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质生产力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董微微 王瀚林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30,I0001,共10页
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强区域经济韧性,是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2010~2022年我国31个省(区、市)面板数据,在测度新质生产力和区域经济韧性的基础上,实证检验新质生产力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 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强区域经济韧性,是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2010~2022年我国31个省(区、市)面板数据,在测度新质生产力和区域经济韧性的基础上,实证检验新质生产力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可对区域经济韧性产生正向促进作用。异质性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对区域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会受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城市群层级的影响,对经济欠发达地区、非五大城市群区域的经济韧性产生的正向促进作用更强。因此,应结合区域资源禀赋差异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增强区域经济发展韧性,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地方实践探索差异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区域经济韧性 熵权-TOPSIS方法 高质量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城市群层级 区域资源禀赋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集聚与地理集聚的互动耦合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基于知识流动视角
2
作者 董微微 耿仁强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6-125,共10页
数字经济时代下,基于网络的虚拟集聚已成为新型的产业空间组织方式,其与传统地理空间集聚的互动耦合日益深化,对于拓展产业集聚效应、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知识流动视角,采用2008~2022年中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 数字经济时代下,基于网络的虚拟集聚已成为新型的产业空间组织方式,其与传统地理空间集聚的互动耦合日益深化,对于拓展产业集聚效应、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知识流动视角,采用2008~2022年中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虚拟集聚与地理集聚的互动耦合能够显著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且知识流动在其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虚拟集聚与地理集聚的互动耦合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在东部地区这一影响效应显著为正,在中部地区虽然为正,但并不显著,在西部地区显著为负。据此,提出加快布局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促进虚拟集聚与地理集聚互动耦合,依托工业互联网、产业创新联盟、柔性引才等举措促进知识流动,不断释放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增强区域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集聚 地理集聚 区域创新能力 知识流动 互动耦合 新质生产力 熵值法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旅游产业-区域经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差异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单晨 陈艺丹 《经济与管理》 CSSCI 2020年第3期1-11,共11页
构建京津冀旅游产业-区域经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京津冀三地2004—2017年旅游产业-区域经济-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定量分析,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对旅游产业-区域经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 构建京津冀旅游产业-区域经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京津冀三地2004—2017年旅游产业-区域经济-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定量分析,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对旅游产业-区域经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旅游、经济、社会事业子系统的综合发展得分总体上均呈现出增长态势,北京市旅游业发展滞后于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天津市、河北省的旅游业发展皆领先于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京津冀三地的旅游与经济、旅游与社会事业的协调水平均表现出逐步提高的态势,河北省旅游产业-区域经济-社会事业的耦合协调发展可以分为“波动上升、快速上升、急速上升”三个阶段,北京市、天津市旅游产业-区域经济-社会事业的耦合协调发展皆可划分为“波动上升、快速上升、缓慢上升”三个阶段;北京市、天津市的旅游子系统、社会事业子系统对当地旅游产业-区域经济-社会事业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强于经济子系统,河北省旅游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对当地旅游产业-区域经济-社会事业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强于社会事业子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产业-区域经济-社会事业 耦合协调度模型 灰色关联分析 京津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中我国产业创新绩效提升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高峰 王剑 《现代管理科学》 2019年第11期30-32,共3页
产业创新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基础,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文章以2013年和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业创新投入和创新绩效指标为依托,分析了我国近五年的产业创新变化趋势,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以期为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 产业创新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基础,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文章以2013年和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业创新投入和创新绩效指标为依托,分析了我国近五年的产业创新变化趋势,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以期为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产业创新绩效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创新 创新投入 绩效 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智库服务内容、能力与模式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石森昌 《智库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4期19-24,38,共7页
