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津体育学院运动生理与运动医学重点实验室简介(二)
1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实验技术平台 实验室重点建设了“细胞与分子运动生理学”和“整合运动生理与康复医学”2个实验技术平台,是天津市创新技术体系中唯一的运动科学与运动医学研究开放技术平台。
关键词 重点实验室 运动生理学 运动医学 天津体育学院 技术平台 康复医学 医学研究 运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运动训练对帕金森小鼠中脑和纹状体的影响:自噬与线粒体动力学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姜宁 曹玮 +3 位作者 宋超 郭晶晶 刘洪涛 张勇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4-139,128,共7页
目的:研究早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训练对帕金森(PD)小鼠[注射MPTP(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脑和纹状体自噬水平的影响,探讨其与线粒体呼吸功能和线粒体动力学改变之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阐明运动训练对中脑和纹状体的神经保护作... 目的:研究早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训练对帕金森(PD)小鼠[注射MPTP(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脑和纹状体自噬水平的影响,探讨其与线粒体呼吸功能和线粒体动力学改变之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阐明运动训练对中脑和纹状体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雄性C57BL/6小鼠(6~8周龄),随机分为安静+生理盐水组(N)、运动+生理盐水组(NE)、安静+MPTP组(M)、早期运动训练+MPTP组(ME)4组,每组15只。。运动组进行连续6周、每周6天、每天20分钟、12米/分(75%VO2max)的跑台训练。训练结束后第1天,M组和ME组注射中等剂量MPTP(30 mg/kg×2次,ip,间隔16小时),N组和NE组在相同时间、以相同方式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造模后第7天检测中脑和纹状体线粒体功能(态3呼吸、态4呼吸、RCR),ATP酶合成活力,脑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和线粒体分裂相关蛋白(Fis1、Drp1)mRNA,以及Beclin 1、LC3-II、Fis1和Drp1蛋白表达等指标。结果:(1)与N组比较,M组小鼠中脑和纹状体线粒体态3呼吸、RCR和ATP酶合成活力显著下降(P<0.01);与M组相比,ME组小鼠线粒态3呼吸、RCR和ATP酶合成活力显著升高(P<0.01,P<0.01,P<0.05)。(2)与N组相比,NE组Beclin 1、LC3基因表达显著增多(P<0.01),Beclin1蛋白含量显著增多(P<0.01),LC3-II蛋白变化无显著性差异;与M组相比,ME组Beclin 1、LC3基因表达显著增多(P<0.01),蛋白表达显著增多(P<0.05)。(3)与N组比较,NE组Fis1基因和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P<0.01),Drp1基因和蛋白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M组相比,ME组Fis1基因和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P<0.05),Drp1基因和蛋白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中等剂量MPTP可损害中脑和纹状体线粒体功能,使自噬水平代偿性增高。(2)早期运动训练可初步启动中脑和纹状体自噬;而当MPTP损害发生时,这一过程可及时调控线粒体分裂,促进自噬水平上调,进而改善中脑和纹状体线粒体功能,在运动防治帕金森病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运动训练 帕金森 线粒体 自噬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氧运动改善高脂膳食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增强骨骼肌线粒体融合与分裂及功能 被引量:12
3
作者 赵斐 靳庆勋 +1 位作者 乔海荣 张勇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4-30,共7页
