡萄糖苷酶 克隆表达 酶学性质 酶法转化 罗汉果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