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包覆型MCM-41和Hβ分子筛负载的Pd催化剂双功能催化性能
1
作者 邹洁 李翔 +2 位作者 盛强 尚森森 王伟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1,共8页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一种MCM-41分子筛介孔孔道沿Hβ沸石内核向外生长的包覆型MCM-41和Hβ复合分子筛(Mβ)。以PdCl 2的盐酸溶液做浸渍液,用常规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Pd/Mβ催化剂。另外,还以预先硅烷化的Mβ作载体,以Pd(OAc)_(2)的甲苯...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一种MCM-41分子筛介孔孔道沿Hβ沸石内核向外生长的包覆型MCM-41和Hβ复合分子筛(Mβ)。以PdCl 2的盐酸溶液做浸渍液,用常规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Pd/Mβ催化剂。另外,还以预先硅烷化的Mβ作载体,以Pd(OAc)_(2)的甲苯溶液作浸渍液,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Pd/S-Mβ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N_(2)物理吸附、透射电镜(TEM)和吡啶吸附红外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以十氢萘的开环反应和二苯并噻吩的加氢脱硫反应评价了催化剂的性能,认识了金属中心和酸中心沿颗粒内部径向分布对双功催化剂能性能的影响。TEM结果表明,在Pd/Mβ催化剂中,Pd金属颗粒填充于MCM-41介孔相孔道中;而在Pd/S-Mβ催化剂中,Pd金属颗粒分布于催化剂表面。在十氢萘的开环和二苯并噻吩的加氢脱硫反应中,Pd/Mβ表现出双功能特性,是潜在的性能良好的加氢脱硫催化剂。尽管Pd/Mβ和Pd/S-Mβ酸性质基本一致,但是空间上将表面Pd金属组分与内核Hβ沸石酸组分用不具有酸性的MCM-41介孔相分隔后,会导致Pd/S-Mβ催化剂酸中心不能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内分布 双功能催化剂 HΒ沸石 MCM-41分子筛 包覆型分子筛 复合分子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气在单环/双环烃和重芳烃油中的溶解度测定
2
作者 靳凤英 董雨婷 +5 位作者 盛强 李翔 尚森森 王银斌 刘航 刘凯隆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62-869,共8页
为快速估算混合烃或重芳烃油的氢气溶解度,采用实验与线性回归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单环烃(环己烷,甲基环己烷,苯)、双环烃(四氢萘,十氢萘,1-甲基萘)、混合烃和重芳烃油的氢气溶解度。结果表明:在氢气压力4 MPa、温度范围100~300℃的条件... 为快速估算混合烃或重芳烃油的氢气溶解度,采用实验与线性回归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单环烃(环己烷,甲基环己烷,苯)、双环烃(四氢萘,十氢萘,1-甲基萘)、混合烃和重芳烃油的氢气溶解度。结果表明:在氢气压力4 MPa、温度范围100~300℃的条件下,单环或双环烃氢气溶解度随温度的增加而线性增加,单环和双环烃的氢气溶解度均随分子的饱和程度增加而增加。在温度200℃、氢气压力范围2~6 MPa的条件下,单环或双环芳烃氢气溶解度与加氢后的环状结构烃氢气溶解度差异随氢气压力的增加而增加。引入甲基对环状结构烃的氢气溶解度影响不大。环状烃氢气溶解度随环数增加而降低。混合烃和重芳烃油的氢气溶解度可分别用各组分氢气溶解度均值或代表性组分氢气溶解度均值快速估算,估算平均相对误差分别小于6.2%和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气 溶解度 单环烃 双环烃 混合烃 重芳烃油 估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嗜盐菌去除煤制气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侍亚敏 黄鑫洁 +2 位作者 秦乐宁 项军 朱大玲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56-162,共7页
