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具有Ruddlesden-Popper结构的杂化非本征铁电体(Ca_(1-x)Sm_(x))_(3)Ti_(2)O_(7)陶瓷的制备及其物理性能
1
作者 MARCO Antonio López-Aguila 柳志旭 +2 位作者 王守宇 黄聪 刘卫芳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25,共7页
为探究稀土离子掺杂对Ca_(3)Ti_(2)O_(7)物理性能的调控,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Sm^(3+)掺杂的(Ca_(1-x)Sm_(x))_(3)Ti_(2)O_(7)(x=0,0.02,0.04)陶瓷样品,通过XRD、XPS、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以及第一性原理计算等方法对样品的晶体结构、... 为探究稀土离子掺杂对Ca_(3)Ti_(2)O_(7)物理性能的调控,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Sm^(3+)掺杂的(Ca_(1-x)Sm_(x))_(3)Ti_(2)O_(7)(x=0,0.02,0.04)陶瓷样品,通过XRD、XPS、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以及第一性原理计算等方法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光学性能、电学性能和磁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Sm^(3+)含量的增加,(Ca_(1-x)Sm_(x))_(3)Ti_(2)O_(7)的晶胞参数逐渐增大.Sm^(3+)掺杂导致氧空位减少,因此样品的漏电流随着Sm^(3+)掺杂量的增加而减小.同时,随着Sm^(3+)掺杂量的增加,样品的光学带隙呈现增大趋势.此外,第一性原理研究表明,Sm^(3+)掺杂可在体系中诱导出磁性能,进一步丰富了该材料的物理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_(1-x)Sm_(x))_(3)Ti_(2)O_(7)陶瓷 铁电性 氧空位 光学带隙 第一性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氟的应用进展
2
作者 刘浩港 马珍珍 +4 位作者 郑令娜 竺云 王萌 汪冰 丰伟悦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49-1155,共7页
氟及其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农业和生物医药等领域,其在环境中的分布与循环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准确分析氟及其化合物在样品中的含量、形态和空间分布,对于环境保护和公共健康研究至关重要。综... 氟及其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农业和生物医药等领域,其在环境中的分布与循环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准确分析氟及其化合物在样品中的含量、形态和空间分布,对于环境保护和公共健康研究至关重要。综述了现有的氟分析方法,重点探讨了近年来发展的基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技术的氟分析方法及应用,深入讨论了这类方法如何通过质量转移策略,显著降低ICP-MS谱图中的多原子离子干扰,提高了氟分析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从而为氟及其化合物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和研究途径。最后,对基于ICP-MS的氟分析方法及应用作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物 氟分析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碰撞反应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热频谱检测技术的非均匀材料导热系数二维重构算法
3
作者 李云 吕跃凯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2期23-27,共5页
在材料热学参数深度剖面重构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基于光热检测技术的材料参数分布重构算法,用于处理有关二维非均匀材料热学和光学参数的反问题,实现对存在损伤性裂纹或含有杂质的薄板状样品的无损检测与评价.同时,该算法也是处理... 在材料热学参数深度剖面重构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基于光热检测技术的材料参数分布重构算法,用于处理有关二维非均匀材料热学和光学参数的反问题,实现对存在损伤性裂纹或含有杂质的薄板状样品的无损检测与评价.同时,该算法也是处理三维不均匀固体材料物理参数重构的理论基础.通过模拟光热信号对算法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通过3次迭代,重构函数的形态与原始函数的形态吻合良好,这说明基于光热检测技术的反演方法在理论层面上可靠、有效,可用于处理二维板状非均匀固体样品的热学参数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重构算法 光热频谱检测技术 非均匀材料 热传导方程 导热系数 光热频谱 反演 脉冲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界面工程化Ni(OH)_(2)@CoP核壳结构纳米阵列电解水性能研究
4
作者 吕超杰 成伽润 +3 位作者 关春阳 鲁成兴 李美平 张丹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1-30,共10页
