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天津放开“地摊经济”的思考
1
作者 李小茜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0年第9期8-9,共2页
当前各地为保证低收入群体的生计问题,纷纷出台放开“地摊经济”,解决当下就业难的问题。天津作为一个生活气息浓厚的北方沿海城市,市井文化、码头文化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地摊经济可以说是一种充满回忆的旧时符号,是百姓心里的城市... 当前各地为保证低收入群体的生计问题,纷纷出台放开“地摊经济”,解决当下就业难的问题。天津作为一个生活气息浓厚的北方沿海城市,市井文化、码头文化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地摊经济可以说是一种充满回忆的旧时符号,是百姓心里的城市烟火气,但天津并不属于劳动力大量流出城市,“地摊经济”的放开并不迫在眉睫。现在重提地摊,绝不是过去野蛮拓荒式的重来,而应是管理下的有序进行,是合法给予小商贩群体低成本的存量空间。鉴于这样的现状,管理部门在“地摊经济”的开放问题上需要顶层设计,综合文化、环境等因素,让“地摊经济”与时代接轨,发挥它保民生、稳就业、促消费的作用,又尽量避免其带来的负面影响。相关部门需要转变以前的工作思路,变“管理”为“规划+统筹+帮扶”,让“地摊经济”成为有温度有品质的民生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 地摊经济 民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文学何为?--关于中国新经济文学的理论探讨
2
作者 陈丽伟 何建明 +8 位作者 陈福民 李掖平 李西岳 闫立飞 宁雨 郑旺盛 戴荣里 毅剑 马涌 《百家评论》 2018年第1期49-66,共18页
陈丽伟: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回首40年来的文学创作,我们发现少有正面反映中国改革开放40年历史进程的精品力作,也少有来自文学理论方面的明确引导。正是基于这一方面的缺失,在多年前就提出了中国新经济文学这一概念并努力... 陈丽伟: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回首40年来的文学创作,我们发现少有正面反映中国改革开放40年历史进程的精品力作,也少有来自文学理论方面的明确引导。正是基于这一方面的缺失,在多年前就提出了中国新经济文学这一概念并努力进行了理论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创作 新经济 中国 改革开放 历史进程 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栖性、双声话语与个人化诗歌体式的生成——论北岛1970年代的诗歌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士强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5-151,共7页
北岛成名于1980年代前期,一般被认为是一位“朦胧诗人”,而实际上,他的许多“朦胧诗”作品其实写于更早的1970年代,只不过由于时代历史条件的限制而到了1980年代才得以公开发表并广为人知。1970年代是北岛探索和形成自我诗歌之路的... 北岛成名于1980年代前期,一般被认为是一位“朦胧诗人”,而实际上,他的许多“朦胧诗”作品其实写于更早的1970年代,只不过由于时代历史条件的限制而到了1980年代才得以公开发表并广为人知。1970年代是北岛探索和形成自我诗歌之路的时期,其间的创作奠定了他日后诗歌的基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体式 70年代 北岛 双声话语 个人化 80年代 朦胧诗人 历史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诗性书写与诗性文化的意义机制 被引量:8
4
作者 张大为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3-70,共8页
从比较文化与比较诗学的角度出发,与现代的解释者通常用“隐喻—象征”的辞格对于“兴”所进行的阐释不同,本文试图用后现代主义的哲学与文艺理论所阐发的“转喻—寓言”的范畴对于“兴”进行阐释:“兴”在根本上带有“转喻—寓言”的... 从比较文化与比较诗学的角度出发,与现代的解释者通常用“隐喻—象征”的辞格对于“兴”所进行的阐释不同,本文试图用后现代主义的哲学与文艺理论所阐发的“转喻—寓言”的范畴对于“兴”进行阐释:“兴”在根本上带有“转喻—寓言”的性质。而且,从一个更为开阔的大的哲学—文化视野来看,“兴”远远超出了文学修辞的范畴,它不仅仅是一个小小辞格,正如“隐喻—象征”可以看作是西方形而上学背景下的理性文化的基本意义机制一样,具有“转喻—寓言”性质的“兴”可以看作是中国古代诗性文化的基本意义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义机制 隐喻-象征 转喻-寓言 形而上学 诗性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瑾《诗传通释》浅说 被引量:3