目的:研究高脂膳食诱导胰岛素抵抗(IR)发生中骨骼肌线粒体融合与分裂的改变和长期耐力训练对其影响,为深入探讨IR发生的分子病理学机制以及运动防治IR的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雄性C57BL/6小鼠通过8周高脂膳食诱导IR,再分别将正常和IR小鼠... 目的:研究高脂膳食诱导胰岛素抵抗(IR)发生中骨骼肌线粒体融合与分裂的改变和长期耐力训练对其影响,为深入探讨IR发生的分子病理学机制以及运动防治IR的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雄性C57BL/6小鼠通过8周高脂膳食诱导IR,再分别将正常和IR小鼠分为安静组和运动组,即正常膳食对照组(NS)、正常膳食运动组(NE)、高脂膳食对照组(HS)、高脂膳食运动组(HE),各运动组进行8周有氧运动训练。检测空腹血糖、胰岛素。提取骨骼肌线粒体测定呼吸功能和ATP合成酶活力。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测定骨骼肌Mfn2、Opa1、Drp1、Fis1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1)HS组小鼠空腹血糖、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显著高于NS组(P<0.01);骨骼肌线粒体态3呼吸速率、呼吸控制比和ATP酶合成活力均显著低于NS组(P<0.01);Mfn2蛋白显著低于NS组(P<0.01),Drp1和Fis1显著高于NS组(P<0.01)。(2)HE组小鼠空腹血糖、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显著高于HS组(P<0.01);骨骼肌线粒体态3呼吸速率、RCR和ATP酶合成活力均显著高于HS组(P<0.01);Mfn2、Opa1和Drp1蛋白显著高于HS组(P<0.01,P<0.05,P<0.01)。结论:高脂膳食诱导IR的小鼠骨骼肌线粒体趋于分裂,呼吸功能和ATP合成能力下降,可能是高脂膳食诱导IR的机制之一。长期有氧运动训练使正常和IR小鼠骨骼肌线粒体融合和分裂均增强,促进线粒体呼吸功能和ATP合成能力,有利于预防和改善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 线粒体融合与分裂 胰岛素抵抗 有氧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Tmax运动干预中年女性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谭思洁 徐冬青 +1 位作者 曹立全 郭振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85-189,共5页
目的:探讨FATmax强度运动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NAFLD)干预的效果,并建立运动干预方案。方法:46~59岁NAFLD中度以上女性患者40名,随机平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经递增负荷试验确定FATmax强度研制处方,干预组进行24周运动干预,试验... 目的:探讨FATmax强度运动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NAFLD)干预的效果,并建立运动干预方案。方法:46~59岁NAFLD中度以上女性患者40名,随机平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经递增负荷试验确定FATmax强度研制处方,干预组进行24周运动干预,试验前后测量BMI、身体成分、血脂、瘦素(Leptin)、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乙酰辅酶A脱氢酶(ACADS)、脂蛋白脂肪酶(LPL)和NAFLD程度等进行对比。结果:中年女性NAFLD的FATmax强度对应心率为(115±6)次/min,速度为(5.12±1.93)km/h;干预组干预后BMI、体脂百分比、腹部脂肪、腰臀比、最大摄氧量及Leptin、TG和LDL水平显著降低(P〈0.05);ACC、ACADS、LPL显著升高(P〈0.01);其中,4人从中度脂肪肝改善为轻度脂肪肝,5人从重度脂肪肝改善为中度脂肪肝,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持续24周规律的FATmax强度运动对于NAFLD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FLD FATmax 运动干预 中年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促进慢性心衰大鼠心肌线粒体生物合成与心肌重构 被引量:8
5
作者 刘涛 张敏 +3 位作者 徐栋 刘树森 吉力立 张勇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0-256,281,共8页
