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Pm21基因调控的白粉菌早期侵染抑制和寄主细胞反应 被引量:4
1
作者 章珍 刘新红 +1 位作者 翟洪翠 王华忠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7-73,共7页
携带抗白粉病基因Pm21的小麦材料对白粉病免疫,叶片可见坏死斑。苗期人工接种小麦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 f.sp. tritici)和病原侵染初期的细胞学观察表明,在互作位点,携带Pm21基因的抗病材料上表皮细胞乳突形成时间与感病对照差异不... 携带抗白粉病基因Pm21的小麦材料对白粉病免疫,叶片可见坏死斑。苗期人工接种小麦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 f.sp. tritici)和病原侵染初期的细胞学观察表明,在互作位点,携带Pm21基因的抗病材料上表皮细胞乳突形成时间与感病对照差异不明显,但乳突的大小、致密度、持续时间及乳突中H2O2染色较对照有明显差异,并由此显著降低白粉菌的侵入频率。抗病材料上发生多次侵染未成功导致白粉菌附着胞畸形。对于少数成功侵入并形成吸器的白粉菌,抗病材料表皮细胞发生过敏性反应,限制白粉菌吸器和二级菌丝的发展。因此,Pm21调控的白粉病抗病反应在细胞水平上表现为细胞壁加固和过敏性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白粉病 PM21 细胞壁加固 过敏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温室西花蓟马种群分布及为害情况调查——以天津都市型现代农业核心区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高戈 贺洋 王华忠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1年第3期139-141,共3页
对天津都市型现代农业核心区内病虫害进行了调查,以确定西花蓟马的种群变化、空间分布及番茄果实的受害情况。结果表明:西花蓟马成虫在温、湿度相对较高的环境条件下,种群密度高,较为活跃。西花蓟马在作物种植地块中部、靠墙等区域的植... 对天津都市型现代农业核心区内病虫害进行了调查,以确定西花蓟马的种群变化、空间分布及番茄果实的受害情况。结果表明:西花蓟马成虫在温、湿度相对较高的环境条件下,种群密度高,较为活跃。西花蓟马在作物种植地块中部、靠墙等区域的植株中下部隐秘位置种群密度较高,为害严重,应该是灭虫时的主要防治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花蓟马 种群调查 空间分布 天津 温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2+)对青蛤(Cyclina sinensis)的毒性及蓄积过程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张丽岩 宋欣 +2 位作者 高玮玮 潘鹤婷 潘宝平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18-421,共4页
利用水生动物急性毒性实验方法,在6个浓度下Cd2+对青蛤的急性毒性进行测定,经回归分析后,得到Cd2+对青蛤96h半致死浓度为20.09mg/L,安全浓度为0.201mg/L。分别对半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下Cd2+在青蛤体内不同组织的蓄积情况进行了分析。结... 利用水生动物急性毒性实验方法,在6个浓度下Cd2+对青蛤的急性毒性进行测定,经回归分析后,得到Cd2+对青蛤96h半致死浓度为20.09mg/L,安全浓度为0.201mg/L。分别对半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下Cd2+在青蛤体内不同组织的蓄积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半致死浓度条件下,168h青蛤各组织Cd2+的含量依次为肌肉>内脏团>鳃;而在安全浓度下,其结果为内脏团>鳃>肌肉,内脏团对于Cd2+富集能力远高于肌肉。讨论了青蛤的养殖环境及产品检验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蛤 半致死浓度 重金属蓄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蛤(Cyclina sinensis)溶菌酶基因在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刺激下的表达 被引量:14
4
作者 潘宝平 宋欣 +2 位作者 罗凯娅 葛端阳 高玮玮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01-906,共6页
