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资源与水环境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2
1
作者 贾美清 张鹏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86-189,共4页
总结了天津师范大学水资源与水环境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情况和取得的初步成效,就重点实验室的人才队伍建设、仪器管理、仪器开放共享、实验数据管理、日常安全管理和制度建设提出了若干建议,为实验室今后快速、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实验室建设 人才队伍建设 仪器开放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分析的土壤体积含水量动态研究
2
作者 吴越 郝慧清 +3 位作者 郝永红 盖玉婧 李泽溦 刘彦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59,68,共9页
为了解自然条件下土壤水分的运移规律,基于2010—2016年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农业综合试验场不同植被区域的土壤水分数据,采用交叉小波和小波相干等方法,分析土壤水分对不同气象指标和植被的响应模式.结果表明:①红杉林、橡树林和草... 为了解自然条件下土壤水分的运移规律,基于2010—2016年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农业综合试验场不同植被区域的土壤水分数据,采用交叉小波和小波相干等方法,分析土壤水分对不同气象指标和植被的响应模式.结果表明:①红杉林、橡树林和草地的土壤年均体积含水量分别为0.154、0.113和0.254 m^(3)/m^(3),红杉林和橡树林等乔木林的土壤体积含水量长年低于同等条件下草地的值,且差异在冬季更加显著.②在年际尺度上,3种植被的土壤体积含水量与降水、温度均呈显著的绝对相关性.降水与草地土壤体积含水量的潜在因果性较弱,与红杉林土壤体积含水量的潜在因果性较强;温度与草地土壤体积含水量的潜在因果性较强,与红杉林土壤体积含水量的潜在因果性较弱.③在月际至半年际尺度上,3种植被的土壤体积含水量与温度的因果关系很弱,与降水的因果关系较强.④土壤体积含水量峰值的出现早于当年降水和温度的峰值.上述差异化现象与不同植被的根系固水、吸水能力以及叶片的保温能力、覆盖面积不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体积含水量 交叉小波 小波相干 相关性分析 植被 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孔岩心黏土混浊水电导率、黄铁矿、pH相关性分析及其在古沉积环境复原的应用:以渤海湾西岸平原DC01孔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方晶 王福 +5 位作者 方雨婷 潘隆 李杨 胡克 齐乌云 王中良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54-1164,共11页
为探讨复原海岸平原沉积环境和精确划分海陆相地层的有效方法,对渤海湾西岸海河以南平原深达30 m的DC01孔岩心以约20cm间距取样,测试黏土混浊水电导率(EC)、黄铁矿质量分数(w(FeS_2))和pH值,并开展相关分析研究。结果显示,EC与w(FeS_2)... 为探讨复原海岸平原沉积环境和精确划分海陆相地层的有效方法,对渤海湾西岸海河以南平原深达30 m的DC01孔岩心以约20cm间距取样,测试黏土混浊水电导率(EC)、黄铁矿质量分数(w(FeS_2))和pH值,并开展相关分析研究。结果显示,EC与w(FeS_2)正相关(相关系数r为0.47),而EC与pH以及w(FeS_2)与pH均负相关(r分别为-0.43和-0.52)。根据EC值的大小将DC01孔自下至上分成5个带(Ⅰ—Ⅴ),进一步分别对5个带的EC、w(FeS_2)及pH做相关分析,结果显示,Ⅱ带相关性最为突出:EC与w(FeS_2)的相关系数为0.83,极强正相关;EC与pH的相关系数为-0.77,强负相关;w(FeS_2)与pH的相关系数为-0.45,呈中等程度负相关。根据Ⅱ带的EC和w(FeS_2)极强正相关、且EC和w(FeS_2)均明显偏高以及多发育黑色泥炭和腐殖质黏土等特征,推断Ⅱ带为受海水影响的盐沼环境;结合AMS14 C测年结果,推测8 260~7 470cal.B.P.期间,海水曾经影响到DC01孔的位置。另外,Ⅳ带的EC值也偏高,但w(FeS_2)却较低,其EC与w(FeS_2)的相关系数为-0.03,不呈正相关关系,其原因是因为接近地表的上部沉积物因淋溶作用,在Ⅳ带形成淀积层导致EC异常偏高;最上层的Ⅴ带为淋溶层,这样就导致钻孔上部(深6.7m以上)Ⅳ带和Ⅴ带EC与w(FeS_2)的相关性出现异常。因此在讨论沉积物上部沉积环境时,将EC与w(FeS_2)综合分析可以更精确地划分钻孔岩心的沉积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西岸平原 黏土混浊水电导率 黄铁矿质量分数 PH 相关分析 沉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滨海地区地下水中氟的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菲 朱兆洲 李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45-50,共6页
