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病同治”在针灸处方当中的应用——以针刺治疗偏头痛和癫痫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白晓平 杨沙 沈燕 《西部中医药》 2023年第12期29-32,共4页
以针灸治疗偏头痛与癫痫为例,从“异病同治”理念出发,探求疾病发生、发展的本质,探讨针灸治疗上述两种疾病的方式、方法,为针灸治疗临床疾病提供参考。
关键词 偏头痛 癫痫 异病同治 针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治疗中风时效关系临床研究述评 被引量:12
2
作者 杜洋 刘盼功 +1 位作者 赵晓峰 王舒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期99-101,共3页
针刺作用的时效关系是指针剌作用或针刺效应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影响中风病患者针刺疗效因素很多,除与个体差异、病情轻重等有关外,时间因素是其重要的因素之一。研究表明,早期针刺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合理地缩短间隔时间、增加治... 针刺作用的时效关系是指针剌作用或针刺效应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影响中风病患者针刺疗效因素很多,除与个体差异、病情轻重等有关外,时间因素是其重要的因素之一。研究表明,早期针刺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合理地缩短间隔时间、增加治疗次数、延长疗程能提高并巩固疗效,长时间留针可以累积刺激量从而提高疗效。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近年来对针剌治疗中风的时效关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笔者现将相关研究情况予以更新、补充,并作一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针刺 时效关系 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h动态血压监测与家庭血压自测在原发性高血压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3
作者 鹿秀云 樊小农 王舒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24期44-47,52,共5页
24 h动态血压监测和家庭血压自测在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有着重要作用,可用于鉴别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与诊室血压相比,在诊断白大衣高血压、隐匿性高血压、清晨高血压、夜间高血压等特殊类型高血压以及体位性低血压中... 24 h动态血压监测和家庭血压自测在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有着重要作用,可用于鉴别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与诊室血压相比,在诊断白大衣高血压、隐匿性高血压、清晨高血压、夜间高血压等特殊类型高血压以及体位性低血压中具有明显的优势,还可以预测靶器官的损害程度,能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并在评判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方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4 h动态血压监测 家庭血诊压自测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治疗高血压病机理概述 被引量:9
4
作者 阎琦 王舒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第2期359-361,共3页
研究证实,针刺治疗高血压病机理可通过介导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血管活性因子,神经递质,胰岛素抵抗和免疫系统等方面影响血压,通过不同途径、多层次、多环节和多因素产生降压效应,使机体内环境达到平衡,通过对人体神经—体液—内... 研究证实,针刺治疗高血压病机理可通过介导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血管活性因子,神经递质,胰岛素抵抗和免疫系统等方面影响血压,通过不同途径、多层次、多环节和多因素产生降压效应,使机体内环境达到平衡,通过对人体神经—体液—内分泌—免疫等多个系统的平衡整合,从而达到降压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高血压病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血管活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临床研究中的数据管理和检查 被引量:4
5
作者 宋歌 李学仲 +2 位作者 赵晓峰 杨清成 王舒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5期7-7,16,共2页
目前,我国中医药领域高质量的研究较少,有关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证据强度较弱。数据是研究的核心,研究过程中有关数据的科学管理是影响研究质量的重要方面,加强临床研究中的数据管理和检查,对提高研究质量十分必要。笔者结合"十一五"国... 目前,我国中医药领域高质量的研究较少,有关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证据强度较弱。数据是研究的核心,研究过程中有关数据的科学管理是影响研究质量的重要方面,加强临床研究中的数据管理和检查,对提高研究质量十分必要。笔者结合"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缺血性中风恢复期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的具体实施,现将相关数据管理经验介绍如下。1真实性临床研究的结论建立在数据真实性的基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临床研究数据管理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针刺人迎穴为主对原发性高血压的影响1例 被引量:15
6
作者 阎琦 王舒 《现代中医药》 CAS 2014年第1期50-52,共3页
石学敏院士以中医"脑为元神之府"、"无风不作眩"等理论为基础,创立了以人迎等为主穴,以"活血散风,平肝降逆"为主的治法的针刺方法治疗高血压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对于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性的影响还有赖于... 石学敏院士以中医"脑为元神之府"、"无风不作眩"等理论为基础,创立了以人迎等为主穴,以"活血散风,平肝降逆"为主的治法的针刺方法治疗高血压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对于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性的影响还有赖于应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blood pressuremonitoring,ABPM)进行监测。24ABPM能较准确地反映日常生活中昼夜的血压变化规律,对临床准确诊断高血压具有重要意义,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 h动态血压监测 人迎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对不同疾病模型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齐兆双 樊小农 +3 位作者 赵海英 张智杰 麻聪聪 樊同涛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第1期173-175,共3页
