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9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退火处理对 MgAl_(2)O_(4)光学性能及残余应力影响研究
1
作者 张亚倩 姜玉刚 +3 位作者 荣景颂 张荣实 张彤 杨勇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9-156,共8页
通过无压烧结结合热等静压处理制备了 MgAl_(2)O_(4)透明陶瓷,同时采用应力双折射光程差和微区拉曼光谱特征峰频移两种方法表征材料的残余应力,重点研究了退火温度对于 MgAl_(2)O_(4)透明陶瓷全波段光学透过率、残余应力的影响,并通过基... 通过无压烧结结合热等静压处理制备了 MgAl_(2)O_(4)透明陶瓷,同时采用应力双折射光程差和微区拉曼光谱特征峰频移两种方法表征材料的残余应力,重点研究了退火温度对于 MgAl_(2)O_(4)透明陶瓷全波段光学透过率、残余应力的影响,并通过基于Mie散射理论的离散偶极子计算、微观形貌表征以及晶格常数计算等方法对其影响机理进行分析和阐释。结果表明,当退火温度低于1 300℃时,透过率降低主要出现在450 nm以下,当退火温度高于1 300℃时,全波段透过率开始迅速下降,且短波波段透过率下降幅度明显高于红外波段。这主要是由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气孔发生膨胀、分裂增多后对不同波段电磁波散射所致。 MgAl_(2)O_(4)透明陶瓷内残余应力为压应力,且呈现出不均匀分布的特点,残余应力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至最低点后继续升高退火温度,残余应力反而增加。晶格畸变是 MgAl_(2)O_(4)透明陶瓷产生残余应力的主要原因之一,当退火温度过高时,伴随着气孔膨胀和二次结晶,此时晶粒与晶粒,晶粒与气孔等界面的相互刚性挤压作用占主导。综合来看,当退火温度为1 200~1 250℃时,残余应力消除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Al_(2)O_(4)透明陶瓷 退火处理 光学性能 残余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刚石表面增透技术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刘朝平 孟彬 +7 位作者 袁其龙 王跃忠 宋惠 孙鹏 尚鹏 李赫 江南 西村一仁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7,共17页
金刚石因其卓越的力学、热学和光学性能,被认为是高功率激光器输出窗口和红外光学窗口等领域的理想材料,然而金刚石较高的表面反射损耗限制了其作为光学材料的应用范围。在金刚石表面镀制增透膜和构造减反射微结构是提高金刚石透过率的... 金刚石因其卓越的力学、热学和光学性能,被认为是高功率激光器输出窗口和红外光学窗口等领域的理想材料,然而金刚石较高的表面反射损耗限制了其作为光学材料的应用范围。在金刚石表面镀制增透膜和构造减反射微结构是提高金刚石透过率的2种有效方法。首先,介绍了2种金刚石增透方法的基本原理,金刚石表面增透膜方法可以通过调整膜的成分、厚度和结构等,使金刚石表面的反射光相互干涉抵消,达到减反射的效果;减反射微结构通过在金刚石表面形成亚波长微结构,无法分辨入射光,其结构层可等效为折射率渐变的薄膜,可减少折射率突变引起的反射,实现增透。然后,重点综述了近年来金刚石表面增透膜和减反射微结构等技术的研究进展,详细阐述了单层、双层、多层增透膜及减反射微结构对金刚石实际透过率的影响规律,分析了不同增透技术的影响因素,其中增透膜的材料和结构对增透效果的影响较大,微结构的增透效果主要取决于尺寸、周期和占空比。同时,总结了增透膜和微结构的各类制备技术特点,对比了2种增透技术的优缺点。最后,展望了金刚石表面增透膜和减反射微结构技术的应用前景和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 光学窗口 增透膜 微结构 折射率 透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像器高速相对运动模糊膨胀效应研究
3
作者 孙子林 王毅 李科 《激光与红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4-419,共6页
针对红外成像器与探测目标发生高速相对运动(靠近或远离)时会造成图像模糊的问题,基于目标辐射特性和光学傅里叶分析,分析推导高速相对运动会造成图像像素之间信息混合带来的模糊效应原理,以全方向变速线性运动模糊为主,增添像素值的膨... 针对红外成像器与探测目标发生高速相对运动(靠近或远离)时会造成图像模糊的问题,基于目标辐射特性和光学傅里叶分析,分析推导高速相对运动会造成图像像素之间信息混合带来的模糊效应原理,以全方向变速线性运动模糊为主,增添像素值的膨胀或收缩,依据传统红外成像系统的响应建模,对像素灰度值在曝光时间的变化和成像器速度建立非线性映射关系,建立成像器高速运动膨胀效应数学模型,并给出其点扩展函数,进而绘制调制函数(MTF)曲线。利用理论MTF设计滤波器,对测试红外方靶图像进行降质退化,实现红外图像膨胀效应模糊效果仿真,最后以海上行驶的轮船为例,模拟成像器在高速相对运动时对轮船的成像效果,基于清晰实际图像进行退化模糊,验证实际膨胀效应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模糊 红外成像 膨胀模糊 MTF 红外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氧化物薄膜光学常数计算物理模型应用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华松 姜承慧 +4 位作者 王利栓 刘丹丹 姜玉刚 孙鹏 季一勤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63-1167,共5页
