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碑刻文献与天津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路径
1
作者 罗海燕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7年第9期77-78,共2页
天津碑刻文献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史料价值、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等,但是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也因此在社会发展中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根据其自身特性,碑刻文献应与天津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共同发展。具体而言,实... 天津碑刻文献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史料价值、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等,但是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也因此在社会发展中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根据其自身特性,碑刻文献应与天津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共同发展。具体而言,实现两者融合的路径包括:一是清查家底,建构数据库;二是顶层设计,集中开发;三是开发碑刻旅游产品;四是加大宣传,打造名牌。以此丰富、提升天津文化旅游的内涵和层次,并为各地游客了解天津的社会历史创造更好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碑刻文献 天津文化旅游产业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近代社会教育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柏艺莹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9年第10期189-190,共2页
本文以CNKI学术文献总库所收录的文献为依据,对2009—2018年间我国有关近代社会教育研究的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学统计,试图对近10年国内关于近代社会教育的研究做一个较为全面的梳理,在总结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本文以CNKI学术文献总库所收录的文献为依据,对2009—2018年间我国有关近代社会教育研究的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学统计,试图对近10年国内关于近代社会教育的研究做一个较为全面的梳理,在总结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从而为进一步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教育 文献计量 图书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天津放开“地摊经济”的思考
3
作者 李小茜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0年第9期8-9,共2页
当前各地为保证低收入群体的生计问题,纷纷出台放开“地摊经济”,解决当下就业难的问题。天津作为一个生活气息浓厚的北方沿海城市,市井文化、码头文化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地摊经济可以说是一种充满回忆的旧时符号,是百姓心里的城市... 当前各地为保证低收入群体的生计问题,纷纷出台放开“地摊经济”,解决当下就业难的问题。天津作为一个生活气息浓厚的北方沿海城市,市井文化、码头文化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地摊经济可以说是一种充满回忆的旧时符号,是百姓心里的城市烟火气,但天津并不属于劳动力大量流出城市,“地摊经济”的放开并不迫在眉睫。现在重提地摊,绝不是过去野蛮拓荒式的重来,而应是管理下的有序进行,是合法给予小商贩群体低成本的存量空间。鉴于这样的现状,管理部门在“地摊经济”的开放问题上需要顶层设计,综合文化、环境等因素,让“地摊经济”与时代接轨,发挥它保民生、稳就业、促消费的作用,又尽量避免其带来的负面影响。相关部门需要转变以前的工作思路,变“管理”为“规划+统筹+帮扶”,让“地摊经济”成为有温度有品质的民生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 地摊经济 民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津味儿文化空间的另类开掘——评王松长篇小说《烟火》
4
作者 王云芳 《百家评论》 2021年第4期48-54,共7页