5
作者 赵沛霖 《贵州文史丛刊》 2002年第4期1-4,共4页
刘瑾《诗传通释》是元代诗经学中一部有代表性的著作 ,本文论述了它的成就和特点 ,指出它是一部以辅翼朱传为己任的著作 ,由于在思想上追随朱熹 ,以理学的观点解诗 ,使本书带有强烈的理学色彩和鲜明的时代思想烙印。本书在研究方法上的... 刘瑾《诗传通释》是元代诗经学中一部有代表性的著作 ,本文论述了它的成就和特点 ,指出它是一部以辅翼朱传为己任的著作 ,由于在思想上追随朱熹 ,以理学的观点解诗 ,使本书带有强烈的理学色彩和鲜明的时代思想烙印。本书在研究方法上的最主要特色在于解诗时彼此联系 ,相互对比 ,会通观之。这种方法不仅用于理解诗义 ,而且用于解释词语 ,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释 诗经学 文论 刘瑾 著作 理学 元代 思想 会通 成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艺术尚空思想的建立 被引量:2
6
作者 田淑晶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5年第4期40-45,共6页
佛教传入中土对中国的文化艺术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空"是佛法之宗极。传统艺术重视"空"的价值和功用,这种重视甚至发展到某种不可思议的极致,主张"空诸所有"。传统艺术思想中近乎极致形态的"尚... 佛教传入中土对中国的文化艺术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空"是佛法之宗极。传统艺术重视"空"的价值和功用,这种重视甚至发展到某种不可思议的极致,主张"空诸所有"。传统艺术思想中近乎极致形态的"尚空"观念的建立,与汉传佛教对大乘佛法"一切法空"思想的接受和发展有重要渊源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诸所有 庞蕴 禅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辑世界的堂吉诃德——透视《作家》主编宗仁发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云芳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6-32,共7页
关键词 《作家》 文学编辑 主编 堂吉诃德 世界 市场经济体制 文学期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书法艺术的尚空思想及其审美缘起 被引量:1
8
作者 田淑晶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4-98,192,共5页
"空"属于凸显中国书法艺术精神的范畴,中国书法美学崇尚"空"。对"空"的崇尚在书法美学史上自付诸于明确的理论表述后长期被坚持,其问题域不断宽广,思想意涵不断丰富以至走向某种不可思议的极致,从心空、... "空"属于凸显中国书法艺术精神的范畴,中国书法美学崇尚"空"。对"空"的崇尚在书法美学史上自付诸于明确的理论表述后长期被坚持,其问题域不断宽广,思想意涵不断丰富以至走向某种不可思议的极致,从心空、气空、"从空处落想,到得空处"以至空诸一切,对"空"的崇尚与特殊的审美肯定和创作追求紧密联系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 精神 问题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驾鹤仙去:郭璞之死解读 被引量:1
9
作者 赵沛霖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0-89,共10页
东晋时期,郭璞因为卷入上层统治集团内部斗争而被叛将王敦杀害。他虽然是因政治斗争而慷慨赴死,但是支撑他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精神力量却不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儒家政治理念和道德精神,而是摆脱人间苦难,成为快乐神仙的宗教信仰和... 东晋时期,郭璞因为卷入上层统治集团内部斗争而被叛将王敦杀害。他虽然是因政治斗争而慷慨赴死,但是支撑他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精神力量却不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儒家政治理念和道德精神,而是摆脱人间苦难,成为快乐神仙的宗教信仰和宗教理想。正是在宗教动机的支配下,郭璞不仅做出了一系列荒诞、乖谬的举动,而且面对屠刀从容自若、视死如归。郭璞的被杀,既是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必然,也是他在宗教理想鼓舞下主动追求的结果;他既是东晋上层统治集团内部斗争的牺牲品,也是神仙道教的虔诚殉道者。郭璞之死是一个生动的个案,正确认识其性质,无论是对郭璞和魏晋文学史研究,还是对道教史和文化史研究,都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璞 神仙道教 宗教信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诗歌民刊的困境与可能