文章分析了比较耐渗透嗜盐混合菌群、菌株TG-4和TG-20预处理煤制气废水的效果,并对其胞内相容性溶质瞬时释放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经16S rDNA序列分析,菌株TG-4和TG-20分别鉴定为Pseudomonas stutzeri和Halorubrum litoreum。耐渗透嗜... 文章分析了比较耐渗透嗜盐混合菌群、菌株TG-4和TG-20预处理煤制气废水的效果,并对其胞内相容性溶质瞬时释放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经16S rDNA序列分析,菌株TG-4和TG-20分别鉴定为Pseudomonas stutzeri和Halorubrum litoreum。耐渗透嗜盐混合菌群、菌株TG-4和TG-20对煤制气废水均具有良好的预处理效果,经预处理后,煤制气废水的COD去除率达到86%~90%,COD值为2013~3202 mg/L,挥发酚去除率达到64%~78%,挥发酚值为94~156 mg/L,基本能够达到生化处理阶段运行负荷的要求。比较分析三者低渗条件相容性溶质释放量和废水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嗜盐微生物高效絮凝煤制气废水与胞内相容性溶质快速释放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渗透嗜盐菌 煤制气废水 废水预处理 相容性溶质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元体系LiB_(5)O_(8)+NaB_(5)O_(8)+KB_(5)O_(8)+H_(2)O在298.15 K实验与理论预测相平衡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宋江涛 袁菲 +2 位作者 余艳 郭亚飞 邓天龙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179-3187,共9页
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研究了四元体系LiB_(5)O_(8)+NaB_(5)O_(8)+KB_(5)O_(8)+H_(2)O在298.15 K下的相平衡。实验测定了该体系在298.15 K下的固液相平衡溶解度和物理性质(密度和折射率),基于实验溶解度绘制了四元体系的干盐相图、水图和... 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研究了四元体系LiB_(5)O_(8)+NaB_(5)O_(8)+KB_(5)O_(8)+H_(2)O在298.15 K下的相平衡。实验测定了该体系在298.15 K下的固液相平衡溶解度和物理性质(密度和折射率),基于实验溶解度绘制了四元体系的干盐相图、水图和物理性质组成图。在该四元体系的干基图中,有一个共饱点(LiB_(5)O_(8)·5H_(2)O+NaB_(5)O_(8)·5H_(2)O+KB_(5)O_(8)·4H_(2)O)、3条单变量溶解度曲线和3个单盐结晶区(LiB_(5)O_(8)·5H_(2)O、NaB_(5)O_(8)·5H_(2)O和KB_(5)O_(8)·4H_(2)O)。该体系在298.15 K下没有复盐和固溶体生成,属于简单四元水溶液体系。结合三元体系溶解度,拟合获得了3种碱金属五硼酸盐的单盐参数和三离子混合作用参数;应用Pitzer及其扩展的HW模型对溶解度进行预测,预测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表明获得的Pitzer参数可靠。研究结果可为碱金属五硼酸盐分离纯化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盐体系 相平衡 PITZER模型 碱金属五硼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β负载Mo基磷化物和硫化物加氢开环催化性能
5
作者 李微 李翔 +2 位作者 彭冲 盛强 尚森森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94-1202,共9页
以Hβ分子筛为载体制备了负载型MoP以及Mo和NiMo硫化物催化剂(分别记作MoP/Hβ、MoS_(2)/Hβ和NiMoS_(2)/Hβ),采用X射线衍射(XRD)、吡啶吸附红外光谱(Py-IR)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以十氢萘作为模型化合物,在温度310℃、氢气压力4.0 ... 以Hβ分子筛为载体制备了负载型MoP以及Mo和NiMo硫化物催化剂(分别记作MoP/Hβ、MoS_(2)/Hβ和NiMoS_(2)/Hβ),采用X射线衍射(XRD)、吡啶吸附红外光谱(Py-IR)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以十氢萘作为模型化合物,在温度310℃、氢气压力4.0 MPa、质量空速(MHSV)3.2 h^(-1)和氢/油体积比1000的条件下考察催化剂的加氢开环反应性能。分析表征结果表明:与Hβ分子筛酸性相比,MoP/Hβ、MoS_(2)/Hβ和NiMoS_(2)/Hβ催化剂的酸性均有降低。加氢开环反应性能评价结果表明:MoP/Hβ活性和稳定性均优于MoS_(2)/Hβ和NiMoS_(2)/Hβ;硫化物催化剂在反应初期失活明显,主要归因其氢解活性的降低,金属中心和酸中心可能协同参与了催化十氢萘的缩环和开环反应。十氢萘主要通过缩环反应路径开环,由金属中心催化的直接氢解反应是次要路径,十氢萘的氢解反应优先通过金属环丁烷机理进行。与MoS_(2)/Hβ相比,十氢萘在MoP/Hβ与NiMoS_(2)/Hβ上的氢解反应通过金属环丁烷机理发生的比例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Β分子筛 MOP MoS_(2) NiMo硫化物 十氢萘 开环反应 双功能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阳离子型淀粉絮凝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才金玲 谢雅欣 +2 位作者 王子苗 关法春 李德茂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767-2773,共7页