不同疾病状态下机体自身可激活内源性的神经干细胞,并诱导其增殖、迁移、分化。神经干细胞增殖有自身的时限性以及数量上的不足,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弄清神经干细胞增殖、迁移和分化的机制及调控因素,利用中医中药、针灸等手段扩大内源性... 不同疾病状态下机体自身可激活内源性的神经干细胞,并诱导其增殖、迁移、分化。神经干细胞增殖有自身的时限性以及数量上的不足,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弄清神经干细胞增殖、迁移和分化的机制及调控因素,利用中医中药、针灸等手段扩大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作用,促进其增殖并向神经缺损灶迁移,诱导分化为神经元,使疾病状态后神经缺损的修复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疾病模型 神经干细胞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栓法制备大鼠中动脉缺血闭塞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9
8
作者 赵帅 樊小农 +5 位作者 孟智宏 张俊清 韩科 牟蛟 张超 焦洋 《江西中医药》 2012年第3期77-80,共4页
线拴法是目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常用动物模型制作方法,该模型的成功制作是相关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笔者从大鼠品种、麻醉剂、手术部位和线栓的选择等方面总结了近十年线栓法制备大数中动脉缺血闭塞模型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线栓法 大鼠 动物模型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循证医学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谢宜南 赵晓峰 王舒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第2期225-226,共2页
溶栓是脑卒中急性期最具疗效的药物治疗方法。溶栓时间窗延长并不是指医生获得了更多的时间,而是为更多的患者争取了溶栓时机。"越早越好""时间就是大脑"的基本原则并没有改变,起病1.5 h内溶栓,患者的获益最为突出。
关键词 血栓溶解疗法 缺血性脑卒中 时间窗 循证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淀粉样蛋白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及针刺干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梁沛哲 杨沙 +2 位作者 沈燕 张宝瑜 王舒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28期56-59,共4页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记忆衰退为特征。β淀粉样蛋白(Aβ)是引发AD病程的始动因素,治疗AD的一个潜在的干预措施是减少脑内Aβ沉积。本文总结了Aβ的生成、清除,与AD的关系,对当前针刺调节Aβ治...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记忆衰退为特征。β淀粉样蛋白(Aβ)是引发AD病程的始动因素,治疗AD的一个潜在的干预措施是减少脑内Aβ沉积。本文总结了Aβ的生成、清除,与AD的关系,对当前针刺调节Aβ治疗AD的基础研究进行了综述,发现针刺能够减少Aβ生成,通过调节Aβ降解酶、小胶质细胞相关因子,改善血脑屏障对Aβ的转运能力等途径,促进Aβ清除。同时对今后研究趋势加以展望,为疾病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蛋白 针刺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灸对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志杰 周杰 沈燕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176-176,177-180,F0003,共6页
阿尔茨海默病(AD)属进展性神经退行性疾病,是老年人常发的淀粉样脑血管疾病,西医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中医辨证论治,尤其针灸具有独特疗效。研究表明,艾灸可通过调控脑内蛋白异常、调节细胞自噬水平、减轻血脑屏障损伤、保护神经元、影响... 阿尔茨海默病(AD)属进展性神经退行性疾病,是老年人常发的淀粉样脑血管疾病,西医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中医辨证论治,尤其针灸具有独特疗效。研究表明,艾灸可通过调控脑内蛋白异常、调节细胞自噬水平、减轻血脑屏障损伤、保护神经元、影响突触可塑性、调节脂质代谢异常等途径干预AD病理进程。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综述艾灸对AD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为临床治疗及深入探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艾灸 作用机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关利窍芒针法治疗难治性卒中后吞咽障碍验案一则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志杰 徐帆 +1 位作者 阎莉 王舒 《环球中医药》 CAS 2023年第4期696-699,共4页
本案为卒中后吞咽障碍,住院常规治疗后遗留饮水咳呛,声音嘶哑。出院后针灸治疗1月,无明显改善。就诊时见饮水咳呛,口角流涎,语言缓慢,声音嘶哑,四肢乏力,行走欠稳,头晕,舌淡胖,苔白腻,脉沉细。右侧咽反射减弱,洼田饮水试验5级,共济试验(... 本案为卒中后吞咽障碍,住院常规治疗后遗留饮水咳呛,声音嘶哑。出院后针灸治疗1月,无明显改善。就诊时见饮水咳呛,口角流涎,语言缓慢,声音嘶哑,四肢乏力,行走欠稳,头晕,舌淡胖,苔白腻,脉沉细。右侧咽反射减弱,洼田饮水试验5级,共济试验(-),下颌试验(±)。本案患者病情混淆,需综合分析其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中医辨病为喑痱,证型为脾肾两虚兼气虚血瘀证;西医诊断为真性延髓麻痹与假性延髓麻痹合病。笔者团队基于现代医学对卒中后吞咽障碍的认识,将假性延髓麻痹和真性延髓麻痹分别辨病为痉证及痿证。假性延髓麻痹治以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重点在脑和口咽;真性延髓麻痹治以通关利窍芒针法,治疗重点在咽喉。本医案治疗方案在醒脑开窍针刺法的基础上结合通关利窍芒针法,从脾(胃)、肾两脏入手,健脾以化痰湿,补肾以养咽喉,调动三焦气机,利化痰浊,配以口服中药煎剂以协同促效,疗效确切。针对本病例,笔者团队提出相应的针刺方案,总结介绍芒针特色手法及要诀,供临床参考,以期为临床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针 吞咽障碍 延髓麻痹 喑痱 通关利窍 痿证 呼吸补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