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创新形态
1
作者 余金成 娄银梅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23,共8页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优胜劣汰”虽然建构了有效的劳动动员方式,但没有消除社会长期贫富分化的局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确立了在资源配置上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紧密结合的机制。这一创新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优胜劣汰”虽然建构了有效的劳动动员方式,但没有消除社会长期贫富分化的局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确立了在资源配置上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紧密结合的机制。这一创新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样态:在运行理念上,推动“竞争—平等”原则转变为“自由—平等”原则,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成为可实现的目标;在运行机制上,将“政府一般作用”提升至“政府更好作用”,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以人的全面发展支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运行原则上,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国式现代化 理念 机制 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整体马克思主义深化社会主义基础理论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余金成 《学习论坛》 2004年第1期35-36,共2页
深化社会主义基础理论研究已成为推动中国改革实践发展的基本要求。中国社会主义者需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政治学融为一体 ,才能走出分支学科体系所形成的障碍 ,应对新的时代条件对社会主义基础理论的挑战。
关键词 整体马克思主义 研究 社会主义基础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世界社会主义流派研究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余金成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6-129,共4页
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全人类性质。世界社会主义流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构成了当代社会主义运动,前者的研究应该关注时代条件的变化:1、马克思主义正面临时代化任务,衡量社会主义流派与之传承关系需运用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尺度;2、中国... 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全人类性质。世界社会主义流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构成了当代社会主义运动,前者的研究应该关注时代条件的变化:1、马克思主义正面临时代化任务,衡量社会主义流派与之传承关系需运用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尺度;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尚在途中,对社会主义流派的影响呈现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3、两种制度都与市场经济体制联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已经深化至价值观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社会主义流派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中国改革 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意蕴中的思想解放问题 被引量:2
4
作者 余金成 曾凯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8-21,共4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命题本身就是思想解放的产物。从实践上看,它包括持续发生的三个环节:选择市场方式——坚持市场方向——改造市场模式;而从理论上则需要回答:社会主义国家可否运用市场经济方式发展生产力?市场经济对社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命题本身就是思想解放的产物。从实践上看,它包括持续发生的三个环节:选择市场方式——坚持市场方向——改造市场模式;而从理论上则需要回答:社会主义国家可否运用市场经济方式发展生产力?市场经济对社会主义而言是否仅仅属于"手段"?社会主义能否形成优于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模式?三大问题即为思想解放的旨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思想解放 手段与目的 社会主义现代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全劳动”要素的运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余金成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5-62,共8页
劳动现象可从劳动方式、劳动时态、劳动样态予以认识;本文从劳动时态切入,指谓全劳动为死劳动、活劳动和拟劳动之总和。计划经济体现死劳动对活劳动的支配作用;市场经济则是活劳动主导死劳动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过拟劳动开发,体现... 劳动现象可从劳动方式、劳动时态、劳动样态予以认识;本文从劳动时态切入,指谓全劳动为死劳动、活劳动和拟劳动之总和。计划经济体现死劳动对活劳动的支配作用;市场经济则是活劳动主导死劳动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过拟劳动开发,体现“活劳动一死劳动一拟劳动”的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劳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拟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资本逻辑与人类发展逻辑的统一 被引量:4
6
作者 余金成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2-68,共7页
中国改革最伟大的成果是更新了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即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显著标志是确立了共同富裕目标,即凸显了对市场自发趋势的超越;而该超越通过建立资本逻辑与人类发展逻辑相统一的机制实现。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资本 人类发展 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对市场经济的改造 被引量:5
7
作者 余金成 《学习论坛》 2009年第11期12-14,共3页
中国改革最具突破意义的实践是推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科学发展观反映了改革战略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以人为本"的转变,而"以人为本"体现了对全体社会成员利益的关注,是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单... 中国改革最具突破意义的实践是推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科学发展观反映了改革战略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以人为本"的转变,而"以人为本"体现了对全体社会成员利益的关注,是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单纯优胜劣汰机制的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改造 市场经济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谐社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被引量:3
8
作者 余金成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8,共4页