主要从改性阳离子型淀粉絮凝剂的原料来源、改性机理、制备方法、絮凝机理、絮凝效果影响因素、阳离子淀粉评价指标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其中微波辐射辅助法制备效率高、产品质量稳定,发展前景广阔。简述了阳离子淀粉絮凝剂... 主要从改性阳离子型淀粉絮凝剂的原料来源、改性机理、制备方法、絮凝机理、絮凝效果影响因素、阳离子淀粉评价指标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其中微波辐射辅助法制备效率高、产品质量稳定,发展前景广阔。简述了阳离子淀粉絮凝剂的主要絮凝原理。综合当前研究,分析了絮凝剂用量、温度、pH值等因素对絮凝效果的影响,提出阳离子度、取代度作为改性阳离子型淀粉絮凝剂的评价指标。指明了复合改性淀粉的合成是现阶段改性淀粉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剂 阳离子淀粉 改性 优化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秸秆预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才金玲 王乃可 +1 位作者 王娟 李德茂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4-27,共4页
水稻秸秆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资源。但是由于水稻秸秆的特殊结构导致其较难以降解。通过预处理可以提高水稻秸秆的可降解性。本文综述了当前水稻秸秆预处理技术,主要介绍几种常见的秸秆预处理方法,及其优缺点,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 水稻秸秆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资源。但是由于水稻秸秆的特殊结构导致其较难以降解。通过预处理可以提高水稻秸秆的可降解性。本文综述了当前水稻秸秆预处理技术,主要介绍几种常见的秸秆预处理方法,及其优缺点,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和不同方法联合处理等。重点阐述生物处理法的机理及相关降解菌剂。期望为水稻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秸秆 预处理 物理处理 化学处理 生物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在MCM-41中的分布对二苯并噻吩加氢脱硫反应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晶 李翔 +1 位作者 孟利红 盛强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91-798,共8页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全硅MCM-41,并对其进行了硅烷化改性(S-MCM-41)。分别以PdCl 2的稀盐酸溶液和Pd(OAc)2的甲苯溶液作浸渍液,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Pd/MCM-41和Pd/S-MCM-41催化剂。在Pd/MCM-41催化剂中,Pd主要填充在MCM-41的介孔孔道内...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全硅MCM-41,并对其进行了硅烷化改性(S-MCM-41)。分别以PdCl 2的稀盐酸溶液和Pd(OAc)2的甲苯溶液作浸渍液,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Pd/MCM-41和Pd/S-MCM-41催化剂。在Pd/MCM-41催化剂中,Pd主要填充在MCM-41的介孔孔道内;而在Pd/S-MCM-41催化剂中,Pd主要分布在MCM-41表面。二苯并噻吩(DBT)在2种催化剂上主要通过预加氢(HYD)路径进行加氢脱硫(HDS)反应,Pd/S-MCM-41的活性和HYD路径选择性均高于Pd/MCM-41。在Pd/S-MCM-41上,DBT的HDS反应可用假一级反应动力学描述;而在Pd/MCM-41上,DBT的HDS反应遵循Langmuir-Hinshelwood动力学模型,可能是由于内扩散原因,产物H 2S分压较高,强烈吸附在分布于Pd/MCM-41介孔孔道内的金属活性中心上,抑制了其活性,并影响了反应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M-41 PD 硅烷化 分布 二苯并噻吩 加氢脱硫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蚀刻废液制备多种单一晶型碱式氯化铜及性能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杨军芳 周桓 +1 位作者 查正炯 王永成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7-113,共7页
