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柔性显示器件的衬底材料及封装技术 被引量:14
1
作者 杨利营 印寿根 +3 位作者 华玉林 陆燕 王辰 董波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13,共4页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OLED)被认为是最理想、最具发展前景的下一代显示技术之一。在柔性衬底上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拓宽了OLED的使用范围,是其重要发展方向。本文综述了柔性显示器件的衬底材料及封装技术的发展概况,比较了玻璃、聚...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OLED)被认为是最理想、最具发展前景的下一代显示技术之一。在柔性衬底上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拓宽了OLED的使用范围,是其重要发展方向。本文综述了柔性显示器件的衬底材料及封装技术的发展概况,比较了玻璃、聚合物、金属3种衬底材料的优缺点,并简单介绍了以这3种材料为衬底的柔性显示器件的封装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衬底 封装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电化学抛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BPe作蓝光材料的双层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 被引量:10
2
作者 牛霞 华玉林 +5 位作者 吴空物 朱飞剑 吴晓明 印寿根 邓家春 刘嵩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37-542,共6页
选用一种新型高效的蓝光有机小分子荧光染料TBPe,首次制备了以PVK∶TBPe为蓝光发光层和A lq3∶rubrene为橙红光发光层的双层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器件结构为ITO/PVK∶TBPe/A lq3∶rubrene/Mg∶Ag。通过适当调节各有机层的掺杂比例和厚... 选用一种新型高效的蓝光有机小分子荧光染料TBPe,首次制备了以PVK∶TBPe为蓝光发光层和A lq3∶rubrene为橙红光发光层的双层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器件结构为ITO/PVK∶TBPe/A lq3∶rubrene/Mg∶Ag。通过适当调节各有机层的掺杂比例和厚度,得到了发光性能比较理想的白光器件。器件在7 V左右启亮,而且随着外加电压的变化,色坐标基本保持不变,在外加驱动电压为16 V时,器件的亮度为738 cd/m2,外量子效率为0.2%。我们还尝试选用本身可以发绿白光,而且兼具电子传输特性的母体材料Zn(BTZ)2替代A lq3,器件的最大亮度提高到1 300 cd/m2,色坐标为(0.32,0.36),更加接近白色等能点,器件其他光电性能也得到了显著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光发射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TBPe Zn(BTZ)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有机薄膜电致发光显示材料及器件 被引量:9
3
作者 孙媛媛 华玉林 +3 位作者 印寿根 冯秀岚 郑加金 王树国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1-164,共4页
有机薄膜电致发光显示器件(OLED)近年来得到了迅猛发展,是未来全固体平板式彩色显示器的重要候选者,其最大优势之一是可以制作成柔性显示器件。本文综述了柔性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器件的发展概况、工作原理与优缺点,目前制作此类器件中... 有机薄膜电致发光显示器件(OLED)近年来得到了迅猛发展,是未来全固体平板式彩色显示器的重要候选者,其最大优势之一是可以制作成柔性显示器件。本文综述了柔性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器件的发展概况、工作原理与优缺点,目前制作此类器件中存在的困难及解决这些困难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 柔性衬底 寿命 有源矩阵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光二极管用Ba_3MgSi_2O_8基质发光材料的溶胶雾化-微波烧成与光谱性质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雪征 王达健 +2 位作者 顾铁成 毛智勇 刘艳花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89-995,共7页
