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数值模拟天津臭氧污染特征及其气象影响评估分析方法研究
1
作者 蔡子颖 郝囝 +6 位作者 张敏 樊文雁 韩素芹 邱晓滨 唐颖潇 杨旭 姚青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10-1819,共10页
针对现有臭氧污染气象条件评估方法缺少边界层指标导致表征能力偏差问题,基于2019~2023年气象和环境观测数据,结合臭氧数值模拟,在实现模式臭氧标记法源追踪和过程速率分析技术嵌入基础上,联合观测数据构建天津臭氧污染气象条件评估指数... 针对现有臭氧污染气象条件评估方法缺少边界层指标导致表征能力偏差问题,基于2019~2023年气象和环境观测数据,结合臭氧数值模拟,在实现模式臭氧标记法源追踪和过程速率分析技术嵌入基础上,联合观测数据构建天津臭氧污染气象条件评估指数(OWI),实现天津臭氧污染气象条件精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臭氧浓度和气象条件密切相关,基于平均气温、最高气温、相对湿度、日降水量、白天紫外辐射、午间紫外辐射、日照时数、平均风速和风向构建OWI指数,可初步实现气象条件对臭氧浓度影响表征,该指数与O_(3)浓度相关系数0.82,可识别82%的臭氧轻度及以上污染.分析白天和夜间边界层高度对前体物扩散、近地面氮氧化物滴定和臭氧垂直交换影响,针对垂直扩散条件较好时,OWI指数表征O_(3)浓度较实况偏高问题,增加白天和夜间边界层高度指标优化OWI指数.通过臭氧数值模拟,实现水平、垂直输送、对流、化学生成、湍流混合和区域输送对臭氧浓度影响计算,联合模拟结果和观测,优化特定条件下OWI指数,如白天垂直输送大于15μg/(m^(3)·h),白天臭氧化学生成量大于20μg/(m^(3)·h),适当调高OWI指数;区域输送过强时,计算周边臭氧污染气象条件指标,综合判断气象条件对臭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污染气象条件评估 环境模式 边界层 天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体热量平衡模型的天津地区中暑气象风险预报技术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敏 蔡子颖 +3 位作者 姚青 韩素芹 王晓佳 杨旭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77-886,共10页
基于2016—2020年天津市中暑门诊和住院就诊数据,利用广义相加模型和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对气象要素与中暑就诊率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引入人体热量平衡模型和热舒适评价指标(PMV),建立了本地化中暑气象风险预警指标。结果表明:天津地区中... 基于2016—2020年天津市中暑门诊和住院就诊数据,利用广义相加模型和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对气象要素与中暑就诊率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引入人体热量平衡模型和热舒适评价指标(PMV),建立了本地化中暑气象风险预警指标。结果表明:天津地区中暑门诊人数和住院人数集中在每年6月下旬到8月上旬,5年中84%的中暑高发事件集中在6次连续过程中,其发生与当日和前一日气象条件相关性最高,当最高气温大于35℃时,中暑人数明显增多。男性比女性更易中暑,老人就诊率显著高于一般人群。中暑就诊率与平均气温、最高气温、相对湿度、太阳辐射强度呈正相关,与平均气温相关性最强,与风速呈负相关。引入人体热量平衡模型,显示PMV与中暑就诊率的相关性高于任何单一气象要素,PMV在评价中暑气象风险方面具备明显优势。并且,以PMV为关键指标形成预报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中暑气象风险预报预警 人体热量平衡模型 热舒适评价指标(PM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多气象要素影响的供热负荷预测模型研究
3
作者 苗芮 李明财 +2 位作者 孙玫玲 潘迪 张希帆 《高原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23-832,共10页
准确的供热负荷预测对于提高集中供热系统能效和建筑物室内舒适度尤为重要。本研究以中国北方大城市天津为案例,利用2021-2022年采暖季实测小时供热负荷和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气温、风速、相对湿度和太阳辐射综合气象要素对供热负荷的影... 准确的供热负荷预测对于提高集中供热系统能效和建筑物室内舒适度尤为重要。本研究以中国北方大城市天津为案例,利用2021-2022年采暖季实测小时供热负荷和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气温、风速、相对湿度和太阳辐射综合气象要素对供热负荷的影响,并基于非线性外部输入的自回归(NARX)神经网络算法构建了一种高效的短期供热负荷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供热负荷具有显著的日变化及月变化特征,与气温呈显著负相关,与太阳辐射呈弱负相关,与湿度、风速的相关关系有明显的季节差异。