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响应面法和正交试验的旋转轴唇形密封的可靠性分析
1
作者 张付英 高勇新 +1 位作者 张原浩 贺佘燕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1-49,共9页
基于有限元仿真及响应曲面法和正交试验设计获得油封极限状态函数的显式表达式,依据剩余标准差越小,回归函数数据差异越小,函数更为均衡的原则选择显式表达式的最优模型。采用Monte-Carlo法和阶矩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油封的结构进行可靠... 基于有限元仿真及响应曲面法和正交试验设计获得油封极限状态函数的显式表达式,依据剩余标准差越小,回归函数数据差异越小,函数更为均衡的原则选择显式表达式的最优模型。采用Monte-Carlo法和阶矩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油封的结构进行可靠性灵敏度计算和可靠性分析,高效地解决隐式极限状态函数的可靠性分析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响应面法和正交试验两者结合能够快速而准确地进行油封的极限状态函数的拟合;油封可靠度随着过盈量、油侧唇角、空气侧唇角均值的增大而提高,随着其他影响因素均值的增大而降低;可靠度随着各个因素方差的增大均表现为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轴唇形密封 有限元仿真 响应面法 正交试验 可靠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狭缝型分布板流化床提高核桃壳颗粒的流化效果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占勇 王少铁 +1 位作者 王娟 张建国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25-232,F0003,共9页
为了提高Geldart D类大颗粒物料在流化床中的流化效果,该文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的狭缝型气体分布板,进行了核桃壳颗粒(2~2.8 mm)的流态化试验,结果表明狭缝型分布板比传统多孔分布板提高床层膨胀率约5%,降低最小流化速率约8%。在欧拉... 为了提高Geldart D类大颗粒物料在流化床中的流化效果,该文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的狭缝型气体分布板,进行了核桃壳颗粒(2~2.8 mm)的流态化试验,结果表明狭缝型分布板比传统多孔分布板提高床层膨胀率约5%,降低最小流化速率约8%。在欧拉-欧拉法的双流体模型和颗粒动力学理论基础上,建立流化床内气固两相流的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模拟值与试验值的误差在8%以内。利用数学模型对2种分布板流化床内大颗粒流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比较了2种分布板结构对流化床内床层压降、床层膨胀率、颗粒相体积分数及气固两相的流化速度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狭缝型分布板的"V"型气流通道结构,使得气流易于集束向上运动,形成大气泡对床层造成扰动,从而增大床层压降波动幅度,提高床层膨胀率,并在流化床内形成4个小环流,促进气体相和颗粒相之间的混合,使得核桃壳颗粒流化均匀。该研究为大颗粒物料处理过程中流化床分布板的设计和选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态化 模型 设计 气体分布板 大颗粒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写成型氧化锆生物陶瓷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周婧 樊云光 +2 位作者 卢林 段国林 孙文彬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44-49,共6页
研究了应用于直写成型3D打印的低粘度、高固相氧化锆生物陶瓷浆料制备工艺,分析了分散剂含量和pH值对高固相氧化锆陶瓷浆料流变特性的影响,并对不同分散剂含量的陶瓷浆料的可打印性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分散剂聚丙烯酸钠含量为6%(... 研究了应用于直写成型3D打印的低粘度、高固相氧化锆生物陶瓷浆料制备工艺,分析了分散剂含量和pH值对高固相氧化锆陶瓷浆料流变特性的影响,并对不同分散剂含量的陶瓷浆料的可打印性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分散剂聚丙烯酸钠含量为6%(质量分数)、pH值为8.5时,浆料的粘度低、固含量高、流动性好,满足直写成型工艺的要求且不易发生变形。坯体在1500℃烧结2 h后硬度为13.5 GPa,断裂韧性为4.2 MPa·m^(1/2),相对密度为97.7%。体外细胞毒性实验表明,义齿没有细胞毒性。与其他工艺相比,直写成型氧化锆生物陶瓷义齿可以满足人体口腔陶瓷义齿植入的物理和生物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直写成型 氧化锆 力学性能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损伤位置对发动机叶片振动疲劳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硕 赵娜 +3 位作者 马梁 张桂昌 张晓鹏 杜天玮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7-102,132,共7页
为研究外物损伤冲击位置对航空发动机叶片疲劳极限的影响,基于落锤冲击试验系统,对TC4钛合金叶片模拟试件分别进行了边缘冲击和面心冲击等2种外物损伤试验;在此基础上,对缺口试件和光滑试件分别进行振动疲劳试验,获得损伤试件缺口几何特... 为研究外物损伤冲击位置对航空发动机叶片疲劳极限的影响,基于落锤冲击试验系统,对TC4钛合金叶片模拟试件分别进行了边缘冲击和面心冲击等2种外物损伤试验;在此基础上,对缺口试件和光滑试件分别进行振动疲劳试验,获得损伤试件缺口几何特征,并得到了不同冲击位置下的TC4叶片振动疲劳极限。结果表明:面心冲击比边缘冲击造成的缺口宽度、深度、体积更大,缺口平均体积大46.7%;光滑试件疲劳裂纹的产生出现在试件缩颈处,外物损伤缺口均产生在缺口处;边缘冲击导致的叶片振动疲劳极限降低的程度反而要大于面心冲击,边缘冲击的疲劳极限较光滑试件下降了55.8%,面心冲击的疲劳极限较光滑试件下降了3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物损伤 冲击位置 TC4叶片 振动疲劳 疲劳极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