分别采用溶胶雾化-微波烧成工艺和高温固相法制备了用于白光发光二极管的Ba3MgSi2O8∶Eu,Mn,Al荧光粉。溶胶雾化-微波烧成两步法制备的样品物相纯度和结晶度都比较高,具有中心位置437,500,608nm的三色发射带。在375nm紫外光激发下,发光... 分别采用溶胶雾化-微波烧成工艺和高温固相法制备了用于白光发光二极管的Ba3MgSi2O8∶Eu,Mn,Al荧光粉。溶胶雾化-微波烧成两步法制备的样品物相纯度和结晶度都比较高,具有中心位置437,500,608nm的三色发射带。在375nm紫外光激发下,发光的色坐标为x=0.3253,y=0.2134,相关色温7391K,可得到预期的白光发射。其中蓝、绿两个发射带分别来自于Ba3MgSi2O8和Ba2SiO4晶格中Ba2+格位的替位原子Eu2+的5d-4f跃迁,红光发射带源于Ba3MgSi2O8中Mn2+的4T-6A跃迁发射。红光的激发谱与蓝光的激发谱几乎重合,可以确定在Ba3MgSi2O8∶Eu,Mn,Al发光过程中存在着从蓝光发射中心到红光发射中心的能量传递。但是,与通常的共振能量传递模型不同,蓝光发射谱与红光激发谱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光谱重叠。相比之下,高温固相法样品没有观察到红光发射,这一方面是由于生成的Ba2SiO4中杂相较多,激发光很大一部分被Ba2SiO4晶格中的Eu2+绿光发光中心吸收,传递到Mn2+红光发光中心的能量减少;另一方面与固相法中Mn2+在Ba3MgSi2O8晶格中掺杂困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3MgSi2O8:Eu Mn Al发光粉 微波烧成 喷雾干燥 能量传递 白光二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ZnO∶Zn荧光薄膜结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晓松 李岚 王达健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6-210,共5页
用热处理方法对电子束蒸发制备的ZnO∶Zn荧光薄膜分别进行400,600℃退火处理。采用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光致发光光谱等方法,表征了ZnO∶Zn荧光薄膜的结构、成分、形貌、发光性能。在ZnO∶Zn荧光薄膜的X射线衍... 用热处理方法对电子束蒸发制备的ZnO∶Zn荧光薄膜分别进行400,600℃退火处理。采用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光致发光光谱等方法,表征了ZnO∶Zn荧光薄膜的结构、成分、形貌、发光性能。在ZnO∶Zn荧光薄膜的X射线衍射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中,可以看出经退火处理后结晶状况大大改善,多晶结构趋于规则,晶粒更加均匀且膜层结构更加致密。在ZnO∶Zn荧光薄膜的光致发光谱中,检测到490 nm处发光峰,认为一价氧空位(VO)充当发光中心,且薄膜的光致发光强度受热处理温度的影响很大。实验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薄膜的结晶程度提高,弥补了薄膜晶体表面的表面缺陷,薄膜的发光性能不断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 ZnO:Zn薄膜 电子束蒸发 场发射显示器(F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S:Eu/ZnS核/壳结构量子点自发辐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晓松 李美成 +1 位作者 李岚 黄青松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05-708,共4页
利用水溶性前驱体材料在水性介质中制备了ZnS:Eu和ZnS:Eu/ZnS核/壳结构量子点,并利用XRD、TEM和PL对ZnS:Eu和ZnS:Eu/ZnS核/壳结构量子点的结构和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ZnS:Eu和ZnS:Eu/ZnS量子点XRD谱显示:ZnS:Eu和ZnS:Eu/ZnS量子点具有β... 利用水溶性前驱体材料在水性介质中制备了ZnS:Eu和ZnS:Eu/ZnS核/壳结构量子点,并利用XRD、TEM和PL对ZnS:Eu和ZnS:Eu/ZnS核/壳结构量子点的结构和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ZnS:Eu和ZnS:Eu/ZnS量子点XRD谱显示:ZnS:Eu和ZnS:Eu/ZnS量子点具有β-ZnS结构,且随着ZnS壳层增加,ZnS:Eu/ZnS量子点的粒径增大。在波长395 nm紫外光激发下,ZnS:Eu和ZnS:Eu/ZnS量子点在波长592 nm和615 nm存在两个自发辐射,其源于Eu3+离子的5D0→7F1和5D0→7F2的跃迁。ZnS:Eu/ZnS核/壳结构量子点的自发辐射增强,且发射峰并未发生红移或蓝移,主要由于包覆ZnS层后的表面缺陷得到修饰,阻断了某些与量子点表面缺陷相关的非辐射跃迁通道,增加了发光中心浓度,减少了非辐射跃迁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S:Eu/ZnS ZnS:Eu 核/壳结构 量子点 光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光子晶体的软平板印刷技术制作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飒飒 王青圃 +6 位作者 张行愚 连洁 常军 李岚 陈佳琦 王丽 陈瑞曾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4-59,共6页