相较于仅考虑气温的供热负荷预测模型,同时引入气温、风速、相对湿度和太阳辐射的预测模型性能最佳,相对误差降低约1.4%。与LSTM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相比,NARX神经网络模型的相对误差减少约3.6%,有效提高了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要素 供热负荷预测 NARX神经网络 集中供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高铁沿线风致轻漂浮物入侵灾害气象风险分析及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任丽媛 张希帆 +3 位作者 孙玫玲 梁冬坡 苗芮 章志豪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56-769,共14页
为确定高铁沿线风灾隐患路段,减少大风引起的漂浮物入侵灾害发生,基于天津地区高铁沿线气象站观测资料、高分系列卫星遥感影像数据、高铁历史灾情、基础地理信息等,分析了大风对轻漂浮物入侵灾害的影响,给出天津不同区域路段灾害发生的... 为确定高铁沿线风灾隐患路段,减少大风引起的漂浮物入侵灾害发生,基于天津地区高铁沿线气象站观测资料、高分系列卫星遥感影像数据、高铁历史灾情、基础地理信息等,分析了大风对轻漂浮物入侵灾害的影响,给出天津不同区域路段灾害发生的风速阈值范围和主导风向,并基于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理论建立了高铁风致轻漂浮物入侵灾害气象风险分析模型,形成风险区划。研究结果表明:高铁沿线轻漂浮物入侵灾害主要出现在春季和冬季,占全年总量的73.75%,午后12—15时是发生的最集中时段,且在天津中部和东部区域发生最多,西北区域其次,西南区域最少。灾害主要发生在最大风风速为8~17 m·s^(-1)和极大风风速为13~21 m·s^(-1)的风速区间,当风向为偏西风到偏北风,风向与线路呈45°以上夹角时,更易引发灾害。运用卫星遥感技术手段,能够较好地识别高铁沿线隐患物分布情况,最高识别准确率可达72.7%。综合风速风向特征、隐患分布情况等,建立高铁风灾气象风险分析模型,区划结果显示,京沪高铁和京津城际风险较高,津秦高铁次之,津霸客专最低。高风险路段主要集中在京沪高铁武清区段北部、北辰区段、西青区段,京津城际的北辰区段、东丽区段东部和滨海新区段以及津秦高铁的东丽区段东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 大风 轻漂浮物 风险分析 天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天津255m气象塔对近年天津近地面风和气温变化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敬乐 姚青 +4 位作者 蔡子颖 韩素芹 李英华 杨健博 郝囝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35-1244,共10页
通过分析2010-2018年天津气象塔风、温度资料,对近年来天津城市边界层粗糙度、大气稳定度和逆温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城市发展,气象塔周边各方向粗糙度和零平面位移明显增高,气象塔周边建筑物对80 m高度以下风场的影响较为明显... 通过分析2010-2018年天津气象塔风、温度资料,对近年来天津城市边界层粗糙度、大气稳定度和逆温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城市发展,气象塔周边各方向粗糙度和零平面位移明显增高,气象塔周边建筑物对80 m高度以下风场的影响较为明显。受湍流强度日变化影响,各季节中气象塔高层和低层风速日变化特征差异明显。通过温差-风速法计算大气稳定度发现稳定类层结多出现在秋冬季的夜间,稳定层结条件下逆温情况多发,其逆温强度、逆温层厚度和贴地逆温比例也明显高于不稳定和中性层结。天津城市热岛强度的时间分布表现出夜间强于白天,秋冬季强于春夏季的特征。城市热岛强度与大气稳定度时间分布具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糙度 大气稳定度 逆温 气象塔 天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流指数研究天津长序列细颗粒物大气污染气象条件演变规律 被引量:3
6
作者 蔡子颖 韩素芹 +7 位作者 邱晓滨 姚青 汪靖 樊文雁 杨旭 郝囝 唐颖潇 张敏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93-1001,共9页
基于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系统监测指数集和天津环境模式细颗粒大气污染气象条件指数,建立基于环流指数的天津细颗粒物大气污染气象条件评估方法,研究1951~2021年天津气象和气候条件变化对PM2.5稀释、扩散和清除影响.结果表明,与天津春季大... 基于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系统监测指数集和天津环境模式细颗粒大气污染气象条件指数,建立基于环流指数的天津细颗粒物大气污染气象条件评估方法,研究1951~2021年天津气象和气候条件变化对PM2.5稀释、扩散和清除影响.