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7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津师范大学中共党史专业学科点简介
1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F0003-F0003,共1页
关键词 天津师范大学 中共党史 学科点 专业 简介 硕士学位 教师队伍 博士学位 1958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中的文化自觉与政治自觉——从政治文化说起
2
作者 刘训练 《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51,16,56,57,共8页
当前,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以及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已经成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最重要的任务,而促进政治学本土化、加强政治学学术话语体系建设、推动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已经成为中国政治学界和... 当前,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以及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已经成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最重要的任务,而促进政治学本土化、加强政治学学术话语体系建设、推动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已经成为中国政治学界和政治学人的共识。不过,笔者注意到,目前就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话题的讨论,大多还停留在一般性的主张之上,还停留在应然状态的构想之上。要想深入推进这个话题,必须通过具体的案例来展示和分析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学 自主知识体系 文化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功能和制度: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个维度——基于政治社会学视域的理论阐释和理解进路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强 张三南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26,共8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和国家治理的核心命题和重要内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源于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民族认同又是基于中华各民族原生性特征、工具性特征和建构性互动而产生。由此推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和国家治理的核心命题和重要内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源于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民族认同又是基于中华各民族原生性特征、工具性特征和建构性互动而产生。由此推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囊括了历史、功能和制度三个维度。这三个维度蕴含了中华各民族之间的共同命运关系、相互依赖关系和制度性互动关系。因此,维系中华各民族的共同命运关系、相互依赖关系和制度性互动关系,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选择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政治社会学 历史 功能 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声室效应与数字民主的解决方案 被引量:3
4
作者 佟德志 徐舒 《浙江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4-142,240,共10页
网络传播的回声室效应直接影响着数字时代的民主极化,值得深入研究。就当代西方的情况来看,社交媒体中的回声室效应带来了群体内部的同质化和群体外部的异质化,加剧了选民极化、社会极化、党派极化和信任危机,对数字民主产生了重要影响... 网络传播的回声室效应直接影响着数字时代的民主极化,值得深入研究。就当代西方的情况来看,社交媒体中的回声室效应带来了群体内部的同质化和群体外部的异质化,加剧了选民极化、社会极化、党派极化和信任危机,对数字民主产生了重要影响。个人选择、算法推荐、意见领袖的引导、包容性强的沟通平台的缺失、政府监管不力等因素推动了回声室效应的产生和固化。随着政治极化的蔓延,打破回声室效应的闭环,恢复民主对话与社会共识,已成为当务之急。通过引导用户主动寻求多样化信息源、推动社交媒体平台改进算法推送、鼓励意见领袖参与跨界对话、建立渠道平台加强用户交流沟通以及加强政府监管,有望修正回声室效应,缓解政治极化风险,维护和重构健康的公共话语环境和民主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媒体 回声室效应 数字民主 政治极化 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内法规视域下纪律建设的历史轨迹 被引量:1
5
作者 乔贵平 王泽人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5,共12页