目的:观察心衰及心衰后进行有氧运动对大鼠心肌线粒体生物力能学、线粒体生物合成以及心功能的影响,探讨心衰的运动康复过程中的心肌线粒体适应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心梗组(16只)开胸后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心梗模型,假手术... 目的:观察心衰及心衰后进行有氧运动对大鼠心肌线粒体生物力能学、线粒体生物合成以及心功能的影响,探讨心衰的运动康复过程中的心肌线粒体适应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心梗组(16只)开胸后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心梗模型,假手术组(16只)开胸但不结扎冠状动脉,其余处理与心梗组相同。术后4周,心梗组和假手术组再随机分为心梗安静组(MI)、心梗运动组(MI+E)和假手术安静组(Sham)、假手术运动组(Sham+E),每组8只。运动组进行跑台训练,运动强度14米/分钟,每天40分钟,每周训练5天,共训练8周。术后12周,超声心动图检查各组大鼠心率(HR),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舒张末期内径(LVIDd)和心功能指标射血分数(EF),缩短分数(FS),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提取心肌线粒体测定态3、态4呼吸和呼吸控制比(RCR),ATP生成活力。Western blot检查心肌线粒体生物合成调控因子PGC-1α,线粒体蛋白COXⅣ、COXⅠ蛋白表达。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心肌线粒体形态数量。结果:术后12周,假手术运动组LVIDs、LVIDd、EF、FS、SV、CO与假手术安静组比较无明显变化,态3呼吸、RCR、ATP生成活力高于假手术安静组,PGC-1α、COXⅣ、COXⅠ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心梗安静组与假手术安静组比较,LVIDs、LVIDd增加,EF、FS、CO降低,SV无明显差异,态4呼吸增加,RCR、ATP生成活力降低,PGC-1α、COXⅣ、COXⅠ蛋白表达增加。心梗运动组与心梗安静组比较LVIDs、LVIDd增加,EF、FS降低,CO增加,HR增加,SV无明显差异,态3呼吸、RCR、ATP生成活力增加,PGC-1α、COX IV、COX I蛋白表达增加。结论:(1)心衰后心肌线粒体生物合成增加,可能是对心衰后心肌线粒体功能下降的一种代偿性反应。(2)心衰后进行运动训练能促进心肌线粒体生物合成,但线粒体生物合成增加并不能代偿心衰后心功能的下降,并有可能加重心肌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衰 有氧运动 线粒体生物力能学 线粒体生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运动训练对帕金森小鼠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姜宁 曹玮 +4 位作者 宋超 郭晶晶 马强 刘洪涛 张勇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0-213,共4页
目的:研究预运动训练对帕金森(PD)小鼠模型中脑和纹状体线粒体活性氧生成,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含量的影口向。方法:6-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60只,随机分为安静组和运动组。运动组连续6周跑台训练,12m/min,每天2... 目的:研究预运动训练对帕金森(PD)小鼠模型中脑和纹状体线粒体活性氧生成,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含量的影口向。方法:6-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60只,随机分为安静组和运动组。运动组连续6周跑台训练,12m/min,每天20min。训练结束后各自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注射生理盐水或中等剂量MPTP(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最后分为正常安静组(N)、正常运动组(EN)、安静帕金森造模组(P)和运动帕金森造模组(EP),每组15只。造模后第7天检测中脑和纹状体线粒体活性氧(ROS)生成速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中脑和纹状体组织GDNF基因表达,ELASA法测定中脑和纹状体组织和血清中GDNF蛋白含量。结果:(1)与N组相比,P组小鼠中脑和纹状体线粒体ROS生成速率显著升高,GDNF基因表达和蛋白含量显著增高;血清中GDNF蛋白含量无显著变化;(2)与P组相比,EP组小鼠中脑和纹状体GDNF基因和蛋白显著升高,ROS生成速率显著下降;血液中GDNF蛋白含量显著增高。结论:MPTP可致小鼠中脑和纹状体线粒体ROS生成增多,GDNF表达分泌代偿性增多;预运动训练可促进PD小鼠中脑和纹状体GDNF表达分泌,降低线粒体ROS生成,从而提高小鼠脑对MPTP毒性的抵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帕金森 线粒体 活性氧 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酸转位酶(FAT/CD36)在运动改善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 被引量:7