“和谐社会”目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出现具有必然性。首先,它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础理论正在从初期注重经典原理向注重时代条件转移;其次,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并行发展,是对社会主义改革中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齐抓、以... “和谐社会”目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出现具有必然性。首先,它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础理论正在从初期注重经典原理向注重时代条件转移;其次,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并行发展,是对社会主义改革中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齐抓、以法治国—以德治国互动两种模式的逻辑延续;最后,实现和谐社会要求在策略上形成济困—互助的社会制度,在战略上形成公平—平等的教育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 实践 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普照的光” 被引量:4
9
作者 余金成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0-68,共9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由1992年"定向"、2013年"定型"、2019年"定位"过程,替代计划经济成为新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普照的光":一是重塑了先进生产力共富生产关系目标,深化了社会主义本质;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由1992年"定向"、2013年"定型"、2019年"定位"过程,替代计划经济成为新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普照的光":一是重塑了先进生产力共富生产关系目标,深化了社会主义本质;二是修正了公有制按劳分配原则,更新了社会主义基本特征;三是完善了科技发展的开放发展体制,创新了社会主义运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先进生产力 共富生产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大理论基石的逻辑生成——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的体会 被引量:4
10
作者 余金成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14,共3页
党的十八大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其中,科学发展观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基石。由此形成的指导思想的三次演进,集中展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市场经济选择... 党的十八大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其中,科学发展观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基石。由此形成的指导思想的三次演进,集中展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市场经济选择—坚持—改造的逻辑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指导思想 市场经济 理论基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宏观上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下) 被引量:2
11
作者 余金成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1-25,共5页
关键词 社会主义改革 中国改革 当代资本主义 宏观 市场经济需要 经济全球化 马克思主义 科学发展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决定性作用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目标 被引量:2
12
作者 余金成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9,共5页
共同富裕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构成社会主义理想社会的目标。市场经济对以脑力为特征的劳动的激励创造了共同富裕的物质条件,所实行的自由竞争则奠定了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全面深化改革的现阶段,使市场对资源配... 共同富裕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构成社会主义理想社会的目标。市场经济对以脑力为特征的劳动的激励创造了共同富裕的物质条件,所实行的自由竞争则奠定了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全面深化改革的现阶段,使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这将使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理想社会目标的一致性从可能转变为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经济 决定性作用 社会主义 共同富裕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入把握资本规律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由之路 被引量:2
13
作者 余金成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2-79,共8页
资本现象存在于人类文明史中一个特定时代,是人类在“独立性”时期的基本发展方式,承担从“依赖性”向“自由个性”转变的历史使命;资本作为理性外化形态具有两个表达层次,即利益最大化目标和效率最大化手段,后者呈现从个体本位价值观... 资本现象存在于人类文明史中一个特定时代,是人类在“独立性”时期的基本发展方式,承担从“依赖性”向“自由个性”转变的历史使命;资本作为理性外化形态具有两个表达层次,即利益最大化目标和效率最大化手段,后者呈现从个体本位价值观向社会本位价值观转移趋势;社会主义者把握资本规律经历三个认知环节:资本是标志性劳动成果——资本是引领性生产要素——资本是过渡性历史现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与该认识渐次深化同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规律 价值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经济视域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被引量:2
14
作者 欧健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17,共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自然也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研究。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它经历了一个对市场经济的选择、坚持和完善的过程:即邓小平理论对市场经济的选择、"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市场经济的坚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自然也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研究。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它经历了一个对市场经济的选择、坚持和完善的过程:即邓小平理论对市场经济的选择、"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市场经济的坚持、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理论对市场经济的完善。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一条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市场经济 坚持市场经济 完善市场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公有制主体地位 被引量:2
15
作者 余金成 《党政研究》 2016年第5期108-116,共9页