利用构建的SMART cDNA文库和高通量测序方法,得到了青蛤溶菌酶相关基因的全长,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分析了c型溶菌酶基因在鳗弧菌刺激下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青蛤有c型溶菌酶和i型溶菌酶基因,分别编码155和182个氨基酸,c型溶菌酶信... 利用构建的SMART cDNA文库和高通量测序方法,得到了青蛤溶菌酶相关基因的全长,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分析了c型溶菌酶基因在鳗弧菌刺激下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青蛤有c型溶菌酶和i型溶菌酶基因,分别编码155和182个氨基酸,c型溶菌酶信号肽为21个氨基酸并具有典型的LYZ1结构域,i型溶菌酶信号肽为19个氨基酸,其结构域为Destabilase domain结构,用于识别和切断谷氨酰胺-甲酰胺与赖氨酸ε-氨基之间的肽键。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在鳗弧菌刺激后6—24h,青蛤血细胞中c型溶菌酶的表达量出现明显上调的趋势,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c型溶菌酶基因在青蛤的免疫应答中起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蛤 c型溶菌酶 i型溶菌酶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侵染对青蛤(Cyclinasinensis)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罗凯娅 刘欣欣 +1 位作者 葛端阳 潘宝平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35-740,共6页
在鳗弧菌胁迫下测定了青蛤血清及肝脏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活力,利用SMART cDNA文库和高通量测序方法,筛选到青蛤σ型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CsGSTS)的全长。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分析CsGSTS基因的表达过程。结果表明,青蛤的CsGSTS基因cDN... 在鳗弧菌胁迫下测定了青蛤血清及肝脏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活力,利用SMART cDNA文库和高通量测序方法,筛选到青蛤σ型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CsGSTS)的全长。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分析CsGSTS基因的表达过程。结果表明,青蛤的CsGSTS基因cDNA全长793bp,编码206个氨基酸,具典型的GST-N和GST-C结构域。血清中的GSTs活力在感染后6—24h显著升高(P<0.01),肝脏GSTs活力在6—12h显著下降(P<0.05),48—96h又明显上调(P<0.01);肝脏CsGSTS基因表达水平在胁迫后3—6h降低,24h显著升高,48h达到最大值,约为对照组的3倍。说明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及其基因表达参与了青蛤的免疫应答反应。该研究为探索贝类的抗病害免疫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蛤 谷胱甘肽转移酶(GSTs) 酶活力 CsGSTS基因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伦贝尔针茅草原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刚 范宝莉 +1 位作者 文都日乐 杨殿林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96-1102,共7页
土壤真菌作为土壤微生物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的真核微生物[1-2]。真菌是构成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主要来源,具有分解有机质的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与非生物之间循环并维持正... 土壤真菌作为土壤微生物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的真核微生物[1-2]。真菌是构成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主要来源,具有分解有机质的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与非生物之间循环并维持正常运转的重要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伦贝尔 针茅草原 真菌 群落结构 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蛤(Cyclina sinensis)金属硫蛋白及硫氧还蛋白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吕达 罗凯娅 +1 位作者 潘宝平 高虹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7-51,共5页
