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业链视角下中印地缘经济竞合关系研究
1
作者 李晴 黄宇 +1 位作者 王淑芳 袁丽华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09-1821,共13页
地缘经济关系是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重要因素,而产业链是地缘经济关系的重要基础。中国和印度分别处于东亚产业链和南亚产业链的核心位置。在产业链分工趋势下,厘清二者在产业链中的优势环节十分必要。本文运用出口相似度指数、显示... 地缘经济关系是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重要因素,而产业链是地缘经济关系的重要基础。中国和印度分别处于东亚产业链和南亚产业链的核心位置。在产业链分工趋势下,厘清二者在产业链中的优势环节十分必要。本文运用出口相似度指数、显示性竞争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解析中印主要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竞合关系,得出以下主要结论:①中印之间进行贸易往来的主要产业链为化工产业链和装备制造产业链,两国在化工产业链上游合作较少,中游合作最为紧密;在装备制造产业链的合作当中,印度高度依赖中国的供应;②中印间化工产业链交流以互补性为主导,上游环节的互补性强,中游环节的互补性弱而竞争性强,双方未按利益最大化原则开展合作;③中印间装备制造产业链以竞争性为主导,主要体现在上游,双方在对方的出口市场所占份额较小。本研究推进了产业链的具象化分析,可为中印深化地缘经济合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链 地缘经济 竞合关系 中国 印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政策移动研究——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为例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淑芳 闫语欣 孟广文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87-1195,共9页
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建设是国内特殊经济区发展经验在空间上的延展。基于东道国独特的发展条件,需要将国内园区的建设经验进行调整,再运用到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以适应东道国本地化发展。构建政策移动的理论框架,采用案例分析和比较研究... 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建设是国内特殊经济区发展经验在空间上的延展。基于东道国独特的发展条件,需要将国内园区的建设经验进行调整,再运用到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以适应东道国本地化发展。构建政策移动的理论框架,采用案例分析和比较研究法,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与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为例,将国内园区与境外经贸合作区的相关政策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政策在不同国家“土壤环境”中的适应性。研究发现:①根据政策施行的影响因素和不同作用,政策移动可以分为政策移植、政策调试和政策创新;②规划建设经验、运营管理经验、环保政策、人才政策等可直接进行政策移植;发展模式和文化政策要进行政策调试;法规政策、晋升政策和优惠政策需要进行政策创新;③园区的共性体现在国内园区成熟经验的借鉴、人才的培育与储备、园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完善;④园区的个性体现在文化的求同尊异、园区品牌的打造、晋升制度的创新和协调机制的建立等。创新性地运用政策移动性理论将国内和国外园区进行关联研究,揭示了境外经贸合作区的移植、调试和创新国内园区政策的过程,深化了政策移动理论的内涵,丰富了境外经贸合作区的理论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境外经贸合作区 政策移动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 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献计量分析2000年—2015年中国自由贸易区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红梅 孟广文 +1 位作者 鲁笑男 王春智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2期74-80,共7页
针对研究热点、文献数量、研究机构、研究周期和研究学者等方面,利用BICOMB、Ucinet和Netdraw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2000年—2015年自由贸易区相关研究的6000条文献记录进行了文献计量和社会网络分析,揭示了自由贸易区研究... 针对研究热点、文献数量、研究机构、研究周期和研究学者等方面,利用BICOMB、Ucinet和Netdraw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2000年—2015年自由贸易区相关研究的6000条文献记录进行了文献计量和社会网络分析,揭示了自由贸易区研究的特征及发展趋势,以期为国内学者进行科研选题与合作及科研管理等提供参考.研究表明:(1)发文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2)发文期刊种类多,以经贸类期刊为主,但核心期刊较少.(3)地理类期刊发文数量较少,但以核心期刊为主.(4)自由贸易区相关研究梯队各自相对独立,缺乏合作.(5)自由贸易区研究偏理论探讨,缺乏企业实践等方面的归纳总结.(6)学术界对自由贸易区相关领域的研究比较稳定,但对自由贸易区的研究不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贸易区 文献计量分析 社会网络分析 自由经济区 开发区 经济特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中国海外园区研究:进展、挑战与展望
4
作者 孟广文 王苒 王淑芳 《区域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7-160,共14页
