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TK抑制剂BGB-3111联合硼替佐米对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1
作者 李洪杰 兰茂卓 +4 位作者 王潇 冯冉冉 陶燕燕 刘佳庆 孙海柏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9-609,共11页
目的:探讨泽布替尼(BGB-3111)联合硼替佐米(Btz)对人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凋亡的影响,并阐明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MM U266、PS-R、RPMI8226、KMS28-PE、KMS28-BM和H929细胞,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不同细胞中布鲁顿酪氨酸激酶(... 目的:探讨泽布替尼(BGB-3111)联合硼替佐米(Btz)对人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凋亡的影响,并阐明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MM U266、PS-R、RPMI8226、KMS28-PE、KMS28-BM和H929细胞,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不同细胞中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蛋白表达水平。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 (CCK-8)法检测0、10、20、30、40和50μmol·L^(-1)BGB-3111处理的RPMI8226、U266及KMS28-BM细胞存活率。取对数生长期RPMI8226、U266和KMS28-BM细胞,分为对照组、 BGB-3111组、 Btz组和BGB-3111+Btz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髓细胞白血病因子1 (MCL-1)、B细胞淋巴瘤2 (Bcl-2)、Bcl-2相互作用细胞死亡介质蛋白(Bim)、磷酸化Bim (p-Bim)、P65、磷酸化P65 (p-P65)、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TRAF) 2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诱导蛋白3 (A20)蛋白表达水平。U266细胞分为A20过表达组(A20-OE组)和空载对照组(EV组),2组细胞各分为对照组、BGB-311组、BTZ组和BGB-311+BTZ组,转染相应质粒,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转染效率,流式细胞术检测过表达A20后各组细胞凋亡率。结果: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KMS28-BM细胞比较,U266、RPMI8226和H929细胞中BTK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CCK-8法检测,与0μmol·L^(-1)BGB-3111组比较,10、20、30、40和50μmol·L^(-1)BGB-3111组RPMI8226细胞及U266细胞存活率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20、30、40和50μmol·L^(-1)BGB-3111组KMS28-BM细胞存活率均明显降低(P<0.01)。与RPMI8226和U266细胞比较,20、30和40μmol·L^(-1)BGB-3111组KMS28-BM细胞存活率均明显升高(P<0.05),选取10μmol·L^(-1)BGB-3111用于后续实验。流式细胞术检测,与对照组比较,BGB-3111组、Btz组和BGB-3111+Btz组RPMI8226及U266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BGB-3111组和Btz组比较,BGB-3111+Btz组RPMI8226及U266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Btz组和BGB-3111+Btz组KMS28-BM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升高(P<0.01);与BGB-3111组比较,BGB-3111+Btz组KMS28-BM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与EV组细胞比较,Btz组和BGB-3111+Btz组中A20-OE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升高(P<0.01)。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BGB-3111组、 Btz组和BGB-3111+Btz组RPMI8226细胞及U266细胞中Bim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Btz组和BGB-3111+Btz组RPMI8226细胞及U266细胞中MCL-1、 p-Bim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BGB-3111组和Btz组比较,BGB-3111+Btz组RPMI8226细胞和U266细胞中Bim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 MCL-1、p-Bim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Btz组和BGB-3111+Btz组RPMI8226及U266细胞中p-P65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TRAF2和A20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BGB-3111组和Btz组比较,BGB-3111+Btz组RPMI8226和U266细胞中p-P65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TRAF2和A20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EV组比较,A20-OE组细胞中A20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BGB-3111通过抑制BTK活性诱导MM细胞发生凋亡,并增强Btz的促凋亡作用,过表达A20增加MM细胞对联合用药的敏感性,其抗肿瘤作用可能与核因子κB (NF-κB)信号通路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硼替佐米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 核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2011年住院结核病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刚 胡志东 +1 位作者 张丽霞 张立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78-1180,共3页
目的探讨住院结核病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2011年住院结核病患者痰标本进行常规细菌分离培养,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 目的探讨住院结核病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2011年住院结核病患者痰标本进行常规细菌分离培养,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病原体2 35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 007株(占42.8%),革兰阳性菌292株(占12.4%),真菌1 055株(占44.8%)。革兰阴性菌前3位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前两者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50%以下,而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占60%以上,但其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全部敏感。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居首,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70%以上,为多重耐药菌株,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烷和替加环素耐药的菌株。真菌以白色念珠菌和丝状真菌为主,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30%以下。结论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MRSA导致的多重耐药以及革兰阴性菌和真菌感染率的逐渐增加,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临床病原体及其耐药性的监测,对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结核病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及减缓耐药菌株的产生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呼吸道感染 病原体 分布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融合抗原38F和64F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的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郄霜 张立 +8 位作者 戴振华 赵平 杨锡琴 郭兰芹 修冰水 陈堃 王国华 张贺秋 冯晓燕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3年第9期643-648,共6页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融合抗原38F和64F对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血清中IgG、IgM和IgA抗体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结核分枝杆菌抗原优势肽段融合抗原38F和64F,通过ELISA法对223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进行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IgG、IgM和IgA抗体...