利用构建的cDNA文库及高通量测序方法,获得金属硫蛋白及硫氧还蛋白基因全长。结果表明,青蛤金属硫蛋白和硫氧还蛋白的cDNA全长分别为776bp和804bp,金属硫蛋白基因编码74个氨基酸,包含7个CXC特征结构;硫氧还蛋白基因编码165氨基酸,包含5... 利用构建的cDNA文库及高通量测序方法,获得金属硫蛋白及硫氧还蛋白基因全长。结果表明,青蛤金属硫蛋白和硫氧还蛋白的cDNA全长分别为776bp和804bp,金属硫蛋白基因编码74个氨基酸,包含7个CXC特征结构;硫氧还蛋白基因编码165氨基酸,包含5个氨基酸构成的活性中心。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分析了两种基因在Cd2+胁迫下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金属硫蛋白基因在Cd2+胁迫下6—12hmRNA表达量急剧上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硫氧还蛋白基因在Cd2+胁迫下mRNA在6h明显升高,在6—24h与对照组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Cd2+能够诱导青蛤金属硫蛋白和硫氧还蛋白基因表达的时序性升高,二者的转录过程反映了贝类抵御重金属胁迫的分子调控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蛤 金属硫蛋白(MTs) 硫氧还蛋白(Trx)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个群体鲢mtDNA D-loop的PCR-RFLP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王淞 曹晓霞 +1 位作者 谷口顺彦 董仕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9,15,共8页
采用PCR技术扩增了湖北监利、江西瑞昌、湖南长沙3个长江野生群体和天津宁河1个人工繁殖群体(已繁殖6代)共158尾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mtDNA D-loop区段,并用14种核酸内切限制酶对扩增片段进行酶切。结果显示:所有试验... 采用PCR技术扩增了湖北监利、江西瑞昌、湖南长沙3个长江野生群体和天津宁河1个人工繁殖群体(已繁殖6代)共158尾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mtDNA D-loop区段,并用14种核酸内切限制酶对扩增片段进行酶切。结果显示:所有试验鱼均扩增出约1.6 kb的DNA片段,10种限制酶有酶切位点,共检测出16种单倍型,以单倍型Ⅰ为主,在各群体中所占比例为57.5%-90.0%。鲢4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核苷酸多样性指数为0.1885-0.6526和0.001182-0.007570。瑞昌群体与监利群体的Rogers遗传距最小,为0.1250;监利群体与宁河群体的Rogers遗传距最大,为0.2693。χ^2检验结果显示4个群体间的遗传差异显著(P〈0.01)。在4个群体中,宁河人工繁殖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均最高,并且HinfⅠ的C酶切类型为宁河群体所特有,达2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mtDNAD-loop PCR-RFLP 遗传多样性 Rogers遗传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蛤抗菌肽基因的克隆及其在组织间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刘欣欣 罗凯娅 +1 位作者 葛端阳 潘宝平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5-39,共5页
利用构建的SMART-cDNA文库及高通量测序方法,获得了青蛤抗菌肽macin家族相关基因(mytimacin)的全长序列,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了mytimacin在青蛤各组织的表达情况,并在鳗弧菌胁迫下分析了mytima-cin在外套膜中的时序表达关系。结果表... 利用构建的SMART-cDNA文库及高通量测序方法,获得了青蛤抗菌肽macin家族相关基因(mytimacin)的全长序列,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了mytimacin在青蛤各组织的表达情况,并在鳗弧菌胁迫下分析了mytima-cin在外套膜中的时序表达关系。结果表明,mytimacin基因全长461bp,开放阅读框为261bp,编码86个氨基酸,具有24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序列;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该基因在血液、肝脏、外套膜、鳃和闭壳肌等组织中普遍表达,其中外套膜表达水平最高,在鳃中表达最低;在鳗弧菌刺激后6~24h,青蛤外套膜中mytimacin的表达量出现明显上调的趋势且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说明mytimacin抗菌肽基因在青蛤的免疫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蛤 鳗弧菌 抗菌肽 实时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表达分析和基因沉默方法研究硫代硫酸硫转移酶基因TaTST与小麦抗白粉病反应的关系 被引量:4
10
作者 贺洋 岳洁瑜 王华忠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1-239,共9页