地下水中氟含量过高是造成地氟病的重要原因。通过对地下水中氟的含量和水化学特征分析发现:天津滨海地区深层地下水中氟的含量在0.98~5.51 mg/L之间,平均高达2.78 mg/L,绝大部分水体中氟的含量都超过了国家规定安全饮用标准。氟在地... 地下水中氟含量过高是造成地氟病的重要原因。通过对地下水中氟的含量和水化学特征分析发现:天津滨海地区深层地下水中氟的含量在0.98~5.51 mg/L之间,平均高达2.78 mg/L,绝大部分水体中氟的含量都超过了国家规定安全饮用标准。氟在地下水中呈现出随着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的趋势:枯水期第Ⅱ、Ⅲ组含水组地下水中氟的含量明显高于第Ⅳ、Ⅴ含水组地下水;丰水期第Ⅱ含水组高于其下部的含水组。氟的含量在枯水期高于丰水期。造成上述分布特征主要是由以下因素造成的:北部山区含氟较高的花岗岩分布广泛及历史上发生的多次海侵活动为滨海地区高氟地下水提供了丰富的物源;滨海地区平原地带及富含钙核的海相沉积环境为氟离子在此处富集提供了条件。较高的pH值和HCO3-在水岩相互作用中对氟离子的溶解富集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种溶解作用在枯水期表现得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地下水 分布规律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南港工业区海区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潘隆 方晶 +4 位作者 田立柱 李杨 王福 齐乌云 王中良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62-471,共10页
通过对南港工业区毗邻海域采集的40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做粒度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大部分采样点沉积物为粘土质粉砂,仅有少数3个采样点为粉砂,1个采样点为砂质粉砂.又根据沉积物粒度参数特征,将研究区划分为3组沉积环境:I组沉积物平均粒... 通过对南港工业区毗邻海域采集的40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做粒度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大部分采样点沉积物为粘土质粉砂,仅有少数3个采样点为粉砂,1个采样点为砂质粉砂.又根据沉积物粒度参数特征,将研究区划分为3组沉积环境:I组沉积物平均粒径相对较大,沉积物砂含量较高,水动力为中低能,根据沉积物粒径和海域位置又分为受河流影响较强沿岸流影响较弱的沉积环境(I-1组)和受河流影响较小潮流影响较大的沉积环境(I-2组); II组为受较强河流水动力和潮流水动力双重影响的潮下带沉积环境; III组沉积物整体上颗粒较粗,水动力环境较为稳定,为受季节性湾内环流影响的沉积环境.另外,研究区西南岸潮间带向东北部,沉积物粒径变细,原因是西南岸河流将粗颗粒物质携带至潮间带,在河流和沿岸流共同作用下向北运行,受到南港工业区阻挡,粗粒沉积物沉积,细颗粒物质随水流反弹向南回流后,又在向北移动的环流作用下向东北方向移动,造成该海域沉积物偏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地质学 粒度特征 表层沉积物 沉积环境 南港工业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补奖政策下荒漠草原不同牧户群体的载畜率响应分析
6
作者 特力格尔 白海花 +3 位作者 李飞 春亮 路艳峰 李冰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7-116,共10页
在草原补奖政策实施两轮后,进一步优化政策内容和实施过程,从而兼顾牧民利益和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恢复,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本研究对荒漠草原地区的6个牧业苏木(镇)牧户进行分层抽样调查,并结合卫星遥感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和统... 在草原补奖政策实施两轮后,进一步优化政策内容和实施过程,从而兼顾牧民利益和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恢复,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本研究对荒漠草原地区的6个牧业苏木(镇)牧户进行分层抽样调查,并结合卫星遥感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和统计方法对草原补奖政策背景下的荒漠草原牧户载畜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影响荒漠草原牧户载畜率的各因素中,草原补奖政策因素作用最大。牧户载畜率与草原补奖金额及其在牧户家庭收入中的占比呈指数型递减关系,二者达到一定水平后牧户载畜率的下降趋缓。本研究基于拟合方程,以载畜率1羊单位/hm^(2)为参考值计算草原补奖金额(29296.93元)及其收入占比(23.79%),并据此划分牧户群体,分析不同牧户群体对草原补奖政策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补奖金额<29296.93元且补奖占比<23.79%的牧户群体响应最好,其载畜率随着草原补奖金额及其占比的增加而快速下降;补奖金额<29296.93元且补奖占比>23.79%的牧户群体、补奖金额>29296.93元且补奖占比<23.79%的牧户群体响应有限,是下一步提升补奖措施有效性的目标牧户群体;而补奖金额>29296.93元且补奖占比>23.79%牧户群体响应不明显。下一步应将资金偏重于对政策响应较强的群体,提升补奖措施的有效性。未来荒漠草原地区草原补奖政策应在提高补奖标准的基础上,将不同牧户群体的家庭经济特征因素纳入考量,并且分不同的牧户特征群体来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补奖 牧户 载畜率 荒漠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巢湖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3