过渡金属基电催化剂因其丰富的地球储量和低廉的制造成本,被视为未来替代贵金属基电解水制氢催化剂的有力候选材料之一。但较低的导电性、较差的催化活性以及极速衰减的催化稳定性使其单独使用时催化性能差强人意,故必须进行合理改性进... 过渡金属基电催化剂因其丰富的地球储量和低廉的制造成本,被视为未来替代贵金属基电解水制氢催化剂的有力候选材料之一。但较低的导电性、较差的催化活性以及极速衰减的催化稳定性使其单独使用时催化性能差强人意,故必须进行合理改性进而提升其催化性能。界面工程已被证实为调控催化位点电子结构、优化活性位点与反应中间体的吸附能以及提升材料催化性能的有效手段之一。基于此,本研究以泡沫镍为基底,通过水热法-磷化法-电沉积法系列操作,制得Ni(OH)_(2)纳米片/CoP纳米线的自支撑异质核壳阵列结构(Ni(OH)_(2)@CoP/NF)。其中,Ni(OH)_(2)与CoP之间的异质界面会导致界面域电子的定向转移以及对Co位点的电子结构调制,这不仅会在界面区域产生大量的高活性位点,还可以将活性位点优化到最佳状态,从而获得更高的催化活性。得益于此,在1 mol/L KOH溶液中,Ni(OH)_(2)@CoP/NF作为析氧反应和析氢反应催化材料时,分别仅需224 mV和65 mV的过电位即可达到10 mA·cm^(-2)的电流密度。作为双功能催化剂,该电极所组装的双电极体系仅需1.52 V即可实现10 mA·cm^(-2)的电流输出,且兼具良好的催化耐久性。本研究为设计制备高效双功能电解水制氢催化剂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对进一步拓展非贵过渡金属化合物的工业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水制氢 过渡金属化合物 界面工程 氢氧化镍@磷化钴核壳阵列结构 双功能电解水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被引量:2
5
作者 王艾 侯丹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16年第3期57-60,共4页
物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理解物理知识的本质,通过建构主义学习观进行学习,同时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学习方式及教学评价四方面提出了重大创新性要求,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POE演示物理实验教学策略是针对演示实验教学提出的,将... 物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理解物理知识的本质,通过建构主义学习观进行学习,同时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学习方式及教学评价四方面提出了重大创新性要求,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POE演示物理实验教学策略是针对演示实验教学提出的,将演示实验教学分为预测、观察和解释三个阶段,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本质的同时,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E教学策略 物理演示实验教学 综合素养 知识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O2/石墨烯负极材料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波 周峻丞 李德军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7-32,共6页
为了提高锂离子电池锡基负极材料的比容量,以SnCl4·5H2O和石墨烯为原料,通过气相沉积法和高温烧结制备了SnO2/石墨烯复合材料,并研究了不同烧结温度对SnO2/石墨烯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SnO2颗粒沉积并嵌入在石墨烯的层间,石墨... 为了提高锂离子电池锡基负极材料的比容量,以SnCl4·5H2O和石墨烯为原料,通过气相沉积法和高温烧结制备了SnO2/石墨烯复合材料,并研究了不同烧结温度对SnO2/石墨烯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SnO2颗粒沉积并嵌入在石墨烯的层间,石墨烯的层状结构能够缓冲SnO2的体积膨胀,进而有效提高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利用电子扫描显微镜、X线能谱和X线衍射等表征方法和循环伏安等电化学性能测试方法对材料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当烧结温度为400℃时,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最好,在电流密度为100 mA/g时,充放电循环50周后,其放电比容量仍能保持在716.6 mA·h/g;在电流密度为1 A/g时,放电比容量为431.9 mA·h/g.因此,该材料在商用锂离子电池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锡/碳复合材料 氧化锡 石墨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引起C掺杂CaO材料磁性变化的第一性原理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实 赵辉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4期25-29,共5页