10
作者 王士强 《扬子江(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6-110,共5页
在中国当代诗歌的变革中,诗歌民间刊物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以《今天》为首的诗歌民刊很大程度上成为了新时期诗歌之发生的策源地,在此后的1980年代以及1990年代民刊无疑都是诗歌中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部分,最为敏锐地感知和体现着诗歌... 在中国当代诗歌的变革中,诗歌民间刊物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以《今天》为首的诗歌民刊很大程度上成为了新时期诗歌之发生的策源地,在此后的1980年代以及1990年代民刊无疑都是诗歌中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部分,最为敏锐地感知和体现着诗歌的新变,在思想上与艺术上均极具先锋性。而进入21世纪特别是近年以来,随着社会、文化语境的整体变化和诗歌生态本身的逻辑演变,诗歌民刊的地位与作用也在变化,其先锋性、影响力、作用似乎都在下降。应该如何看待这一时期的诗歌民刊,它还有没有价值和意义,是否还值得人们更多的期待?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的辨析和厘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诗歌 中国当代诗歌 新时期诗歌 民间刊物 《今天》 90年代 80年代 21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康德的“丑的问题”
11
作者 潘道正 李进超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86-194,共9页
康德《判断力批判》第一部分("美的分析")开始就指出,跟表象结合着的可以是愉快,也可以是不愉快,但随后却只论述了涉及愉快的感性判断,跟不愉快相关的感性判断则付之阙如,而且《判断力批判》中涉及到丑只用了一小段文字。《... 康德《判断力批判》第一部分("美的分析")开始就指出,跟表象结合着的可以是愉快,也可以是不愉快,但随后却只论述了涉及愉快的感性判断,跟不愉快相关的感性判断则付之阙如,而且《判断力批判》中涉及到丑只用了一小段文字。《判断力批判》中为什么没有"丑的分析"?康德能否做出"纯粹丑的判断"?诸如此类康德的"丑的问题"从上世纪末开始引起了广泛关注。我们认为,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深入区分"丑的判断"与"审丑的判断"。按照康德的美学理论,的确不可能做出"纯粹丑的判断",但确可以做出"审丑的判断"。另一方面,在《判断力批判》中,"审丑的判断"同"崇高的判断"具有一致性,因此在有了"崇高的分析"之后,"丑的分析"就失去了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审丑 崇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象玄学与山水诗之兴起
12
作者 李小茜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6-19,共4页
郭象玄学"物各自造"将本体与现象统一于"物",使得人们摆脱了形而上的运思困扰,物物无碍、事事无碍的自由兴现成为可能,山水景物为物象之自然已然进入诗人的审美视野之中。郭象玄学高标"放浪形骸"、"... 郭象玄学"物各自造"将本体与现象统一于"物",使得人们摆脱了形而上的运思困扰,物物无碍、事事无碍的自由兴现成为可能,山水景物为物象之自然已然进入诗人的审美视野之中。郭象玄学高标"放浪形骸"、"情寄八方",将士大夫从繁琐的经学束缚中彻底释放出来,带来了个性主义的高扬,士人的山水游赏、朝隐一时蔚然成风,为山水诗的兴起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山水诗的兴起得益于山水摆脱功利的审美目的之后与个体自觉的审美意识的契合,而郭象玄学无疑从这两层方面完满地勾画出了山水诗之所以兴起的文化轮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象玄学 玄言诗 游仙诗 山水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怎样创立当今的诗体——从散曲的演化、民歌的升华和当今诗歌的进化说起
13
作者 门岿 《中国韵文学刊》 2010年第2期96-101,共6页
中国诗歌三千年,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诗体。当今时代的诗体应该怎样确立?本文从散曲的演化和民歌的升华以及当今诗歌的进化诸方面进行论说,提出一些见解,希望能够引起文学界诗歌界同仁共同讨论。
关键词 散曲演化 民歌升华 诗歌进化 诗体创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文体交汇与融合的角度切入明代词曲与小说发展史研究——评《明代小说寄生词曲研究》