以印刷电路板蚀刻废液为原料生产碱式氯化铜的过程存在产物多种晶型混杂的问题,影响产品的纯度和性能。为获得纯正的晶型产品,以酸、碱蚀刻废液为原料,通过改变连续反应结晶过程的加料速率、反应温度、pH等条件,获得了A型(Atacamite)、B... 以印刷电路板蚀刻废液为原料生产碱式氯化铜的过程存在产物多种晶型混杂的问题,影响产品的纯度和性能。为获得纯正的晶型产品,以酸、碱蚀刻废液为原料,通过改变连续反应结晶过程的加料速率、反应温度、pH等条件,获得了A型(Atacamite)、B型(Botallackite)和C型(Clinoatacamite)3种单一晶型产物。3种产物中单一晶型纯度分别为99.0%(A型)、99.7%(B型)和90.7%(C型)。3种产物的XRD和SEM分析表明:A型属正交晶系,为长条片状聚集物;B型属单斜晶系,为正六棱柱单晶聚集物;C型属单斜晶系,为不规则片状聚集体。3种产物的化学分析和TG-DSC热分析表明:A、B、C3种结晶形态具有不同的化学式,分别为A型Cu_(4)(OH)_(6)Cl_(2)·H_(2)O、B型Cu_(5)(OH)_(8)Cl_(2)和C型Cu Cl_(2)·3Cu(OH)_(2)·0.5H_(2)O;3种产物具有不同的热分解活化能和分解热。B型碱式氯化铜在3种产物中含铜量最高,且热稳定性最强,是碱式氯化铜生产中最好的晶型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蚀刻废液 碱式氯化铜 多晶型 工业结晶 热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疏水铜网的简便制备及其在油水分离器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程鹏高 孟成真 +2 位作者 项军 王洋 唐娜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83-1092,共10页
采用刻蚀和疏水修饰的方法对200目的紫铜网进行改性,制备了超疏水铜网。采用NaOH与饱和过硫酸钾混合液刻蚀10 min,在铜网表面制备出纳米针状结构,并以此为基底,对正十二硫醇、正十八硫醇、硬脂酸、月桂酸的修饰效果进行了研究。实验结... 采用刻蚀和疏水修饰的方法对200目的紫铜网进行改性,制备了超疏水铜网。采用NaOH与饱和过硫酸钾混合液刻蚀10 min,在铜网表面制备出纳米针状结构,并以此为基底,对正十二硫醇、正十八硫醇、硬脂酸、月桂酸的修饰效果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铜网在0.01 mol/L的正十八硫醇中修饰5 min即可使铜网的接触角达到155.0°;制备的超疏水铜网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机械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将其用于自行设计的油水分离器中,分离效率高于85%。该超疏水铜网制备工艺简便,为超疏水材料在实际油水分离过程中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 废水 废物处理 回收 超疏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2,5-2,6-二甲基苯酚常压固液相平衡的测定及关联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芳丽 许史杰 +3 位作者 王飞 步雅卿 王彦飞 朱亮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8-52,68,共6页
为了探索采用熔融结晶分离二甲基苯酚系列同分异构体的可行性,并为后续的熔融结晶机理、动力学研究及工艺开发提供数据支撑,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了2,3-2,5-2,6-二甲基苯酚(DMP)3个二元体系的固液相平衡数据,结果表明:2,3-2,5-DMP,2,3... 为了探索采用熔融结晶分离二甲基苯酚系列同分异构体的可行性,并为后续的熔融结晶机理、动力学研究及工艺开发提供数据支撑,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了2,3-2,5-2,6-二甲基苯酚(DMP)3个二元体系的固液相平衡数据,结果表明:2,3-2,5-DMP,2,3-2,6-DMP,2,5-2,6-DMP 3个二元体系的相图均属于带有最低共熔点的简单二元体系相图。采用理想溶液模型、Wilson与NRTL活度系数模型对相平衡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2种活度系数模型均可较好地关联二元体系的固液相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示扫描量热法 固液相平衡 二甲基苯酚 热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界面高分散Au调控p-TiO_(2)/Au/g-C_(3)N_(4)Z型结的构建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雪 王松博 +5 位作者 何婷 尹振 张蕾 杜威 王学魁 唐娜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017-8023,8111,共8页
