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菌酶协同发酵饲料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1
作者 高林青 原雪峰 +7 位作者 王铁岗 孔庆娟 赵慧敏 李龙 蒲蕾 洪亮 杨华 张建斌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77-80,共4页
文章旨在研究菌酶协同发酵饲料对杜×长×大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将96头平均体重为(7.61±0.58)kg28日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CT组)、乳酸菌组(L组)、酶制剂组(E组)、菌酶协同发酵组(L+E组)... 文章旨在研究菌酶协同发酵饲料对杜×长×大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将96头平均体重为(7.61±0.58)kg28日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CT组)、乳酸菌组(L组)、酶制剂组(E组)、菌酶协同发酵组(L+E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仔猪。试验为期4周。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乳酸菌发酵组和菌酶协同发酵组仔猪末重及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粗蛋白质、磷的消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粗脂肪、有机物及钙的消化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 0.05);(3)乳酸菌发酵组和菌酶协同发酵组的总蛋白、血清尿素氮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综上所述,菌酶协同发酵处理可以提高仔猪平均日增重、粗蛋白质和磷消化率、血清总蛋白和血清尿素氮水平,有助于提高仔猪的生长性能和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奶仔猪 发酵 菌酶协同 消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PP3基因多态性对北京黑猪背部脂肪厚度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2
作者 祝雪丽 马嘉宁 +3 位作者 许可 孙超 刘欣 蒲蕾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8-288,共11页
[目的]探究磷脂磷酸酶3(PLPP3)基因多态位点与北京黑猪背部脂肪厚度及其脂肪酸含量的相关性,为北京黑猪背部脂肪厚度和脂肪酸含量的遗传改良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采集239头北京黑猪耳组织样,获得基因组重测序数据。测定北京黑猪不同部... [目的]探究磷脂磷酸酶3(PLPP3)基因多态位点与北京黑猪背部脂肪厚度及其脂肪酸含量的相关性,为北京黑猪背部脂肪厚度和脂肪酸含量的遗传改良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采集239头北京黑猪耳组织样,获得基因组重测序数据。测定北京黑猪不同部位(肩部最厚处、第6和第7胸椎结合处、胸腰结合处、腰荐结合处)的背部脂肪厚度及左侧胴体第6和7胸椎背部脂肪中5种脂肪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α-亚麻酸)的含量。利用测序结果研究PLPP3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的群体遗传特性、单倍型连锁情况,将SNP位点与各部位背部脂肪厚度及脂肪酸含量进行关联分析。进行启动子区SNP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 TF)预测,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PLPP3功能位点不同基因型个体背部脂肪中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该北京黑猪群体中PLPP3基因包含8个SNPs,共5个SNPs显示中度多态性(0.25T位点呈现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单倍型连锁分析显示,g.155800228 G>A和g.155800259 A>C位点之间存在较强的连锁(D’=91%);g.155891807 G>A和g.155891715 A>G位点之间存在一定的连锁性(D’>80%)。基因多态位点与背部脂肪厚度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g.155800222 C>A、g.155891715 A>G、g.155891807 G>A、g.155894136 C>T位点不同基因型个体的背部脂肪厚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基因多态位点与脂肪酸含量的关联分析显示,g.155800222 C>A、g.155800228 G>A位点不同基因型个体背部脂肪中的棕榈酸含量和亚油酸/α-亚麻酸存在显著差异(P<0.05)。启动子区SNPs TF预测发现,g.155800228 G>A位点的变异,导致与其结合的TF由SPI1变为MYB。进一步分析g.155800228 G>A位点不同基因型个体背部脂肪组织PLPP3基因的表达情况,发现AA基因型个体PLPP3基因mRNA水平显著高于GG基因型(P<0.05)。[结论]PLPP3基因的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个体的北京黑猪不同部位背部脂肪厚度及部分脂肪酸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多态位点可作为北京黑猪背部脂肪厚度和脂肪酸含量的潜在分子标记,为北京黑猪的选育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黑猪 PLPP3基因 背部脂肪厚度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赤霉烯酮对猪毒性作用及其脱毒方法研究进展
3
作者 葛昆陇 佘福泽 +3 位作者 李坤 隋伟 慈福来 秦顺义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52-155,共4页