分析了软平板印刷技术制作二维光子晶体的特点和方法.利用绝缘PDMS模板,采用软平板印刷技术制造了三角晶系结构的二维聚合物光子晶体,采用同样的技术成功制成尺寸为150~500nm,纵横比达1.25的高密度二维光子晶体.与其他制作技术相比,平... 分析了软平板印刷技术制作二维光子晶体的特点和方法.利用绝缘PDMS模板,采用软平板印刷技术制造了三角晶系结构的二维聚合物光子晶体,采用同样的技术成功制成尺寸为150~500nm,纵横比达1.25的高密度二维光子晶体.与其他制作技术相比,平板印刷技术具有大尺寸和易于制作的优点.结果表明,制作获得的微结构有很高的保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晶体 软平板印刷术 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氧化锌电致发光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阮永丰 李岚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80-92,共13页
本文就当前纳米ZnO的电致发光研究进展作出综述,评论的重点在于ZnO缺陷态的无p-n结结构的电致发光,部分工作也涉及到激子态发光。文中所列研究结果和数据,除注明外均为本组工作,其中某些是首次报告。
关键词 ZNO 电致发光 纳米线 量子点 光子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吩噻嗪及其衍生物的聚合物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合成和器件制备 被引量:1
9
作者 朱飞剑 华玉林 +5 位作者 李立强 印寿根 邓家春 吴空物 牛霞 吴晓明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15-718,共4页
利用吩噻嗪单体的空穴传输能力、吩噻嗪衍生物单体的拉电子特性和它们分子结构的非共面性,制备了高效的含吩噻嗪及其衍生物结构单元的对苯撑乙烯聚合物有机电致发光材料P1。同时在单体中引入了烷氧基和长链烷基,使得合成的聚合物在四氢... 利用吩噻嗪单体的空穴传输能力、吩噻嗪衍生物单体的拉电子特性和它们分子结构的非共面性,制备了高效的含吩噻嗪及其衍生物结构单元的对苯撑乙烯聚合物有机电致发光材料P1。同时在单体中引入了烷氧基和长链烷基,使得合成的聚合物在四氢呋喃、氯仿、二氯甲烷、甲苯等溶剂中有较好的溶解性。研究吩噻嗪衍生物单体的拉电子特性对聚合物P1的电子传输性能的影响,合成不含吩噻嗪衍生物的同一类型聚合物P2。制备以聚合物P1和P2为发光层的单层OLED器件,经测量,聚合物P1的器件外量子效率是聚合物P2器件的3.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ED 吩噻嗪 电子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新型恶二唑类电子传输层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华玉林 WANG +1 位作者 Chang-Sheng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7-20,共4页
含吡啶基的恶二唑类材料(PDPyDP)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子传输层被有效地应用于可溶性聚对苯乙炔(MEH-PPV)为发光层的双层结构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中,并将其光电性能与MEH-PPV的单层结构器件及分别含苯环(PDPDP)和反1,2-亚乙烯基... 含吡啶基的恶二唑类材料(PDPyDP)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子传输层被有效地应用于可溶性聚对苯乙炔(MEH-PPV)为发光层的双层结构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中,并将其光电性能与MEH-PPV的单层结构器件及分别含苯环(PDPDP)和反1,2-亚乙烯基(PDVDP)的另外两种恶二唑类电子传输层的双层结构器件进行比较,EL光谱测量表明,它们的发光均来自于MEH-PPV层,而它们相似的器件电流和光输出随驱动电场变化的规律表明这些器件中相似的电荷转移过程,但电致发光阈值电场对于双层结构器件来说低于单层结构器件,而插入PDPyDP层的器件,其阈值值电场最低,在电流密度为50mA/cm^2时,单层器件及各插入PDVDP,PDPDP和PDPyDP的双层器件的外量子效率相对值分别为3×10^-3%,5×10^-3,2×10^-3%,2×10^-2%和0.1%,并分析了插入PDPyDP使器件发光性能提高最为明显的原因。通过将此类器件的等作进一步优化,其最佳量子效率可高达1.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发光二极管 电子传输层 恶二唑类材料 光电性能 电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碳量子点复合EL器件及光谱移动机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泽明 徐建萍 +4 位作者 李霖霖 张旭光 董晓菲 任鹏飞 李岚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23-828,共6页
