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发性脑叶出血73例病因分析 被引量:26
1
作者 崔世民 陈林根 李庆彬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26-28,共3页
报告73例经CT证实的自发性脑叶出血,均行DSA检查,确定病因者61例(84%)。包括25例AVM,5例隐匿性血管畸形(经手术病理证实),28例动脉瘤,烟雾病、高血压和肿瘤各1例,其余12例原因未明。在30例脑血管畸形中,年龄40岁以下者29例,说明年青人... 报告73例经CT证实的自发性脑叶出血,均行DSA检查,确定病因者61例(84%)。包括25例AVM,5例隐匿性血管畸形(经手术病理证实),28例动脉瘤,烟雾病、高血压和肿瘤各1例,其余12例原因未明。在30例脑血管畸形中,年龄40岁以下者29例,说明年青人脑叶出血的主要病因是AVM。28例动脉瘤中,前交通动脉瘤破裂的发生率最高,为16例(57%),且均造成额叶血肿,年龄50岁以上者13例,提示对年长者的额叶血肿,应注意前交通动脉瘤破裂的可能性。54例经手术治疗去除出血病因获痊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病因学 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钙/BMP复合生物活性骨水泥水化性能及诱导成骨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杨为中 周大利 +2 位作者 尹光福 尹绍雅 郑昌琼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74-1180,共7页
采用微细α-磷酸三钙(α-TCP)粉料、辅助料与冻干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MP)预先固相混合制备了新型磷酸钙(CPC)/BMP复合生物骨水泥.通过水化、凝固性能研究优化了配料成分、调和液和促凝剂组成;通过大鼠肌袋种植实验研究了骨水泥的异位成... 采用微细α-磷酸三钙(α-TCP)粉料、辅助料与冻干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MP)预先固相混合制备了新型磷酸钙(CPC)/BMP复合生物骨水泥.通过水化、凝固性能研究优化了配料成分、调和液和促凝剂组成;通过大鼠肌袋种植实验研究了骨水泥的异位成骨性能.结果表明:以α-TCP:CaHPO4:CaO(0.95:0.025:0.025)为固相配料,以0.25mol/LNaH2PO4/Na2HPO4混合液([P]T=0.5mol/L)作为调合液可制备性能优异的骨水泥材料,骨水泥初凝时间为6min,终凝时间为30min,固化强度达33MPa,达到临床手术的要求;α-TCP粉料粒度对骨水泥凝固性能影响显著,实验选用α-TCP粉料粒径d50为1.3μm;骨水泥在Hank's溶液中浸泡5天抗压强度可达最大值;骨水泥块经浸泡后内部生成针状羟基磷灰石晶体的网状结构.新型CPC/BMP复合骨水泥异位成骨作用明显,4周即能快速形成板层骨结构,证明该新型复合材料具有较强的诱导成骨活性.该生物活性骨水泥复合材料可望成为一类新型组织工程骨修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钙 骨水泥 水化性能 骨形态发生蛋白(BM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微导管窦内溶栓治疗产后重症静脉窦血栓 被引量:7
3
作者 郭新宾 范一木 管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71-273,共3页
目的探讨和评价应用介入微导管窦内溶栓治疗产后重型脑静脉窦血栓的疗效。方法2008年5月至2011年6月收治11例产后重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采用微导管置入静脉窦血栓内,使用尿激酶溶栓。术后2周采用磁共振静脉造影(MRV)评价溶栓后静脉... 目的探讨和评价应用介入微导管窦内溶栓治疗产后重型脑静脉窦血栓的疗效。方法2008年5月至2011年6月收治11例产后重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采用微导管置入静脉窦血栓内,使用尿激酶溶栓。术后2周采用磁共振静脉造影(MRV)评价溶栓后静脉窦通畅情况。结果出院前11例患者腰椎穿刺时脑脊液压在200 mmH2O以下,MRV检查证实9例静脉窦主干完全通畅,皮层静脉和深静脉恢复正常;2例部分通畅,皮层静脉和深静脉部分代偿。9例患者的症状、体征完全改善,2例留有肢体功能障碍。结论应用血管内静脉微导管溶栓治疗重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窦血栓 介入治疗 溶栓 产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表达 被引量:3
4