采用离子束溅射(IBS)方法制备了HfO2和Ta2O5两种金属氧化物薄膜,通过测量薄膜的椭偏参数,使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反演计算获得薄膜的光学常数。在拟合过程中,采用L8(27)正交表设计了8组反演计算实验,在初始选定Cauchy模型后,对HfO2薄膜拟... 采用离子束溅射(IBS)方法制备了HfO2和Ta2O5两种金属氧化物薄膜,通过测量薄膜的椭偏参数,使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反演计算获得薄膜的光学常数。在拟合过程中,采用L8(27)正交表设计了8组反演计算实验,在初始选定Cauchy模型后,对HfO2薄膜拟合影响最大的为表面层模型,对Ta2O5薄膜拟合影响最大的为折射率梯度模型。确定了不同物理模型对拟合函数MSE的影响权重和拟合过程中模型选择的次序,按照确定的模型选择次序拟合,最后加入弱吸收模型反演计算两种薄膜的光学常数,反演计算的MSE相对初始MSE可下降79%和39%,表明拟合过程模型选择物理意义明确,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在500nm处,Ta2O5薄膜的折射率梯度大于HfO2薄膜,而HfO2薄膜消光系数大于Ta2O5薄膜。表明Hf金属与Ta金属相比容易氧化形成稳定的氧化物,HfO2薄膜的吸收要高于Ta2O5薄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FO2 薄膜 TA2 O5 薄膜 光学常数 物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光导航成像的气动光学效应影响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孔雪 宁国栋 +5 位作者 杨明 彭志勇 赵欣 王松艳 徐骋 刘垒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60-365,共6页
给出了针对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ABHV)的飞推一体化参考轨迹,分析了其对星光导航成像影响。基于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强耦合特性,结合星光成像导航技术特点,以飞推耦合度最小为优化指标,考虑ABHV的攻角、燃油当量比、攻角变化率和隔离... 给出了针对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ABHV)的飞推一体化参考轨迹,分析了其对星光导航成像影响。基于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强耦合特性,结合星光成像导航技术特点,以飞推耦合度最小为优化指标,考虑ABHV的攻角、燃油当量比、攻角变化率和隔离段激波串位置等多约束特性,采用一种多约束最优化方法,得到了适合星光导航应用的参考轨迹,并分析了该轨迹下星光成像性能退化情况,进一步挖掘了发动机稳定工作和飞行器高精度打击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总体性能指标的潜力。以某型ABHV为例,在精确的仿真模型基础上,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光导航 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 飞推一体化 参考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技术在金刚石加工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叶盛 赵上熳 +6 位作者 邢忠福 彭志勇 郑宇亭 陈良贤 刘金龙 李成明 魏俊俊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57,共22页
激光加工是目前金刚石的主流加工方法,相较于传统的机械加工形式,激光加工精度高、效率高、普适性强,因而在金刚石切割、微孔成型、微槽道加工及平整化等方面均得到广泛应用。文中阐述了金刚石激光加工原理,介绍了不同类型激光与金刚石... 激光加工是目前金刚石的主流加工方法,相较于传统的机械加工形式,激光加工精度高、效率高、普适性强,因而在金刚石切割、微孔成型、微槽道加工及平整化等方面均得到广泛应用。文中阐述了金刚石激光加工原理,介绍了不同类型激光与金刚石材料相互作用机制,重点总结了近几年多种激光加工金刚石模式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新型的激光加工方法的特点,探讨了现阶段激光技术在金刚石加工领域面临的问题、挑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 激光加工 激光切割 微孔成型 微槽道 激光平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扫描式微透镜阵列系统的角放大率特性研究
7
作者 苏晓琴 杨童 +3 位作者 周岩 穆郁 杨磊 谢洪波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2-399,共8页