[目的/意义]着眼于解决智库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传统智库应依托"互联网+智库"网络服务平台,实现决策咨询服务创新,提升服务能力。[方法/过程]借鉴把单个计算能力有限的服务器汇集成超级系统的云计算思想,提出用互... [目的/意义]着眼于解决智库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传统智库应依托"互联网+智库"网络服务平台,实现决策咨询服务创新,提升服务能力。[方法/过程]借鉴把单个计算能力有限的服务器汇集成超级系统的云计算思想,提出用互联网把众多专家学者和海量信息数据汇集起来建设超级智库系统云智库。依托云智库,将实现决策咨询服务模式创新和拓展决策咨询服务内容。[结果/结论]云智库应加强决策咨询组织管理、数据信息服务和专家服务管理3种能力建设;智库可以选择传统方式、云智库参与者方式和云智库运营管理者方式3种不同的应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智库 服务能力 服务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精制茶加工业产业关联及波及效应分析
6
作者 单晨 《福建茶叶》 2020年第5期60-62,共3页
基于201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数据,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对我国精制茶加工业的产业关联与产业波及效应进行测度与分析,结果发现:我国精制茶加工业与国民经济绝大部分部门的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关系较弱,对农产品部门以及商务服务部门的拉动作... 基于201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数据,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对我国精制茶加工业的产业关联与产业波及效应进行测度与分析,结果发现:我国精制茶加工业与国民经济绝大部分部门的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关系较弱,对农产品部门以及商务服务部门的拉动作用显著,对商务服务、餐饮、房屋建筑等部门的供给推动作用相对显著;商务服务、货币金融和其他金融服务、金属制品等部门属于精制茶加工业的环向关联产业;我国精制茶加工业的感应度和影响度系数小于平均水平,对经济的辐射力和带动力相对较弱,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制茶加工业 产业关联效应 产业波及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TOPSIS法的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 被引量:2
7
作者 耿仁强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18期160-164,共5页
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标评价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对中国236个地级市的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研究表明:中国产业高质量发展整体水平较低,呈波动式上涨趋势;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东高、中平、西低”的空间分... 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标评价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对中国236个地级市的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研究表明:中国产业高质量发展整体水平较低,呈波动式上涨趋势;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东高、中平、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产业高质量发展六大指标中,产业绿色发展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其次是产业效率、产业结构和产业动能,处于较低水平的是产业对外开放度和产业辐射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高质量发展 新发展理念 熵权TOPSIS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乡村建设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被引量:29
8
作者 高峰 王剑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1-8,共8页
数字乡村因农业农村数字革命和农业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不断变迁而产生,并随着农业农村数字化的不断推进而持续发展。综观世界各国尽管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各不相同,但在数字农业和数字化乡村建设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 数字乡村因农业农村数字革命和农业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不断变迁而产生,并随着农业农村数字化的不断推进而持续发展。综观世界各国尽管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各不相同,但在数字农业和数字化乡村建设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引发了许多新问题和挑战。针对数字乡村发展对促进我国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影响,在分析数字乡村发展为乡村振兴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梳理总结当前我国在农业农村数字化建设的现状和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并以此通过对国际粮农组织2019年农业和农村地区数字技术发展报告的解读,系统总结了世界各国在农业农村数字化建设的主要模式和先进做法,并据此提出了促进乡村振兴的数字乡村建设与发展建议,以期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借鉴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 国际经验 乡村振兴 数字农业 数字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基建”背景下我国茶产业发展路径探索 被引量:5
9
作者 沈艳兵 《福建茶叶》 2020年第6期84-85,共2页
加快茶产业发展是我国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新冠疫情对国内外市场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为了应对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央提出开展"新基建"以加速我国经济换挡升级和提升国际竞争力,新基建对于我国茶... 加快茶产业发展是我国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新冠疫情对国内外市场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为了应对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央提出开展"新基建"以加速我国经济换挡升级和提升国际竞争力,新基建对于我国茶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为此,借助"新基建"带来的发展机遇,需从科技创新、促进出口、开发新消费模式等方面提升我国茶产业的发展,促进茶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产业 新基建 乡村振兴 内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