7
作者 袁海瑞 牛燕媚 傅力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18-721,735,共5页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指机体外周组织(肝脏、骨骼肌、脂肪组织)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下降。它是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高血压、高血脂等代谢疾病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IR的发生与脂代谢异常...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指机体外周组织(肝脏、骨骼肌、脂肪组织)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下降。它是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高血压、高血脂等代谢疾病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IR的发生与脂代谢异常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抵抗 脂肪酸转位酶 运动 病理生理基础 胰岛素作用 2型糖尿病 脂代谢异常 外周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篮球运动员急停起跳动作踝关节生物力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9
8
作者 鲍春雨 孟庆华 颜明明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92-498,518,共8页
主要采用三维运动影像捕捉系统与三维测力台,对体育学院20名篮球学生,急停单脚起跳双脚落地动作进行了三维同步测试。探讨了在急停单脚起跳双脚落地动作中踝关节的生物力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起跳着地最大缓冲时刻踝关节处于最大内... 主要采用三维运动影像捕捉系统与三维测力台,对体育学院20名篮球学生,急停单脚起跳双脚落地动作进行了三维同步测试。探讨了在急停单脚起跳双脚落地动作中踝关节的生物力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起跳着地最大缓冲时刻踝关节处于最大内翻和外旋状态,且男生组大于女生组;此时刻也是踝关节最容易发生损伤时刻,男生组比女生组更容易发生踝关节损伤。研究结果对于认识踝关节损伤的生物力学特征,预防和减少运动中踝关节损伤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生物力学 急停起跳 篮球运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脂膳食及有氧运动对C57BL/6小鼠骨骼肌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效磊 牛燕媚 +2 位作者 袁海瑞 刘素娟 傅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21-1025,共5页
目的:运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高脂膳食及有氧运动因素对C57BL/6小鼠骨骼肌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初步探寻有氧运动改善机体胰岛素抵抗(IR)相关基因的机制。方法:选用C57BL/6雄性小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和IR模型组,分别饲以基础和高脂饲... 目的:运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高脂膳食及有氧运动因素对C57BL/6小鼠骨骼肌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初步探寻有氧运动改善机体胰岛素抵抗(IR)相关基因的机制。方法:选用C57BL/6雄性小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和IR模型组,分别饲以基础和高脂饲料10周。鉴定高脂膳食组IR小鼠模型建立成功后,将正常饮食组随机分为正常饮食安静组(NC)和正常饮食运动组(NE),IR模型组分为高脂饮食安静组(HC)和高脂饮食运动组(HE)。运动方案采用强度为75%VO2max有氧跑台训练,持续6周。后分离各组小鼠股四头肌,提取总RNA,经荧光标记后进行芯片杂交,利用芯片扫描仪记录荧光信号,并通过相关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C/NC共筛选差异表达基因136个;NE/NC筛选差异表达基因74个;筛选HE/HC差异表达基因29个;HE/NC差异表达基因共252个,其中170个基因(HE/NC-DF)的差异表达由高脂膳食和运动因素共同引起;HE/HC中16个基因为与HE/NC-DF共同差异基因。