制备了结构为ITO/PEDOT∶PSS/polyvinylcarbazole(PVK)/carbon quantum dots(CDs)/LiF/Al的电致发光器件。器件的发光光谱显示:在电压从7 V增大到13 V的过程中,光谱峰值从380 nm移动到520 nm,色坐标由(0.20,0.20)移动到(0.29,0... 制备了结构为ITO/PEDOT∶PSS/polyvinylcarbazole(PVK)/carbon quantum dots(CDs)/LiF/Al的电致发光器件。器件的发光光谱显示:在电压从7 V增大到13 V的过程中,光谱峰值从380 nm移动到520 nm,色坐标由(0.20,0.20)移动到(0.29,0.35)。经与PL光谱对比认为,EL光谱包含了PVK与碳量子点的双重贡献,随着电压的增大,碳量子点的发射逐渐增强,PVK发光先增强后减弱。结合器件能级结构讨论了器件的发光机制,认为低电场下的PVK兼具发光层和电子阻挡层的功能,EL光谱为PVK层和碳量子点的发光叠加;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大,碳量子点和PVK界面区的空间电荷阻止了电子向PVK的传输,光谱转变为由碳量子点和激基复合物的共同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量子点 电致发光 载流子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光谱法研究Eu^3+在拟薄水铝石纳米胶粒表面的吸附 被引量:1
12
作者 蒙延双 王达健 +2 位作者 武浚 刘会基 巨少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80-183,共4页
拟薄水铝石作为前驱体,加入胶溶剂HNO3调节pH 2.0得到胶粒大小-60 nm的稳定胶体。将Eu(NO3)3溶液加入拟薄水铝石胶体,Eu^3+在静电引力作用下在拟薄水铝石胶粒表面发生化学吸附。荧光光谱检测结果表明,Eu^3+592 nm发射峰强度I592随Al... 拟薄水铝石作为前驱体,加入胶溶剂HNO3调节pH 2.0得到胶粒大小-60 nm的稳定胶体。将Eu(NO3)3溶液加入拟薄水铝石胶体,Eu^3+在静电引力作用下在拟薄水铝石胶粒表面发生化学吸附。荧光光谱检测结果表明,Eu^3+592 nm发射峰强度I592随AlOOH∶Eu(NO3)3物质的量之比RBoe/Re的增大而降低。由发射峰强度I592计算出Eu^3+在拟薄水铝石胶粒表面吸附率R随RBoe/Re增大而增大,当RBoe/Re=4时,吸附率可达53.0%。Eu^3+在拟薄水铝石胶粒表面的吸附密度D也随RBoe/Re的增大呈上升趋势,且吸附曲线随RBoe/Re分为初始阶段、平缓阶段和饱和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薄水铝胶体 Eu离子 吸附 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芳醚非共轭性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
13
作者 徐峰 杨利营 +4 位作者 王辰 陆燕 孙媛媛 华玉林 印寿根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53-256,共4页
由单体Ma[2, 5 二(2 乙基己氧基) 1, 4 双{2, 2 〔5 (对氟代苯基)〕1, 3, 4 口恶二唑基}苯]分别与三组分单体(双酚A、砜代双酚A或混合的双酚A)在N,N 二甲基乙酰胺/甲苯/碳酸钾的催化下于165℃进行亲核取代聚合反应得到淡黄色的固体,进... 由单体Ma[2, 5 二(2 乙基己氧基) 1, 4 双{2, 2 〔5 (对氟代苯基)〕1, 3, 4 口恶二唑基}苯]分别与三组分单体(双酚A、砜代双酚A或混合的双酚A)在N,N 二甲基乙酰胺/甲苯/碳酸钾的催化下于165℃进行亲核取代聚合反应得到淡黄色的固体,进一步纯化后得到含口恶二唑杂环的聚芳醚型非共轭的新型有机电致发光材料PE1、PE2、PE3。引入双侧链取代基增强了该类材料的溶解性能,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及调节聚合温度获得了高收率的聚合产物。分别测得其化学物理性能,制备了聚合物PE1、PE2、PE3的简单结构器件(ITO/polymer/Ca/Ag),首次获得了该类材料单层器件的蓝色有机电致发光,且该类材料具有较优良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非共轭性 聚芳醚 噁二唑杂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纳米线的制备研究现状与展望