扫描式微透镜阵列系统通过微动扫描成像,能够有效解决小行程与大视场之间的矛盾。扫描式微透镜阵列一般采用开普勒式望远结构,通过镜片横向相对位移实现视场扫描。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开普勒式望远结构的四片式微透镜阵列,探究了微透镜... 扫描式微透镜阵列系统通过微动扫描成像,能够有效解决小行程与大视场之间的矛盾。扫描式微透镜阵列一般采用开普勒式望远结构,通过镜片横向相对位移实现视场扫描。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开普勒式望远结构的四片式微透镜阵列,探究了微透镜阵列的角放大率对于3~5μm波段的扫描式微透镜阵列系统的影响。当角放大率小于1时,经过串扰产生的杂散光较多,系统的能量利用率上限受到限制,导致衍射极限受到限制。角放大率越大,能量利用率上限越高,当角放大率从0.67^(×)改变为0.83^(×),能量利用率可以从43%提升到69%。当角放大率大于1时,系统的能量利用率不再受到结构限制,在抑制串扰的条件下,优化得到角放大率为1.5^(×)的结构。对其像质进行评价,各扫描视场RMS半径达到探测器像元尺寸,MTF达到0.6@17 lp/mm。角放大率作为表征微透镜阵列结构特点的参数,与系统能量利用率相关,从而影响像质,因此对于角放大率的分析与研究可为扫描式微透镜阵列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透镜阵列 光学扫描系统 杂散光 角放大率 能量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功率激光器光束质量测量的衰减缩束仿真研究
8
作者 单小琴 李天昊 朱日宏 《应用光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9-205,共7页
光束质量因子M^(2)是表征高功率激光器横模特性的主要参数,针对目前光束质量分析仪只能用于小口径、低功率激光器光束质量评估的问题,开展了高功率激光器光束质量测量的衰减缩束技术原理与仿真研究。建立了衰减缩束组件的仿真模型,利用... 光束质量因子M^(2)是表征高功率激光器横模特性的主要参数,针对目前光束质量分析仪只能用于小口径、低功率激光器光束质量评估的问题,开展了高功率激光器光束质量测量的衰减缩束技术原理与仿真研究。建立了衰减缩束组件的仿真模型,利用有限元的方法对光学元件在高功率激光下的热致像差进行研究,得出热致像差的峰谷(PV)值小于82 nm时,对光束质量因子的影响小于5%。当光束通过衰减组件时,如果发生退偏,光束质量因子将偏小。基于泽尼克多项式和光束质量因子计算模型,研究分析了缩束组件波前畸变对测量的影响,并通过Zemax仿真分析看出,在装调时入射光与缩束组件中心光轴夹角视场小于7°时,对光束质量因子测量的影响小于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激光器 光束质量因子 衰减组件 缩束组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泄漏红外光谱成像探测组件研发
9
作者 张云昊 杨云朋 +4 位作者 孙秉才 刘鑫 姜洪妍 赵帅 吴斌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7-168,共12页
石油化工行业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石油气具有无色无味的特点,发生微量泄漏时不易被工作人员察觉,对环境和公共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近年来,石化企业针对石油气泄漏进行检测和定位的需求日益增大。相比于传统检测方法,红外光谱成像技术因... 石油化工行业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石油气具有无色无味的特点,发生微量泄漏时不易被工作人员察觉,对环境和公共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近年来,石化企业针对石油气泄漏进行检测和定位的需求日益增大。相比于传统检测方法,红外光谱成像技术因其大范围、远距离、快速定位泄漏源、动态直观等优势,受到广泛关注。文中介绍了一种基于红外光谱成像技术的油气泄漏探测组件,该组件结合了红外光谱图像技术的优势,通过攻关宽自由谱宽范围窄带高消光比滤波技术、高精度指数光刻与刻蚀等关键技术,完成覆盖长波红外谱段的多通道带通滤波器设计;结合油气泄漏检测应用场景,完成图像传感器的选型及器件耦合,最终研制出一套针对油气泄漏检测的红外光谱成像探测组件。经测试,其谱段数多于10个谱段,谱段范围覆盖8~12μm,光谱分辨率优于0.5μm。使用该成像组件对油气主要成分空间分布进行实时检测,系统理论检测极限浓度达到5.4%,为研发适用于企业现场的油气类危险化学品泄漏光谱监测技术及装备提供了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泄漏 油气检测 长波红外 宽谱段 光谱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度对ZnS薄膜光学特性与力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孟阳 陶海军 +3 位作者 刘华松 孙鹏 白金林 杨仕琪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1-218,共8页
