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黄素的生物活性、作用机制和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睿 张艺华 周家萍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08-417,共10页
茶黄素(Theaflavins,TFs)是一种发酵茶在加工过程中形成的天然水溶性茶色素,具有多个羟基或酚羟基的苯并卓酚酮结构,是发酵茶品质优劣的决定因素之一。近年来,茶黄素因其多种生物学活性而受到广泛关注,其中包括抗炎、降血糖、预防心脑... 茶黄素(Theaflavins,TFs)是一种发酵茶在加工过程中形成的天然水溶性茶色素,具有多个羟基或酚羟基的苯并卓酚酮结构,是发酵茶品质优劣的决定因素之一。近年来,茶黄素因其多种生物学活性而受到广泛关注,其中包括抗炎、降血糖、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抗病毒、抗肿瘤、抑菌、保护精神健康和保护器官等功效。随着茶黄素的研究不断深入,其生物活性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前景逐渐被阐明,有望在多个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该文综述了茶黄素的生物活性、作用机制以及在生物医药、食品保健、美妆日用、农林养殖等领域的应用现状和研发方向,旨在为茶黄素未来的开发方向和应用前景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茶 茶黄素 生物活性 作用机制 应用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蒸馏技术用于气相色谱分析的样品前处理 被引量:5
2
作者 杨志岩 闫仲丽 王建清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54-656,共3页
研究了一种组合蒸馏方法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并将其研制成样品预处理装置,运用载体、携带体和组合蒸馏技术实现待测样品中微量成分的提取、分离和富集。将分子蒸馏收集端的冷端接收器设计为可更换结构,避免了样品的交叉污染问题。在乙酸... 研究了一种组合蒸馏方法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并将其研制成样品预处理装置,运用载体、携带体和组合蒸馏技术实现待测样品中微量成分的提取、分离和富集。将分子蒸馏收集端的冷端接收器设计为可更换结构,避免了样品的交叉污染问题。在乙酸乙酯中添加4种有机磷农残标样作为评价样品,所研制的装置能自动将农残组分富集到2mL邻苯二甲酸二甲酯中。利用气相色谱分析的结果,对该样品前处理装置的分离富集参数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完全除去蛋白、脂肪、色素等对气相色谱分析有干扰的组分;能将待测微量组分的浓度富集150倍以上;回收率为90%~117%,相对标准偏差为1.3%~10%;最小检出浓度为1ng/mL;可以处理高于100g的样品量;可以得到几十毫克至上百毫克的目标组分;有机试剂的回收利用率大于95%;操作简单方便。用模拟样品做了实际应用实验。该技术适合沸程为120~600℃组分的富集。所研制的装置适用于大量样品中痕量组分的半制备级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蒸馏 样品前处理 气相色谱 样品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工业区冬春季大气PM_(2.5)的组成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欢 刘永全 +4 位作者 赵伊琳 李丛舒 刘金玉 郭艳玲 降升平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22-1431,共10页
选择2020年12月(冬季)和2021年3月(春季),对天津工业区大气细颗粒物(PM_(2.5))中的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水溶性无机离子(WSIIs)进行检测,分析其组成特征、季节变化及来源。结果表明,天津工业区冬春两季PM_(2.5)中SVOCs的质量浓度均... 选择2020年12月(冬季)和2021年3月(春季),对天津工业区大气细颗粒物(PM_(2.5))中的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水溶性无机离子(WSIIs)进行检测,分析其组成特征、季节变化及来源。结果表明,天津工业区冬春两季PM_(2.5)中SVOCs的质量浓度均值分别为(276.23±197.56)、(180.30±94.46)ng/m^(3),主要成分是酯、含杂原子化合物,且冬季SVOCs的浓度大于春季。WSIIs均以SO_(4)^(2-)、NO^(-)_(3)和Na^(+)为主,冬春季二次无机气溶胶SO_(4)^(2-)、NO^(-)_(3)、NH^(+)_(4)(SNA)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34.60±21.61)、(30.88±16.46)μg/m^(3),且春季SNA在总水溶性无机离子(TWSIIs)中的占比大于冬季。冬春两季大气PM_(2.5)均偏酸性,春季的硫氧化率(SOR)与氮氧化率(NOR)均高于冬季,二次转化程度加强。PM_(2.5)中各类物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天津工业区冬春季PM_(2.5)中WSIIs的主要结合方式有(NH_(4))_(2)SO_(4)、NH_(4)HSO_(4)、NH_(4)NO_(3),还有部分以NaCl、Na_(2)SO_(4)、NaHSO_(4)、NaNO_(3)的形式存在;冬季的多环芳烃(PAHs)可能来源于交通移动排放,而春季则主要来自燃烧排放;工业源对冬春两季污染贡献均较大。根据正交矩阵因子分解模型(PMF)分析,工业源是天津工业区冬春季PM_(2.5)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工业区 PM_(2.5) 半挥发性有机物 水溶性无机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ME-GC/MS法分析室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 被引量:9
