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帕通对康德伦理学的诠释及其影响
1
作者
李科政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5-173,共9页
帕通及其《定言命令式》一书对当代英语学界康德研究影响深远,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帕通对康德伦理学做出了一种同情的与接近直观的诠释,强调定言命令式不仅必须应用于对人的经验行动的检测,还必须在人的经验处境中得到应用,他...
帕通及其《定言命令式》一书对当代英语学界康德研究影响深远,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帕通对康德伦理学做出了一种同情的与接近直观的诠释,强调定言命令式不仅必须应用于对人的经验行动的检测,还必须在人的经验处境中得到应用,他的诠释也就是后来罗尔斯所说的"建构主义"诠释。其次,当代康德伦理学研究领域的诸多前沿论题都是由帕通的诠释所引发的,例如,关于定言命令式的自然目的论诠释,关于目的自身公式中的"人格中的人性"的争论。再次,帕通的"三公式说"诠释成为当代英语康德伦理学研究领域的一个标准诠释范式,但这个诠释范式从根本上误解了康德的定言命令式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通
康德
伦理学
经验形而上学
三公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康德道德哲学中的一个回溯论证——科斯嘉德式的重建之批判
2
作者
李科政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4-111,共8页
科斯嘉德相信,康德的《奠基》中包含着一个回溯论证,旨在表明人的“理性本性”是一切事物的善性或价值的来源,并且在这种意义上叫做目的自身。这种诠释在英语学界获得许多学者的赞同与效仿,进而引发一系列科斯嘉德式的重建。目前,针对...
科斯嘉德相信,康德的《奠基》中包含着一个回溯论证,旨在表明人的“理性本性”是一切事物的善性或价值的来源,并且在这种意义上叫做目的自身。这种诠释在英语学界获得许多学者的赞同与效仿,进而引发一系列科斯嘉德式的重建。目前,针对这种重建的批评可以分为两种:技术性的批评与一般性的批评。技术性的批评难以从根本上动摇这种重建,甚至还会不断催生新的版本。现有的几种一般性的批评包含着一些争议性的前提,难以被普遍接受。因此,最好的策略是从“理性本性”的科斯嘉德式的定义出发,对这种重建提出一般性的批评,以证明任何此类重建都不可能是对《奠基》的正确诠释,并且在根本上有悖于康德道德哲学的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科斯嘉德
回溯论证
理性本性
目的自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康德“人格中的人性”与目的自身——以科斯嘉德式的诠释为切入点的考察
被引量:
10
3
作者
李科政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7-123,共7页
康德"人是目的"的命题对现代社会影响重大,它要求我们把自己与他人"人格中的人性"当作目的来使用。然而,围绕"人格中的人性"与"目的自身"两个关键术语,国内学界的主流诠释与流行于英语学界的...
康德"人是目的"的命题对现代社会影响重大,它要求我们把自己与他人"人格中的人性"当作目的来使用。然而,围绕"人格中的人性"与"目的自身"两个关键术语,国内学界的主流诠释与流行于英语学界的科斯嘉德式的诠释存在较大分歧。科斯嘉德式的诠释主张"人格中的人性"是指一般的设定目的的能力,并且主张它是其他一切事物的价值来源,在这种意义上叫做目的自身。但这显然是对康德的曲解,因为在康德看来,两种目的的价值在性质上与来源上都截然不同。设定目的的能力惟有独立于偏好、仅仅以自身为规定根据时才是目的自身。人生而是自我立法的自由存在者,从而必须被当作目的自身来对待,这才是"人是目的"的核心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人性
目的自身
科斯嘉德
伍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帕通对康德伦理学的诠释及其影响
1
作者
李科政
机构
天津社会科学院伦理学研究所暨《道德与文明》杂志社
出处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5-173,共9页
基金
天津社会科学院2019年度重点课题“伦理学名著H.J.帕通《定言命令式》翻译与研究”(19YZD12)
文摘
帕通及其《定言命令式》一书对当代英语学界康德研究影响深远,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帕通对康德伦理学做出了一种同情的与接近直观的诠释,强调定言命令式不仅必须应用于对人的经验行动的检测,还必须在人的经验处境中得到应用,他的诠释也就是后来罗尔斯所说的"建构主义"诠释。其次,当代康德伦理学研究领域的诸多前沿论题都是由帕通的诠释所引发的,例如,关于定言命令式的自然目的论诠释,关于目的自身公式中的"人格中的人性"的争论。再次,帕通的"三公式说"诠释成为当代英语康德伦理学研究领域的一个标准诠释范式,但这个诠释范式从根本上误解了康德的定言命令式学说。
关键词
帕通
康德
伦理学
经验形而上学
三公式说
Keywords
Paton
Kant
Ethics
Metaphysics of experience
Three Formulae Theory
分类号
B82-02 [哲学宗教—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康德道德哲学中的一个回溯论证——科斯嘉德式的重建之批判
2
作者
李科政
机构
天津社会科学院伦理学研究所暨《道德与文明》杂志社
出处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4-111,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康德伦理学诠释的帕通-罗尔斯范式研究”(20CZX037)。
文摘
科斯嘉德相信,康德的《奠基》中包含着一个回溯论证,旨在表明人的“理性本性”是一切事物的善性或价值的来源,并且在这种意义上叫做目的自身。这种诠释在英语学界获得许多学者的赞同与效仿,进而引发一系列科斯嘉德式的重建。目前,针对这种重建的批评可以分为两种:技术性的批评与一般性的批评。技术性的批评难以从根本上动摇这种重建,甚至还会不断催生新的版本。现有的几种一般性的批评包含着一些争议性的前提,难以被普遍接受。因此,最好的策略是从“理性本性”的科斯嘉德式的定义出发,对这种重建提出一般性的批评,以证明任何此类重建都不可能是对《奠基》的正确诠释,并且在根本上有悖于康德道德哲学的精神。
关键词
康德
科斯嘉德
回溯论证
理性本性
目的自身
分类号
B504.518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康德“人格中的人性”与目的自身——以科斯嘉德式的诠释为切入点的考察
被引量:
10
3
作者
李科政
机构
天津社会科学院伦理学研究所暨《道德与文明》杂志社
出处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7-123,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康德后期伦理学研究”(15CZX049)
天津社会科学院2019年度重点课题“伦理学名著H.J.帕通《定言命令式》翻译与研究”(19YZD-12)资助
文摘
康德"人是目的"的命题对现代社会影响重大,它要求我们把自己与他人"人格中的人性"当作目的来使用。然而,围绕"人格中的人性"与"目的自身"两个关键术语,国内学界的主流诠释与流行于英语学界的科斯嘉德式的诠释存在较大分歧。科斯嘉德式的诠释主张"人格中的人性"是指一般的设定目的的能力,并且主张它是其他一切事物的价值来源,在这种意义上叫做目的自身。但这显然是对康德的曲解,因为在康德看来,两种目的的价值在性质上与来源上都截然不同。设定目的的能力惟有独立于偏好、仅仅以自身为规定根据时才是目的自身。人生而是自我立法的自由存在者,从而必须被当作目的自身来对待,这才是"人是目的"的核心内涵。
关键词
康德
人性
目的自身
科斯嘉德
伍德
分类号
B82-09 [哲学宗教—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帕通对康德伦理学的诠释及其影响
李科政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康德道德哲学中的一个回溯论证——科斯嘉德式的重建之批判
李科政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康德“人格中的人性”与目的自身——以科斯嘉德式的诠释为切入点的考察
李科政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