14
作者 李昌龄 刘技文 +2 位作者 赵燕平 李延辉 李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F05期99-101,共3页
综述了近年来围绕SiC纳米线制备所做的一些工作。介绍了基于VLS、SLS、氧辅助生长机制和利用模板等制备SiC纳米线的一些方法,并就纳米线的性能和应用研究给出了今后SiC纳米线可控制生长应开展的研究工作,对SiC纳米线的制备研究工作进... 综述了近年来围绕SiC纳米线制备所做的一些工作。介绍了基于VLS、SLS、氧辅助生长机制和利用模板等制备SiC纳米线的一些方法,并就纳米线的性能和应用研究给出了今后SiC纳米线可控制生长应开展的研究工作,对SiC纳米线的制备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 纳米线 生长机制 制备 控制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酸盐单基质白光LED荧光体的制备和光谱性质(英文) 被引量:22
15
作者 王继磊 王达健 +3 位作者 李岚 蒙延双 张纳 李光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63-468,共6页
用喷雾热解溶胶凝胶方法制备了平均粒径为4.45μm大小的同一基质Ba3MgS i2O8∶Eu2+,Mn2+三色发射合成白光的LED荧光体,研究了掺杂铝离子对荧光体的微结构和发射光谱的影响。实验发现,在375 nm的激发下,红绿蓝(RGB)三种颜色峰的位置分别... 用喷雾热解溶胶凝胶方法制备了平均粒径为4.45μm大小的同一基质Ba3MgS i2O8∶Eu2+,Mn2+三色发射合成白光的LED荧光体,研究了掺杂铝离子对荧光体的微结构和发射光谱的影响。实验发现,在375 nm的激发下,红绿蓝(RGB)三种颜色峰的位置分别是608,500,437 nm。微量A l离子的掺入会使荧光粉蓝光和绿光的相对强度发生明显变化,而红光的强度基本不变。因此,荧光体的色坐标位置可以通过掺入不同数量的铝离子来调控。从微结构机制上讨论了铝离子对基质离子的配位、格位和能量状况、发射光谱影响的内在规律。该稀土硅酸盐基质表现出的RGB三色发射特征,可成为重要的新型白光荧光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盐荧光体 拟薄水铝石 喷雾热解 白光L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封装技术 被引量:11
16
作者 董波 杨利营 +3 位作者 叶丹琴 陆燕 华玉林 印寿根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6-181,共6页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OLED)被认为是综合性能最理想、最具发展前景的下一代显示技术之一。但由于其使用寿命太短,制约了OLED显示技术的产业化发展。对OLED进行有效的封装是解决这些问题,进而提高其使用寿命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法。文...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OLED)被认为是综合性能最理想、最具发展前景的下一代显示技术之一。但由于其使用寿命太短,制约了OLED显示技术的产业化发展。对OLED进行有效的封装是解决这些问题,进而提高其使用寿命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法。文章综述了OLED显示器件老化的机理及其封装技术(物理法、化学法、复合封装法);分析了各种封装技术对OLED显示器件寿命的影响因素及各自的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寿命 封装 老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Zn(BTZ)_2∶rubrene为发光层的一种新型白色有机电致发光液晶显示背光源 被引量:12
17
作者 吴空物 华玉林 +4 位作者 朱飞剑 牛霞 吴晓明 印寿根 邓家春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17-421,共5页
制备了以Zn(BTZ)2∶rubrene为发光层的5种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并将其应用于液晶显示背光源。5种器件色度最好时的CIE坐标值为(0.32,0.33),最大有效发光面积达到3 cm×3 cm,此时器件的平均亮度达到264 cd/m2,亮度均匀性达到80%。... 制备了以Zn(BTZ)2∶rubrene为发光层的5种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并将其应用于液晶显示背光源。5种器件色度最好时的CIE坐标值为(0.32,0.33),最大有效发光面积达到3 cm×3 cm,此时器件的平均亮度达到264 cd/m2,亮度均匀性达到80%。并且分析了随器件有效发光面积增大,发光均匀性、亮度以及最大量子效率减小而器件电流密度反而增大的原因。同时发现附加金属(Ag)辅助电极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器件的性能。最后将所制备的5种器件与液晶显示屏相匹配,它们均基本满足液晶显示对背光源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有机电致发光 液晶显示背光源 Zn(BTZ)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寿命 被引量:3