硫代硫酸硫转移酶参与植物体内的硫代谢、氰化物的清除以及活性氧的生成与清除,与植物抗病反应密切相关。小麦抗、感白粉病近等基因系材料在接种白粉菌后均诱导表达硫代硫酸硫转移酶基因TaTST,并在接种后0~48h内呈现2次诱导峰值,分别... 硫代硫酸硫转移酶参与植物体内的硫代谢、氰化物的清除以及活性氧的生成与清除,与植物抗病反应密切相关。小麦抗、感白粉病近等基因系材料在接种白粉菌后均诱导表达硫代硫酸硫转移酶基因TaTST,并在接种后0~48h内呈现2次诱导峰值,分别与白粉菌初次接触识别和附着胞侵入、吸器形成时间相对应,也与2次氧突发时间对应。TaTST在感病材料上的诱导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在抗病材料上,由此导致的活性氧过度清除可能是导致感病反应的原因之一。TaTST也参与抗病反应过程。利用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技术(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创造了TaTST基因沉默的抗病植株。尽管充分发病时间后沉默植株叶片上并未观察到肉眼可见的病斑,但侵染早期白粉菌成功侵入频率的增加和次级菌丝的有限伸长说明TaTST沉默植株抗病水平下降。TaTST沉默导致乳突致密度下降和H2O2在细胞内的扩散时间延迟。因此,TaTST可能通过调节活性氧的积累和扩散、乳突的形成等小麦-白粉菌互作早期的寄主细胞反应而参与小麦对白粉菌的抗侵入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白粉菌 硫代硫酸硫转移酶 VIG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原侵染早期小麦抗白粉病性状的构成因素剖析和QTL定位分析
11
作者 王华忠 章珍 +1 位作者 贺洋 岳洁瑜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19-1228,共10页
以国际小麦作图组织提供的W7984×Opata85重组近交群体为材料,将白粉病抗性分解为互作早期不同时间点的乳突指数、乳突级别、吸器指数和二级菌丝指数等成分性状,在成分性状鉴定和统计的基础上,进行遗传分析和相关QTL定位。白粉菌侵... 以国际小麦作图组织提供的W7984×Opata85重组近交群体为材料,将白粉病抗性分解为互作早期不同时间点的乳突指数、乳突级别、吸器指数和二级菌丝指数等成分性状,在成分性状鉴定和统计的基础上,进行遗传分析和相关QTL定位。白粉菌侵染早期乳突指数和吸器指数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均受主效单基因的调控。数量性状分析共找到34个与抗白粉病相关的QTL(21个主效QTL),分布于小麦1B、1D、2B、3A、3B、3D、4A、4B、4D、5B、6A、6B、6D、7B和7D染色体上。位于7B染色体上的QTL(QPmPI16.tn-7B)对乳突形成的影响极为显著,贡献率达48.7%,促进乳突形成的等位变异来自Opata85。不同成分性状存在共定位的QTL。成分性状的特异QTL提供了更多有关抗白粉病遗传机制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白粉病 侵染早期 成分性状 QTL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分解代谢产物阻遏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2
作者 马婉晴 章珍 +1 位作者 刘悦琳 王华忠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71-576,共6页
细菌在多种碳源共存的环境中优先利用一种(通常是葡萄糖)的现象被称为分解代谢产物阻遏效应。国内现有分子生物学及相关课程教材普遍对该效应的机理解释不清甚至给出错误的解释。大肠杆菌葡萄糖-乳糖分解代谢产物阻遏效应产生的根本原... 细菌在多种碳源共存的环境中优先利用一种(通常是葡萄糖)的现象被称为分解代谢产物阻遏效应。国内现有分子生物学及相关课程教材普遍对该效应的机理解释不清甚至给出错误的解释。大肠杆菌葡萄糖-乳糖分解代谢产物阻遏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不是胞内葡萄糖的存在,而是葡萄糖经PTS(Phosphoenolpyruvate:carbohydratephosphotransferase system)系统向胞内运输同时藕联磷酸化的过程。磷酸向葡萄糖的传递导致PTS关键组分EⅡAGlc去磷酸化形式的积累。该形式的EⅡAGlc可以与质膜上本底表达的乳糖透性酶LacY结合,阻止诱导物乳糖的吸收。cAMP的影响也是通过激活参与PTS系统的关键基因而加强了诱导物排斥作用。此外,去磷酸化形式的EⅡBGlc和YeeⅠ对全局性转录阻遏蛋白Mlc活性的抑制也保证了PTS系统关键组分蛋白的基因表达。文章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大肠杆菌分解代谢产物阻遏效应机理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相关教材有关这一内容的阐述提出了修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糖操纵子 分解代谢产物阻遏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糖类磷酸转移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鳗弧菌侵染对青蛤溶菌酶和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可君 刘阳 潘宝平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02-804,共3页