《烟火》是王松的最新长篇力作。他描绘市井小民的日常生活,挖掘天津民间手工艺的历史文化信息,在细密的物质描写中勾勒出天津地域文化的灵魂;他深受曲艺文化熏陶,将相声的艺术技巧融入小说叙事、结构、语言等层面,拓展了津味儿小说的... 《烟火》是王松的最新长篇力作。他描绘市井小民的日常生活,挖掘天津民间手工艺的历史文化信息,在细密的物质描写中勾勒出天津地域文化的灵魂;他深受曲艺文化熏陶,将相声的艺术技巧融入小说叙事、结构、语言等层面,拓展了津味儿小说的审美特质;他从民间出发,挖掘市井小民身上具有生命力的传统价值,为城市地域文化乃至民族文化的身份认同提供了想象基础,其延续中国文化传统并促使其现代转化的实践值得赞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火》 津味儿 曲艺文化 地域书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述历史、城市书写与个性标识——周涛《西行记》的艺术与思想价值
5
作者 艾翔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19年第4期153-161,共9页
《西行记》延续了周涛从诗歌到散文发展脉络的内在逻辑,在如实呈现时代面貌的基础上,勾勒时代逻辑的荒谬性与人物性格的复杂性,追索历史原点的深层线索,以重写伤痕文学的方式体现出极大的书写勇气。同时周涛紧密地将时代与城市书写进行... 《西行记》延续了周涛从诗歌到散文发展脉络的内在逻辑,在如实呈现时代面貌的基础上,勾勒时代逻辑的荒谬性与人物性格的复杂性,追索历史原点的深层线索,以重写伤痕文学的方式体现出极大的书写勇气。同时周涛紧密地将时代与城市书写进行编织,赋予城市强烈的时空特质,令城市真实可触。城市中的各民族亲切热情,对极端年代的描摹充满生活气息,也为城市增色,时空之下的个体成长,也因此具有了更厚重的意义。总之这是一部带有鲜明个人特色的关于时代与城市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涛 《西行记》 城市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0年代文学平民性隐蔽创作的一个样本——梁斌《翻身记事》的书写策略
6
作者 艾翔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19年第3期38-46,共9页
梁斌创作于1970年代的小说《翻身记事》以独特的人物塑造和叙事节奏,显示出在主流小说创作模式框架内的艺术技巧探索,营造了浓郁的时代乡村氛围。小说体现出的'平民性'同带有精英性政治色彩的文艺政策不是简单粗暴的'反抗&#... 梁斌创作于1970年代的小说《翻身记事》以独特的人物塑造和叙事节奏,显示出在主流小说创作模式框架内的艺术技巧探索,营造了浓郁的时代乡村氛围。小说体现出的'平民性'同带有精英性政治色彩的文艺政策不是简单粗暴的'反抗',而是融合。透过对作家自身的文化资源的分析,可以见出作家对民间社会的强烈体认以及写作技巧和资源对民间元素的倚重。作家借助深切的平民立场,通过回首'十七年'和坚持自我,试图努力弥合'文革'同'十七年'之间的裂隙,其艺术和思想价值在今天仍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斌 《翻身记事》 平民立场 1970年代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漂泊到回归:论丛甦作品中的原乡认同
7
作者 王云芳 《百家评论》 2020年第5期98-104,共7页
丛甦是著名的旅美作家,也是境外鲁籍作家群中的一员。她的身份体认,从最初无根的漂泊到中国意识的觉醒,最后批判性地回归到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她的作品,批判原乡文化中束缚个体生命力的一面,又以具有韧性的底层人物性格表现其闪光... 丛甦是著名的旅美作家,也是境外鲁籍作家群中的一员。她的身份体认,从最初无根的漂泊到中国意识的觉醒,最后批判性地回归到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她的作品,批判原乡文化中束缚个体生命力的一面,又以具有韧性的底层人物性格表现其闪光的一面。她以自身的生命体验为依托,描绘出了人类灵魂中的美好与痛苦,她从原乡文化传统中批判性地汲取滋养,与其现代的表现手法相融合,丰富了海外华文文学的中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甦 原乡认同 中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女作家弹词小说对夫妻关系的重构
8
作者 魏淑赟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17-22,共6页
在我国古代礼教的夫妻关系中,女性处于卑下的从属地位。在明清女作家弹词小说中,作家们对这种夫妻关系进行了颠覆性的重构,从互相尊重、妇唱夫随、转变对“贞女”和“义夫”的态度、将夫妻关系异化为上下级关系、同情妾并反对纳妾五个... 在我国古代礼教的夫妻关系中,女性处于卑下的从属地位。在明清女作家弹词小说中,作家们对这种夫妻关系进行了颠覆性的重构,从互相尊重、妇唱夫随、转变对“贞女”和“义夫”的态度、将夫妻关系异化为上下级关系、同情妾并反对纳妾五个方面对理想中的夫妻关系进行了描绘。这种理想的出现和形成是明清社会变革的产物,受到当时民主思想、重商思想和对夫妻关系反思思潮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作家弹词小说 夫妻关系 思想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