严明的纪律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实践中铸造的组织品格。从党的建设历程来看,纪律建设从建党伊始就是明确的组织意识,也是党加强自身治理的重要内容。在百余年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从完善纪律法规、加强纪律教育、优化纪检机构、严... 严明的纪律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实践中铸造的组织品格。从党的建设历程来看,纪律建设从建党伊始就是明确的组织意识,也是党加强自身治理的重要内容。在百余年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从完善纪律法规、加强纪律教育、优化纪检机构、严格纪律执行等方面不断延展与深化纪律建设,在遵循党章、依规治党、纪律治党中推进党的纪律建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将纪律严明作为组织严密的坚强保障,奠定了革命胜利的基础;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适应执政党的角色和国家治理的需要,党的纪律建设内容内核愈发清晰,“纪律与党的中心任务”“纪律与团结统一”的关系进一步凸显,彰显了纪律在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和推进中心任务中的重要作用;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从严治党、严肃党纪成为党内治理的基本要求,党在反腐倡廉制度体系中突出纪律,纪律建设逐步制度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纪律不仅成为维护党内秩序、规范党员行为的治本之策,也在全社会形成强大的纪律震慑力,推动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有机衔接,确保党的纪律规矩严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律建设 党内法规 从严治党 纪律治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乡村共同体建设的演化逻辑与运行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桂生 蒋双情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0-109,共10页
数字乡村共同体是新发展阶段技术赋能乡村转型的产物,也是推进乡村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就其生成而言,数字技术虽然赋能了乡村共同体场景应用的繁荣,但从“第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的数字赋能“失能”梗阻也程度不同地存在。为此,锚... 数字乡村共同体是新发展阶段技术赋能乡村转型的产物,也是推进乡村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就其生成而言,数字技术虽然赋能了乡村共同体场景应用的繁荣,但从“第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的数字赋能“失能”梗阻也程度不同地存在。为此,锚定共同富裕的数字乡村共同体建设,应视为走出乡村赋能发展困局的逻辑密码。就其运行而言,可从“内—外—聚—合”的四维去解读诸如数字驱动、治理调适、组织吸纳以及行动共识等数字乡村建设共同体机制;相应地,数字化放大协同动能、共建自适应性循环、引领制度创新以及共享组织价值等乡村共同体行动,有利于推进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的行稳致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能 共识 数字乡村 乡村共同体 乡村振兴 数字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国际秩序的失序与复合型世界秩序的生成
7
作者 杨卫东 沈骏霖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4-123,共10页
国际秩序的核心要素是权力、规则与观念。一种有序的国际秩序得以运行的前提是构成国际秩序的三大核心要素之间的良性互动,即权力是基础,权力构建规则,规则是权力意志与价值观念的体现,权力、规则与观念之间的良性互动都需要话语构建其... 国际秩序的核心要素是权力、规则与观念。一种有序的国际秩序得以运行的前提是构成国际秩序的三大核心要素之间的良性互动,即权力是基础,权力构建规则,规则是权力意志与价值观念的体现,权力、规则与观念之间的良性互动都需要话语构建其合法性。国际秩序失序原因之一是权力失衡或权力衰落,原因之二是观念变化而规则没有明显变化,国际秩序失序的本质是构成国际秩序核心要素中权力、规则与观念三者关系互动不平衡所致。新世纪以来,由美国主导的自由国际秩序日趋失序,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构成国际秩序三要素中权力、规则与观念层面出现的问题所致。复合型世界秩序由自由国际秩序与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所构成,正成为当今及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内世界秩序发展的大趋势。复合型世界秩序的主要特点体现为:自由国际秩序处于衰落与收缩态势;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影响力不断增强;复合型世界秩序具有均势秩序的一些特点;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与自由国际秩序之间在规则与观念层面有许多交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国际秩序 国际秩序失序 复合型世界秩序 权力 规则 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功能与涨落:社区治理韧性何以演进
8
作者 陈桂生 秦梓晨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0-130,共11页