社会主义建设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实质上使生产力发展重心从"物"转变为"人"。社会主义本质特征不是所有制问题,而是生产力问题。当公有制作为生产方式的标志地位消失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才是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建设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实质上使生产力发展重心从"物"转变为"人"。社会主义本质特征不是所有制问题,而是生产力问题。当公有制作为生产方式的标志地位消失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才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适应时代条件变化的新选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认识公有制经济地位,则成为需要直面的新难题。生产资料所有制在历史发展中地位和作用并非一成不变。生产资料公有制无论对于生产力还是对于生产关系,都不如劳动者创新积极性重要。市场经济之所以被社会主义者看中,就是国其自由竞争机制对创新劳动的持续激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变了依仗公有制体现先进生产力的传统做法,改由激励劳动推动生产力发展;公有制财富通过作用于劳动力生产转而推动物质生产;公有制经济有望适应市场竞争,而其率先践行共享理念,将使自身发展壮大。社会主义公有制可以先行一步,在适当范围采取适当形式推行知识产权共享机制,人类未来将实现精神产品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 公有制 主体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规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余金成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14,127,共7页
马克思主义原创理论正确地肯定了历史规律与物质运动规律的趋同性,却没有深入考察二者的趋异性。由于人类物质活动越来越采取精神形式进行,而精神形态依赖文化传承关系,因此主体活动具有选择性,并导致历史规律具有单一要素间因果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原创理论正确地肯定了历史规律与物质运动规律的趋同性,却没有深入考察二者的趋异性。由于人类物质活动越来越采取精神形式进行,而精神形态依赖文化传承关系,因此主体活动具有选择性,并导致历史规律具有单一要素间因果必然性、多元要素间趋势必然性、复杂要素间系统必然性的区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经济落后民族为主体,又采用了市场方式发展。要正确判断这一现象,只能运用发展马克思主义方式来实现,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既坚持又改造市场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规律 趋同性 趋异性 市场经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辩证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士军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6-28,共3页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三大改造迅速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是当时多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的20余年中,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波折,其主要原因不在于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而在于我们错误地理解了社会主义制度。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三大改造迅速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是当时多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的20余年中,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波折,其主要原因不在于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而在于我们错误地理解了社会主义制度。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再经过改革开放转变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合乎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 社会主义 计划 市场 中国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初时代向新时代的转变 被引量:1
18
作者 余金成 石本惠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9-56,共8页
社会主义归根结蒂是一种生产方式,社会主义改革即生产方式再选择。如果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用——完善"属于"在路上"性质的话,那么,初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探... 社会主义归根结蒂是一种生产方式,社会主义改革即生产方式再选择。如果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用——完善"属于"在路上"性质的话,那么,初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探索——定型"则具有"在路口"特征,其间经历了三大发展过程:邓小平从方法入手选择市场经济,确认社会主义需要先进生产力;江泽民、胡锦涛立足战略布局坚持并改造市场经济,明确社会主义需要共同富裕生产关系;习近平顺应规律要求完善市场经济,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为现代社会主义生产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初时代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9
作者 余金成 王艳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2-46,共5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标志,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产物,又是社会主义实践的结晶。其当下表述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为了"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需要从理论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标志,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产物,又是社会主义实践的结晶。其当下表述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为了"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需要从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角度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逻辑展开可以区别为三个方面:从内涵上讲既是理论又是实践,从外延上讲既是人类整体又是中华民族,从整体上既是客观定在又是历史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中国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宏观上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上)
20
作者 余金成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12,共7页
中国社会主义改革是对时代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的回应。从宏观上看:新型科技革命对两种社会制度关系的调整酿就了改革背景,中国社会主义者需重新判断超越资本主义的条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对社会主义既定路线的修正形成改革路径,中国社会主... 中国社会主义改革是对时代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的回应。从宏观上看:新型科技革命对两种社会制度关系的调整酿就了改革背景,中国社会主义者需重新判断超越资本主义的条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对社会主义既定路线的修正形成改革路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需重新选择经济体制;当代资本主义矛盾对人类生态环境的挑战推演出改革趋势,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将重新审定发展模式。随着改革深入至文化层面,社会主义实践将从中国特色转变为一般共识,马克思主义理论将从原创形态转变为现代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主义改革 新型科技革命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当代资本主义矛盾 马克思主义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