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角膜手术后眼模型的构建和人工晶状体设计 被引量:3
1
作者 饶丰 王肇圻 +3 位作者 王雁 左彤 赵堪兴 李博研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806-1810,共5页
根据角膜屈光手术前的角膜地形图、眼内各组分的轴向间距和波前像差,运用ZEMAX光学设计软件,构建了术前的个性化眼模型.结合角膜屈光手术后实际测量的波前像差,建立了术后个性化眼模型.运用该模型,为角膜屈光手术眼设计了双球面人工晶状... 根据角膜屈光手术前的角膜地形图、眼内各组分的轴向间距和波前像差,运用ZEMAX光学设计软件,构建了术前的个性化眼模型.结合角膜屈光手术后实际测量的波前像差,建立了术后个性化眼模型.运用该模型,为角膜屈光手术眼设计了双球面人工晶状体.研究表明:对于角膜屈光手术后人眼,用术后个性化眼模型计算的人工晶状体度数可靠.该模型还能够为术后眼设计矫正像散和其他高阶像差的人工晶状体,同时可以用来评估角膜手术联合白内障术后人眼的光学性能,以及手术中各类偏差对视觉质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光学与生物技术 眼视光学 人工晶状体 角膜屈光手术 个性化眼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灯光模拟训练对全飞秒近视激光手术患者术中配合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赵蕊 庞颖 +1 位作者 卢琦 赵岳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3年第4期534-539,共6页
目的 :分析术前灯光模拟训练对全飞秒近视激光手术患者术中配合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4月—7月在天津市某三级甲等眼科专科医院屈光手术中心接受全飞秒近视激光手术治疗的252例屈光不正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 目的 :分析术前灯光模拟训练对全飞秒近视激光手术患者术中配合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4月—7月在天津市某三级甲等眼科专科医院屈光手术中心接受全飞秒近视激光手术治疗的252例屈光不正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日期分为实验组(125例)和对照组(127例),实验组进行术前灯光模拟训练,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焦虑评分、自我效能评分、术中配合度、术后满意度和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焦虑评分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组患者自我效能得分提高,且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组患者中心定位次数、眼位异常移动次数、负压脱失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在术后1天、1周、1个月时的视力变化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术前灯光模拟训练可缓解全飞秒近视激光手术患者焦虑情绪,提升其自我效能感,进而提高患者术中配合度,帮助患者更早获得预期视力,使手术更安全、更高效。同时提高患者术后满意度,从而增强患者对医生、护士及医院的信任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光模拟训练 全飞秒近视激光手术 术中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折射/衍射球柱有晶体眼人工晶体的设计 被引量:3
3
作者 王肇圻 饶丰 +2 位作者 王雁 左彤 赵堪兴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01-706,共6页
为了提高白光下人眼的视觉质量,设计了一款折射/衍射球柱有晶体眼人工晶体(PIOL)。根据实际人眼的角膜地形图、眼内各组分的轴向间距和波前像差,运用Zemax光学设计软件,构建了个性化眼模型;然后,运用该模型,设计了球柱PIOL和折射/衍射球... 为了提高白光下人眼的视觉质量,设计了一款折射/衍射球柱有晶体眼人工晶体(PIOL)。根据实际人眼的角膜地形图、眼内各组分的轴向间距和波前像差,运用Zemax光学设计软件,构建了个性化眼模型;然后,运用该模型,设计了球柱PIOL和折射/衍射球柱PIOL。研究表明:与球柱PIOL相比,折射/衍射球柱PIOL能够全面提高人眼的白光调制传递函数(MTF)和非中心波长下的MTF,有利于获得良好的视觉质量。研究还表明:折射/衍射球柱PIOL只需要在4 mm区域设计二元面就能够满足要求。最后,分析了加工工艺问题。折射/衍射球柱PIOL在先进视觉矫正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光学 色差 个性化眼模型 调制传递函数 有晶体眼人工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眼模型的横向色差随外置光阑偏心和视场的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肇圻 张梅 +1 位作者 王雁 左彤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81-288,共8页
为了研究外界因素,如人工光阑偏心和轴外物点所引入人眼横向色差的变化规律,构建了个体眼模型。由角膜地形图计算了8只人眼视轴与光轴的夹角。依据实际测得的角膜地形图数据、人眼波像差、眼轴数据以及计算的视轴与光轴间夹角,运用ZEMA... 为了研究外界因素,如人工光阑偏心和轴外物点所引入人眼横向色差的变化规律,构建了个体眼模型。由角膜地形图计算了8只人眼视轴与光轴的夹角。依据实际测得的角膜地形图数据、人眼波像差、眼轴数据以及计算的视轴与光轴间夹角,运用ZEMAX光学设计软件构建了考虑视轴方向的个体化眼模型。基于这些眼模型,研究了外置人工光阑相对视轴偏移在中心凹附近所引入的横向色差变化规律,讨论了在420~700nm边缘横向色差随入射视场角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横向色差随人工光阑的偏移量线性增加,增加的速率为5.46~5.95(′)/mm,平均值为5.7(′)/mm,但8只人眼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在鼻侧和颞侧20°视场范围内,8只人眼的横向色差平均以0.36(′)/(°)的速率随视场角增加而增加,不同个体的增长速率有所差别,变化范围为0.32~0.44(′)/(°)。另外,横向色差在长波段的变化要比短波段处缓慢。由于横向色差随外置光阑偏移和视场有较大的增长,因此,在视网膜成像系统和现代头盔系统的设计中应当考虑横向色差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光学 横向色差 个体化眼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