结论:高脂膳食及有氧运动对小鼠骨骼肌基因表达均有显著影响,本研究初步筛选出有氧运动改善IR潜在相关基因,为进一步研究有氧运动改善IR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膳食 有氧运动 胰岛素抵抗 基因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球运动员在复合运动模式下踝关节的动力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鲍春雨 孟庆华 +1 位作者 郭翠红 王保臣 《应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63-766,共4页
结合网球运动项目特征,对其运动中的复合动作模式的生物力学特征进行分析,旨在探讨网球运动员踝关节运动的动力学特征,改善和提高日常训练的有效性和科学性,预防和减少运动中踝关节损伤的发生。本研究主要运用三维运动影像捕捉系统、三... 结合网球运动项目特征,对其运动中的复合动作模式的生物力学特征进行分析,旨在探讨网球运动员踝关节运动的动力学特征,改善和提高日常训练的有效性和科学性,预防和减少运动中踝关节损伤的发生。本研究主要运用三维运动影像捕捉系统、三维测力台、表面肌电仪,同步采集受试者运动中的运动学、动力学、肌电学数据。得到:跑动急停向前起动跑、跑动急停侧向起动跑、跑动急停转身180°起动跑产生最大跖屈力矩分别为(1.818±0.246)N·m、(1.93±0.235)N·m、(2.21±0.32)N·m;在三种动作模式中,踝关节外翻的最大力矩分别为(0.392±0.023)N·m、(0.26±0.007)N·m、(0.16±0.03)N·m;最大外旋力矩分别为(0.139±0.036)N·m、(1.03±0.31)N·m、(0.403±0.021)N·m。结果表明:三种动作模式中,最容易造成踝关节损伤的动作是跑动急停侧向起动跑,对于网球运动员来说,在加强踝关节肌肉力量训练的同时还应该加强踝关节肌肉群的伸展性、灵活性、稳定性的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网球运动 复合运动模式 力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动态变化与线粒体质量控制:运动的适应与调节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子怡 张勇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64-869,共6页
已知线粒体是一种具有高度动态结构的细胞器,在细胞的不同生命时相、生理过程和环境条件下,线粒体的形态、数量和质量,具有高度可塑性,各种生理刺激都会调节线粒体的自噬[1]、融合与分裂[2-5]、移动与分布[6]以及合成[7]。
关键词 质量控制 线粒体 动态变化 调节 运动 动态结构 生理过程 生理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移动相关基因miro1在急性运动中的表达特征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慧君 翟克敏 +5 位作者 赵斐 靳庆勋 齐海荣 刘洪涛 吉力立 张勇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3-176,共4页
目的:探讨在急性运动中骨骼肌线粒体能量代谢与线粒体移动相关基因miro1的表达变化特征。方法:以C57 BL/6小鼠一次中等强度负荷跑台运动(0°,13m/min)为实验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安静对照组、运动30min、60min、90min、120min组... 目的:探讨在急性运动中骨骼肌线粒体能量代谢与线粒体移动相关基因miro1的表达变化特征。方法:以C57 BL/6小鼠一次中等强度负荷跑台运动(0°,13m/min)为实验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安静对照组、运动30min、60min、90min、120min组,分别测定骨骼肌线粒体呼吸控制比(RCR),ATP合成酶活性、骨骼肌H2O2生成量,并观察运动中骨骼肌miro1 mRNA表达变化。结果:(1)120分钟急性运动过程中miro1mRNA表达均较安静组显著升高,其中E30、E60、E90、E120组分别较安静组增高32.8%、107.6%、63.8%及44.8%;(2)运动中各时间点骨骼肌H2O2均较安静组显著升高,E30~E120组分别较安静组升高22.1%、26.7%、37.6%、33.7%;(3)E30组ATP合成酶活性与安静组比较明显增加,其余各组无明显变化;整个运动过程中线粒体呼吸控制比无显著变化。结论:急性运动中骨骼肌miro1 mRNA表达较安静时显著增加,可能利于促进线粒体呼吸和ATP合成,以应对细胞能量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运动 骨骼肌 线粒体移动相关基因miro1 能量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与营养的健康效应机制研究进展
13