作者 尹龙 佟小光 +5 位作者 刘暌 秦进喜 闫庆娜 孔繁明 焦德让 只达石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8期354-358,共5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脑动脉瘤中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特征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为动脉瘤的病因研究提供线索。方法 脑动脉瘤标本18例,将3例尸检的Willis动脉环血管标本作为对照,切片做VEG...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脑动脉瘤中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特征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为动脉瘤的病因研究提供线索。方法 脑动脉瘤标本18例,将3例尸检的Willis动脉环血管标本作为对照,切片做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growth factor,bFGF)的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观察,记录染色部位,并对染色的强度进行分级,计算阳性指数。结合病变特点和临床特征,统计分析VEGF在动脉瘤中的表达与动脉瘤的大小、患者年龄、Hunt-Hess分级以及和bFGF表达的关系。结果 3例Willis动脉环均无VEGF和bFGF染色,而动脉瘤的VEGF和bFGF染色阳性率分别为88.9%(16/18)和55.5%(10/18)。经统计学分析,动脉瘤壁的中膜和外膜VEGF表达阳性率较内膜阳性率高(X2=9.94,P<0.05);VEGF在动脉瘤壁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动脉瘤的大小、Hunt-Hess分级无关(P>0.05)。VEGF较bFGF的表达阳性率高(X2=4.985,P<0.05)。结论 VEGF可能与动脉瘤的增长和结构的维持有关。动脉瘤的发生、生长和破裂是个复杂的过程,VEGF可能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颅内动脉瘤 临床特征 病因 免疫组化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创伤病人的脑氧代谢监测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延铭 阎学江 赵卫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3期252-254,共3页
关键词 颅脑创伤 脑氧代谢 病人 继发性脑损害 监测 代谢紊乱 脑组织 应激反应 病因 机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可脱铂金圈进行动脉瘤栓塞术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2
6
作者 卢映 崔世民 +3 位作者 靳松 朱建丽 黄丽君 陈俊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S1期206-207,共2页
目的 探讨动脉瘤栓塞术的护理配合。方法 对 6 5 0例脑动脉瘤患者在旋转DSA下使用电解可脱铂金圈进行动脉瘤栓塞术。结果 我院 1994年 5月~ 2 0 0 4年 4月在旋转DSA下采用电解可脱铂金圈进行动脉瘤栓塞术 ,96 .5 %患者无并发症。结... 目的 探讨动脉瘤栓塞术的护理配合。方法 对 6 5 0例脑动脉瘤患者在旋转DSA下使用电解可脱铂金圈进行动脉瘤栓塞术。结果 我院 1994年 5月~ 2 0 0 4年 4月在旋转DSA下采用电解可脱铂金圈进行动脉瘤栓塞术 ,96 .5 %患者无并发症。结论 充分做好各项术前准备 ,术中密切配合 ,是使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铂金圈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体部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遇 姜炜 赵卫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563-565,共3页
目的:对62例体部恶性肿瘤实行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并作临床分析。方法:自1997年5月至2001年5月治疗62例颅外肿瘤(89个病变部位),并进行了随访。肿瘤的临床靶体积(CTV)为0.2~254.2cm3(平均为28.7cm3),计划靶体积处方剂量为3~12Gy(平... 目的:对62例体部恶性肿瘤实行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并作临床分析。方法:自1997年5月至2001年5月治疗62例颅外肿瘤(89个病变部位),并进行了随访。肿瘤的临床靶体积(CTV)为0.2~254.2cm3(平均为28.7cm3),计划靶体积处方剂量为3~12Gy(平均5.38Gy),分3~10次照射。结果:治疗过程中无1例死亡。