4
作者 降升平 张小红 +2 位作者 张玲玲 赵颖 郑吉媛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2-277,共6页
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SPME-GC/MS)分析室内空气中和不同材质的新家具释放出的挥发性有机物。优化的固相微萃取试验条件:选用65μm PDMS/DVB萃取纤维吸附样品挥发出的有机物,空气样品吸附时间为6h,家具样品吸附时间为20min,解... 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SPME-GC/MS)分析室内空气中和不同材质的新家具释放出的挥发性有机物。优化的固相微萃取试验条件:选用65μm PDMS/DVB萃取纤维吸附样品挥发出的有机物,空气样品吸附时间为6h,家具样品吸附时间为20min,解析时间为5min,解析温度为250℃。对置入4种不同板材制成的家具前后的室内空气样品进行分析,发现4种板材制成的家具均给室内空气引入了新的挥发性有机物,芳香烃和萜烯类物质是实木颗粒板家具引入的的主要有机物,苯乙烯是中密度板家具引入的主要有机物,萜烯类和醇类化合物是大芯板和实木板家具引入的主要有机物。该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分析室内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为室内空气质量检测提供新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室内空气质量 挥发性有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鲐鱼水溶性蛋白的提取及其挥发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周家萍 张文涛 +3 位作者 孟梦 王跃猛 刘安军 郑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2-18,共7页
以鲐鱼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确定鲐鱼水溶性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6.6(g/m L)、提取温度27.7℃、提取时间3.8 h,得到的水溶性蛋白提取率为76.12%。将鲐鱼原料和水溶解后样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仪进行挥发性成... 以鲐鱼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确定鲐鱼水溶性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6.6(g/m L)、提取温度27.7℃、提取时间3.8 h,得到的水溶性蛋白提取率为76.12%。将鲐鱼原料和水溶解后样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仪进行挥发性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水溶性蛋白挥发性成分醇类物质含量降低,酮类、醛类、呋喃类物质含量都有了明显提高。样品经过冷冻干燥后,呈淡黄色或黄色粉末,蓬松柔软,易吸湿,易溶于水,水溶液性质稳定,略有鱼香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鲐鱼 水溶性蛋白 气相色谱-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工业区春夏季VOCs污染特征及精细化来源解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李丛舒 刘永全 +3 位作者 刘欢 刘金玉 程绍玲 降升平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91-500,共10页
2021年3—8月,采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天津工业区环境空气中109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离线监测,研究了VOCs组成特征、臭氧生成潜势(OFP)及来源,并对工业源进行精细化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VOCs浓度为(46.6±19.7)~(136.8&#... 2021年3—8月,采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天津工业区环境空气中109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离线监测,研究了VOCs组成特征、臭氧生成潜势(OFP)及来源,并对工业源进行精细化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VOCs浓度为(46.6±19.7)~(136.8±55.7)μg/m^(3),对VOCs浓度贡献较高的物种是烷烃、卤代烃、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烷烃、芳香烃浓度呈中午低、早晚高的日变化趋势,OVOCs反之;OFP贡献占比较大的物种有烷烃、芳香烃、烯烃和OVOCs,烷烃的OFP贡献占比主要受其浓度占比影响,夏季芳香烃、烯烃的OFP贡献占比明显升高,臭氧(O3)治理应加强二者的排放管控。