中国海外自由经济区(境外经贸合作区、海外园区)是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空间载体和对外投资新模式,不仅促进了中国的产业转型与全球产业链重构,也促进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技术进步以及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有关海外园区的研究日益... 中国海外自由经济区(境外经贸合作区、海外园区)是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空间载体和对外投资新模式,不仅促进了中国的产业转型与全球产业链重构,也促进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技术进步以及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有关海外园区的研究日益受到学术界关注并取得较大进展,但有关其发展演化、面临挑战和未来研究方向仍缺少系统性研究与探讨。作者基于中国知网(CNKI)、科学网(WOS)以及相关国际组织的研究,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海外园区研究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与回顾。结果表明,现有海外园区的研究主要包括基于类型与案例视角的归纳综合研究、基于文化和制度变迁视角的演绎研究、基于国际贸易和区域经济视角的经济效应研究、基于城市规划视角的规划融合研究以及国外学者和国际经济政治研究与评价。尽管研究内容多样,进展显著,相关研究仍存在中国海外园区建设和发展的理论与机制探索、可持续发展以及如何应对国外学者的关注和质疑等问题。未来海外园区研究应拓宽海外园区研究视角,拓展国内外合作渠道与网络,完善理论框架构建与案例研究,总结归纳出适用于不同地理、社会经济和文化条件下的海外研究一般性结论,服务“一带一路”海外园区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海外自由经济区 境外经贸合作区 海外园区 系统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境外自由贸易区的发展与空间规划策略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磊 孟广文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21,共9页
中国境外自由贸易区是中国自由贸易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归纳中国境外自由贸易区发展态势、规划特征和治理模式等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剖析中国境外自由贸易区与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服务对象、开发模式与战略价值等方面的显著差异... 中国境外自由贸易区是中国自由贸易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归纳中国境外自由贸易区发展态势、规划特征和治理模式等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剖析中国境外自由贸易区与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服务对象、开发模式与战略价值等方面的显著差异,并基于中国境外自由贸易区典型案例规划与实践总结提炼,从流动空间与场所空间平衡的视角提出了中国境外自由贸易区空间规划策略,即丰富流要素、畅通流载体、升格流节点、营造场所化空间、适配场域化功能、供给场景化服务等,以期为相关规划编制与实施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境外自由贸易区 流动空间 场所空间 空间规划 规划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中国自由贸易区的政治地理学理论基础及模式选择 被引量:47
6
作者 孟广文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29,共11页
依据分级主权管理和政策空间分异理论分析中国分级主权管理和政策空间分异的现状,阐述中国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理论基础,提出中国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结构和区位模式,并分析论证天津自由贸易区和自由港城的规划与建设模式和路径。从理论层面,... 依据分级主权管理和政策空间分异理论分析中国分级主权管理和政策空间分异的现状,阐述中国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理论基础,提出中国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结构和区位模式,并分析论证天津自由贸易区和自由港城的规划与建设模式和路径。从理论层面,中国本来实施的就是分级主权管理政策,而事实上也存在分级主权管理的各类型特区,因此,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建立"境内关外"型自由贸易区只不过是中国分级主权管理政策在经济领域内的新发展和新探索。中国贸易型自由经济区应包括保税区、边境贸易区、自由贸易区、自由港、自由市或自由城。应以"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为重点,逐渐向边境口岸和内部节点地区扩展,分阶段有选择的建立自由贸易区,以促进区域经济中心和世界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环渤海区域选择天津保税港区为基础建立自由贸易区具有综合竞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经济区 自由贸易区 分级主权管理 政策空间分异 天津东疆自由贸易港区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日利亚奥贡广东自贸区发展历程与产业聚集研究 被引量:25
7
作者 孟广文 王春智 +4 位作者 杜明明 王继光 赵钏 鲁笑男 王红梅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27-736,共10页
利用贸易结合度指数分析中尼双方相互贸易依赖程度,总结中国对尼贸易与投资特征;在回顾尼日利亚奥贡广东自贸区的发展历程基础上,利用EG指数分析园区产业聚集程度,得出了园区多数产业集聚度较高,并符合尼日利亚鼓励先锋行业要求的结果;... 利用贸易结合度指数分析中尼双方相互贸易依赖程度,总结中国对尼贸易与投资特征;在回顾尼日利亚奥贡广东自贸区的发展历程基础上,利用EG指数分析园区产业聚集程度,得出了园区多数产业集聚度较高,并符合尼日利亚鼓励先锋行业要求的结果;通过对结果的分析与讨论,总结目前园区在产业、基础设施、东道国政治经济环境等方面面临的挑战;最后从政府与企业两方面提出园区产业优化与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境外经贸合作区 产能合作 贸易结合度指数 产业聚集度 奥贡广东自贸区 一带一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港自由港模式发展演化、动力机制及启示 被引量:34
8
作者 陈会珠 孟广文 +2 位作者 高玉萍 杨爽 邵擎峰 《热带地理》 2015年第1期70-80,共11页