作者 伊木清 刘健康 张勇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58-363,共6页
常规适量运动与合理营养是健康的基石,是健康生活方式与防病治病的核心内容。本文从运动和营养的健康效应机制、线粒体营养素作用与机制等简要综述了相关研究进展。
关键词 运动与营养 健康效应 白色脂肪细胞棕色化 Irisin 线粒体营养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羽毛球运动员足踝落地瞬间生物力学特征与运动风险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赵文悦 孟庆华 鲍春雨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05-810,共6页
目的探讨羽毛球运动员足踝落地瞬间生物力学特征对运动风险的影响,为避免初学者踝关节高频次、高强度触地发生运动风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三维测力台和动作捕捉系统,对30名羽毛球运动初学者(实验组)和30名高水平运动员(对照组)在进行蹬... 目的探讨羽毛球运动员足踝落地瞬间生物力学特征对运动风险的影响,为避免初学者踝关节高频次、高强度触地发生运动风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三维测力台和动作捕捉系统,对30名羽毛球运动初学者(实验组)和30名高水平运动员(对照组)在进行蹬转(1步)起跳动作时踝关节落地瞬间的运动学与动力学数据进行采集。结果实验组跖屈背屈角度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实验组内翻和内旋角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外翻和外旋角度不存在显出差异。实验组向左右方向力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前后方向力和垂直方向力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外翻、外旋力矩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对照组内旋力矩显著高于实验组。结论相比初学者,专业运动员踝关节运动具有良好的动态稳定性和灵活性,左右方向较小的活动幅度和受力就可以完成缓冲任务,并且专业运动员跖屈背屈角度增大,也是良好训练效果的体现,使缓冲时间稍微加长,以防止踝关节突然落地时刻的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毛球 踝关节 运动学 地面反作用力 运动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与衰老:线粒体功能和氧化还原的调控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立娟 张勇 刘健康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21-326,共6页
衰老与线粒体功能衰退和氧化还原失衡紧密相关。随着年龄的增加,肌肉线粒体的DNA丰度和蛋白质的合成不断的下降,线粒体代谢过程中的副产物自由基增加导致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大分子的氧化损伤不断累积。衰老相关的线粒体功能的下降和氧... 衰老与线粒体功能衰退和氧化还原失衡紧密相关。随着年龄的增加,肌肉线粒体的DNA丰度和蛋白质的合成不断的下降,线粒体代谢过程中的副产物自由基增加导致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大分子的氧化损伤不断累积。衰老相关的线粒体功能的下降和氧化还原失衡影响运动功能,导致胰岛素抵抗和神经退行性疾病,因而对于调节寿命起到重要的作用。因而线粒体可能是决定寿命的重要因素。大量研究证实长期运动训练可以很大程度预防和改善衰老相关疾病,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线粒体生成和激活内源性抗氧化防御体系而提高线粒体功能和调控氧化还原平衡。因此,长期的运动训练预防衰老相关疾病和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很可能是通过调控线粒体功能和氧化还原平衡而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衰老 线粒体功能 氧化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羽毛球运动员踝关节生物力学特征对机械不稳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文悦 孟庆华 鲍春雨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1-246,共6页