ZnS是重要的宽光谱光学薄膜材料,在宽带红外增透膜膜系中常常需要使用几十纳米到几百纳米的ZnS薄膜。为了明确厚度对ZnS薄膜性能的影响,使用离子辅助电阻热蒸发法在熔融石英基底上镀制了不同厚度的ZnS薄膜,分析了不同厚度ZnS薄膜的光学... ZnS是重要的宽光谱光学薄膜材料,在宽带红外增透膜膜系中常常需要使用几十纳米到几百纳米的ZnS薄膜。为了明确厚度对ZnS薄膜性能的影响,使用离子辅助电阻热蒸发法在熔融石英基底上镀制了不同厚度的ZnS薄膜,分析了不同厚度ZnS薄膜的光学特性与力学特性。实验数据表明,随着ZnS薄膜厚度的增加,薄膜晶粒尺寸也随之增大;ZnS薄膜均呈现压应力,并且应力随厚度增加而减小;ZnS薄膜的折射率随着厚度增加而增大,当膜厚增加到50 nm以后,折射率接近于块状ZnS折射率,进一步增加薄膜厚度折射率趋于稳定值。通过研究,获得了ZnS薄膜膜层厚度对光学和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可以用于指导高性能宽带红外光学多层膜的设计和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薄膜 薄膜性能 微观结构分析 硫化锌薄膜 光学特性 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近距离动态探测系统发射电路设计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王金花 姚宏宝 +1 位作者 薛正君 张浩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09-712,共4页
从激光器和激光器驱动电路两方面对激光近距离动态探测系统发射电路进行了研究。对国内外脉冲半导体激光器状况进行了分析,对探测系统发射电路设计原理进行了论述,在不同的设计背景和要求下,讨论了发射电路对激光器和器件的选择。同时,... 从激光器和激光器驱动电路两方面对激光近距离动态探测系统发射电路进行了研究。对国内外脉冲半导体激光器状况进行了分析,对探测系统发射电路设计原理进行了论述,在不同的设计背景和要求下,讨论了发射电路对激光器和器件的选择。同时,对探测系统发射电路设计注意事项进行了总结,并指出电路板布局布线的关键所在。最后分析了激光近距离探测系统发射电路的现状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近距离 动态探测系统 发射电路 驱动电路 脉冲半导体激光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视域三维成像激光雷达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2
作者 靳辰飞 田小芮 +5 位作者 唐勐 王峰 杨杰 乔凯 史晓洁 张思琦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48-263,共16页
综述了非视域三维成像激光雷达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首先介绍了非视域成像技术的产生背景和基本概念,从多种实现技术中选出最接近激光雷达构型的基于激光脉冲飞行时间测量的非视域成像技术作为文中的综述重点。然后分别从成像系统和... 综述了非视域三维成像激光雷达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首先介绍了非视域成像技术的产生背景和基本概念,从多种实现技术中选出最接近激光雷达构型的基于激光脉冲飞行时间测量的非视域成像技术作为文中的综述重点。然后分别从成像系统和成像算法两个方面对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总结,可以看出,未来采用SPAD面阵进行无扫描阵列式非视域成像已成为必然的趋势,而能够适配SPAD面阵的非共焦重构算法也将成为研究重点。这种激光成像雷达新体制未来在军事侦察、安防反恐、无人驾驶、灾难救援等领域将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非视域 飞行时间 SPAD面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雾对激光后向散射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0
13
作者 宋雪平 贾晓东 +2 位作者 覃一凡 刘锋 高怀举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60-265,共6页
激光具有单色性好、相干性强、准直性高以及高亮度、大功率等特点,在通信、航天、遥感、测距和监测等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激光容易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尤其是云雾天气。激光在云雾中传输时会受到云雾的衰减、散射等作用,基于云雾... 激光具有单色性好、相干性强、准直性高以及高亮度、大功率等特点,在通信、航天、遥感、测距和监测等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激光容易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尤其是云雾天气。激光在云雾中传输时会受到云雾的衰减、散射等作用,基于云雾的多变性,研究的试验条件很难满足,难度较大。文中重点论述了云雾的物理特性、激光与云雾的作用机理和云雾对激光的后向散射特性;利用激光回波信号高速数据采集及存储系统,对云雾的后向散射回波信号进行实时采集,并采用数字信号处理软件对采集的激光回波信号进行统计分析,验证了云雾对激光后向散射特性的理论分析结论,并对云雾和目标的反射统计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云雾 散射特性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薄膜光学常数物理模型(英文)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华松 杨霄 +6 位作者 刘丹丹 王利栓 姜承慧 姜玉刚 季一勤 张锋 陈德应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86-291,共6页