结果表明,与天津春季大气污染气象条件高相关的环流指数有东大西洋遥相关型指数、热带北大西洋海温指数、斯堪的纳维亚遥相关型指数;夏季大气污染气象条件与副高位置密切相关,高相关环流指数为印度副高北界位置指数和南海副高北界位置指数;秋冬季亚洲纬向环流指数和亚洲经向环流指数高低对大气污染气象条件有较好指示意义,北极涛动指数和北半球极涡强度指数反映了影响我国秋冬季冷空气强度和频次,与秋季天津大气污染气象条件指数相关系数为0.45,与冬季天津大气污染气象条件相关系数为0.66.基于环流指数和基于数值模式构建天津细颗粒物大气污染气象条件相关系数为0.80,由此数据分析,1951~2021年天津细颗粒物大气污染气象条件年际变化平均波动在2.56%,极端峰谷值与平均值相差7%~8%,20世纪80年代最差,20世纪50年最优,21世纪10年代优于历史平均1.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流指数 大气污染气象条件 天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葵花8号AHI晴空水汽辐射率资料同化对北上台风“巴威”的降水预报影响研究
7
作者 董琪如 刘丽丽 +3 位作者 潘晓 邱晓滨 李得勤 杨旭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6-91,共16页
为提升北上台风强降水的精细化预报水平,针对2020年8月的北上台风“巴威”,利用3 km分辨率的天气预报模式(WRF)及其三维变分同化(3D-Var)系统,研究静止气象卫星葵花8号成像仪(AHI)的3条水汽通道晴空辐射率资料不同同化频次对此次北上台... 为提升北上台风强降水的精细化预报水平,针对2020年8月的北上台风“巴威”,利用3 km分辨率的天气预报模式(WRF)及其三维变分同化(3D-Var)系统,研究静止气象卫星葵花8号成像仪(AHI)的3条水汽通道晴空辐射率资料不同同化频次对此次北上台风降水预报的影响,并分析了1 h循环同化试验改善强降水的动力和热力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循环同化AHI晴空水汽辐射率资料对台风中心最低气压及中心最大风速的前12 h预报均有改进作用;同化频次增加至1 h,台风中心最大风速预报改进明显。经技巧评分、公平技巧评分、真实技巧评分及命中率多种客观统计检验指标证实,同化AHI晴空水汽辐射率资料的试验对预报时效和降水阈值均有较好的预报技巧,且1 h循环同化试验对前24 h强降水预报优势最显著。循环同化AHI晴空水汽辐射率资料能改善对流层中上层的暖湿条件,1 h循环同化较3 h循环同化增强了低空急流及上升运动,进而提升了模式强降水预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HI晴空水汽辐射率 北上台风 葵花8号静止气象卫星 降水预报 台风“巴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城区春季大气气溶胶消光特性研究 被引量:40
8
作者 姚青 韩素芹 +1 位作者 蔡子颖 张敏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95-802,共8页
利用天津大气边界层观测站2011年4月1日~5月10日气溶胶散射系数、吸收系数、PM2.5质量浓度、大气能见度和常规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气溶胶散射系数和吸收系数的变化特征,以及气溶胶消光系数与PM2.5质量浓度和大气能见度的关系,并对两种... 利用天津大气边界层观测站2011年4月1日~5月10日气溶胶散射系数、吸收系数、PM2.5质量浓度、大气能见度和常规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气溶胶散射系数和吸收系数的变化特征,以及气溶胶消光系数与PM2.5质量浓度和大气能见度的关系,并对两种方法计算的消光系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天津城区气溶胶散射系数为369.93 Mm-1,对大气消光贡献为86.7%,气溶胶吸收系数为36.32Mm-1,对大气消光贡献为8.5%,单次散射反照率为0.91;气溶胶散射系数和吸收系数的日变化特征具有明显的双峰结构,对应于早晚交通高峰;不同天气类型下其日分布特征存在较大差异,霾日散射系数和吸收系数最高,沙尘日和降水日次之,晴日最低;气溶胶散射系数和吸收系数与PM2.5质量浓度呈线性正相关,与大气能见度呈指数负相关,观测期间气溶胶质量散射效率均值为2.95m2/g;采用Koschmieder’s公式反算能见度获得的大气消光系数,与通过测量气溶胶散射系数、气溶胶吸收系数、气体散射系数和气体吸收系数等分量加和获得的消光系数相比一致性较好,高相对湿度天气下能见度反算值高于各系数加和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散射系数 吸收系数 能见度 单次散射反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一次雾过程的边界层特征研究 被引量:26
9
作者 蔡子颖 韩素芹 +2 位作者 吴彬贵 黄鹤 姚青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103-1109,共7页