来源解析显示,春夏季VOCs的主要来源为工业源、溶剂使用源、柴油车尾气排放源、油气挥发源和天然源。工业源精细化分析表明,芳香烃浓度与焦炭、纯碱产量,OVOCs浓度与天然气、乙烯、农用氮磷钾化肥产量,卤代烃浓度与天然气、汽车、农用氮磷钾化肥、纯碱产量,烯烃浓度与发电设备产量均呈正相关,初步判断,本地区环境空气中的芳香烃、OVOCs、卤代烃、烯烃可能来自于以上细分工业企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 挥发性有机物(VOCs) 污染特征 臭氧生成潜势 来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鲐鱼下脚料的酶解工艺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文涛 周家萍 +4 位作者 李运通 张跃 孟梦 齐威 刘安军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20,共6页
以鲐鱼下脚料为原料,利用响应面法对其酶解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鲐鱼下脚料的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86,起始pH 6.94,反应温度50.23℃,反应时间6.26h,制得酶解物的水解度为29.14%,为鱼品下脚料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鲐鱼 下脚料 酶解工艺 优化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色谱法测定燕窝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被引量:5
8
作者 闫仲丽 杨志岩 +1 位作者 张晓清 降升平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2-64,共3页
建立用离子色谱法测定燕窝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并检测市售干燕窝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样品经前处理后,用IonpacAS23分离柱,4.5mM Na2CO3/0.8mM NaHCO3作淋洗液,1mL/min的流速分析,通过抑制电导检测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法的最低检... 建立用离子色谱法测定燕窝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并检测市售干燕窝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样品经前处理后,用IonpacAS23分离柱,4.5mM Na2CO3/0.8mM NaHCO3作淋洗液,1mL/min的流速分析,通过抑制电导检测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法的最低检出限为亚硝酸盐(以NaNO2计)1.407mg/kg,相关系数为0.999 8,精密度为1.301%。干燕窝直接检测的亚硝酸盐的残留量为4 353mg/kg,浸泡清洗后的燕窝亚硝酸盐的残留量为114.7mg/kg,磨碎的燕窝浸泡清洗后亚硝酸盐的残留量为102.2mg/kg。该法简单,快捷,可靠,适合于大批量干燕窝样品中亚硝酸盐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窝 亚硝酸盐 离子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聚糖还原石墨烯修饰玻碳电极检测水中痕量重金属镉 被引量:4
9
作者 张晓清 杨志岩 王会才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124-8128,8133,共6页
首先采用Hummer法制备氧化石墨,然后使用葡聚糖还原制备石墨烯,并修饰玻碳电极结合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建立了水中痕量重金属镉的检测方法。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红外吸收光谱、原子力显微镜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对所制备的石墨烯进行了... 首先采用Hummer法制备氧化石墨,然后使用葡聚糖还原制备石墨烯,并修饰玻碳电极结合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建立了水中痕量重金属镉的检测方法。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红外吸收光谱、原子力显微镜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对所制备的石墨烯进行了表征分析,研究了其导电性和电化学性质。在pH值=6的醋酸钠-醋酸缓冲溶液中,Cd2+在-0.87V产生灵敏的溶出峰,线性范围为0.5×10-9~1.20×10-7,检出限位0.15×10-9。采用无毒、环保的葡聚糖能够快速制备在水中分散性良好的石墨烯,且具有优异的电化学特性,能够实现痕量重金属镉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聚糖 石墨烯 表征 电化学 重金属离子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半胱氨酸诱导单晶银纳米线的快速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晓清 杨志岩 +2 位作者 胡爱军 王会才 申子瑶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3169-3173,共5页