社区作为“中国之治”的基础性治理单元,其韧性治理目标与“韧性城市建设”战略图景一致。按照耗散结构理论,社区韧性治理是一个关乎社区耗散结构何以生成的自适应性循环过程。由此,以结构、功能与涨落三要素为社区韧性系统的主要控制参... 社区作为“中国之治”的基础性治理单元,其韧性治理目标与“韧性城市建设”战略图景一致。按照耗散结构理论,社区韧性治理是一个关乎社区耗散结构何以生成的自适应性循环过程。由此,以结构、功能与涨落三要素为社区韧性系统的主要控制参量,在正反馈、自我强化与放大效应等非线性机制的作用下来考察城市社区这一“耗散结构”是可行的。在其运行逻辑上,社区空时结构与韧性功能的动态交互、韧性功能与社区涨落的治理调适以及社区空时结构与涨落的持续放大效应,共同推进社区治理韧性发展。在路径设计上,以有序“熵流”优化社区空时结构、有效“识别-响应-放大”社区涨落变动的非线性机制以及动态调适社区系统功能等韧性演进,应纳入耗散结构理论范式下韧性社区建设的政策工具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散结构 韧性治理 社区治理 功能 涨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的“全球南方”外交:解读与评析
9
作者 王传剑 李鹏飞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62,173,174,共25页
日本与“全球南方”国家之间有着较为密切的历史联系,近年来更是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积极推进其“全球南方”外交,包括修正与“全球南方”的交往理念和方法,借助全球问题和发展议题拉拢“全球南方”,寻求充当西方与“全球南方”之间... 日本与“全球南方”国家之间有着较为密切的历史联系,近年来更是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积极推进其“全球南方”外交,包括修正与“全球南方”的交往理念和方法,借助全球问题和发展议题拉拢“全球南方”,寻求充当西方与“全球南方”之间的“桥梁”等。日本开展“全球南方”外交既是其保障自身经济安全和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维护处于危机中的“自由国际秩序”的需要,还是削弱中国对“全球南方”影响的需要。不过,由于日本与“全球南方”国家的身份认知矛盾难以调和,它对“全球南方”外交所能投入的资源也比较有限,而且竞争和对抗思维亦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日本“全球南方”外交的成效,这就在根本上决定了其政策目标所能实现的程度。对于日本“全球南方”外交的推进和深化,中国需要形成尽可能全面和理性的认知,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予以妥善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南方” 日本外交 中日关系 “自由国际秩序” “印太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下拉平是平等主义的内在要求吗?
10
作者 高景柱 《社会科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23,F0002,共11页
向下拉平异议是平等主义理论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该挑战的核心主张之一是平等主义蕴含着向下拉平。实际上,这是建立在对平等主义误读的基础之上的,一旦平等主义理论得到恰当的理解,人们将会发现向下拉平并不是平等主义的根本原则。平等... 向下拉平异议是平等主义理论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该挑战的核心主张之一是平等主义蕴含着向下拉平。实际上,这是建立在对平等主义误读的基础之上的,一旦平等主义理论得到恰当的理解,人们将会发现向下拉平并不是平等主义的根本原则。平等主义者既不认为所有的不平等都是坏的,也不会赞同通过向下拉平的方式实现平等。相反,平等主义者强调平等的实现方式应当受到正义原则的规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等主义 向下拉平异议 向下拉平 福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全球正义理论的世界主义与国家主义之维
11
作者 高景柱 李可心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58,共10页
世界主义与国家主义是全球正义理论的两个重要维度,前者致力于打破国家边界,捍卫个人平等的基本权利,主张在人与人之间实现全球分配正义;后者强调国家边界的重要性,认为国家等共同体的存在为全球正义的实现提供了保障和载体。世界主义... 世界主义与国家主义是全球正义理论的两个重要维度,前者致力于打破国家边界,捍卫个人平等的基本权利,主张在人与人之间实现全球分配正义;后者强调国家边界的重要性,认为国家等共同体的存在为全球正义的实现提供了保障和载体。世界主义与国家主义的全球正义理论在主体选择、责任承担以及议题讨论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分歧。不过,在世界主义与国家主义的全球正义理论中,没有任何一方能够占据绝对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正义 世界主义 国家主义 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爱国义务问题:一种共和爱国主义的阐释
12
作者 高景柱 《学术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2-103,共12页
共和爱国主义理论为公民拥有爱国义务这一观点的正当性进行了辩护。依照共和爱国主义理论的基本理念,爱国义务的对象是自由的共和国,爱国义务的基础问题主要涉及共和国应该具有什么特征和成就才能获得公民的热爱和忠诚,爱国义务的显现... 共和爱国主义理论为公民拥有爱国义务这一观点的正当性进行了辩护。依照共和爱国主义理论的基本理念,爱国义务的对象是自由的共和国,爱国义务的基础问题主要涉及共和国应该具有什么特征和成就才能获得公民的热爱和忠诚,爱国义务的显现问题主要关注公民怎样对待国家和政府以及为了维护共和国公民需要做什么。共和爱国主义理论还强调公民出于对从国家和同胞那里获取的利益的“感激”而负有爱国义务,不过,这种感激论证方式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国义务 爱国主义 共和爱国主义 共和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先主义理论能否替代平等主义理论?