雾作为边界层内一种特殊的天气现象与边界层结构有着密切联系。本文利用天津边界层梯度观测平台分析2010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一次雾过程的边界层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此次过程雾Ⅰ阶段水汽最先在离地面80~100 m的高度凝结,雾Ⅱ(平流雾)... 雾作为边界层内一种特殊的天气现象与边界层结构有着密切联系。本文利用天津边界层梯度观测平台分析2010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一次雾过程的边界层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此次过程雾Ⅰ阶段水汽最先在离地面80~100 m的高度凝结,雾Ⅱ(平流雾)阶段水汽由上往下传输;雾Ⅰ前,大气有明显的逆温,雾Ⅱ前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雾中大气趋于中性,在雾变薄过程中,边界层气象塔可观测到雾顶的强逆温;雾中长波辐射达到平衡,净长波辐射为0,可用此区分水雾和霾;雾对光化学烟雾有抑制作用,NO_x和小粒子会出现累积,影响人体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层 热力结构 动力结构 大气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夏季黑碳气溶胶及其吸收特性的观测研究 被引量:37
10
作者 蔡子颖 韩素芹 +1 位作者 黄鹤 姚青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19-723,共5页
利用天津城市边界层观测站2010年8月12日~9月18日期间的黑碳、污染物和气象梯度观测数据,分析天津市夏季黑碳气溶胶浓度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黑碳气溶胶浓度均值为6.309μg/m3,占PM10质量浓度的4.17%,其吸收消光... 利用天津城市边界层观测站2010年8月12日~9月18日期间的黑碳、污染物和气象梯度观测数据,分析天津市夏季黑碳气溶胶浓度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黑碳气溶胶浓度均值为6.309μg/m3,占PM10质量浓度的4.17%,其吸收消光占气溶胶总体消光的10.23%.受人类活动和边界层结构影响,黑碳气溶胶浓度日变化呈双峰型,7:00达到峰值,14:00~16:00最小,20:00达到次高峰.黑碳气溶胶浓度随风速增加呈下降趋势,当风速超过4m/s时,浓度一般低于5μg/m3,西风及西北风对天津城区黑碳气溶胶输送作用明显,其出现大于10μg/m3的高黑碳气溶胶事件概率为18.07%;逆温和大气稳定易造成黑碳气溶胶在近地层的堆积,形成高污染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碳气溶胶 吸收特性 影响因子 天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港秋冬季低能见度数值释用预报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吴彬贵 张建春 +6 位作者 李英华 王亚男 徐梅 陈靖 王雪莲 郭晓军 邱晓滨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63-871,共9页
本文利用近5年(2009—2013年)天津港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大气能见度的分级特征。采用7年秋、冬季NCEP(2006—2012年)和地面资料,通过相关分析给出了对港口低能见度天气有高影响的高、低空物理量因子;排除沙尘和降水天气,针对不同区间的能... 本文利用近5年(2009—2013年)天津港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大气能见度的分级特征。采用7年秋、冬季NCEP(2006—2012年)和地面资料,通过相关分析给出了对港口低能见度天气有高影响的高、低空物理量因子;排除沙尘和降水天气,针对不同区间的能见度样本,利用BP神经网络方法分类训练了3个统计模型;并与WRF天气模式产品对接,采用分步筛选法,研发了天津港秋、冬季72 h时效的逐时能见度BP释用预报产品。经过3年业务运行,检验结果表明:对逐时能见度而言,BP释用预报对10 km以下低能见度比WRF模式的预报技巧显著提高,达到10.5%~35.4%;其中对<0.5 km大雾的预报技巧总体相当,但当WRF预报有降水时,WRF模式预报结果略优;对0.5~1 km的大雾预报,WRF模式的预报技巧<1%,BP释用预报提高到了14%~21%。日最低能见度的检验表明:对小于1 km的大雾过程,BP释用预报的TS评分平均达到75%,比WRF预报技巧提高了24%;对1~10 km的低能见度过程,比WRF的预报技巧平均提高了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能见度 人工神经网络 数值释用 分步筛选法 天津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臭氧浓度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及其预测方法 被引量:70
12
作者 姚青 孙玫玲 刘爱霞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206-2210,共5页