为研究C掺杂CaO材料的磁性随压强的变化关系,利用第一性原理研究方法中的密度泛函理论(DFT),结合广义梯度近似(GGA),分别对无压力情况下CaO和Ca4O3C材料以及高压条件下Ca4O3C材料的能带结构和电子态密度进行计算,并分析压强与Ca4O3C磁... 为研究C掺杂CaO材料的磁性随压强的变化关系,利用第一性原理研究方法中的密度泛函理论(DFT),结合广义梯度近似(GGA),分别对无压力情况下CaO和Ca4O3C材料以及高压条件下Ca4O3C材料的能带结构和电子态密度进行计算,并分析压强与Ca4O3C磁矩、体积和总能量三者的关系.结果表明:C的掺入使CaO材料产生磁性,且在无压力条件下Ca4O3C材料的铁磁性最强,随着压强的逐渐增加,Ca4O3C的铁磁性随之减弱,并在475GPa时完全消失,完成磁性相变,由铁磁态(FM)转变成非铁磁态(NM).Ca4O3C材料的铁磁性可用双交换机制和杂化轨道理论解释,且由此可知含C掺杂的CaO材料的铁磁性比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 C掺杂CaO材料 高压条件 铁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质多孔材料中纤维间接触点数量的理论模型
8
作者 白赫 钱晓明 +3 位作者 范金土 钱幺 刘永胜 王小波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1-26,共6页
为深入研究纤维质多孔材料的微观结构,通过建立纤维间接触点数量的理论模型,分别研究纤维在空间中三维和二维分布情况下,纤维间接触点数量的理论值。根据泊松分布的特点,结合Sampson等的研究结论,建立纤维间接触点数量、纤维直径和孔隙... 为深入研究纤维质多孔材料的微观结构,通过建立纤维间接触点数量的理论模型,分别研究纤维在空间中三维和二维分布情况下,纤维间接触点数量的理论值。根据泊松分布的特点,结合Sampson等的研究结论,建立纤维间接触点数量、纤维直径和孔隙率的函数关系。使用Geo-Dict软件模拟纤维结构,同时计算纤维间接触点数量,再分别将纤维不同取向的理论预测值和前人研究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当纤维长径比不变时,纤维数量与纤维间接触点数量呈线性正比关系;当孔隙率不变时,纤维直径与纤维间接触点数量呈反比关系;当纤维直径固定时,纤维间接触点数量随孔隙率增加而减少;当纤维直径大于40μm时,接触点数量不随孔隙率的变化而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材料 微观结构 纤维取向 分布函数 纤维间接触点数量 理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膜/MnO_2柔性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容性能 被引量:5
9
作者 张燕 刘瑞楠 邓建华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25,共5页
为了制备性能优异的柔性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以横向网络状分布的柔性碳纳米管薄膜为基底,通过与二氧化锰的复合,制备出碳纳米管膜/MnO_2柔性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分别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拉曼光谱、X线光电子能谱、恒电流充放电和... 为了制备性能优异的柔性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以横向网络状分布的柔性碳纳米管薄膜为基底,通过与二氧化锰的复合,制备出碳纳米管膜/MnO_2柔性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分别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拉曼光谱、X线光电子能谱、恒电流充放电和循环稳定性等测试表征材料的形貌、结构和电容性能.结果表明:碳纳米管膜/MnO_2复合材料的比电容最高可达297 F/g,且碳纳米管膜/MnO_2柔性电极材料在比电容大于200 F/g时依然拥有优良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膜 二氧化锰 柔性电极材料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虚拟增强现实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侯丹 宋昊泽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18年第3期69-74,共6页
核心素养培养的时代要求对物理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挑战需要有新的教学手段和方式与之相适应,3D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机遇。在分析3D虚拟增强现实技术的教育需求和3D教育三要素的基础上,总结出3D虚拟增强现实技... 核心素养培养的时代要求对物理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挑战需要有新的教学手段和方式与之相适应,3D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机遇。在分析3D虚拟增强现实技术的教育需求和3D教育三要素的基础上,总结出3D虚拟增强现实技术能够为教学提供逼真性、沉浸性和交互性强的教学及问题解决情境,完成在课堂上不可能完成的实验和展示。以《平抛运动》作为教学实例进行实证研究,应用3D虚拟增强现实技术可以有效的促进中学物理教学改革,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虚拟增强现实技术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3D教育三要素 教学情境 物理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超级电容器用二维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韩燕 崔健 于跃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6,共16页