7
作者 朱兆洲 王中良 +1 位作者 高博 王仕禄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39-644,共6页
采用液-液萃取法和ICP-MS测试技术对巢湖的溶解态稀土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巢湖的溶解态稀土的含量与世界淡水相当,丰水期的样品含量高于其他季节。pH值和悬浮物、胶体是控制巢湖水体中溶解态稀土含量的主要因素。巢湖的溶解态稀... 采用液-液萃取法和ICP-MS测试技术对巢湖的溶解态稀土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巢湖的溶解态稀土的含量与世界淡水相当,丰水期的样品含量高于其他季节。pH值和悬浮物、胶体是控制巢湖水体中溶解态稀土含量的主要因素。巢湖的溶解态稀土的分布模式以平坦型为主,少数呈现重稀土富集。丰水期和枯水期的溶解态稀土的(La/Yb)N值从西半湖区到东半湖区呈现有规律性的逐渐增大,并且丰水期的(La/Yb)N值低于枯水期。在富营养化湖泊中,胶体和水生生物可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PH值 胶体 悬浮物 富营养化 巢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感湖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4
8
作者 朱兆洲 刘丛强 +3 位作者 王中良 王仕禄 周志华 李军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85-789,共5页
采用液.液萃取法,连续提取法和ICP-MS测试技术,对龙感湖不同季节水和颗粒物中稀土元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龙感湖的溶解态稀士含量极低,稀士总含量(EREE)在35.14—129.81ng/kg之间,且季节性变化明显。龙感湖溶解态稀土元素... 采用液.液萃取法,连续提取法和ICP-MS测试技术,对龙感湖不同季节水和颗粒物中稀土元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龙感湖的溶解态稀士含量极低,稀士总含量(EREE)在35.14—129.81ng/kg之间,且季节性变化明显。龙感湖溶解态稀土元素表现出平坦型的页岩配分模式,这是由于在草型湖泊中溶解态稀土主要以吸附在微细胶体上的形式存在,水粒相互作用在这个过程中起主要控制作用。悬浮物中的稀土含量顺序为:残渣态〉〉Fe—Mn结合态〉〉有机态和AEC态,颗粒物中稀土元素主要以残渣态形式存在。Fe—Mn结合态、有机态和AEC态的页岩配分模式为中稀士富集,残渣态的页岩配分模式为平坦型。这说明中稀土与轻重稀士相比具有更强的潜在地球化学活性,但在龙感湖的环境中的迁移能力相对轻重稀土来说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感湖 稀土元素 胶体 颗粒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神经网络与支持向量机的小流域日径流量预测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马乐宽 邱瑀 +2 位作者 赵越 李雪 王玉秋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6年第5期23-27,共5页
数据驱动水文模型可以在不考虑复杂物理过程的情况下,实现对数据种类较少的小流域日径流量的准确预测。本研究基于安徽省黄山市月潭水文监测站点2009-2012年的日径流量监测数据,分别构建粒子群寻优算法改进的神经网络(PSO-BPNN)以及支... 数据驱动水文模型可以在不考虑复杂物理过程的情况下,实现对数据种类较少的小流域日径流量的准确预测。本研究基于安徽省黄山市月潭水文监测站点2009-2012年的日径流量监测数据,分别构建粒子群寻优算法改进的神经网络(PSO-BPNN)以及支持向量机(PSO-SVM)模型。通过进行不同形式的模型结果比较发现,两类模型均有较好的拟合能力及泛化能力,其中基于三日流量数据的(PSO-SVM)模型具有最优模拟结果,可以考虑用于月潭流域日径流量的预测,实现流域内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相关灾害的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径流量 神经网络 支持向量机 粒子群寻优 日径流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岸滤系统对氨氮的吸附作用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金生 蔡伟海 +4 位作者 左锐 孟利 刘嘉蔚 潘明浩 翟远征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9-106,共8页