SiO_2薄膜是光学薄膜领域内常用的重要低折射率材料之一。在文中研究中,通过测量薄膜的椭偏参数,使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反演计算获得薄膜的光学常数。采用离子束溅射和电子束蒸发两种方法制备了SiO_2薄膜,在拟合过程中,基于L_8(2~2)正交... SiO_2薄膜是光学薄膜领域内常用的重要低折射率材料之一。在文中研究中,通过测量薄膜的椭偏参数,使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反演计算获得薄膜的光学常数。采用离子束溅射和电子束蒸发两种方法制备了SiO_2薄膜,在拟合过程中,基于L_8(2~2)正交表设计了8组反演计算实验,以评价函数MSE为考核指标。实验结果表明:对IBS SiO_2薄膜拟合MSE函数影响最大的为界面层模型,对EB SiO_2薄膜拟合MSE函数影响最大的为Pore模型。同时确定了不同物理模型对拟合MSE函数的影响大小和反演计算过程模型选择的次序,按照确定的模型选择次序拟合,两种薄膜反演计算的MSE函数相对初始MSE可下降35%和38%,表明拟合过程模型选择合理物理意义明确。文中提供了一种判断薄膜物理模型中各因素对于薄膜光学常数分析作用大小的途径,对于薄膜光学常数分析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薄膜 光学常数 界面层 折射率梯度 孔隙 表面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激光防护薄膜窗口的设计与制备技术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姜玉刚 刘华松 +3 位作者 王利栓 陈丹 李士达 季一勤 《中国光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04-809,共6页
当前反卫星激光武器发展迅猛,迫切需要研究和发展卫星的激光防护技术,以增强卫星在空间的生存与防护能力。本文采用可见光-近红外透明和中波吸收的玻璃基底与线性激光防护薄膜相结合的设计方法,在玻璃基板一面设计分光膜,实现1.315μm... 当前反卫星激光武器发展迅猛,迫切需要研究和发展卫星的激光防护技术,以增强卫星在空间的生存与防护能力。本文采用可见光-近红外透明和中波吸收的玻璃基底与线性激光防护薄膜相结合的设计方法,在玻璃基板一面设计分光膜,实现1.315μm波长的反射和0.5~0.8μm、1.55μm波段的增透,在玻璃基板另一面设计双波段减反射膜,实现0.5~0.8μm和1.55μm波段的增透。采用离子束溅射沉积技术,实现了激光防护窗口薄膜的制备,在0.5~0.8μm的平均透过率大于96%,1.55μm的透过率大于98%,1.315μm的透过率小于0.1%,在2.7μm的透过率为30%,在3.8μm的透过率为1.1%。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现了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波段激光防护窗口的制备,对于卫星平台防护激光武器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武器 离子束溅射技术 防护薄膜 透过率 反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带通滤波的红外小目标捕获算法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张金锁 宋利权 +1 位作者 靳民会 李金宗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94-296,309,共4页
分析了红外点目标的成像特性 ,介绍了带通滤波的特点和设计方法 ,并在对数据进行滤波处理后采用基于位置和灰度相关算法对目标进行确认 ,引入了海天线的计算模型。该方法适应性强 ,处理效果好 ,对海背景干扰和天空云层干扰具有较高的抑... 分析了红外点目标的成像特性 ,介绍了带通滤波的特点和设计方法 ,并在对数据进行滤波处理后采用基于位置和灰度相关算法对目标进行确认 ,引入了海天线的计算模型。该方法适应性强 ,处理效果好 ,对海背景干扰和天空云层干扰具有较高的抑制作用。通过卷积实现的带通滤波算法计算简明 ,且容易由硬件实现 ,对运动小目标的检测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检测出海天背景下帧间移动的低信噪比的红外小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小目标 捕获 带通滤波 海天线 灰度相关 位置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视场激光引信目标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吕华 姚宏宝 陈平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27-429,共3页