分析羽毛球运动员蹬转(一步)起跳动作中踝关节落地瞬间到缓冲结束阶段的运动生物力学特征对机械不稳的影响,为避免初学者发生运动损伤提供理论支持。采用瑞典生产QUALISYS-MCU 500光学运动捕捉系统和Kistler三维测力台同步获取受试者踝... 分析羽毛球运动员蹬转(一步)起跳动作中踝关节落地瞬间到缓冲结束阶段的运动生物力学特征对机械不稳的影响,为避免初学者发生运动损伤提供理论支持。采用瑞典生产QUALISYS-MCU 500光学运动捕捉系统和Kistler三维测力台同步获取受试者踝关节的运动生物力学参数。结果:(1)运动学方面,初学者踝关节跖屈和背屈角度均显著小于高水平运动员(P<0.05),初学者内翻和内旋角度均显著大于高水平运动员(P<0.001),两组外翻和外旋角度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2)动力学方面,初学者外翻力矩和外旋力矩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内旋力矩显著小于高水平运动员(P<0.05),两组跖屈力矩之间差异不存在显著性(P>0.05)。得到以下结论:相对于高水平运动员,初学者表现出过度的踝关节内翻、落地时背屈相对受限、受力不稳等特点,这可能使运动员更容易发生运动损伤,建议重视小腿腓侧肌群训练,加强踝关节外侧韧带的专项练习,以控制踝关节额状面运动,从而预防踝关节发生运动损伤,加强对关节的保护,以适应后期高强度训练和比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毛球 踝关节 生物力学特征 机械不稳 运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力运动与高脂饮食对Wistar大鼠骨骼肌线粒体融合分裂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郑义 徐晓阳 +1 位作者 薄海 张勇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9-94,共6页
目的:观察耐力运动与高脂饮食干预对肥胖大鼠骨骼肌线粒体融合与分裂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48只Wistar大鼠分N组(16只)与H组(32只)普食/高脂饲喂造模8周,随后分为NNC组、NNE组、HHC组、HHE组、HNC组与HNE组,NNC组、NNE组、HNC组与HNE组... 目的:观察耐力运动与高脂饮食干预对肥胖大鼠骨骼肌线粒体融合与分裂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48只Wistar大鼠分N组(16只)与H组(32只)普食/高脂饲喂造模8周,随后分为NNC组、NNE组、HHC组、HHE组、HNC组与HNE组,NNC组、NNE组、HNC组与HNE组使用普食饲喂9周,HHC组与HHE组继续使用高脂饲喂9周,NNE组、HHE组与HNE组进行9周耐力运动干预。结果:高脂饲喂后大鼠骨骼肌线粒体融合蛋白MFN1、MFN2表达减少,分裂蛋白FIS1表达增加,耐力运动干预增加了高脂饲喂后大鼠骨骼肌线粒体MFN1、MFN2的表达,降低了DRP1、FIS1的表达。结论:高脂饲喂显著降低了骨骼肌线粒体融合蛋白的表达,增加了分裂蛋白的表达,耐力运动干预显著增加了骨骼肌线粒体融合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了HFD干预后骨骼肌线粒体分裂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 线粒体 高脂干预 耐力运动 融合 分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力运动训练上调小鼠脑组织IL-15介导衰老伴随的凋亡相关途径的神经保护作用
18
作者 薛晶晶 胥振 +1 位作者 姜宁 张勇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21,共6页
目的:观察耐力运动训练对不同年龄小鼠脑组织IL-15含量及凋亡的影响,探讨耐力运动诱导的IL-15与衰老脑组织细胞中凋亡发生的关系,进而探讨IL-15可能发挥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60只C57BL/6雄性小鼠按月龄分为2月龄青年对照组(YC,n=15),2... 目的:观察耐力运动训练对不同年龄小鼠脑组织IL-15含量及凋亡的影响,探讨耐力运动诱导的IL-15与衰老脑组织细胞中凋亡发生的关系,进而探讨IL-15可能发挥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60只C57BL/6雄性小鼠按月龄分为2月龄青年对照组(YC,n=15),2月龄青年耐力运动训练组(YE,n=15),12月龄老年对照组(OC,n=15)和12月龄老年耐力运动训练组(OE,n=15)。耐力运动训练组进行12 m/min,30 min/d,每周5天,为期8周的跑台运动训练。训练完毕采用ELISA法测量脑组织、骨骼肌组织和血清中IL-15含量的变化;RT-PCR法测量脑组织IL-15mRNA、凋亡相关蛋白BAX、p53、BCL-2和BCL-XL mRNA的表达情况;TUNEL法检测脑组织细胞凋亡发生情况。结果:(1)OC组脑组织、骨骼肌组织和血清IL-15含量较YC组均呈显著上升;YE和OE组脑组织、骨骼肌组织和血清IL-15含量分别较YC和OC组均呈显著性增加;(2)OC组脑细胞促凋亡蛋白BAX mRNA、p53 mRNA表达,抑凋亡蛋白BCL-2 mRNA、BCL-XL mRNA表达和凋亡指数较YC组均呈显著性增高,OE组促凋亡蛋白BAX mRNA、p53 mRNA的表达和凋亡细胞指数均较OC组降低,抑凋亡蛋白BCL-2 mRNA、BCL-XL mRNA表达较OC组增高;(3)OC组脑组织IL-15 mRNA较YC组呈显著上升;OE组脑组织IL-15 mRNA较OC组未呈显著性改变。结论:8周耐力运动训练可诱导脑组织IL-15含量的升高,耐力运动训练诱导的衰老小鼠脑组织IL-15升高可能介导了衰老伴随的神经细胞凋亡相关过程发挥一定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5 耐力运动训练 增龄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跌倒经历的老年女性身体功能特征