岸滤系统对水质的净化作用是傍河取水过程中水质安全的重要保障.哈尔滨第一水源地为典型的松花江傍河水源地,本文以其岸滤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静态吸附批实验分析不同深度含水层介质对氨氮的吸附去除特征,并研究了氨氮初始质量浓度、温... 岸滤系统对水质的净化作用是傍河取水过程中水质安全的重要保障.哈尔滨第一水源地为典型的松花江傍河水源地,本文以其岸滤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静态吸附批实验分析不同深度含水层介质对氨氮的吸附去除特征,并研究了氨氮初始质量浓度、温度、pH等对含水层介质吸附氨氮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深度含水层介质对氨氮的吸附作用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模型,吸附过程为单分子层吸附,受化学作用控制;随深度增加,含水层介质对氨氮的吸附能力减小,岸滤系统的净水能力减弱;氨氮吸附量与初始质量浓度呈正相关关系,含水层介质对NH^(+)_(4)的吸附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抑制了吸附作用;pH增加,H^(+)对NH^(+)_(4)的竞争吸附作用减小,且含水层介质表面电负性增大,对NH^(+)_(4)的吸附能力增强.综合对比可知,在10℃的中性环境下,岸滤系统对氨氮污染物的吸附去除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岸滤系统 含水层介质 氨氮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乌江流域石灰岩风化过程中锰和磷的迁移富集 被引量:2
11
作者 宋照亮 朱兆洲 +1 位作者 杨成 吴永锋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05-710,共6页
如何提高石灰土中锰和磷矿质养分的植物利用效率,已成为喀斯特地区面临的重要问题。选取乌江流域9条石灰岩风化剖面,运用R型聚类分析和质量平衡法,研究了石灰岩风化过程中锰和磷迁移富集行为。结果表明,区内石灰土中锰和磷的富集程度远... 如何提高石灰土中锰和磷矿质养分的植物利用效率,已成为喀斯特地区面临的重要问题。选取乌江流域9条石灰岩风化剖面,运用R型聚类分析和质量平衡法,研究了石灰岩风化过程中锰和磷迁移富集行为。结果表明,区内石灰土中锰和磷的富集程度远高于上陆壳、桂林石灰土和世界土壤。土壤中锰的富集是钙等易溶元素迁出以及锰从剖面上部淋滤到下部并沉淀的结果。磷在石灰土中的富集主要是钙等更易溶组分迁出的结果。研究区石灰土相对于桂林石灰土具有低pH值特征,相对于桂林石灰土、世界土壤和上陆壳具有低盐基度特征,其富集的锰和磷具有一定的迁移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学 富集与释放 石灰岩风化 乌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石漠化过程中土壤重金属铬的含量特征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胤序 罗绪强 +2 位作者 贾佳丽 刘海红 李军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3期265-268,共4页
铬(Cr)是一种分布较广的重金属元素,可以通过母岩风化进入土壤。铬在食物链中通过植物的吸收,进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而对其造成直接或间接危害。以贵州省清镇市王家寨峰丛洼地小流域为样地,对流域内不同等级、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坡位及不... 铬(Cr)是一种分布较广的重金属元素,可以通过母岩风化进入土壤。铬在食物链中通过植物的吸收,进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而对其造成直接或间接危害。以贵州省清镇市王家寨峰丛洼地小流域为样地,对流域内不同等级、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坡位及不同干扰方式下,石漠化的土壤Cr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Cr含量变化范围为4.46~174.32μg/g,均值为95.20μg/g,有57.7%的样地超出贵州省土壤背景值。除强度石漠化外,随着石漠化程度的加深,Cr含量呈降低趋势;强度石漠化与中度石漠化的土壤Cr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其他石漠化等级间差异不显著。黄壤区Cr含量平均为107.22μg/g,其不同坡位Cr含量特征表现为下坡>中坡>上坡;黑色石灰土区Cr含量平均为81.15μg/g,其下坡位含量最低,上坡位和中坡位含量相当。在不同干扰方式下石漠化样地中,重金属Cr含量均值变化趋势为开垦>火烧>放牧>樵采,Cr含量在不同坡位和不同干扰方式的石漠化间均无显著差异。随着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的增加,重金属Cr含量有减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石漠化 土壤重金属 含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种植对设施菜地土壤中重金属分布的影响及生态风险评估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雅明 王祖伟 +1 位作者 王子璐 刘晚晴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4-61,80,共9页