文章在总结并回顾香港由转口贸易型自由港、加工贸易型自由港向综合型自由港和跨区域综合型自由港的演化历程的基础上,分析探讨了区位市场、运行机制、政策框架、要素投入等内部动因与国际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等外部动因的相互作用,共同... 文章在总结并回顾香港由转口贸易型自由港、加工贸易型自由港向综合型自由港和跨区域综合型自由港的演化历程的基础上,分析探讨了区位市场、运行机制、政策框架、要素投入等内部动因与国际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等外部动因的相互作用,共同推动其发展演化的动力机制。最后提出香港自由港发展演化对中国自由贸易区建立与发展的几点启示:1)依据其发展阶段与条件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发展模式;2)选择区位条件有利的地区建设自由贸易区;3)自由贸易港或贸易区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是能保持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相对独立的行政单元;4)自由贸易港(区)功能和作用的充分发挥离不开自由的经济制度和仿真的国际化经营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经济区 自由贸易园区 自由港 演化模式 动力机制 香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拿马科隆自贸区的发展历程及启示 被引量:13
9
作者 孟广文 刘函 +3 位作者 赵园园 王春智 王红梅 鲁笑男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76-884,共9页
采用文献归纳、案例分析等方法,依据贸易与经济地理等理论对科隆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历程、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归纳与梳理;在此基础上,对科隆自贸区发展的成功经验与存在的问题与挑战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与分析;最后对中国自由贸易试验... 采用文献归纳、案例分析等方法,依据贸易与经济地理等理论对科隆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历程、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归纳与梳理;在此基础上,对科隆自贸区发展的成功经验与存在的问题与挑战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与分析;最后对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启示作了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贸区 自由经济区 科隆自由贸易区 新太平洋自贸区 巴拿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赞比亚―中国经贸合作区建设与发展 被引量:13
10
作者 孟广文 隋娜娜 王雪 《热带地理》 2017年第2期246-257,共12页
以非洲南部赞中经贸合作区为案例,在梳理其建立背景与发展历程基础上,分析了合作区发展的优势及面临的挑战,优势主要有:赞比亚国内较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两国政府的政策保障与激励、较大的市场辐射范围、全方位"一站式"服务... 以非洲南部赞中经贸合作区为案例,在梳理其建立背景与发展历程基础上,分析了合作区发展的优势及面临的挑战,优势主要有:赞比亚国内较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两国政府的政策保障与激励、较大的市场辐射范围、全方位"一站式"服务与园区较为成熟的管理经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有:区外基础设施差、法律与政策变动、资金短缺、安全问题和舆论质疑。最后探讨了其建设的经验与启示,提出:合作区要发挥企业投资主体作用,解决企业融资问题,着力打造完整产业链,履行社会责任,加强中非交流,应对负面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经济区 境外经贸合作区 赞中经贸合作区 中国对外投资 一带一路倡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中罗勇工业园“园中园”模式与效益评价 被引量:15
11
作者 孟广文 赵钏 +3 位作者 周俊 王艳红 王淑芳 杜明明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803-1811,共9页
"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产能合作与产业升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境外经贸合作区则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产能合作的有效平台。在总结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特点基础上,利用中国对泰国直接投资流量与泰国GDP数据分析双... "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产能合作与产业升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境外经贸合作区则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产能合作的有效平台。在总结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特点基础上,利用中国对泰国直接投资流量与泰国GDP数据分析双边贸易和投资,从"园中园"开发模式、区位条件、服务环境及企业特征4个方面详细探讨泰中罗勇工业园的发展模式,并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近年来园区发展效率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①泰中罗勇工业园是中国企业赴泰国投资兴业的第一平台,也是中泰产能合作的有效载体;②泰中罗勇工业园采用"园中园"开发模式,是中国海外园区一个有效的发展模式;③2012—2018年泰中罗勇工业园园区投入产出效率较高,园区效益较好,其中,2016和2018年投入产出效率最高;基于此,总结泰中罗勇工业园对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的启示:"园中园"模式完善招商环境、提高投资效率,结合自身与东道国优势、构建合作区完整产业链,实现合作区本土化、促进东道国社会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海外园区 境外经贸合作区 “园中园”模式 泰中罗勇工业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