近年来,对柔性、可穿戴电子器件的需求日益增长,推动了人们对高性能柔性超级电容器的相关研究.二维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电化学性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二维材料的制备方法,随后综合论述了二维材料,包括石墨... 近年来,对柔性、可穿戴电子器件的需求日益增长,推动了人们对高性能柔性超级电容器的相关研究.二维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电化学性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二维材料的制备方法,随后综合论述了二维材料,包括石墨烯及其衍生物、过渡金属硫属化合物和过渡金属碳/氮化物的结构特点及其所制备的自支撑薄膜在柔性超级电容器应用中的最新进展,最后指出柔性超级电容器发展面临的挑战及这一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材料 柔性超级电容器 石墨烯 二硫化钼 碳/氮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在不同碳载体材料中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波 刘佳 +1 位作者 刘晓晨 李德军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49-756,共8页
为了探索碳载体材料结构对于硫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本文通过高温固相法将升华硫与石墨烯、导电炭黑、多孔碳等三种不同结构的碳载体材料复合,制备得到硫含量相近的三种硫碳复合材料.通过电镜扫描、低温氮吸附、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所制... 为了探索碳载体材料结构对于硫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本文通过高温固相法将升华硫与石墨烯、导电炭黑、多孔碳等三种不同结构的碳载体材料复合,制备得到硫含量相近的三种硫碳复合材料.通过电镜扫描、低温氮吸附、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所制备的硫碳复合材料的结构和硫的分布状态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并进一步对三种复合材料进行了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硫负载到多孔碳中的电化学性能最好,其初始放电比容量达到了1623.2 m A·h·g-1,循环100周之后,其放电比容量仍能保持在845 m A·h·g-1.这主要因为相比于石墨烯的层状结构和导电炭黑的链状结构,多孔碳材料中含有大量的微孔和介孔,负载硫后,与硫分子的接触面积大,活性物质的利用率高,从而提高了硫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硫电池 硫/碳复合材料 多孔碳材料 石墨烯 导电炭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2SnO4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欣 邓建华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4-28,共5页
为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充放电速度以及循环使用时间,通过改变NaOH的含量,采用一步水热法对Zn2SnO4负极材料进行制备和优化设计,并对其形貌、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NaOH含量的增加,Zn2SnO4负极材料逐步由颗粒状... 为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充放电速度以及循环使用时间,通过改变NaOH的含量,采用一步水热法对Zn2SnO4负极材料进行制备和优化设计,并对其形貌、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NaOH含量的增加,Zn2SnO4负极材料逐步由颗粒状向针状和棒状结构转变,并伴随着ZnO和SnO2等杂质的出现.此外,具有颗粒状形貌的Zn2SnO4负极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其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1353.5 mA·h/g,且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特性,在快速充放电锂、钠离子电池应用方面展现出了良好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水热合成 锡酸锌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O_2/碳纳米管膜柔性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容性能 被引量:2
14
作者 韩阿龙 邓建华 李德军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4期25-29,共5页
为了获得比电容大、工作稳定性高的柔性超级电容器,在碳纳米管膜上利用恒电流沉积法在不同沉积时间和沉积电流密度下沉积MnO_2,制备出了MnO_2/碳纳米管膜柔性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分别利用扫描电镜和X线衍射对所得电极材料的形貌和结构... 为了获得比电容大、工作稳定性高的柔性超级电容器,在碳纳米管膜上利用恒电流沉积法在不同沉积时间和沉积电流密度下沉积MnO_2,制备出了MnO_2/碳纳米管膜柔性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分别利用扫描电镜和X线衍射对所得电极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并通过恒电流充放电测试和交流阻抗谱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电容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电容性能可以通过调节MnO_2的沉积电流密度和沉积时间来控制;沉积电流密度为1 A/g、沉积时间为20 min条件下制备所得MnO_2/碳纳米管膜复合材料的比电容可达356 F/g,是纯碳纳米管膜比电容的7.5倍.