19
作者 段亚飞 姬得文 +1 位作者 傅涛 董竹青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2-190,共9页
目的探究具有跌倒经历老年女性相关身体功能指标情况,在老年女性跌倒预防、风险评估和老年健康问题的解决等方面提供更多数据参考。方法使用问卷调查167名天津社区老年女性的跌倒史,并根据跌倒次数分为跌倒组(近1年内发生2次以上跌倒)... 目的探究具有跌倒经历老年女性相关身体功能指标情况,在老年女性跌倒预防、风险评估和老年健康问题的解决等方面提供更多数据参考。方法使用问卷调查167名天津社区老年女性的跌倒史,并根据跌倒次数分为跌倒组(近1年内发生2次以上跌倒)和非跌倒组。分别用Inbody 770体成分测试仪测试身体成分,用UBD2002A超声骨密度仪检测跟骨骨密度,用PRIMUS BTE等速测试仪测试下肢膝、踝关节的肌力和本体感觉,30 s坐起个数测试下肢肌力,使用两对比度近视力检查表(少笔画)测试视觉敏感度,Korebalance测试仪测试动、静态平衡能力,闭眼单脚站立测试静态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评估动、静态平衡,三维动作捕捉系统测试行走步态特征。结果跌倒组在骨骼肌含量(P<0.001)、非优势侧膝关节屈肌力量(P=0.002)、30 s坐起个数(P=0.006)、平均步速(P=0.013)等方面均显著弱或小于非跌倒组;跌倒组10%灰度下视力(P=0.001)、膝关节主动位置觉(P<0.001)、非优势侧踝关节屈肌力量(P<0.001)、单腿闭眼站立时间(P<0.001)均显著弱或小于非跌倒组;跌倒组在动静态测试中左右向平衡率(P=0.031)、前后向平衡率(P=0.028)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结论跌倒的老年女性踝关节角度、本体感觉、下肢肌力和骨骼肌含量、视敏感度、动静态平衡能力、步行能力均弱于非跌倒老年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跌倒 老年女性 步态分析 骨骼肌 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作间歇期痛风患者步态特征研究
20
作者 李慧丹 李阔弟 +5 位作者 李晓丁 魏星 张琳 刘畅格 赵伟 黄力平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3-110,共8页
目的:探讨发作间歇期痛风患者的步态特征,为痛风的临床康复治疗尤其是运动康复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共纳入24例痛风患者(痛风组)和24例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并对痛风患者进行曼彻斯特足痛和残疾指数(Manchester foot pain and disabil... 目的:探讨发作间歇期痛风患者的步态特征,为痛风的临床康复治疗尤其是运动康复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共纳入24例痛风患者(痛风组)和24例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并对痛风患者进行曼彻斯特足痛和残疾指数(Manchester foot pain and disability index,MFPDI)评分。利用步态录像解析法采集所有受试者的运动学参数,Novel Pedar足底压力测试系统采集受试者的足底压力参数;比较两组受试者运动学和足底压力参数的差异。结果:①痛风组步长、步幅、步速、步频、膝关节最大屈伸角度、踝关节最大跖屈角度及屈伸幅度均小于健康对照组(P<0.05,P<0.01),双支撑时间大于健康对照组(P<0.01)。②痛风组大拇趾区峰值压力和压力-时间积分小于健康对照组(P<0.05,P<0.01),足中部峰值压力和第一跖骨区压力-时间积分大于健康对照组(P<0.05,P<0.01)。③痛风患者大拇趾区峰值压力与步态运动学参数相关性分析发现:大拇趾区峰值压力与步长、步幅、步频、踝关节最大背伸角度呈正相关(P<0.05),与双支撑时间呈负相关(P<0.05)。结论:痛风间歇期患者步态存在明显异常,主要表现为步长和步幅减小,步速和步频减慢,双支撑时间延长;膝、踝关节活动幅度减小;步行中前足内侧负荷降低而足中部负荷增大,这表明了一种疼痛避免策略,这些变化有可能导致痛风患者步行模式的改变和足部功能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步态 时空特征 足底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