13
作者 高景柱 《浙江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2-101,F0002,240,共12页
在当代政治哲学中,优先主义理论通常被视为平等主义理论的重要挑战者,一些优先主义者试图以优先主义理论替代平等主义理论。实际上,基于下述三点考量,优先主义理论难以替代平等主义理论:第一,优先主义理论忽视了平等理念的重要性;第二,... 在当代政治哲学中,优先主义理论通常被视为平等主义理论的重要挑战者,一些优先主义者试图以优先主义理论替代平等主义理论。实际上,基于下述三点考量,优先主义理论难以替代平等主义理论:第一,优先主义理论忽视了平等理念的重要性;第二,优先主义理论并未对不平等的程度进行限制,就限制不平等而言,它至少不如平等主义理论;第三,优先主义理论将面临“向下拉平异议”带来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等 平等主义 优先主义 向下拉平异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道主义介入的关系治理路径与“建设性介入”——以中国参与解决缅甸问题为例
14
作者 王传剑 刘晓健 《国际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6-116,159,共22页
作为冷战后一个突出的国际政治现象,人道主义介入在概念和实践层面都已备受争议。随着中国开始“建设性介入”地区人道主义危机,如何从理论上阐释中西模式的差别,进而为中国方式精准定位,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战略性课题。本文通过对人道主... 作为冷战后一个突出的国际政治现象,人道主义介入在概念和实践层面都已备受争议。随着中国开始“建设性介入”地区人道主义危机,如何从理论上阐释中西模式的差别,进而为中国方式精准定位,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战略性课题。本文通过对人道主义介入相关概念的辨析,以及对中西介入实践的比较研究发现,西方模式与中国的“建设性介入”方式代表了规则治理和关系治理两种不同的治理路径,它们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对当事国主权履责越俎代庖,后者则是以尊重当事国主权为前提的辅助性介入。为了更好地阐释“建设性介入”的逻辑进路,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关系治理的分析框架,并以中国参与解决缅甸问题为例进行了深入探讨。文章认为,维护关系性利益是中国“建设性介入”缅甸问题的根本原因,中国的做法有助于推动缅甸各方构建信任关系,并在合理把握舒适度原则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为解决危机创造长期有利条件。作为对国际人道主义介入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建设性介入”为全球人权治理提供了一种更为合理和可行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道主义介入 关系治理 “建设性介入” 缅甸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党员标准百年演进历程及实践启示
15
作者 乔贵平 鹿晓东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7,共12页
标准决定质量,共产党员标准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地位的转变,结合时代任务的变化,充实完善与贯彻落实党员标准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石。共产党员标准以其自身具有的自我革命意蕴为如何始终保持政党性质的... 标准决定质量,共产党员标准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地位的转变,结合时代任务的变化,充实完善与贯彻落实党员标准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石。共产党员标准以其自身具有的自我革命意蕴为如何始终保持政党性质的难题提供了解题思路。考察历次党章中关于共产党员标准的条文内容及党的重要领导人对不同时期共产党员标准的界定,探寻与时俱进的共产党员标准在入党条件、党员义务权利、基本要求等内容上的延展和完善,有助于百年大党在新征程强化党员队伍建设质量,提升中国共产党自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以实现"大而强"的大党建设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党员标准 党员数量 党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们”的建构与发展中国家的国家民族认同
16
作者 常士訚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7-145,共9页
全球化的发展,不同的民族和国家之间的往来,放大了“我们”和“你们”之间的分野。“我们”是谁?“我们”在哪里?“我们”要到哪里去?等等问题凸显出来。在以异质性为主要特点的多民族发展中国家,国家民族的建构为“我们”话语的登场提... 全球化的发展,不同的民族和国家之间的往来,放大了“我们”和“你们”之间的分野。“我们”是谁?“我们”在哪里?“我们”要到哪里去?等等问题凸显出来。在以异质性为主要特点的多民族发展中国家,国家民族的建构为“我们”话语的登场提供了现实条件。“我们”的核心是“认同”,认同有其基本的要素,也有实行的基本特性,即行动性、同一性和完整性,从而为认同的展开提供了基本逻辑。在发展中国家的国家民族建构进程中,立足于本国国情,凝心聚力、目标引领和发展“我们”与周周国家的关系决定着发展中国家的未来,“我们”的各种因素的发展完善,足以使国家民族行稳致远。反之,国家民族将陷入冲突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们” 认同 国家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发展国家国家民族建构中民主机制嵌入问题研究
17
作者 常士訚 《学术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27,共12页