此外,MnO_2/碳纳米管膜复合材料的比电容经200次充放电循环后维持在初始值的96.6%,显示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在高性能柔性超级电容器应用方面展现了一定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膜 二氧化锰 超级电容器 柔性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电池正极材料ε-VOPO4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娜 苏蓉 赵辉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21,共5页
为了研究锂电池电极材料ε-VOPO4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电化学性能,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从锂的插层位置、形成能、能带结构、态密度及电荷布居分布等方面,对Li原子嵌入过程中,锂电池正极材料ε-VOPO4的结构和电子性能进... 为了研究锂电池电极材料ε-VOPO4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电化学性能,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从锂的插层位置、形成能、能带结构、态密度及电荷布居分布等方面,对Li原子嵌入过程中,锂电池正极材料ε-VOPO4的结构和电子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Li原子在V-O八面体与P-O四面体之间的间隙能稳定存在且不会引起ε-VOPO4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Li原子的嵌入会使结构的能带间隙从2.002 eV减小到0.895 eV,导电性增强. Li-O键的键能(-0.1e、-0.02e)接近0表明ε-Lix(VOPO4)4(x=1,2)中Li原子与O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很弱. Li在ε-Lix(VOPO4)4中的高离子性有利于Li在ε-VOPO4化合物中可逆的嵌入和脱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第一性原理 ε-VOPO4电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亚铜/多孔硅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
16
作者 杜冀川 严达利 +2 位作者 夏曙光 范琳 李申予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7-22,共6页
为研究氧化亚铜/多孔硅(CuO/PS)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以沉积时间为变量,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在p型多孔硅(PS)上沉积不同含量的氧化亚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CuO/PS复合材料样品的形貌和结构,利用电化... 为研究氧化亚铜/多孔硅(CuO/PS)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以沉积时间为变量,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在p型多孔硅(PS)上沉积不同含量的氧化亚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CuO/PS复合材料样品的形貌和结构,利用电化学工作站进行循环伏安(CV)、恒流充放电(CP)和交流阻抗(IMP)等电化学性能测试,采用BET测试法表征样品的比表面积.结果表明:CuO晶粒在多孔硅的孔壁和表层沿(111)和(200)晶面择优生长,随着沉积时间的增加,CuO晶粒聚集成珊瑚状.复合材料展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当充电电流为0.01 mA时,沉积时间为90 min的复合材料样品的比容量为1 149 mF/g,约为多孔硅的2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亚铜 多孔硅 沉积时间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0.7Ni0.5Mn0.3Fe0.2O2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其储钠性能
17
作者 田燕 邓建华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3-28,共6页
为提升钠离子电池的储钠性能,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Na0.7Ni0.5Mn0.3Fe0.2O2层状金属氧化物正极材料,并探讨了柠檬酸含量对材料形貌、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形貌和结构分析表明,所得电极材料的成分主要为多晶Na0.7Ni0.5Mn0.3Fe0.2O2,... 为提升钠离子电池的储钠性能,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Na0.7Ni0.5Mn0.3Fe0.2O2层状金属氧化物正极材料,并探讨了柠檬酸含量对材料形貌、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形貌和结构分析表明,所得电极材料的成分主要为多晶Na0.7Ni0.5Mn0.3Fe0.2O2,并伴有少量Ni O;随着柠檬酸含量的增加,Na0.7Ni0.5Mn0.3Fe0.2O2的颗粒尺寸减小但团聚现象更加明显.