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各民族互嵌式发展的理论基础、历史源流与价值意蕴 被引量:4
1
作者 高永久 杨龙文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作为新时代民族理论政策的创新性概念“,各民族互嵌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就理论基础而言,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形塑了各民族互嵌式发展的共同体导向,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奠定了各民族互嵌式发展的概念形成逻辑,习近平... 作为新时代民族理论政策的创新性概念“,各民族互嵌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就理论基础而言,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形塑了各民族互嵌式发展的共同体导向,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奠定了各民族互嵌式发展的概念形成逻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则决定了各民族互嵌式发展的理论内核。伴随着中华民族从自在到自觉再到自为的发展脉络,各民族在互嵌式发展的历史源流中得以共创中华、参与再塑中华,并在新时代里共同复兴中华。对于区域层次、各民族层次和中华民族整体层次而言,各民族互嵌式发展的价值意蕴在于,它既是促进东西部之间区域均衡协调发展的创新举措,亦是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有效手段,更是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模式探索。当前,在各民族互嵌式发展的实践推进中,需要进一步优化各民族互嵌式发展的主体结构,有效规范和科学调节各民族互嵌式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利益矛盾纠纷,推动各民族互嵌式发展历史经验的汲取借鉴。最终,使得各民族互嵌式发展成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可行性路径与创新性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民族互嵌式发展 中华民族共同体 民族地区 东中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赋能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基本逻辑、要素特征与路径依循 被引量:3
2
作者 高永久 张泽亮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3,共9页
数字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面向,数字技术对于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赋能意义。数字技术在民族事务治理的应用过程中具有“工具服务价值”的结构共驱逻辑和“多元聚合中心”的过程同频逻辑,这构成了数字技术赋能民族事务治理... 数字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面向,数字技术对于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赋能意义。数字技术在民族事务治理的应用过程中具有“工具服务价值”的结构共驱逻辑和“多元聚合中心”的过程同频逻辑,这构成了数字技术赋能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的基本逻辑。数字资源的共享性、数字空间的开放性、数字算法的精准性等要素特征,在合理利用的基础上能够有效推动民族事务治理的主体联动、场域拓展与方式升级。在治理主体层面形成民族事务治理的数字化协同机制,在治理资源层面加快民族事务治理数字平台建设与监管,在治理实践层面丰富和完善民族事务治理场景的技术嵌入设计,将进一步强化数字技术“机制-平台-算法”与民族事务治理“主体-资源-实践”之间的过程协同,有利于数字技术深度赋能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坚实的治理依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数字化赋能 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群治理与创新
3
作者 柳建文 徐铭辰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56,共9页
城市群是推动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空间载体,在平衡人口流动和优化产业布局、协调区域公共服务资源和促进共同富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扩大民主参与和集体协商等方面卓有成效。基于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人口规模巨大、全体... 城市群是推动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空间载体,在平衡人口流动和优化产业布局、协调区域公共服务资源和促进共同富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扩大民主参与和集体协商等方面卓有成效。基于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内涵特征,具有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等本质要求,未来城市群治理需要重点统筹人口流动、产业布局和公共服务,促进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加强城市群内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和不同主体之间的多重利益关系调节;注重城市群文化集丛建设,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积极建设“生态城市群”;加强培育城市群社会组织和居民的城市群意识,完善城市群民主治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城市群 共同富裕 利益调节 民主协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机构的“增设”:基于国务院组成部门调整的分析
4
作者 柳建文 孙正圆 《治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34,157,158,共18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务院组成部门进行了多次调整和改革,在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时期发挥了重要的调控和保障作用。运用组织生态理论和组织结构权变模型,通过纵向的历史经验梳理归纳出了政府机构“增设”的六种方式--转设、组建、合并、升格...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务院组成部门进行了多次调整和改革,在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时期发挥了重要的调控和保障作用。运用组织生态理论和组织结构权变模型,通过纵向的历史经验梳理归纳出了政府机构“增设”的六种方式--转设、组建、合并、升格、拆分、新设。通过组织结构变迁的驱动因素分析和六种方式的横向比较,未来国务院组成部门的改革更有可能采取转设、组建、合并等方式,而采用升格、拆分、新设等方式的可能性不大。对政府机构“增设”的细化分类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把握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内在逻辑和一般性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机构改革 国务院组成部门 增设 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