采用化学还原法,以聚乙烯砒咯烷酮(PVP)为稳定剂和形貌控制剂,乙二醇为还原剂,在L-半胱氨酸诱导下,由硝酸银快速制备了银纳米线。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选区电子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手段对所得产物进行表... 采用化学还原法,以聚乙烯砒咯烷酮(PVP)为稳定剂和形貌控制剂,乙二醇为还原剂,在L-半胱氨酸诱导下,由硝酸银快速制备了银纳米线。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选区电子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手段对所得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利用L-半胱氨酸诱导可在15min内制备直径为100nm左右,长度约几百微米的银纳米线,并具有单晶结构,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可能的银纳米线快速合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纳米线 L-半胱氨酸 快速合成 表征 合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酸促进短乳杆菌合成γ-氨基丁酸的机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健 才恒 +4 位作者 申振豪 刘仲浩 赵娟 张巧珍 高强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35-242,共8页
短乳杆菌发酵时添加0.15%的烟酸可显著提高γ-氨基丁酸(GABA)的产量,为阐明烟酸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的方法探究短乳杆菌添加(实验组)和不添加烟酸(对照组)发酵时的差异代谢物,并采用碘化丙啶(PI)单染色法分... 短乳杆菌发酵时添加0.15%的烟酸可显著提高γ-氨基丁酸(GABA)的产量,为阐明烟酸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的方法探究短乳杆菌添加(实验组)和不添加烟酸(对照组)发酵时的差异代谢物,并采用碘化丙啶(PI)单染色法分析了细胞膜的完整性。结果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显著性差异代谢物有33个,实验组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谷氨酸、脯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组氨酸和鸟氨酸含量显著提高,烟酸核苷酸、2-磷酸甘油酸、腺苷一磷酸和酪胺的含量显著降低。碘化丙啶单染色实验表明实验组中具有红色荧光的短乳杆菌细胞显著多于对照组细胞。因此,烟酸的添加对短乳杆菌的生理代谢具有全局性的影响,其对GABA合成的促进作用可能与增加短乳杆菌细胞膜通透性进而导致的底物和产物更加容易进出细胞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 烟酸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碘化丙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样品预处理装置中黏稠液体定量转移结构创新 被引量:1
12
作者 曹国忠 檀润华 +1 位作者 张鹏 杨志岩 《中国工程科学》 2010年第1期30-35,共6页
为解决液体样品预处理装置中罐体之间黏稠液体定量转移无法准确实现的问题,综合应用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和约束理论(TOC)进行问题分析与求解。从系统的角度分析了样品预处理装置的组成及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基于TRIZ进化模式和TOC必备... 为解决液体样品预处理装置中罐体之间黏稠液体定量转移无法准确实现的问题,综合应用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和约束理论(TOC)进行问题分析与求解。从系统的角度分析了样品预处理装置的组成及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基于TRIZ进化模式和TOC必备树确定了样品预处理装置的核心问题,应用基于TRIZ的计算机辅助创新软件InventionTool 3.0中的冲突模块、标准解模块和效应模块进行了设计方案的选择、评价和修正,提出了实现液体样品预处理装置中黏稠液体定量转移的原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Z TOC 样品预处理装置 改进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谷氨酸去除马铃薯废水蛋白质及絮凝机理初探 被引量:7
13
作者 牛雅倩 李雨桐 +3 位作者 赵娟 张琳 卢文明 乔长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178-184,共7页