18
作者 惠娟利 华玉林 +4 位作者 张国辉 吴晓明 朱飞剑 杨利营 印寿根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6-161,共6页
综述了柔性有机电致发光器件(FOLED)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针对提高其寿命问题的研究,选择和比较了聚合物、金属箔片、超薄玻璃3种柔性衬底材料的优缺点及发展概况;结合本课题组的实验分析,说明设计并选择合理的器件结构、发光材料和阴... 综述了柔性有机电致发光器件(FOLED)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针对提高其寿命问题的研究,选择和比较了聚合物、金属箔片、超薄玻璃3种柔性衬底材料的优缺点及发展概况;结合本课题组的实验分析,说明设计并选择合理的器件结构、发光材料和阴极材料对延长器件的使用寿命非常有效;提高FOLED寿命的另一重要步骤是减少水蒸汽和氧气向器件内部的渗透,最后也简介了以聚合物和超薄玻璃为衬底材料的器件封装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寿命 柔性衬底 封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衬底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3
19
作者 孙媛媛 华玉林 +3 位作者 郑加金 印寿根 冯秀岚 王树国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7-332,共6页
采用以ITO为导电层的柔性透明PET基片作为衬底,以2(2羟基苯基)苯并噻唑螯合锌(Zn(BTZ)2)作为发光层制备出结构为PET/ITO/PVK∶TPD/Zn(BTZ)2/Al明亮的近白色柔性有机小分子电致发光器件。发光的色坐标值为x=0.242,y=0.359,在25V的直流电... 采用以ITO为导电层的柔性透明PET基片作为衬底,以2(2羟基苯基)苯并噻唑螯合锌(Zn(BTZ)2)作为发光层制备出结构为PET/ITO/PVK∶TPD/Zn(BTZ)2/Al明亮的近白色柔性有机小分子电致发光器件。发光的色坐标值为x=0.242,y=0.359,在25V的直流电压驱动下,亮度为1000cd/m2,量子效率达到了0.30%。并进一步在Zn(BTZ)2中掺入橙红色染料Rubrene,制成PET/ITO/PVK∶TPD/Zn(BTZ)2∶Rubrene/Al结构器件。实现了纯白色发光(色坐标值:x=0.339,y=0.339),非常接近于白色等能点,驱动电压为25V时器件的亮度达1200cd/m2,且量子效率达0.35%。最后对器件的发光性能及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衬底 白色有机电致发光 苯并噻唑螯合锌 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网络凝胶法制备ZnO超细粉体及其光学性能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江勇 李岚 +2 位作者 李海燕 张晓松 庄晋艳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3-138,共6页
采用高分子网络凝胶法制备球形ZnO超细粉体。通过聚乙烯醇(PVA)亚浓溶液交联网络的空间位阻作用,经过烧结,获得了具有球形形貌的粒径为1—3μm的ZnO粉体颗粒。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分析了不同PVA浓度以及退火温度... 采用高分子网络凝胶法制备球形ZnO超细粉体。通过聚乙烯醇(PVA)亚浓溶液交联网络的空间位阻作用,经过烧结,获得了具有球形形貌的粒径为1—3μm的ZnO粉体颗粒。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分析了不同PVA浓度以及退火温度对产物形貌、结构的影响,发现在PVA溶液浓度为5%,并且经500℃热处理所形成的ZnO球形颗粒最为均匀规整。研究了球形ZnO粉体的光致发光性能,室温下经325nm波长激发,观察到两个中心波长分别位于407,468nm的微弱的荧光发射带,在合适温度下,在385nm处还出现了较强的紫外峰。PL光谱表明,退火温度对ZnO的光致发光影响较大,随着退火温度升高,由于表面缺陷和结晶性能发生变化,407nm处发射峰逐渐减弱消失,而紫外发光先增强后减弱,经500℃热处理样品的紫外发光性能达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网络凝胶法 聚乙烯醇 球形ZnO PL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