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16表达缺失与胃肠道间质瘤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关系 被引量:3
1
作者 赵占考 姜忠敏 +2 位作者 何滔 贾文娟 孙保存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57-259,共3页
目的:探讨P16 mRNA和蛋白表达缺失与胃肠道间质瘤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胃肠道间质瘤组织中P16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并对患者进行随访,分析P16表达水... 目的:探讨P16 mRNA和蛋白表达缺失与胃肠道间质瘤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胃肠道间质瘤组织中P16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并对患者进行随访,分析P16表达水平与胃肠道间质瘤细胞核增殖指数、肿瘤细胞的侵袭危险性及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生存预后间的关系,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胃肠道间质瘤中P16 mRNA和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8%(21/39,冰冻组织)、51.3%(20/39,冰冻组织)和51.4%(37/72,石蜡组织),不同侵袭危险性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随着侵袭危险性的增高,其表达率呈下降趋势;且与核增殖指数Ki-67表达及患者生存期呈负相关(P<0.05)。结论:P16表达缺失与胃肠道间质瘤的浸润进展有关;P16 mRNA和蛋白的检测有助于判断胃肠道间质瘤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P16 免疫组织化学 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涎腺肿瘤中细胞凋亡及其调控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3
2
作者 蒋书勤 李彭军 +1 位作者 赵占考 侯芝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5-98,共4页
目的:探讨涎腺肿瘤中细胞凋亡及调控基因p53、bcl-2、c-myc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脱氧核糖核酸末断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HE染色对18例多形性腺瘤和52例恶性涎腺肿瘤中细胞凋亡和bcl-2、p53、c-myc... 目的:探讨涎腺肿瘤中细胞凋亡及调控基因p53、bcl-2、c-myc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脱氧核糖核酸末断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HE染色对18例多形性腺瘤和52例恶性涎腺肿瘤中细胞凋亡和bcl-2、p53、c-myc蛋白表达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恶性涎腺肿瘤的凋亡细胞指数明显高于多形性腺瘤(P<0.05),恶性涎腺肿瘤中bcl-2、p53和c-myc蛋白表达率及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多形性腺瘤(P<0.05)。结论:细胞凋亡的调控基因异常在涎腺肿瘤中可能起重要作用,bcl-2和c-myc蛋白的共同作用可抑制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肿瘤 P53基因 BCL-2基因 C-MYC基因 细胞凋亡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