气象因素在影响夏季臭氧浓度水平和变化特征方面扮演着重要作用。通过对2008年夏季天津地面臭氧体积浓度和气象因素的相关分析,揭示高浓度臭氧发生时的典型气象特征,并初步建立了预测地面臭氧浓度的气象学方法。结果表明:影响臭氧浓度... 气象因素在影响夏季臭氧浓度水平和变化特征方面扮演着重要作用。通过对2008年夏季天津地面臭氧体积浓度和气象因素的相关分析,揭示高浓度臭氧发生时的典型气象特征,并初步建立了预测地面臭氧浓度的气象学方法。结果表明:影响臭氧浓度的主要气象因素是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风向,当14时气温大于30℃,相对湿度低于60%,风向为偏西或偏南时,高浓度臭氧的发生概率较高。采用14时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等气象参数拟合臭氧体积浓度,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气象因素 拟合 天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夏季大气消光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蔡子颖 韩素芹 +2 位作者 刘爱霞 姚青 黄鹤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0-155,共6页
利用2010年夏季天津城市边界层观测站颗粒物、黑碳气溶胶、氮氧化物(NOX)浓度、地面能见度和气象梯度观测资料,分析了天津夏季大气消光特性及低能见度事件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天津夏季主要污染物为PM10和PM2.5,大气气溶胶消光系数为52... 利用2010年夏季天津城市边界层观测站颗粒物、黑碳气溶胶、氮氧化物(NOX)浓度、地面能见度和气象梯度观测资料,分析了天津夏季大气消光特性及低能见度事件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天津夏季主要污染物为PM10和PM2.5,大气气溶胶消光系数为529.06M.m-1,其中,吸收系数为50.17M.m-1,散射系数为478.89M.m-1,气体吸收系数为7.74M.m-1,气溶胶单次散射反射率为0.87。天津夏季边界层大气状态有近一半的时间为中性或偏稳定层结,当出现中性或偏稳定层结大气时则有接近一半的情况出现低能见度事件(能见度<5km),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 消光系数 黑碳气溶胶 吸收气体 单次散射反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地区城市热岛环流与海风环流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东高红 尉英华 +2 位作者 解以扬 刘一玮 李英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447-1455,共9页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TJ-WRF)模拟资料及天津加密自动气象站资料等,选取几个典型天气过程(城区附近局地强雷暴天气过程、受海风影响明显的无天气过程)个例,分析研究天津城市热岛环流与海风环流的空间结构特征及相互作用;重点对城市热岛...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TJ-WRF)模拟资料及天津加密自动气象站资料等,选取几个典型天气过程(城区附近局地强雷暴天气过程、受海风影响明显的无天气过程)个例,分析研究天津城市热岛环流与海风环流的空间结构特征及相互作用;重点对城市热岛环流与海风环流相互作用触发局地强雷暴的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城市热岛环流的伸展高度基本在800 hPa附近、空间范围约为20 km、环流内有弱的辐合上升;海风环流的伸展高度在800~750 hPa、空间范围40~60 km,海风环流前沿海风锋的伸展高度为950~900 hPa,垂直上升速度平均为0.2 m·s^(-1),略强于城市热岛环流。海风环流对城市热岛环流有明显消弱作用,城市热岛环流对海风环流有一定的阻挡作用,其阻挡的程度与城市热岛环流强度有关。随海风环流向内陆推进,海风环流与城市热岛环流相遇出现叠加,叠加后的辐合上升运动明显加强,最大上升速度可达0.6 m·s^(-1),并在不稳定天气形势条件下能触发局地强雷暴天气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岛环流 海风环流 相互作用 中尺度数值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溶胶直接气候效应对天津气象和空气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蔡子颖 姚青 +1 位作者 韩素芹 刘敬乐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08-914,共7页
基于在线大气化学模式WRF/chem,发挥其在线模式的优势,假设是否考虑气溶胶直接气候效应2种情况,模拟2015年全年天津地区气象场和空气质量的演变,并与观测实况比较,定量剖析天气-气溶胶-天气-空气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2015年气... 基于在线大气化学模式WRF/chem,发挥其在线模式的优势,假设是否考虑气溶胶直接气候效应2种情况,模拟2015年全年天津地区气象场和空气质量的演变,并与观测实况比较,定量剖析天气-气溶胶-天气-空气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2015年气溶胶直接气候效应导致天津地面太阳辐射下降27.42W/m^2,气温下降0.21℃,风速减少1.1%,相对湿度增加1.4%,边界层高度下降6.3%,气象条件向不利于大气污染扩散方向转变,由于上述作用的存在,2015年PM_(2.5)质量浓度增加3μg/m^3,PM_(10)增加5.5μg/m^3,SO_2增加1.2μg/m^3,同时由于气溶胶影响光化学条件导致的O_3质量浓度减少1.4μg/m^3.