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港板南储气库白6库1井尾管固井技术 被引量:7
1
作者 靳建洲 解文 +2 位作者 张华 王贵富 周子棠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8-61,100,共4页
储气库井白6库1井尾管固井存在地层承压能力低、封固段长、井径不规则及井筒承载着交变应力及温度变化等难题。设计通过采取承压堵漏、优化浆柱结构实现平衡压力固井,并引入DRE膨胀韧性水泥浆体系。优化浆柱结构措施有,降低冲洗隔离液密... 储气库井白6库1井尾管固井存在地层承压能力低、封固段长、井径不规则及井筒承载着交变应力及温度变化等难题。设计通过采取承压堵漏、优化浆柱结构实现平衡压力固井,并引入DRE膨胀韧性水泥浆体系。优化浆柱结构措施有,降低冲洗隔离液密度(低于钻井液密度),增加冲洗隔离液用量(占环空高度800 m);采用双凝水泥浆体系。高效冲洗隔离液使用开发出的兼有疏水性官能团和亲水性官能团的油基钻井液冲洗液DRY-100L作主剂,并使用棱形加重材料DRW-2S,加强了对二界面的冲击力。DRE水泥浆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2 d、7 d抗压强度分别大于16、28 MPa,弹性模量小于6.0 GPa/7 d,韧性改造使其具有"高强度低弹性模量"特性,为该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为固井质量的提高提供技术保障。现场固井结果表明,通过采用该膨胀韧性水泥浆进行平衡压力固井,施工顺利,固井质量优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压力 韧性水泥石 隔离液 储气库 固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磨料射流套管开窗预测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康乐 魏艳 +1 位作者 李莎 王方祥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78-582,共5页
套管开窗径向水平井技术有助于提高低渗透储层的油气采收率,旋转磨料射流套管开窗方式是该技术新的发展方向,套管开窗直径和开窗深度是评价开窗效果的2个重要指标。由于无法实时监测井下开窗过程,需对开窗效果的预测进行研究。但套管开... 套管开窗径向水平井技术有助于提高低渗透储层的油气采收率,旋转磨料射流套管开窗方式是该技术新的发展方向,套管开窗直径和开窗深度是评价开窗效果的2个重要指标。由于无法实时监测井下开窗过程,需对开窗效果的预测进行研究。但套管开窗效果与旋转磨料射流参数之间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使得传统预测方法的精度偏低。为此,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基因表达式编程建立套管开窗预测模型的新方法。通过遗传编码、遗传操作和适应度评估,建立了开窗直径和深度的直观数学表达式预测模型,利用套管开窗综合实验结果对该方法的准确性、实用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的预测精度较高,与检验样本相比,开窗直径和深度的平均误差分别为5.5%和4.4%;将预测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套管开窗综合实验结果相比,开窗时间的误差为6.1%,开窗直径的误差为4.5%。因此,基因表达式编程算法能够更精确地推导出反映实际数据的最佳拟合函数,建立的预测模型可用于指导旋转磨料射流套管开窗现场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磨料射流 套管开窗 开窗效果 基因表达式编程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N-二甲基脱氢枞基氧化叔胺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丁玉秋 刘绍刚 +2 位作者 李龙 丁玉波 刁开盛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3-48,共6页
利用纯度99%的脱氢枞胺原料经烷基化和氧化两步反应合成了一种含松香基三元菲环结构的N,N-二甲基脱氢枞基氧化叔胺。采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1H NM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通过L16(45)正交试验,对双氧水氧化法合成氧化叔胺的工艺条件... 利用纯度99%的脱氢枞胺原料经烷基化和氧化两步反应合成了一种含松香基三元菲环结构的N,N-二甲基脱氢枞基氧化叔胺。采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1H NM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通过L16(45)正交试验,对双氧水氧化法合成氧化叔胺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制备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双氧水与叔胺的物质的量比为1.5∶1,反应时间12 h,催化剂用量1.5%,反应温度80℃。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重复试验,氧化叔胺的产率为80%,GC含量均大于70%。产物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为0.2 g/L,表面张力为22.75 mN/m,并且经此氧化叔胺改性得到的新型沸石吸附剂对一定浓度的腐殖酸、刚果红等环境污染物具有较佳的吸附效果,当初始质量浓度达到40 mg/L左右时吸附基本达到平衡,去除率分别为51.1%和9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氢枞胺 氧化叔胺 表面活性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驹凹陷洋心次凹泰一段成岩作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郝军 曾杰 +2 位作者 谢洪顺 戴传瑞 谢亚妮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8-54,204-205,共7页
成岩作用是沉积岩石学、石油地质学、层控矿床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阴极发光等分析测试手段,对苏北盆地白驹凹陷洋心次凹泰一段(E1t1)储层成岩产物进行了详细研究。在综合分析各种成岩作用类型... 成岩作用是沉积岩石学、石油地质学、层控矿床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阴极发光等分析测试手段,对苏北盆地白驹凹陷洋心次凹泰一段(E1t1)储层成岩产物进行了详细研究。在综合分析各种成岩作用类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成岩阶段划分和各种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影响的分析,认为泰一段基本上没有进入中成岩B期及晚成岩阶段;溶蚀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是泰一段储层的主要孔隙,其发育带往往是有利储层发育区,为认识研究区储集空间提供了有力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驹凹陷 洋心次凹 泰一段 成岩作用 成岩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