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当柠檬酸与金属氧化物的物质的量比为0.3∶1时,所得Na0.7Ni0.5Mn0.3Fe0.2O2正极材料具有最优的电化学性能,其首圈放电比容量高达128.1 mA·h/g,经50次充放电循环后,仍能释放出91.6 mA·h/g的可逆比容量.此外,Na0.7Ni0.5Mn0.3Fe0.2O2正极材料还拥有良好的倍率特性,在1.0 C高倍率下,其放电比容量可达84.4 m A·h/g,在快速充放电钠离子电池应用方面展现出良好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层状金属氧化物 溶胶-凝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零维有机-无机杂化材料(C_(6)H_(14)N)_(3)[Sb_(3)I_(12)]的合成与光电性能
18
作者 陈晓丽 雷蕴麟 王守宇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25,共7页
为了解决铅基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不稳定性和铅元素毒性对其进一步发展和商业化应用的限制,采用水热法利用三价阳离子Sb^(3+)设计制备了一种新型无铅杂化材料(C_(6)H_(14)N)_(3)[Sb_(3)I_(12)].分别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粉末X射线衍射、U... 为了解决铅基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不稳定性和铅元素毒性对其进一步发展和商业化应用的限制,采用水热法利用三价阳离子Sb^(3+)设计制备了一种新型无铅杂化材料(C_(6)H_(14)N)_(3)[Sb_(3)I_(12)].分别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粉末X射线衍射、UV-3600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仪、数字源表和数字示波器等对其晶体结构和光电性能等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C_(6)H_(14)N)_(3)[Sb_(3)I_(12)]为典型的零维结构,相比于锑基化合物SbI_(3)和Cs_(3)Sb_(2)I_(9)具有更小的光学带隙,且在375 nm激光下表现出明显的光电响应,与传统无机材料的光电探测器相比具有更快的响应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 水热法 光电性能 零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CrN系列刀具涂层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艳梅 张蕊 +5 位作者 黄美东 薛锐 白乌力吉 王重阳 张冬青 王铁钢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3,共13页
刀具涂层能够有效阻挡刀具材料与工件间的元素扩散,减少因摩擦产生的大量切削热,解决硬质合金刀具加工时面临的易磨损、寿命短等问题,近年来成为高速切削领域的研究热点,并得到快速发展.AlCrN涂层凭借优异的力学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但在... 刀具涂层能够有效阻挡刀具材料与工件间的元素扩散,减少因摩擦产生的大量切削热,解决硬质合金刀具加工时面临的易磨损、寿命短等问题,近年来成为高速切削领域的研究热点,并得到快速发展.AlCrN涂层凭借优异的力学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但在高速高载热负荷的切削环境下,涂层的抗氧化性能和耐磨性能还有待提高.因此,国内外研究者通过在AlCrN涂层中掺杂各种元素改善其服役性能.本研究分别介绍了Si和Ti掺杂对涂层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归纳了V和Mo掺杂自润滑涂层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分析了O掺杂对涂层性能的影响及其影响机理.最后,总结了兼具耐磨和抗氧化性能的高熵合金刀具涂层领域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难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rN基 刀具涂层 自润滑 微观结构 力学性能 抗氧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制光学参量放大器对双机械振子量子纠缠与压缩的影响
20
作者 杜宏杰 郭金良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48,共7页
为了研究包含调制光参量放大器(optical parametric amplifier,OPA)的双机械振子腔光力系统中的量子纠缠和机械压缩,通过数值求解和解析求解,讨论了系统的有关参数,如OPA相位、调制频率、热声子数和相位增益量在腔光力系统中对量子纠缠... 为了研究包含调制光参量放大器(optical parametric amplifier,OPA)的双机械振子腔光力系统中的量子纠缠和机械压缩,通过数值求解和解析求解,讨论了系统的有关参数,如OPA相位、调制频率、热声子数和相位增益量在腔光力系统中对量子纠缠和机械压缩的影响,重点分析了调制OPA对产生力学纠缠和机械压缩的作用.结果表明:本光学腔不需要额外的压缩光来驱动,并在较易实现的参数条件下通过调制OPA增强了2个机械振子间的纠缠.当系统处于稳定状态时,在边带可分辩和不可分辨条件下均可产生机械压缩,并可通过调制OPA在边带可分辨条件下实现强机械压缩.此外,在调制OPA的辅助下,机械振子间的纠缠和机械压缩对环境温度具有很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光力系统 量子纠缠 机械压缩 LANGEVIN方程 调制光参量放大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