青蛤样品分别注射鳗弧菌和生理盐水,在注射后3h、6h、12h、24h、36h和48h取不同处理组血清,测定其溶菌酶(LSZ)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分析鳗弧菌对青蛤体内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鳗弧菌感染组的青蛤血液中LSZ和SOD活性均... 青蛤样品分别注射鳗弧菌和生理盐水,在注射后3h、6h、12h、24h、36h和48h取不同处理组血清,测定其溶菌酶(LSZ)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分析鳗弧菌对青蛤体内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鳗弧菌感染组的青蛤血液中LSZ和SOD活性均有显著升高的趋势,SOD在12h时达到最高,LSZ在36h达到最高,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随后呈现下降趋势。表明鳗弧菌对青蛤的LSZ与SOD酶活性影响较大,对其免疫防御系统有明显的刺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蛤 鳗弧菌 溶菌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2+)对番茄幼苗生长和蛋白质组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丽 王炼 +1 位作者 王振英 彭永康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154-2161,共8页
以3 d龄番茄幼苗为试验材料,从生理、生化和蛋白质组角度,分析0.01~1.00 mmol L–1 Cd2+处理72 h后对幼苗的影响。结果表明,Cd2+处理导致幼苗生长严重受抑,幼苗高度从对照组的4.76±0.50 cm分别降至3.79±0.05 cm(0.01 mmol L–... 以3 d龄番茄幼苗为试验材料,从生理、生化和蛋白质组角度,分析0.01~1.00 mmol L–1 Cd2+处理72 h后对幼苗的影响。结果表明,Cd2+处理导致幼苗生长严重受抑,幼苗高度从对照组的4.76±0.50 cm分别降至3.79±0.05 cm(0.01 mmol L–1 Cd2+处理,P<0.01)和1.77±0.15 cm(0.03 mmol L–1 Cd2+处理,P<0.01)。根长度从对照组的6.07±0.04 cm降至4.77±0.58 cm(0.01 mmol L–1 Cd2+处理,P<0.01)和3.65±0.66 cm(0.03 mmol L–1 Cd2+处理,P<0.01)。叶绿素含量在0.1 mmol L–1 Cd2+处理后开始下降。当幼苗用0.05 mmol L–1 Cd2+处理时,根系中有10个蛋白质斑点,叶片中有21个蛋白质斑点产生变化。利用MS/MS技术,根系中有4个蛋白质斑点得以鉴别,它们是ribosomal protein L 20(斑点1)、F-box/LRR repeat protein(斑点2)、ribosomal protein small submit 4(斑点4)和CBL-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斑点5)。在叶片中,有2个蛋白质斑点消失,4个蛋白质斑点合成,它们是ABC transporter(斑点16)、maturase-like protein(斑点17)、chalcone synthase(斑点1)、a hypothetical protein(斑点3)、an unknown protein(斑点4)和a predicated protein(斑点6)。这些被鉴别的Cd2+反应蛋白参与生物合成、mRNA转录调控和蛋白质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胁迫 蛋白质组 部分氨基酸序列 MALDI-TOF-MS 番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杂交F_1和双亲幼苗动态蛋白质组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甘富 段爽 彭永康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5-90,共6页
分别以2,3,5 d叶龄的栽培小麦京411、偏硬001和杂交F1幼苗为材料,利用动态蛋白质组技术,对F1及双亲的蛋白质变化做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双亲及F1中蛋白质差异表达现象被观察到,其中在5 d的叶子中最为明显。如在发育2 d和3 d的F1叶子中... 分别以2,3,5 d叶龄的栽培小麦京411、偏硬001和杂交F1幼苗为材料,利用动态蛋白质组技术,对F1及双亲的蛋白质变化做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双亲及F1中蛋白质差异表达现象被观察到,其中在5 d的叶子中最为明显。如在发育2 d和3 d的F1叶子中,各有15个蛋白质斑点的含量产生变化,而在5 d叶龄的叶子中,这种有变化的蛋白质斑点达27个,在这些变化的蛋白质中,偏双亲和低于双亲的为多数,如5 d的叶子中分别占41%和44%,同时,在F1叶片中观察到有蛋白质消失和新的蛋白质诱导现象产生。这些结果表明,杂种中存在蛋白质的差异表达现象,展开这方面的研究有助于对杂种优势形成机理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种优势 动态蛋白质组 差异表达 小麦 偏双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