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数据时代政府网络舆情治理的制度体系建设 被引量:18
1
作者 金毅 许鸿艳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8-83,共6页
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具有"可预见性"。政府网络舆情治理主要存在着基于大数据的网络舆情分析技术亟待增强,数据质量良莠不齐;网络舆情数据公开与共享不足,舆情数据管理与舆情引导能力不强;网络舆情治理法规制度不完善,网络舆... 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具有"可预见性"。政府网络舆情治理主要存在着基于大数据的网络舆情分析技术亟待增强,数据质量良莠不齐;网络舆情数据公开与共享不足,舆情数据管理与舆情引导能力不强;网络舆情治理法规制度不完善,网络舆情数据权益保护不足等问题。加强制度建设和创新,通过提高网络舆情治理大数据技术支撑,强化网络舆情引导机制;构建网络舆情多元主体协作治理机制,不断提高政府执网能力;推进政府政务信息公开机制,完善网络民意对话表达机制;健全依法治理网络机制,完善网络舆情治理的问责机制等方面,形成完善有效的网络舆情治理的制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 网络舆情 舆情治理 政务信息公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近代中国国家建构中的财政预算尝试 被引量:3
2
作者 李炜光 任晓兰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34-137,共4页
通过公共预算这一外部制约机制来约束政府的财政行为,是现代国家的选择,现代意义上的预算制度即由此而产生。中国预算制度产生的历史,与其国家代议机关——资政院的产生与发展同步,资政院第一场常年会对宣统三年预算案的审议,是我国代... 通过公共预算这一外部制约机制来约束政府的财政行为,是现代国家的选择,现代意义上的预算制度即由此而产生。中国预算制度产生的历史,与其国家代议机关——资政院的产生与发展同步,资政院第一场常年会对宣统三年预算案的审议,是我国代议机关财政预算审议的最初尝试,而这次预算审议的不了了之,也暴露出清政府自身无法摆脱的困境。清朝政府试行的预算制度没有能够带领其像西方国家那样走向现代,是由于缺乏对于公共财政精神内核的理解和把握,清廷只是在形式上仿效了西方国会审议预算的办法,皇权始终试图牢牢地掌控着一切,预算也只是徒具形式而无现代预算的实质,其促进中国现代国家建构的意义和价值也就没有充分表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算制度 资政院 预算审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平等理论的批判与重构--罗纳德·德沃金的平等观论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高景柱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8-52,86,共6页
以约翰·罗尔斯为代表的当代平等理论的一个重要缺陷在于平等与责任的背离,即消解了个人责任。罗纳德·德沃金通过批判福利平等和罗尔斯的平等观,建构了一种名为"资源平等"的分配正义理论,试图将责任纳入平等之中以... 以约翰·罗尔斯为代表的当代平等理论的一个重要缺陷在于平等与责任的背离,即消解了个人责任。罗纳德·德沃金通过批判福利平等和罗尔斯的平等观,建构了一种名为"资源平等"的分配正义理论,试图将责任纳入平等之中以弥补这种缺陷。调和平等与责任是德沃金的资源平等的核心内容之一,将责任纳入平等之中主要体现在资源平等的伦理基础和理论目标上。德沃金调和平等和责任的这一努力对当代平等理论有重要意义,既可以部分回应保守主义对当代平等理论的诘难,又促进了运气均等主义理论的兴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纳德·德沃金 资源平等 责任 运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宗教宽容与社会整合的危机——论洛克的宗教宽容思想 被引量:2
4
作者 李韦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3-98,共6页
依据人不可侵犯的自然权利和人类理性的局限,洛克主张宗教宽容。基于世俗与神圣、公共与个体的区分,洛克将宗教归之于个人的权利和理性选择,使之成为个人的、私人的问题,进而提倡政教分离,以便公共的政府不干涉属于私人的宗教。宗教成... 依据人不可侵犯的自然权利和人类理性的局限,洛克主张宗教宽容。基于世俗与神圣、公共与个体的区分,洛克将宗教归之于个人的权利和理性选择,使之成为个人的、私人的问题,进而提倡政教分离,以便公共的政府不干涉属于私人的宗教。宗教成为个体的选择之后,洛克面临的问题是社会的德性基础何在、社会如何整合的问题。这一问题,也是自由主义者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宽容 自然权利 社会德性基础 社会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路德宗教改革思想的基督教人文主义渊源
5
作者 李韦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3-111,共9页
国内现有的研究,多旨在澄清对人文主义和宗教改革关系的误解,未能更深入探究两者的关系。通过研究发现,基督教人文主义者以较为先进的语言与文本批判方法对《圣经》的翻译和研究不仅为路德等改教家提供了新的神学思想的提出依据,他们基... 国内现有的研究,多旨在澄清对人文主义和宗教改革关系的误解,未能更深入探究两者的关系。通过研究发现,基督教人文主义者以较为先进的语言与文本批判方法对《圣经》的翻译和研究不仅为路德等改教家提供了新的神学思想的提出依据,他们基于基督徒立场在人文主义思潮下对《圣经》形成的新的体认更成为路德"唯独圣经"思想的重要基础。基督教人文主义在那个时代彰显的人文精神为路德改教思想的形成和提出提供了先在的社会主题和直接的思想资源,路德以"因信称义"为支柱性理论的改教思想则以吊诡的形式继承并超越了基督教人文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人文主义 路德 宗教改革思想 “唯独圣经” “因信称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