气溶胶直接气候效应形成天气-气溶胶-天气-气溶胶之间的循环作用并不是线性的,重污染天气显著强于清洁日和平均条件,从而导致重污染天气空气质量的进一步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CHEM 气溶胶直接气候效应 空气质量 天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地区能见度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刘爱霞 韩素芹 +2 位作者 蔡子颖 张敏 李向津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847-1850,共4页
能见度是一个重要的衡量大气透明度状况的气象指标。能见度下降是重要的城市大气环境问题之一,低能见度天气会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如车辆受阻、航班延误等,并可能造成严重的交通事故。近几年天津地区雾霾低能见度天气明显增加... 能见度是一个重要的衡量大气透明度状况的气象指标。能见度下降是重要的城市大气环境问题之一,低能见度天气会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如车辆受阻、航班延误等,并可能造成严重的交通事故。近几年天津地区雾霾低能见度天气明显增加,研究该地区能见度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对于改善大气能见度具有指导意义。利用天津1980—2010年能见度,相对湿度及2010年PM2.5观测数据分析天津地区大气能见度长期变化趋势以及天津地区大气能见度变化与PM2.5污染和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1980—2010年能见度变化趋势为市区表现为先恶化再好转,1993年以前下降趋势明显,1993—2003年变化不大,2003年以后呈现好转,2010年恢复到10 km以上。塘沽站表现为明显的持续恶化,表现为每10年下降2.6 km,2010年能见度年均值与市区接近为11.5 km;蓟县表现为1991年前下降再保持波动性的稳定,2010年能见度维持在15.6 km左右。市区、塘沽和蓟县能见度在11—1月和6—8月较低,相对湿度和污染是影响能见度变化的主要条件。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和大气能见度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非线性关系,随着颗粒物粒径的变小,能见度与颗粒物浓度之间的相关系数明显提高,细粒子是影响天津地区能见度变化的主要污染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能见度 相对湿度 颗粒物 天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观测系统模拟试验的海表气象观测站点布局方案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刘丽丽 李英华 +4 位作者 王雪莲 王炜 吴彬贵 邱晓滨 陈靖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11-722,共12页
为了科学设计黄渤海海洋气象边界层观测站网并研究观测网布局对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的影响,本文采用模式误差、海洋气象要素特征区域资料统计分析和观测系统模拟试验(OSSE)方法,根据边界层雾、层云降水、小风与中等风速天气条件设计布局方... 为了科学设计黄渤海海洋气象边界层观测站网并研究观测网布局对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的影响,本文采用模式误差、海洋气象要素特征区域资料统计分析和观测系统模拟试验(OSSE)方法,根据边界层雾、层云降水、小风与中等风速天气条件设计布局方案,并分析站点观测要素对数值预报模式的要素预报的影响。模拟试验数据使用了每6 h NCEP再分析资料FNL(NCEP Final Operational Global Analysis data)、NCEP每天平均的高分辨率海温资料RTG_SST(Real-Time Global Sea Surface Temperature)和石油平台、浮标站等每小时实况观测资料,评估了黄渤海海洋气象站网布局各个方案的优缺点。评估结果表明,湿度和风的要素预报受实况风向风速条件影响,偏东和偏北风个例湿度要素预报较好。然而,在偏南中等风速个例中,风场预报要素更接近实况。温度场的分析综合结果显示,在海气相互作用影响较大的天气过程中,特征区域布站能明显提高温度要素的预报准确率。最后,综合分析多项模拟试验的结果,给出了改进数值预报准确率的海洋布站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测系统模拟试验 数值模拟 海洋气象 布局 天气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城区秋季PM2.5质量浓度垂直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32
18