自近代以来,随着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往来,“我们”的身份成为不少后发展国家国家民族建构的基础。如何建构一个具有凝聚力的“我们”,民主构成一个重要机制。对后发展国家而言,民主具有重要的功能,民主可以促进“我们”内部不同族群... 自近代以来,随着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往来,“我们”的身份成为不少后发展国家国家民族建构的基础。如何建构一个具有凝聚力的“我们”,民主构成一个重要机制。对后发展国家而言,民主具有重要的功能,民主可以促进“我们”内部不同族群和不同公民群体之间的交流和团结,增进国家民族的建构。但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民主机制运行过程中又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诸多的断裂点。受到西方自由主义价值影响,后发展国家的民主建设存在诸多的问题,难以促进其国家民族建构的健康发展。民主机制固然重要且需要发展,国家的介入,特别是政府、政党在其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可以有效地防止后发展国家的民主带来的种种危机。民主机制的嵌入与国家治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可以有效地促进“我们”的巩固,为国家民族建构行稳致远提供一个更为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发展国家 国家民族建构 民主嵌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研究性教学中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于莉 崔金海 曹丽莉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8-32,共5页
"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新要求,实证研究发现,研究性教学在发展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积极作用。但要进一步提高在研究性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性,则需要在研究性教学中适当结合传... "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新要求,实证研究发现,研究性教学在发展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积极作用。但要进一步提高在研究性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性,则需要在研究性教学中适当结合传统讲授教学,注意呵护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创新想法,采用开放性讨论与程式化示范相结合的方式,并对教学的时空进行灵活拓展和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性教学 创新能力 配对样本T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赛会精神、荣誉与德性:考察古希腊政治文化的一个新视域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训练 韩广召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8-43,共6页
自尼采和布克哈特以来,学术界越来越认识到“赛会精神”及其背后所蕴含的强烈的荣誉追求对于古希腊社会生活的重要性。它不但塑造了古典时期希腊社会生活、政治与伦理的基本面貌,而且也使之与其他民族和文化形成了鲜明对照。这一视域对... 自尼采和布克哈特以来,学术界越来越认识到“赛会精神”及其背后所蕴含的强烈的荣誉追求对于古希腊社会生活的重要性。它不但塑造了古典时期希腊社会生活、政治与伦理的基本面貌,而且也使之与其他民族和文化形成了鲜明对照。这一视域对于理解古希腊的政治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古希腊哲学家在公民德性教育问题上也充分意识到了荣誉机制在协调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方面的作用,但在荣誉与德性的关系问题上,他们仍然坚持了德性对荣誉的优先性以及引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会精神 荣誉 德性 古希腊 政治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建构与民族建构:多族群国家政治整合两要务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力 常士訚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8-63,共6页
多族群国家政治整合的价值目标是实现"和谐的多元一体"。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是进行国家建构与民族建构。前者是法律与制度的建设,后者是对国家认同的培育;前者为政治整合提供制度基础,后者为政治整合提供精神力量。二者在... 多族群国家政治整合的价值目标是实现"和谐的多元一体"。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是进行国家建构与民族建构。前者是法律与制度的建设,后者是对国家认同的培育;前者为政治整合提供制度基础,后者为政治整合提供精神力量。二者在多族群国家政治整合的过程中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互融互通。多族群国家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其国家建构、民族建构的方法和手段不同,因而政治整合的效果也不相同。对后发多族群国家而言,既要重视国家建构,也要重视民族建构,并努力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族群国家 政治整合 国家建构与民族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