介绍在采用发射扫描、四路大视场接收组合实现对有限尺寸目标的激光大视场探测的方案下,通过采用一片可编程逻辑门阵列器件实现大视场激光引信目标识别信息处理系统的功能。利用可编程逻辑门阵列器件内部相对独立的模块进行并行处理,对... 介绍在采用发射扫描、四路大视场接收组合实现对有限尺寸目标的激光大视场探测的方案下,通过采用一片可编程逻辑门阵列器件实现大视场激光引信目标识别信息处理系统的功能。利用可编程逻辑门阵列器件内部相对独立的模块进行并行处理,对扫描的激光脉冲信号进行方位计数、目标距离计数、回波连续性计数,实现了对探测区目标的距离判别、方位判别、尺寸判别。并通过软件仿真该方法对上述功能进行验证,在仿真中可编程逻辑门阵列器件能较好地完成大视场下对有限尺寸目标的识别,对发现引炸距离内的目标实时给出引炸信号,通过方位判别和尺寸判别提高了激光引信抗云雾干扰性能、改善引战配合效率,这表明该方法非常适用于面空导弹和反辐射导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引信 大视场 可编程逻辑门阵列器件 目标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压硫化锌后处理改性研究及其高温特性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甘硕文 杨勇 +4 位作者 廉伟艳 张高峰 商青琳 王跃忠 马金鹏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435-2440,共6页
硫化锌(ZnS)是一种重要的红外光学材料,在8~10μm波段范围内拥有较高的透过率,广泛应用于导弹整流罩、红外天文卫星、红外光谱仪、测量仪和热像仪等领域。采用高温后处理工艺方法可促进晶粒生长,并起到消除热压多晶ZnS内部的残余六... 硫化锌(ZnS)是一种重要的红外光学材料,在8~10μm波段范围内拥有较高的透过率,广泛应用于导弹整流罩、红外天文卫星、红外光谱仪、测量仪和热像仪等领域。采用高温后处理工艺方法可促进晶粒生长,并起到消除热压多晶ZnS内部的残余六方相和气孔的作用,进而可提升材料光学透过性能。对于厚度5 mm的热压ZnS试验片,1.064μm处透过率达到60%,2~10μm平均透过率达到73%。经后处理的光学窗口其抗冲击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材料保留了原有热压ZnS材料的力学特性,且在400℃的条件下能够满足光电探测系统清晰成像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压硫化锌 后处理改性 红外透过率 抗冲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表面操控的偏振信息探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郭忠义 康乾龙 +4 位作者 彭志勇 崔月盟 刘华松 高隽 郭凯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80-194,共15页
偏振是光的固有属性,当光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后,通过解构偏振态变化,可以获取材料组成和结构的重要信息。这一特性使得光的偏振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近年来,偏振成像、偏振信息等研究领域蓬勃发展,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偏振是光的固有属性,当光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后,通过解构偏振态变化,可以获取材料组成和结构的重要信息。这一特性使得光的偏振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近年来,偏振成像、偏振信息等研究领域蓬勃发展,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高效地获取偏振信息是该领域发展的关键技术,然而传统的偏振信息探测及获取方案有着各种不足,制约了偏振信息技术的持续化发展。超表面技术使得人们得以根据需求操控光的相位、振幅、偏振等,同时具有微型化和集成化的优势。文中以全矢量偏振信息的获取为出发点,以基于阿基米德螺旋结构的圆偏振探测器为引子,主要介绍基于超表面结构实现偏振信息探测技术的发展过程及研究现状,包括金属超表面偏振探测器、介质超表面偏振探测器以及超表面偏振成像等研究内容,最后展望了基于超表面结构的偏振信息探测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振信息 超表面 阿基米德螺旋 偏振探测 偏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杂背景的红外机场目标自动识别算法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姚克明 宋利权 张金锁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98-402,420,共6页
根据复杂背景下前视红外机场目标的特点,提出了基于知识的自动目标识别算法,算法的设计以实用性为宗旨,在不影响算法性能的前提下尽量提高其实时性能:通过提取感兴趣区域来缩小处理范围,采用双阈值最大类间方差快速算法快速准确找到分... 根据复杂背景下前视红外机场目标的特点,提出了基于知识的自动目标识别算法,算法的设计以实用性为宗旨,在不影响算法性能的前提下尽量提高其实时性能:通过提取感兴趣区域来缩小处理范围,采用双阈值最大类间方差快速算法快速准确找到分割阈值,采用快速标记算法标记分割图像,利用Freeman链码描述机场的轮廓特征,根据模糊综合评判机制分析机场的目标特征。通过硬件处理平台的仿真验证,该算法对机场目标红外图像有一定的识别能力,且具有较高的实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目标识别 知识基 红外机场目标图像 复杂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