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代际鸿沟到普惠可及:数字乡村公共服务适老化的融合与创新 被引量:4
1
作者 陈桂生 杨春香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5-102,共8页
推进数字乡村公共服务适老化是数字伦理、数字增效、数字反哺的重要内容,能够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机会公平、弥合代际数字鸿沟,为推进农村共同富裕提供关键支撑。然而,囿于城乡二元结构和农村天然属性,数字乡村... 推进数字乡村公共服务适老化是数字伦理、数字增效、数字反哺的重要内容,能够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机会公平、弥合代际数字鸿沟,为推进农村共同富裕提供关键支撑。然而,囿于城乡二元结构和农村天然属性,数字乡村公共服务适老化融合仍然存在公共服务供给“政府主导”与“市场缺位”并存、资源要素配置“结构失衡”与“区域补偿”并存、产业发展基础“低端短链”与“转化不足”并存等现实困境,不利于老年群体的“数字接入”“数字融入”“数字共情”。鉴于此,未来推动乡村数字公共服务适老化融合要以“普惠、可及、包容”为目标,以“低龄老人提升数字素养、高龄老人享受数字生活”为重点,强化以需求、资源与技能为导向,以界面、行为与情感为场域,以个体、社会与政府协同为支撑,加快构建乡村数字治理新模式,旨在消弭农村老年群体数字鸿沟,释放农村新的人口红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鸿沟 数字乡村 公共服务适老化 人口老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政务服务管理机构改革:从刚性嵌入到结构耦合 被引量:9
2
作者 宋林霖 李广文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7-95,共9页
“放管服”改革拓展了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新场域。2018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以来,政务服务管理机构以其“横向—功能型”组织结构担负着政务服务综合管理职责。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程中,这种管理体制上的革新有望在重塑政务服务多元价值、... “放管服”改革拓展了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新场域。2018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以来,政务服务管理机构以其“横向—功能型”组织结构担负着政务服务综合管理职责。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程中,这种管理体制上的革新有望在重塑政务服务多元价值、规划改革发展路线、矫正工具主义实践偏差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藉由各地自下而上的实践探索,政务服务管理机构名称、隶属关系、职责口径各不相同,在规范化、可问责性、管理能力和弹性空间等要素的内在冲突中面临诸多适应性困境。地方政务服务管理机构调适性改革是一项需要保持稳健创新的精细化过程。健全完善上下贯通的地方政务服务组织管理体系、推动权责体系合理归位、创新整体性治理战略和深化标准化治理工具应用等应当成为重点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管服”改革 政务服务管理机构 地方政府机构改革 政府职能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三重逻辑:历史、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1
3
作者 佟德志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1-87,共7页
在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发展的历史逻辑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新境界。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理论逻辑在于党与人民的关系及其相关处理。在治国理政的实践当中... 在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发展的历史逻辑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新境界。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理论逻辑在于党与人民的关系及其相关处理。在治国理政的实践当中,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又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与领袖、党员领导干部、党员构成的同心圆的实践逻辑。以人民为中心,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之间的三重逻辑推演,关系到2035年远景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前途和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民为中心 马克思主义人民观 治国理政 党和人民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对世界现代化的创新与超越 被引量:8
4
作者 赵可金 佟德志 +3 位作者 高程 杨伯江 田文林 李紫莹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35,155,共34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应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中国方案,释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治理体系的优越性,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了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创新,走出了和平发展的现代化新路。现代化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是应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中国方案,释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治理体系的优越性,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了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创新,走出了和平发展的现代化新路。现代化道路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呈现多样性,探索符合自身国情和客观实际的现代化道路是各国的重要课题。日本是“后发赶超型现代化”的典型,也是陷入“赶超后困境”的实例;中东国家很早就开始探寻适合自身的现代化道路,至今却依然面临物质生产、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困境;拉美国家获得独立后随即开启现代化历程,时至今日却仍处于过渡阶段,未能成功实现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理论迷信,拓展了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新模式,虽源于中国,却属于世界,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国际公共产品,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启发。2023年3月15日,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举办“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学术研讨会,十余位知名专家学者就中国式现代化的学理意涵和世界意义展开深入交流,会后本刊组织其中六位专家撰稿,以推动学界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研究走向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国际公共产品 日本现代化 中东现代化 拉美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