为探究长期种植对设施菜地土壤中重金属分布的影响,以天津市武清区设施菜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不同种植年限(4、10、12和16 a)及不同土层(0~20、20~40和40~60 cm)的土壤样品,分析设施菜地土壤中重金属Cr、Ni、Cu、Zn、As、Cd和Pb的分... 为探究长期种植对设施菜地土壤中重金属分布的影响,以天津市武清区设施菜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不同种植年限(4、10、12和16 a)及不同土层(0~20、20~40和40~60 cm)的土壤样品,分析设施菜地土壤中重金属Cr、Ni、Cu、Zn、As、Cd和Pb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设施菜地表层土壤(0~20 cm)中重金属含量顺序为Zn>Cr>Ni>Cu>Pb>As>Cd,重金属的形态以残渣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为主.与露天菜地土壤相比,设施菜地表层土壤中Cu、Zn和Cd的含量较高,Cr、Ni、As和Pb的含量较低.与深层土壤相比(40~60 cm),Cu、Zn和Cd在表层土壤(0~20 cm)中明显富集,As、Pb、Cr和Ni的含量相对变化较小.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利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解析重金属来源,结果表明设施菜地土壤中Ni、As、Cr和Pb的来源为自然源,Cd、Zn和Cu的来源主要为人为源.运用Hakanson指数法对研究区土壤进行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研究区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级别处于低等级,但Cd的生态风险级别相对较高,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需引起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种植 设施菜地土壤 土壤重金属 时空分布 生态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2020年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对京津冀空气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闫文蕊 朱兆洲 +1 位作者 李绪威 张紫静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6-53,共8页
为研究燃放烟花爆竹对空气质量所产生的影响,基于2015—2020年春节期间京津冀地区PM2.5、PM10、SO2、NO2、CO和O3等大气污染物的浓度数据,利用自然邻域法、相对比值法和线性模拟法分别对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烟花爆竹对大气颗... 为研究燃放烟花爆竹对空气质量所产生的影响,基于2015—2020年春节期间京津冀地区PM2.5、PM10、SO2、NO2、CO和O3等大气污染物的浓度数据,利用自然邻域法、相对比值法和线性模拟法分别对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烟花爆竹对大气颗粒物的贡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2019年外,2015—2020年春节期间京津冀地区整体空气质量呈现轻度污染或中度污染,首要污染物为PM2.5,超标污染物为PM2.5和PM10.SO2、NO2、CO和O3这4种污染物受烟花爆竹燃放影响较小,其日平均质量浓度均未超过国家标准的二级限值.京津冀地区PM2.5和PM10的质量浓度分布呈现由北向南逐渐增高的趋势.在实施烟花爆竹禁、限放政策后,位于平原地区的城市空气质量显著提升,位于太行山—燕山地区的城市空气质量未见明显好转.PM2.5和PM10质量浓度在除夕18:00至21:00和初一0:00至1:00呈阶梯式上升趋势.此外,烟花爆竹对初一6:00至9:00颗粒物质量浓度的上升也具有一定贡献.燃放烟花爆竹对大气中PM2.5和PM10的影响从除夕18:00开始,持续长达30~40 h;对初一2:00的影响最大,贡献率分别高达57%和52%.2015—2020年,京津冀地区燃放烟花爆竹引起的PM2.5和PM10在除夕和初一的平均排放总量分别为3.64×106 kg和3.96×106 kg.禁放后,2020年燃放烟花爆竹引起的PM2.5和PM10的排放量显著降低,分别比高峰期时下降72%(2017年)和73%(2016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地区 春节期间 烟花爆竹 大气污染物 空气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州湾表层沉积硅藻的组合特征
15
作者 黎伟麒 方晶 +4 位作者 潘隆 王福 马宏伟 胡克 王中良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7-186,共10页
通过对复州湾内湾附近8个不同深度的海底表层沉积物做硅藻分析、种群优势度进行计算,查明复州湾表层沉积硅藻的优势种主要包括Paralia sulcata、Coscinodiscus radiatus、C.excentrcus和Rhaphoneis surirella等9种.且优势度最高的3种硅... 通过对复州湾内湾附近8个不同深度的海底表层沉积物做硅藻分析、种群优势度进行计算,查明复州湾表层沉积硅藻的优势种主要包括Paralia sulcata、Coscinodiscus radiatus、C.excentrcus和Rhaphoneis surirella等9种.且优势度最高的3种硅藻P.sulcata、C.radiatus和C.excentrcus均为内湾指标种,与样品采集点的地貌位置相吻合.根据硅藻咸水种、半咸水种、淡水种占比的水平分布特征,对不同样品的硅藻组合、所处地貌位置与样品粒度的关系以及硅藻鉴定结果的聚类分析等进行了探讨.初步判明复州湾表层硅藻的组合主要受到夏季辽东湾向西南方向流动的沿岸流以及复州河与红沿河的河流的影响,另外不同的地貌部位和距离河口的远近也对硅藻组合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硅藻分析 内湾 河口 沿岸流 复州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