作者 孙玫玲 穆怀斌 +2 位作者 吴丹朱 姚青 刘德义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0-66,共7页
为研究天津大气颗粒物的污染水平和时空分布特征,利用天津大气边界层观测铁塔(255m),分别在40m、120m、220m处设立监测点,通过监测到的PM2.5的质量浓度,结合PM10、能见度等资料来分析污染物的时空分布规律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天津城区... 为研究天津大气颗粒物的污染水平和时空分布特征,利用天津大气边界层观测铁塔(255m),分别在40m、120m、220m处设立监测点,通过监测到的PM2.5的质量浓度,结合PM10、能见度等资料来分析污染物的时空分布规律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天津城区PM2.5污染水平相当严重,日均质量浓度远高于美国1997年制定的65μg.m-3的排放标准。混合层厚度和稳定度的变化对PM2.5浓度变化有一定的影响,随混合层厚度的变化,不同高度PM2.5质量浓度值有所不同。23时至11时,120m浓度明显高于其它各层,11—18时,由于大气扩散能力的增强,三层污染物质量浓度开始下降,而到了18—23时,低层污染物浓度较高,各层浓度总体趋势为120m>40m>220m。PM2.5质量浓度的日变化与稳定度的变化较一致。气象条件和早晚出行高峰期的影响导致PM2.5的质量浓度出现峰值。PM10与PM2.5的总体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说明污染物来源基本相同。能见度水平和细粒子污染水平呈现较好的负相关,细粒子质量浓度的高低是决定能见度好坏的主要因子。降水过程是颗粒物从大气中清除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质量浓度 垂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市秋季臭氧浓度影响因素及相关关系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韩素芹 黄岁樑 +2 位作者 边海 解以扬 秦保平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893-895,899,共4页
选择天津市秋季典型重污染时期2005年11月2~7日近地面大气O3、NO、NO2、CO、紫外线(UV)强度和温度等观测数据,研究O3浓度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与相关前体物、气象条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观测期间O3浓度存在明显的日变化周期,在13:00... 选择天津市秋季典型重污染时期2005年11月2~7日近地面大气O3、NO、NO2、CO、紫外线(UV)强度和温度等观测数据,研究O3浓度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与相关前体物、气象条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观测期间O3浓度存在明显的日变化周期,在13:00~14:00时浓度最大,夜间变化平缓;O3浓度与NO、NO2、NOX和CO等前体物呈较好的负相关关系;温度和UV与O3浓度密切相关,昼间O3与UV呈相同变化趋势,相关系数达0.71,O3浓度变化滞后于UV变化,将O3浓度与前1小时的UV对比分析,相关系数提高到0.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3 前体物 光化学污染 紫外线强度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一次重污染天气过程气象成因及预报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汪靖 张晓云 +2 位作者 蔡子颖 王德征 陈宏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77-82,157,共7页
利用NCEP/NCAR和FNL再分析资料以及NOAA扩展重建海温资料,结合2014年2月观测资料,探讨了2014年2月21-26日天津重污染天气过程的气象成因及预报分析。结果表明,重污染期间,东亚大槽和东亚冬季风呈现偏弱的态势,天津出现明显东南风异常且... 利用NCEP/NCAR和FNL再分析资料以及NOAA扩展重建海温资料,结合2014年2月观测资料,探讨了2014年2月21-26日天津重污染天气过程的气象成因及预报分析。结果表明,重污染期间,东亚大槽和东亚冬季风呈现偏弱的态势,天津出现明显东南风异常且河北以南地区存在大范围高湿区,近地面层存在弱气流辐合且维持弱偏东或偏南风,对流层中低层为弱辐散下沉气流和西南气流,同时也存在逆温层结,这种静稳条件有利于黄渤海及河北以南的水汽和污染物平流输送至天津且在近地面聚集。HYSPLIT模式模拟显示污染物来源于河北省中南部,以平流和弱辐散沉降的方式输送至天津。湿度条件对于重污染天气的产生仅是必要条件,污染物大量聚集才是重要条件。WRF-CMAQ模式短期内能较好模拟重污染期间PM_(2.5)浓度空间分布及重污染天气结束时间;重污染同期及前期秋季阿留申群岛南部海域持续出现显著正海温距平,可以用作中长期预报的一个参考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地区 重污染天气过程 气象条件 海温异常 成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