14
作者 门岿 《中国韵文学刊》 2014年第2期107-108,共2页
赵义山等所著《明代小说寄生词曲研究》一书在2013年12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这是近年来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中一部具有开创性的力作。其新异之处,首先在于作者从小说和词曲两种文体交汇融合的发展历史中阐释中国古典小说的民族特色,... 赵义山等所著《明代小说寄生词曲研究》一书在2013年12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这是近年来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中一部具有开创性的力作。其新异之处,首先在于作者从小说和词曲两种文体交汇融合的发展历史中阐释中国古典小说的民族特色,同时该著又是一部首创性的全面研究明代小说寄生词曲的专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小说 小说发展史 词曲 寄生 交汇 文体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中国古典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散曲研究会成立三十年概述
15
作者 门岿 《中国韵文学刊》 2021年第1期103-107,共5页
中国散曲研究会成立三十年,不断发展壮大,至今仍然按照成立章程持续开展研究活动,这在民间社团是比较少见的。本文即论述散曲研究会何以能够长久不断坚持活动,旨在为研究会今后持续发展,并为其他民间社团也提供经验和借鉴。
关键词 民间社团 散曲研讨 持续发展 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散曲研究会成立十五周年巡礼
16
作者 门岿 《中国韵文学刊》 2007年第1期102-107,共6页
中国散曲研究会是中国韵文学会下属一级专门进行散曲研究的民间学术团体。对这个研究会是怎样成立的,它的章程、组织机构和它的成员,以及它十五年以来的发展历程,它十五年里所组织的活动和取得的成果,它今后的发展方向等问题,需要进行... 中国散曲研究会是中国韵文学会下属一级专门进行散曲研究的民间学术团体。对这个研究会是怎样成立的,它的章程、组织机构和它的成员,以及它十五年以来的发展历程,它十五年里所组织的活动和取得的成果,它今后的发展方向等问题,需要进行一次全面的总结。散曲研究会成立以后,组织了一系列的活动,取得了可观的研究成果,开创了一个散曲研究的的新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曲研究会 十五年 活动 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时代的新状况与老问题:新世纪诗歌20年之一瞥
17
作者 王士强 《艺术广角》 2021年第4期116-120,共5页
存不存在"新世纪诗歌",或者说,"新世纪诗歌"有没有与此前诗歌不一样、为其自身所独具的一些特质?我认为是有的。21世纪的中国新诗的确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一些变化是前所未有的,诗歌的生态和面貌发生着整体性... 存不存在"新世纪诗歌",或者说,"新世纪诗歌"有没有与此前诗歌不一样、为其自身所独具的一些特质?我认为是有的。21世纪的中国新诗的确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一些变化是前所未有的,诗歌的生态和面貌发生着整体性的重构,在在显示出其"新"。同时,也应该看到,在这种"新"的背后,许多"老"问题仍然存在,新诗并未因其新境遇而脱胎换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诗 新世纪诗歌 网络时代 脱胎换骨 整体性 新境遇 21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杜甫乐舞诗的创作特色 被引量:3
18
作者 傅正谷 《渤海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Z1期28-35,共8页
唐代乐舞之盛,为历代所罕见。它是唐代政治、经济、文化发达的重要标志之一。此种现实,必然要反映于诗歌创作之中,故唐代许多优秀的诗人,皆有题咏乐舞的佳作传世。作为唐代诗歌艺术的杰出代表,杜甫的乐舞诗是其现实主义诗歌的重要组成部... 唐代乐舞之盛,为历代所罕见。它是唐代政治、经济、文化发达的重要标志之一。此种现实,必然要反映于诗歌创作之中,故唐代许多优秀的诗人,皆有题咏乐舞的佳作传世。作为唐代诗歌艺术的杰出代表,杜甫的乐舞诗是其现实主义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重视与研究。 本文拟从四个方面对其其乐舞诗的创作特色,试加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特色 杜甫诗 唐代诗歌 唐代乐舞 诗歌创作 剑器行 浦起龙 江南逢李龟年 仇兆鳌 音乐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