患者一般状况评分(KPS评分):治疗前l0~90分(平均60分),治疗后20~100分(平均82分)。近期疗效按实体瘤疗效标准:完全缓解(CR)6例,部分缓解(PR)34例,无变化(NC)15例,进展(PD)7例,肿瘤控制有效率为64.5%。结论: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颅外肿瘤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 体部 恶性肿瘤 治疗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栓塞体积比在评价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疗效中的作用 被引量:9
8
作者 卢小健 张鸿祺 +7 位作者 支兴龙 凌锋 焦德让 赵正伟 王大明 段传志 白如林 宋冬雷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7年第8期339-343,384,共6页
目的探讨栓塞体积比(VER)在评价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颅内动脉瘤疗效中的作用。方法对在国内7家医院应用GDC栓塞、治疗期≥3年、直径〉2 mm的囊状动脉瘤患者,进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共434例(446个动脉瘤)。根据填入动脉瘤内... 目的探讨栓塞体积比(VER)在评价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颅内动脉瘤疗效中的作用。方法对在国内7家医院应用GDC栓塞、治疗期≥3年、直径〉2 mm的囊状动脉瘤患者,进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共434例(446个动脉瘤)。根据填入动脉瘤内的弹簧圈体积与动脉瘤体积,计算动脉瘤VER。分析VER值与动脉瘤大小、瘤颈、栓塞结果、复发及再出血的关系。结果①小动脉瘤(〈5 mm)、中型动脉瘤(5-10 mm)、大动脉瘤(11-25 mm)、巨大动脉瘤(〉25 mm)的VER分别为(29±7)%、(24±7)%、(18±9)%和(8±7)%,不同大小动脉瘤患者之间的VER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70,P〈0.01);动脉瘤大小与VER值呈负相关(r=-0.50,P〈0.01)。窄、宽颈动脉瘤的VER值分别为(24±8)%、(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446个动脉瘤的VER为(24±8)%。动脉瘤完全栓塞、颈残留、体部残留患者的VER分别为(28±7)%、(23±7)%及(13±5)%,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0.71,P〈0.01),且栓塞程度与VER值呈正相关(r=0.57,P〈0.01)。③术后临床随访〉3年,15个动脉瘤再出血,再出血者动脉瘤VER值为(16±9)%,无再出血者为(24±8)%,P〈0.01。④对357个动脉瘤进行DSA随访,中位随访期为16个月;动脉瘤保持稳定298个(83.5%),VER为(25±8)%,复发59个(16.5%),VER为(20±7)%,P〈0.01。⑤VER是动脉瘤术后再出血和复发的主要影响因素(OR:0.00,95%CI:0.00-0.08;OR:0.001,95%CI:0.00-0.03)。结论VER是评价动脉瘤栓塞程度的客观指标,对于栓塞术后动脉瘤的复发和再出血具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栓塞 治疗性 随访研究 栓塞体积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碘-125对胶质瘤SHG-44细胞的细胞程序性死亡作用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陈祎阳 黄海燕 杨树源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56-460,共5页
目的:观察碘-125(125I)粒子对体外培养的人脑恶性胶质瘤细胞系SHG-44的生长抑制及诱导细胞程序性死亡作用,阐明此过程中相关基因的作用机制。方法:人脑恶性胶质瘤细胞株SHG-44,根据应用125I粒子剂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处理组,采用四甲基... 目的:观察碘-125(125I)粒子对体外培养的人脑恶性胶质瘤细胞系SHG-44的生长抑制及诱导细胞程序性死亡作用,阐明此过程中相关基因的作用机制。方法:人脑恶性胶质瘤细胞株SHG-44,根据应用125I粒子剂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处理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125I粒子对SHG-44细胞增殖率的影响;用电镜和原位凋亡检测法(TUNEL)及流式细胞仪、吖啶噔/溴乙啶双荧光染色检测细胞程序性死亡改变,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出处理前后与细胞程序性死亡有关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基因。