玉米赤霉烯酮是由镰刀菌属产生的雌激素样真菌毒素,广泛存在于霉变谷物饲料中,对养猪业构成了严重威胁。文章系统综述了玉米赤霉烯酮在猪体内的代谢特征及其多器官毒性作用机制,包括通过干扰细胞周期和诱导氧化应激引发的遗传毒性、与... 玉米赤霉烯酮是由镰刀菌属产生的雌激素样真菌毒素,广泛存在于霉变谷物饲料中,对养猪业构成了严重威胁。文章系统综述了玉米赤霉烯酮在猪体内的代谢特征及其多器官毒性作用机制,包括通过干扰细胞周期和诱导氧化应激引发的遗传毒性、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导致的生殖发育障碍、激活炎症通路引起的免疫抑制,以及降低抗氧化能力造成的肝肾损伤,比较了物理吸附、化学氧化、微生物降解、酶解转化及营养拮抗等脱毒方法的优缺点,为保障养猪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赤霉烯酮 毒性作用 脱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胍基乙酸在动物生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宏娇 秦巧梅 +4 位作者 原雪峰 蒲蕾 洪亮 杨华 张建斌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6-171,共6页
胍基乙酸(GAA)是一种氨基酸衍生物,是肌酸(Cr)和磷酸肌酸(PCr)的重要前体物质。Cr在动物生产中对机体生长和健康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具有不稳定性和成本高等问题。GAA是Cr补充剂的有效替代品。GAA作为一种新型的营养性添加... 胍基乙酸(GAA)是一种氨基酸衍生物,是肌酸(Cr)和磷酸肌酸(PCr)的重要前体物质。Cr在动物生产中对机体生长和健康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具有不稳定性和成本高等问题。GAA是Cr补充剂的有效替代品。GAA作为一种新型的营养性添加剂,具有调节动物体内能量代谢、提高机体抗氧化功能、调节体内糖酵解、改善肉品质、节约精氨酸和调节血糖等作用。文章阐述了GAA的理化性质、合成代谢途径和生物学功能,综述了GAA在猪、反刍动物、家禽和水产动物生产应用中的研究成果,以期为GAA在动物生产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胍基乙酸 合成代谢 生物学功能 畜禽 水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菌固态发酵降解蒸汽爆破芦苇秸秆纤维素的研究
5
作者 朱龙博 韩倩男 +5 位作者 申娜娜 刘正群 原雪峰 李宁 闫峻 孙超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34-139,共6页
为提高芦苇秸秆利用率,试验采用3株产朊假丝酵母菌(CR1、CR2和CR3)。1株枯草芽孢杆菌(KC)、1株酿酒酵母菌(NJ)和1株植物乳杆菌(ZR)对芦苇秸秆进行单菌固态发酵,并对CR1、CR2、CR3进行耐高氮菌株的诱导筛选。在此基础上,采用单因素试验... 为提高芦苇秸秆利用率,试验采用3株产朊假丝酵母菌(CR1、CR2和CR3)。1株枯草芽孢杆菌(KC)、1株酿酒酵母菌(NJ)和1株植物乳杆菌(ZR)对芦苇秸秆进行单菌固态发酵,并对CR1、CR2、CR3进行耐高氮菌株的诱导筛选。在此基础上,采用单因素试验对菌种组合、菌种比例、复合菌接种量、氮源种类等进行筛选优化,探究其对芦苇秸秆混菌固态发酵的影响。结果显示,CR3菌株的耐高氮能力较强,液体(2.5%尿素)培养后,CR3菌浓度≥10~7 CFU/mL。芦苇秸秆最佳发酵工艺为:菌种组合及比例为CR3∶NJ∶ZR=2∶1∶1,复合菌接种量为15%,尿素为最佳氮源。此条件下,粗蛋白和真蛋白含量分别为14.15%和9.74%,较发酵前分别增加76.65%和67.35%;纤维素及半纤维素降解率分别为21.07%和27.30%,较发酵前分别增加68.56%和167.65%。研究表明,混菌固态发酵可增加芦苇秸秆的粗蛋白含量,降低粗纤维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菌固态发酵 蒸汽爆破 芦苇秸秆 高氮诱导 纤维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酶制剂对肉羊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黄佑倩 原雪峰 +5 位作者 杨璐铭 洪亮 蒲蕾 张建斌 杨华 汪孟引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2-17,共6页
试验旨在研究菌酶制剂对断奶澳湖羊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72只体重相近的雌性羔羊(50日龄左右断奶),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组饲喂基础饲粮+0.15%菌酶... 试验旨在研究菌酶制剂对断奶澳湖羊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72只体重相近的雌性羔羊(50日龄左右断奶),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组饲喂基础饲粮+0.15%菌酶制剂,试验2组饲喂基础饲粮+0.30%菌酶制剂,试验3组饲喂基础饲粮+0.45%菌酶制剂。试验期60 d。结果显示,试验2组、3组肉羊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试验1组和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白细胞介素-4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在饲粮中添加0.30%的菌酶制剂可以提高肉羊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改善血清生化指标、免疫力及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酶制剂 肉羊 生长性能 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 血清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仔猪玉米-豆粕型饲粮发酵工艺及其蛋白质二级结构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耿彦超 原雪峰 +7 位作者 王馨 包鑫禹 李梦婷 高宇萌 杨华 洪亮 蒲蕾 张建斌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320-7334,共15页