在具有金属缺陷的p型TiO_(2)表面原位负载高度分散Au纳米颗粒(APT)与g-C_(3)N_(4)复合后得到p-TiO_(2)/Au/g-C_(3)N_(4)间接Z型结(PTC-x),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测... 在具有金属缺陷的p型TiO_(2)表面原位负载高度分散Au纳米颗粒(APT)与g-C_(3)N_(4)复合后得到p-TiO_(2)/Au/g-C_(3)N_(4)间接Z型结(PTC-x),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测试(TG)、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光漫反射光谱(UV-Vis DRS)、电化学及交流阻抗测试(EIS)与自由基猝灭实验对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光/电催化性能和电荷传递机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PTC-x中Au高度分散且含量极低,并使p-TiO_(2)/g-C_(3)N_(4)体系电荷传递方向从Ⅱ型结变为间接Z型结,实现光生电荷空间分离的同时保持了较高的氧化还原能力,光催化性能显著提高。光照下,p-TiO_(2)/Au/g-C_(3)N_(4)Z型结的光催化活性顺序为:PTC-1>PTC-1.25>PTC-0.75>APT>g-C_(3)N_(4),其中PTC-1降解苯酚速率分别为g-C_(3)N_(4)和APT的7.9倍和2.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氮化碳 Z型结 电荷分离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POE中空纤维膜的制备及其VMD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程鹏高 史星星 +3 位作者 刘天宇 项军 米国梁 唐娜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9-94,101,共7页
选用乙烯-辛烯共聚物(POE)作为聚丙烯(PP)共混增韧改性材料,通过热致相分离法制备PP/POE中空纤维膜,研究POE含量对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OE最佳添加量为15%,共混膜的水接触角提高8.5%,平均孔径提高32.26%,真空膜蒸馏(VMD)通量从8.36kg... 选用乙烯-辛烯共聚物(POE)作为聚丙烯(PP)共混增韧改性材料,通过热致相分离法制备PP/POE中空纤维膜,研究POE含量对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OE最佳添加量为15%,共混膜的水接触角提高8.5%,平均孔径提高32.26%,真空膜蒸馏(VMD)通量从8.36kg/(m^2·h)增加到12.60kg/(m^2·h),提高了50.72%;膜的拉伸强度提高了12.82%,最大伸长率提高了51.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纤维膜 聚丙烯 POE含量 热致相分离 真空膜蒸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酶、蛋白酶与糖化酶协同脱脂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雅林 刘吉芸 +1 位作者 武文洁 程宝箴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7-44,共8页
优化了由碱性蛋白酶JRH、糖化酶TH和碱性脂肪酶JZ构成的复合酶脱脂剂配方,将该复合酶用于猪皮的脱脂工序,以非离子脱脂剂为对照,研究了复合酶对猪皮的脱脂效果、组织结构、机械性能、收缩温度和染色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复合酶的脱脂协同... 优化了由碱性蛋白酶JRH、糖化酶TH和碱性脂肪酶JZ构成的复合酶脱脂剂配方,将该复合酶用于猪皮的脱脂工序,以非离子脱脂剂为对照,研究了复合酶对猪皮的脱脂效果、组织结构、机械性能、收缩温度和染色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复合酶的脱脂协同作用机理。最后,将该复合酶进一步应用于黄牛皮和绵羊皮的脱脂处理,并对脱脂废水的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显示,适宜的复合酶配方为每克生皮JRH、TH和JZ的使用量分别为20 U、40 U和6 U。与非离子脱脂剂相比,该复合酶配方可以更有效地降低生皮内的脂肪含量,胶原纤维也更分散,且经复合酶处理后的皮样机械性能更优。复合酶对绵羊皮和黄牛皮也具有良好的脱脂效果。与非离子脱脂剂的脱脂废水相比,复合酶脱脂废水中的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和悬浮物的量都更低,说明其对环境的污染更小,更易被生物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 脂肪酶 糖化酶 脱脂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6-2,3/3,4-二氯硝基苯二元体系固液相平衡的测定和关联 被引量:1
15
作者 佟妍 王彦飞 +2 位作者 步雅卿 杨立斌 许史杰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3-66,78,共5页
