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反思性与行动流的构建:关于社会工作者“知行弥合”的思考——基于结构化理论的视角 |
刘振
|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2
|
找回被忽略的“自己”:构建中国社会工作自主知识体系何以可能 |
刘振
|
《学海》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3
|
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救助:技术框架、发展态势与建设方略 |
万国威
栾卉
|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4
|
赋权增能与系统建构: 社会工作介入教育扶贫的经验反思——以H大学云南省S村暑期教育项目为例 |
徐立娟
刘振
田雄
|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25
|
|
|
5
|
从专业性、社会性迈向学科自主性--新时代我国社会工作学科建设的内在逻辑与发展转向 |
刘振
徐选国
|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5
|
|
|
6
|
历史分期与理想类型:中国社会工作百年兴衰的历史考察 |
刘振
徐永祥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0
|
|
|
7
|
社会工作发展的社会逻辑——一个科学社会学的分析框架 |
刘振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6
|
|
|
8
|
美国国家聋人工学院课程设置的研究与借鉴 |
韩梅
王妍
张雪慧
|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
9
|
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的局限性及其超越 |
赵侠
|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52
|
|
|
10
|
学科发展机理探析 |
肖凤翔
陈玺名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0
|
|
|
11
|
全纳教育理念下聋人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教育干预研究 |
童欣
药丹
周彬
|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
2012 |
5
|
|
|
12
|
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救助的需求及社会工作介入 |
徐丽敏
|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1
|
|
|
13
|
农民工随迁子女社会融入的能力建设——基于森“可行能力”视角 |
徐丽敏
|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4
|
|
|
14
|
基于社会融合的社区管理创新机制研究--以中山市为例 |
魏智慧
党睿
|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
15
|
借鉴小组社会工作方法开展农民工引导性培训 |
高华
|
《职业技术教育》
|
2008 |
4
|
|
|
16
|
“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农民工为主要分析对象 |
马用浩
|
《学习与实践》
CSSCI
|
2010 |
2
|
|
|
17
|
需求与结构:现代家庭视角下困境儿童保护的政策研究——基于天津市第二批全国儿童社会保护试点区的案例分析 |
徐丽敏
徐永祥
梁毓熙
|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9
|
|
|
18
|
儿童虐待率、心理创伤及影响因素的性别差异研究——基于天津市的实证数据分析 |
王淼
万国威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3
|
|
|
19
|
走出三重依附:中国社会工作学科自主性的历史建构 |
刘振
徐选国
|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9
|
|
|
20
|
本土化社会工作还是爱国主义运动?——乡村建设运动的再认识 |
刘振
徐永祥
|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