本试验利用响应面法优化仔猪玉米-豆粕型饲粮的菌酶协同发酵工艺,同时对其蛋白质二级结构特性进行研究,为发酵技术在畜禽饲粮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筛选影响因素,而后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工艺,确定最佳发酵条... 本试验利用响应面法优化仔猪玉米-豆粕型饲粮的菌酶协同发酵工艺,同时对其蛋白质二级结构特性进行研究,为发酵技术在畜禽饲粮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筛选影响因素,而后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工艺,确定最佳发酵条件,最后将玉米-豆粕型饲粮按照不同处理方法分为4组,即基础饲粮组(CK组)、乳酸菌组(B组)、酶组(E组)、菌酶协同组(BE组),并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对发酵前后玉米-豆粕型饲粮的蛋白质二级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玉米-豆粕型饲粮的最佳发酵工艺为菌液接种量6.0%,酶添加量0.036%,发酵温度33.0℃,发酵时间45.0 h,料水比1∶1,蔗糖添加量2.0%。2)在此条件下进行发酵,B组、E组和BE组的粗蛋白质含量相较于发酵前分别提高了12.91%、13.42%和17.28%,酸溶蛋白含量从发酵前的1.97%分别提升到3.28%、3.39%和3.83%。3)玉米-豆粕型饲粮经过菌酶协同发酵后分子结构与发酵前存在明显差异,其中,BE组酰胺Ⅰ区峰面积显著高于其余3组(P<0.05);BE组酰胺Ⅰ区峰面积/酰胺Ⅱ区峰面积以及酰胺Ⅰ区峰高/酰胺Ⅱ区峰高显著高于其余3组(P<0.05);BE组α-螺旋峰面积显著高于其余3组(P<0.05),且β-折叠峰面积/α-螺旋峰面积显著低于其余3组(P<0.05)。综上所述,菌酶协同发酵提高了玉米-豆粕型饲粮的营养价值,且使其蛋白质更容易被畜禽消化利用;菌酶协同发酵的效果优于单独菌株发酵或单独酶制剂酶解。本试验为从分子结构评价菌酶协同发酵饲料营养价值丰富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法 玉米-豆粕型饲粮 发酵工艺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蛋白质二级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禽胚蛋给养技术的研究
8
作者 卫城朝 原雪峰 +4 位作者 耿彦超 洪亮 蒲蕾 杨华 张建斌 《现代畜牧科技》 2024年第8期125-127,共3页
胚蛋注射技术最早起源于美国,在1983年由美国农业部家禽研究室的Sharma和Burmester发现。胚蛋注射是指在胚蛋孵化期尤其是孵化后期,通过人工方法给胚蛋注射一定量的营养物质,如能量物质、维生素、氨基酸等。由于家禽孵化后期对营养需求... 胚蛋注射技术最早起源于美国,在1983年由美国农业部家禽研究室的Sharma和Burmester发现。胚蛋注射是指在胚蛋孵化期尤其是孵化后期,通过人工方法给胚蛋注射一定量的营养物质,如能量物质、维生素、氨基酸等。由于家禽孵化后期对营养需求大,而胚蛋内储存的营养物质有限,因此通过外源方式补充相关营养物质可能影响家禽的孵化率、初生重、胫骨相关指标、血液生化指标以及免疫能力,对指导家禽实际生产有重要意义。该文简要介绍了家禽胚胎发育期间的生理特性和营养需求,以及我国胚蛋注射技术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并对该技术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禽 胚蛋注射技术 营养物质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硒缓解AFB_(1)对仔猪生长性能、血浆指标和肠道功能的影响
9
作者 才菁菁 陈甫 +3 位作者 郑拉第 葛昆陇 张建斌 秦顺义 《饲料研究》 2025年第12期37-42,共6页
试验旨在探究壳聚糖硒(CS)对黄曲霉毒素B_(1)(AFB_(1))诱导的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功能下降的缓解作用。选择40头35日龄仔猪随机均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仔猪。对照组(C组)饲喂基础饲粮,A组、AO1组和AO2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6... 试验旨在探究壳聚糖硒(CS)对黄曲霉毒素B_(1)(AFB_(1))诱导的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功能下降的缓解作用。选择40头35日龄仔猪随机均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仔猪。对照组(C组)饲喂基础饲粮,A组、AO1组和AO2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60μg/kg AFB_(1),60μg/kg AFB_(1)和0.3 mg/kg CS,60μg/kg AFB_(1)和0.5 mg/kg CS。预试期7 d,正式试验期28 d。结果显示,与C组相比,A组仔猪的末重、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降低(P<0.05),料重比显著升高(P<0.05);血浆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升高(P<0.05);回肠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的活性及抗氧化能力(T-AOC)均显著降低(P<0.05),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回肠胰蛋白酶、α-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回肠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显著降低(P<0.05),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5);血浆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A组相比,AO1组和AO2组仔猪末重、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升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血浆ALT和AST活性显著降低(P<0.05);回肠GSH-Px、T-SOD的活性及T-AOC均显著升高(P<0.05),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回肠胰蛋白酶、α-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回肠IL-4和IL-10含量显著升高(P<0.05),IL-6和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浆IgG和IgA含量显著升高(P<0.05)。研究表明,CS可缓解AFB_(1)对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_(1) 壳聚糖硒 仔猪 生长性能 血浆指标 抗氧化能力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