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了2,6-二氯硝基苯-2,3/3,4-二氯硝基苯2个二元体系的固液相平衡数据,绘制出相应的共熔型二元相图,采用NRTL方程对固液平衡数据进行关联。关联结果表明:NRTL方程对固液平衡数据关联精度较高,2个二元体系共晶点的2... 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了2,6-二氯硝基苯-2,3/3,4-二氯硝基苯2个二元体系的固液相平衡数据,绘制出相应的共熔型二元相图,采用NRTL方程对固液平衡数据进行关联。关联结果表明:NRTL方程对固液平衡数据关联精度较高,2个二元体系共晶点的2,6-二氯硝基苯的摩尔分数分别为0.5000和0.3000,最低共熔温度分别为308.55 K和294.45 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相图 二氯硝基苯异构体 共晶体系 差示扫描量热仪 NRTL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子点自修饰TiO2p-n同质结的构建及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非凡 王松博 +5 位作者 姚柯奕 张蕾 杜威 程鹏高 张建平 唐娜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615-1624,共10页
在n型TiO2纳米片表面原位沉积p型TiO2量子点构建了量子点自修饰的TiO2p-n同质结(PNT-x),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稳态荧光光谱(PL)、拉曼光谱(Raman)、紫外-可见... 在n型TiO2纳米片表面原位沉积p型TiO2量子点构建了量子点自修饰的TiO2p-n同质结(PNT-x),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稳态荧光光谱(PL)、拉曼光谱(Raman)、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电化学测试及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对复合物的组成、结构和光催化性能进行了表征和研究.结果表明,PNT-x具有TiO2量子点自修饰的结构,量子点和纳米片中分别含有金属缺陷和氧缺陷,其含量随组成变化可控,并使得PNT-x表现出p-n同质结的典型特征,与n-nⅡ型同质结以及块状p-n同质结相比,PNT-x中费米能级相差更大,界面内电场更强,具有更高的电荷分离和传递效率.光照下,样品的光催化活性顺序为PNT-400>p-25>PNT-600>PNT-200>p-TiO2>n-TiO2,其中PNT-400的光催化产氢速率高达41.7 mmol·g^-1·h^-1,分别为n-TiO2纳米片、Ⅱ型同质结和块状p-n同质结的4.3倍、3.6倍和2.3倍,并表现出优异的催化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p-n同质结 缺陷调控 电荷分离 光催化产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絮凝剂采收光合细菌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何丹 高建亮 +3 位作者 闫谨 赵玉慧 张迪 才金玲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50-153,157,共5页
由于光合细菌体积小、培养液菌体密度低,导致菌体难以回收,极大地限制了光合细菌的产业化应用。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硫酸铝、氯化铁、壳聚糖絮凝采收光合细菌的效果。结果表明,3种絮凝剂均能高效回收光合细菌,其中氯化铁采收光合细菌... 由于光合细菌体积小、培养液菌体密度低,导致菌体难以回收,极大地限制了光合细菌的产业化应用。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硫酸铝、氯化铁、壳聚糖絮凝采收光合细菌的效果。结果表明,3种絮凝剂均能高效回收光合细菌,其中氯化铁采收光合细菌的最适质量浓度为1.9 g/L,回收率高达(99.99±0.01)%;硫酸铝采收光合细菌的最适质量浓度为1.5 g/L,回收率为(98.24±0.01)%;壳聚糖的最适质量浓度为0.008 g/L,回收率为(84.20±0.02)%。3种絮凝剂均可高效回收光合细菌,其中壳聚糖由于用量低、无毒害,更适用于采收光合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细菌 采收 絮凝 壳聚糖 氯化铁 硫酸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硫酸盐还原菌降低盐藻砷含量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瑾 朱大玲 +5 位作者 张港生 孙鑫 马迪 项军 程鹏高 唐娜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15,共8页