以生物高分子材料聚谷氨酸为絮凝剂,去除马铃薯淀粉生产废水中的蛋白质。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优化聚谷氨酸回收马铃薯淀粉废水中蛋白质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优化得到的絮凝条件为聚谷氨酸(纯度≥90%)添加量0.93 g/L,初始pH值3... 以生物高分子材料聚谷氨酸为絮凝剂,去除马铃薯淀粉生产废水中的蛋白质。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优化聚谷氨酸回收马铃薯淀粉废水中蛋白质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优化得到的絮凝条件为聚谷氨酸(纯度≥90%)添加量0.93 g/L,初始pH值3.23,絮凝温度40℃,絮凝时间40 min,此条件下马铃薯蛋白质去除率达68.43%。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絮凝机理进行初步探究,结果表明,聚谷氨酸中的氨基、羧基分别与马铃薯蛋白的氨基、羧基形成了酰胺键;马铃薯蛋白质通过网捕卷扫机理进入聚谷氨酸形成的立体网状结构。对去除蛋白前后马铃薯淀粉废水的相关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氨氮去除率为40.62%、总磷去除率为42.66%、化学需氧量去除率为34.80%。研究结果对实现废水的资源化利用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淀粉废水 马铃薯蛋白 聚谷氨酸 絮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纤维素/Al_(2)O_(3)胶体/PE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制备及其成膜机理 被引量:2
14
作者 时培东 胡春蕊 +3 位作者 郑苗苗 赵娟 刘锐 贾原媛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624-5633,共10页
当前商业上常用聚烯烃薄膜作为锂离子电池隔膜,但是其热收缩性差和力学性能弱的缺点限制了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因此研究具备高热稳定性和对电解液具有良好润湿性的电池隔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利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制备纳米纤维素/Al_(2)O_(3... 当前商业上常用聚烯烃薄膜作为锂离子电池隔膜,但是其热收缩性差和力学性能弱的缺点限制了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因此研究具备高热稳定性和对电解液具有良好润湿性的电池隔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利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制备纳米纤维素/Al_(2)O_(3)胶体/PE锂离子电池隔膜,探究出了制备NC/A-PE膜的适宜条件:Al_(2)O_(3)溶胶的固含量为2%(质量分数),麦麸纳米纤维素悬浮液的固含量为0.2%(质量分数),浸润时间为5min,组装层数为20层。结果表明,组装后的电池隔膜的热稳定性和电解液润湿性均得到了显著改善;其杨氏模量最高可提高至原来的235.2%,在电池隔膜组装的过程中能有效抵抗形变;经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场发射扫描电镜(F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征,证实氧化铝及纤维素成功地组装于PE基膜上,呈现出层次分明、厚度均一的多层膜结构,以此方法制备的电池隔膜安全无毒,热稳定性、力学性能和电解液润湿性得到了显著改善,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隔膜 层层自组装 纳米纤维素 氧化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无线传感器网关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谢宏伟 鲍常军 +1 位作者 刘科学 赵娟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8-124,共7页
为了解决电网基础设施通信流量的服务质量供给问题,提出一种光纤-无线传感器网络(Fi-WSN)电网网关设计。首先,该设计基于数据包的优先等级对到达基站的数据包进行分类,并将其排队放入优先级队列。然后,Fi-WSN网关负责协调WSN数据包处理... 为了解决电网基础设施通信流量的服务质量供给问题,提出一种光纤-无线传感器网络(Fi-WSN)电网网关设计。首先,该设计基于数据包的优先等级对到达基站的数据包进行分类,并将其排队放入优先级队列。然后,Fi-WSN网关负责协调WSN数据包处理,并将其聚集在一起;最后,为了聚合突发数据,利用突发组装机制将突发数据封装到服务等级队列中。仿真结果证明:在WSN报告消息频率较为频繁的情况下,与EPON-WiMAX相比,所提设计的高优先级数据包的端到端延迟和最大延迟更加接近基准EPON,而且低优先级数据包的端到端延迟和最大延迟明显低于EPON-WiMAX。所提设计提高了紧急消息的服务质量,性能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太无源光网络 智能电网 无线传感器网络 突发组装机制 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