结果:125I粒子作用于体外培养的SHG-44胶质瘤细胞,产生了剂量、时间依赖性的增殖抑制作用。MTT比色法检测,经125I粒子处理的SHG-44人胶质瘤细胞,随放射剂量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A值明显降低。经2粒125I粒子作用3d(累积剂量86.8MBq)抑制率约为5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透射电镜下观察到处理后SHG44胶质瘤细胞中频繁细胞自噬现象。流式细胞仪检测,S期细胞数在作用后逐渐减少,而G1期和G2/M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虽然细胞中凋亡细胞的比例随时间的延长有所增加,但比例未超过2%。筛选出SHG-44胶质瘤细胞在125I粒子作用前后差异表达且与程序性死亡相关的基因共56条(上调36条,下调20条)。结论:125I粒子以剂量、时间依赖性方式通过细胞程序性死亡来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向凋亡方向转化;125I粒子诱导下的细胞系中还存在非凋亡调控的细胞程序性死亡(自噬);胶质瘤细胞凋亡过程中相关基因p53/ATM通路的基因、c-myc家族、p16、Bcl-2家族等参与诱导胶质瘤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发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细胞瘤 碘-125 基因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症状性椎动脉颅内段慢性闭塞血管内再通二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艳 刘丽 +5 位作者 高小梅 安义 焦力群 缪中荣 李宝民(点评) 范一木(点评)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154-157,共4页
从本期起,本刊开办血管内介入治疗脑血管病,即“介入治疗病例透视”的栏目,就目前的临床热点进行研讨。本期的内容是第五届缺血性脑血管介入治疗青年沙龙研讨的病例,供读者思考。目前,对颅内动脉重度狭窄,介入治疗的结果似乎优于... 从本期起,本刊开办血管内介入治疗脑血管病,即“介入治疗病例透视”的栏目,就目前的临床热点进行研讨。本期的内容是第五届缺血性脑血管介入治疗青年沙龙研讨的病例,供读者思考。目前,对颅内动脉重度狭窄,介入治疗的结果似乎优于规范的内科治疗,但对有些完全闭塞的病变,尚未导致大面积脑梗死,同时由于低灌注而不断有症状发怍的患者,文献报道的治疗方法不多。本文作者尝试使用介入治疗的方法使已经完全闭塞的血管再通,应用介入治疗已完全闭塞的颅内动脉在适应证以及技术方面均应谨慎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 动脉闭塞性疾病 血管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癌
11
作者 侯宁农 赵卫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3年第4期313-314,共2页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  2 7例肺癌采用CT定位 2mm层厚连续扫描并通过图像重建 ,计算出临床靶体积 (CTV) ,计划靶体积 (PTV)及受累器官体积的照射量 -体积直方图。应用德国Leibinger的立体定向系统和Varian...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  2 7例肺癌采用CT定位 2mm层厚连续扫描并通过图像重建 ,计算出临床靶体积 (CTV) ,计划靶体积 (PTV)及受累器官体积的照射量 -体积直方图。应用德国Leibinger的立体定向系统和Varian 6 0 0c加速器进行治疗。采用中等剂量 ,每次 5Gy~ 7Gy ,每日一次 ,连续治疗 5次~ 8次。 结果 本组 2 7例肺癌在接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过程中无死亡 ,患者一般状况评分采用Karnofsky(KPS)标准。术前KPS评分 2 0~ 80分 ,平均 5 9分。术后KPS评分 2 0~ 10 0分 ,平均 87分。随访 2月~ 5 8月 ,平均 2 6月 ,按实体瘤疗效标准 :完全缓解 (CR) :4例 ;部分缓解(PR) :17例 ;无变化 (NC) :2例 ;进展 (PD) :4例。肿瘤控制有效率 85 % (2 3 2 7)。 结论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癌近期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