为降低养殖盐藻产品的砷含量,作者从日晒盐田中分离耐盐硫酸盐还原菌群/株,制备硫酸盐还原菌固定化小球,分析其厌氧处理盐藻藻泥的除砷效果。结果表明: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耐盐SRB菌群16S rDNA序列的多样性,发现Thalassobacillus属... 为降低养殖盐藻产品的砷含量,作者从日晒盐田中分离耐盐硫酸盐还原菌群/株,制备硫酸盐还原菌固定化小球,分析其厌氧处理盐藻藻泥的除砷效果。结果表明: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耐盐SRB菌群16S rDNA序列的多样性,发现Thalassobacillus属菌株为菌群中丰度最高的物种。采用16S rDNA序列分析法鉴定生长速度最快的纯菌株SRB-6为表皮葡萄球菌,生理特性分析结果表明菌株SRB-6为pH值敏感型中温性中度嗜盐菌,其最适培养温度、起始pH值、培养盐度和接种量分别为37℃、8、12%和4%。利用耐盐SRB菌群和表皮葡萄球菌SRB-6固定化小球厌氧处理盐藻藻泥,结果表明处理后藻粉中的砷含量降低且β-胡萝卜素含量提高。表皮葡萄球菌SRB-6的砷去除能力较强,砷去除率为16.55%,藻粉的β-胡萝卜素含量提高35.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还原菌 固定化技术 养殖盐藻 Β-胡萝卜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Cl·2Al(OH)3·nH2O/PVDF杂化膜的制备及提锂性能 被引量:1
19
作者 程鹏高 李园园 +2 位作者 龚经款 唐娜 项军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3-79,88,共8页
以氯化锂、氯化铝为原料,采用"一步法"制备LiCl·2Al(OH)3·nH2O型铝基锂吸附剂.将LiCl·2Al(OH)3·nH2O与聚偏氟乙烯(PVDF)混合,采用相转化法成功制备了具有锂吸附性能的杂化膜.探究了吸附剂负载量、膜厚对... 以氯化锂、氯化铝为原料,采用"一步法"制备LiCl·2Al(OH)3·nH2O型铝基锂吸附剂.将LiCl·2Al(OH)3·nH2O与聚偏氟乙烯(PVDF)混合,采用相转化法成功制备了具有锂吸附性能的杂化膜.探究了吸附剂负载量、膜厚对杂化膜特性以及吸附性能的影响,并探究了杂化膜的循环使用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当LiCl·2Al(OH)3·nH2O质量分数为12%时,膜孔中出现团聚现象,同时吸附剂的增多提升了杂化膜的亲水性,水通过膜的阻力增大,使杂化膜通量降低;当杂化膜组成为质量分数16%PVDF-10%LiCl·2Al(OH)3·nH2O时,杂化膜在动态循环吸附2 h后,吸附容量达280 mg/m2,基本达到饱和,当脱附时长为120 min时,脱附量基本达到平衡;同时,增加刮膜厚度有利于提高铝基锂吸附剂杂化膜吸附/脱附容量;铝基锂吸附剂杂化膜10次连续吸附解吸后,其吸附容量仍能保持第一次的85.3%,说明制备的杂化膜具有一定的循环耐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Cl·2Al(OH)3·nH2O 聚偏氟乙烯 杂化膜 提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基切削液中优势硫酸盐还原菌的分离、生理特性及其活性抑制研究
20
作者 朱大玲 马迪 +3 位作者 孙鑫 张港生 程淋 项军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119-2127,共9页
水基切削液在金属加工领域应用广泛,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腐败发臭,硫酸盐还原菌是导致其腐败变臭的主要微生物种群。为深入了解水基切削液中硫酸盐还原菌的特点并探究其抑制方法,采用涂布平板法从使用过的切削液中分离筛选出两株优势硫酸... 水基切削液在金属加工领域应用广泛,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腐败发臭,硫酸盐还原菌是导致其腐败变臭的主要微生物种群。为深入了解水基切削液中硫酸盐还原菌的特点并探究其抑制方法,采用涂布平板法从使用过的切削液中分离筛选出两株优势硫酸盐还原菌Y8和Y10。采用16S rDNA序列分析法,菌株Y8和Y10分别鉴定为肉毒杆菌和摩氏摩根菌。生长曲线分析结果表明两株菌的生长速度都较快,厌氧条件下37℃培养2 d后均到达生长稳定期,比较发现菌株Y10无论从生长速度和最终生物量浓度都高于菌株Y8;采用单因素法对菌株的生长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切削液体系的长期驯化,两株硫酸盐还原菌菌株均具有一定的耐逆性。菌株Y8的最佳生长pH值、NaCl质量分数、温度和接种量分别为9、0、35℃和1%;菌株Y10的最佳生长pH值、NaCl质量分数、温度和接种量分别为8、0.1%、30℃和3%。ε聚赖氨酸对肉毒杆菌Y8和摩氏摩根菌Y10都有较好的抑菌效果,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分别为20 mg/L和60 mg/L,因此ε聚赖氨酸可作为维持水基切削液生物稳定性的候选生物抑菌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水基切削液 硫酸盐还原菌 生理特性 ε聚赖氨酸 活性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