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融合抗原38F和64F对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血清中IgG、IgM和IgA抗体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结核分枝杆菌抗原优势肽段融合抗原38F和64F,通过ELISA法对223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进行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IgG、IgM和IgA抗体水平检测。223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分为三组,第一组为涂片和培养共同阳性组(86例),第二组为涂片阴性且培养阳性组(51例),第三组为涂片和培养共同阴性组(86例)。结果223例活动性肺结核病患者,第一组IgG、IgM和IgA的联合检出率为79.07%(68/86);第二组IgG、IgM和IgA的联合检出率为62.75%(32/51);第三组IgG、IgM和IgA的联合检出率为69.77%(60/86)。全部样本血清学方法的检出率为71.75%(160/223)。结论结核分枝杆菌融合抗原38F和64F对于活动性肺结核具有较高的辅助诊断价值,并且IgG、IgM和IgA抗体联合检测可以提高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诊断 抗体 细菌 细菌蛋白质类 血清学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支气管内镜治疗气管-支气管结核76例的疗效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东 孙昕 +1 位作者 秦中华 秦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5-118,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对支气管内膜结核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支气管镜检查并病理确诊76例初治支气管结核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常规治疗组(20例)和支气管内镜联合治疗组(56例),对比分析两组患...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对支气管内膜结核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支气管镜检查并病理确诊76例初治支气管结核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常规治疗组(20例)和支气管内镜联合治疗组(56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一般特征及治疗效果。结果联合治疗组在症状缓解时间、痰菌阴转时间、阴转率及总体疗效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观察期内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治疗有关严重不良反应。相关分析发现治疗次数与病变侵犯面积(r=0.296,P=0.025<0.05)以及病理类型(r=0.323,P=0.014<0.05)呈正相关。结论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是治疗气管-支气管结核的有效手段,应提倡早期积极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镜 支气管内膜结核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患者的胸部CT影像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22
5
作者 薛卉 邢志珩 +3 位作者 秦超 李志媛 邢丽华 杜钟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2572-2576,共5页
目的探讨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肺病的胸部CT影像学特点,并与耐多药肺结核(MDR-TB)的影像学特点进行比较。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8月天津海河医院收治的NTM肺病患者32例为NTM肺病组,另选择同期本院收治的MDR-TB患者59例为MDR-TB组,回... 目的探讨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肺病的胸部CT影像学特点,并与耐多药肺结核(MDR-TB)的影像学特点进行比较。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8月天津海河医院收治的NTM肺病患者32例为NTM肺病组,另选择同期本院收治的MDR-TB患者59例为MDR-TB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胸部CT影像学特点。结果NTM肺病组与MDR-TB组患者胸部CT病变累及肺叶数量分布、单发空洞、多发空洞、支气管扩张、结节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TM肺病组患者胸部CT薄壁空洞检出率高于MDR-TB组,厚壁空洞、肺实变、肺不张、钙化(肺内)、肺门纵隔淋巴结钙化、肺体积缩小、胸膜增厚、胸腔积液检出率低于MDR-TB组(P<0.05)。NTM肺病组患者胸部CT左肺舌叶及右肺中叶的病变、空洞、支气管扩张检出率高于MDR-TB组(P<0.05);两组其他部位及合计病变、空洞、支气管扩张、结节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TM肺病胸部CT影像学表现更易见薄壁空洞,MDR-TB更易见厚壁空洞、肺实变、肺不张、钙化(肺内)、肺门纵隔淋巴结钙化、肺体积缩小、胸膜增厚、胸腔积液等,NTM肺病与MDR-TB有一定相似性,但亦有各自的特点,可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提供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结核分枝杆菌 肺病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腺癌脑膜转移患者脑脊液蛋白质组分析及临床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颖 马春华 朱彧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5-69,共5页
目的:肺腺癌脑膜转移(leptomeningeal metastasis,LM)是一种肺腺癌细胞转移至脑膜的严重病变,本研究拟采用液质联用技术分析LM患者脑脊液中蛋白质组的变化,分析其潜在诊断标志物。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天津市环湖医院肺腺癌... 目的:肺腺癌脑膜转移(leptomeningeal metastasis,LM)是一种肺腺癌细胞转移至脑膜的严重病变,本研究拟采用液质联用技术分析LM患者脑脊液中蛋白质组的变化,分析其潜在诊断标志物。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天津市环湖医院肺腺癌脑膜转移患者脑脊液30例(试验组)与同期非炎症性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脑脊液30例(对照组),采用非标记定量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MS)检测受试者脑脊液中蛋白质组,并通过基因本体(gene ontolgy,GO)分析差异蛋白相关的生物学过程(biological Process,BP)和细胞组成(cellular component,CC)分布,通过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预测差异蛋白生物学功能,通过速率散射比浊试验、免疫透射比浊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差异蛋白验证生物信息学结果,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差异蛋白检验效能。结果:与对照组患者脑脊液比较,试验组脑脊液蛋白组学结果显示13个蛋白显著上调,6个蛋白显著下调,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急性炎症应答和创伤应答是富集差异蛋白较多的生物学过程,细胞外膜结合细胞器、细胞外外泌体和细胞外囊泡等细胞组成分布发生了改变,速率散射比浊试验、免疫透射比浊试验和ELISA结果验证患者组脑脊液中α1微球蛋白(alpha-1-microglobulin,AMBP)、补体C1q/2/7/8B、IgG、肽聚糖识别蛋白2(peptidoglycan recognition protein 2,PGLYRP2)、血清淀粉样蛋白A4(serum amyloid A4,SAA4)显著上调(均P<0.05),ROC分析显示补体C2联合PGLYRP2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97,灵敏度为83.33%,特异度为96.67%。结论:肺腺癌脑膜转移患者脑脊液免疫应答显著上调,脑脊液补体C2联合PGLYRP2分析可能是潜在肺腺癌脑膜转移辅助诊断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脑膜转移 蛋白质组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