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MSCT表现 被引量:12
1
作者 郭健 叶兆祥 +1 位作者 冯小伟 尹全乐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9-83,共5页
目的探讨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CNEC)的MS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LCNEC患者的MSCT影像与病理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胸部CT平扫,其中20例接受增强扫描。结果 23例表现为肺内单发肿块,4例表现同侧肺内为多发结节... 目的探讨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CNEC)的MS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LCNEC患者的MSCT影像与病理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胸部CT平扫,其中20例接受增强扫描。结果 23例表现为肺内单发肿块,4例表现同侧肺内为多发结节;26例为周围型,仅1例为中央型;肿块或结节最大径为1.2~14.2cm[平均(5.2±2.1)cm]。主要CT征象:肿块或结节边缘光滑20例(20/27,74.07%),肿块内片状坏死9例(9/27,33.33%)、点状钙化2例(2/27,7.41%);分叶征19例(19/27,70.37%),毛刺征13例(13/27,48.15%),空泡征3例(3/27,11.11%),胸膜牵拉征7例(7/27,25.93%),伴肺内阻塞性病变4例(4/27,14.81%)。增强后20例病灶均呈不均匀强化。14例(14/27,51.85%)可见同侧肺门或纵隔、隆突下淋巴结肿大,其中8例病理证实为淋巴结转移。1例(1/27,3.70%)肿块累及胸壁,1例(1/27,3.70%)发生骨转移,1例(1/27,3.70%)发生脑转移,1例(1/27,3.70%)发生全身转移。结论 LCNEC影像学表现复杂,缺乏特征性,诊断需结合病理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神经内分泌 大细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斑块与急性脑梗死体积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刘雅宝 纪盛章 +1 位作者 张伯生 贾福艳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153-157,共5页
目的:应用3.0T多序列高分辨率MRI对颈动脉斑块分型、定量测量斑块负荷并分析其成分,探讨颈动脉斑块分型、负荷及组成成分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研究纳入65例颈内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Philips Intera Achieva 3.0T MRI扫... 目的:应用3.0T多序列高分辨率MRI对颈动脉斑块分型、定量测量斑块负荷并分析其成分,探讨颈动脉斑块分型、负荷及组成成分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研究纳入65例颈内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Philips Intera Achieva 3.0T MRI扫描仪,于发病7 d内行头颅和双侧颈动脉MRI检查。在DWI序列上测量急性脑梗死体积;根据蔡剑鸣等制定的颈动脉斑块的MRI分型标准,采用CASCADE软件对斑块分型,分析其组成成分;测量平均颈动脉管腔面积(LA)、平均血管总面积(TVA),计算出平均管壁面积(WA)、平均管壁标准化指数(NWI);测量颈动脉斑块内脂质核心体积。结果:①缺血侧颈动脉Ⅳ~Ⅴ型及Ⅵ型斑块的发生率、斑块内脂质核心的发生率、平均WA及平均NWI均高于非缺血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缺血侧颈动脉平均NWI及斑块内脂质核心体积与同侧急性脑梗死体积具有较强正相关性(P<0.05)。结论:颈动脉斑块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3.0T MR能清晰显示颈动脉斑块的组成成分,对颈动脉斑块进行分型、定量测量颈动脉管壁负荷以及斑块内部成分的体积,从而对预测脑缺血事件的发生、监控病情的发展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疾病 脑梗塞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腹部淋巴结肿大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3
作者 尹全乐 张红霞 +2 位作者 陈旭 周璐 王颖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01-1207,共7页
目的探讨CT评估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患者腹部淋巴结肿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就诊的136例AILD患者(设为AILD组),并以65例其他慢性肝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腹部CT资料,统计... 目的探讨CT评估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患者腹部淋巴结肿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就诊的136例AILD患者(设为AILD组),并以65例其他慢性肝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腹部CT资料,统计腹部不同区域淋巴结的体积及数目分布,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评估腹部淋巴结肿大对AILD的诊断价值,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肝周淋巴结肿大的危险因素。结果AILD组腹部淋巴结的平均体积[(0.47±0.61)cm^(3)vs.(0.25±0.20)cm^(3)]及数目[(8.10±4.97)个vs.(4.26±3.25)个]均较对照组增大或增加(P<0.001)。肝周淋巴结数目联合肠系膜淋巴结体积诊断AILD的AUROC为0.816(P<0.001)。77例行肝组织活检的AILD患者中,肝周淋巴结阳性组肝组织中界面性肝炎的发生率高于肝周淋巴结阴性组(52.31%vs.16.67%,χ^(2)=5.169,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IgG抗体水平增高是肝周淋巴结肿大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12,95%CI 1.000~1.024,P<0.05)。结论肝周及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有助于AILD的鉴别诊断,肝周淋巴结肿大与AILD肝炎性活跃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肝病 腹部淋巴结 疾病活动性 计算机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