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重构下村庄建设用地兼容性研究——以天津市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顾伟凡 夏鑫 +3 位作者 李宥霖 张紫涵 高浚涛 蔡为民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5期67-73,共7页
围绕农村发展的迫切需求和制约发展的重点问题,聚焦村庄规划领域,探索村庄建设用地的兼容模式与兼容途径,为乡村振兴提供用地保障。梳理总结国内城市用地兼容的模式,构建村庄建设用地兼容利用研究的框架体系。结果表明:从土地利用兼容... 围绕农村发展的迫切需求和制约发展的重点问题,聚焦村庄规划领域,探索村庄建设用地的兼容模式与兼容途径,为乡村振兴提供用地保障。梳理总结国内城市用地兼容的模式,构建村庄建设用地兼容利用研究的框架体系。结果表明:从土地利用兼容的“概念内涵—实践分析—组织形式—管控体系”这一研究框架进行分析,界定了土地利用兼容性的内涵,分析其在城市建设用地中的实践做法以及在乡村建设用地兼容的现实需求,以天津市为例,将村庄建设用地兼容组织形式划分为单一用地性质兼容、混合用地性质兼容两种,并从不同方面提出相应的管控措施。综上所述,乡村空间重构下村庄建设用地兼容是土地利用方式转型升级的理性之选,本研究既是对村庄建设用地兼容性研究内容的丰富,也是对土地利用兼容性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规划 乡村重构 村庄建设用地 兼容性 天津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角下的村庄规划效果分析——基于天津市153个样本村村庄规划数据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富昱 张紫涵 +3 位作者 高浚涛 夏鑫 李宥琳 蔡为民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6期55-66,共12页
村庄规划作为指导乡村地区的国土空间开发及保护活动、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进行各项村庄建设等的依据,同时也起到了乡规民约、乡村治理等社会规划的作用,是农村各项建设工作的基础和基本依据。本文以天津市153个村庄规划为样本,探讨... 村庄规划作为指导乡村地区的国土空间开发及保护活动、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进行各项村庄建设等的依据,同时也起到了乡规民约、乡村治理等社会规划的作用,是农村各项建设工作的基础和基本依据。本文以天津市153个村庄规划为样本,探讨村庄规划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撑作用以及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对村庄规划的指导作用,以期提高村庄未来发展质量,最大程度推进乡村振兴。基于此,本文使用文本分析词频模型、内容分析评价模型对村庄规划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上看,主题词出现频率从高到低分别为生态宜居、产业兴旺、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和乡风文明,词频分别为35089、27808、24718、22057、16300次;(2)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五大方面参考点数量差异较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活富裕分别有59857、56244、46688、23913、23237个参考点;(3)天津市村庄规划对乡村振兴五大方面展现出不同程度的关注,生态宜居和产业兴旺在村庄规划中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治理有效起到乡村振兴的“基石”作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生活富裕和乡风文明的关注度比其他3个方面低。产业兴旺和生态宜居方面的关注度较高,体现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政策导向,其次是治理有效方面的关注度,反映出天津市村庄规划与天津市关于乡村振兴政策相匹配,而生活富裕以及乡风文明的关注度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村庄规划 效果分析 文本分析词频模型 内容分析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村庄规划产业用地保障实践研究
3
作者 陈富昱 王永阳 +3 位作者 陈健 徐玥瑶 赵朔 彭星源 《天津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56-61,共6页
近年来,村庄规划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引领作用不断凸显。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任务和坚实基础,保障村庄充足合理的产业用地需求成为村庄规划的关键任务。因此,从村庄规划的编制和管理角度出发,研究产业用地保障问题,具有重要... 近年来,村庄规划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引领作用不断凸显。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任务和坚实基础,保障村庄充足合理的产业用地需求成为村庄规划的关键任务。因此,从村庄规划的编制和管理角度出发,研究产业用地保障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对现有研究文献进行回顾,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产业用地保障实践,特别是村庄规划所发挥重要作用的基础上,结合部分地区实地调研分析3个典型规划案例:四川省成都市“5+5+N”总体空间规划格局、湖南省村庄规划质量提升行动、江苏省苏州市片区化组团式乡村规划模式,总结归纳产业用地保障政策和经验,笔者认为应从向上布局产业方向、向下落实项目清单、注重以人为本规划3个方向,提升村庄规划质量,确保乡村产业用地高效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村庄规划 产业用地 用地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划管控下非粮化耕地恢复适宜性评价与时序识别
4
作者 刘灵伟 程超 +1 位作者 闫少凯 代涵宇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54-262,共9页
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导向,科学识别非粮化耕地恢复潜力和时序,对于实施耕地占补平衡新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天津市蓟州区为研究区域,构建规划管控约束下的非粮化耕地恢复潜力评价模型,并用三维魔方空间分类法对适宜恢复地块进行时序... 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导向,科学识别非粮化耕地恢复潜力和时序,对于实施耕地占补平衡新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天津市蓟州区为研究区域,构建规划管控约束下的非粮化耕地恢复潜力评价模型,并用三维魔方空间分类法对适宜恢复地块进行时序划分。结果表明:1)蓟州区非粮化耕地恢复适宜性较高,适宜恢复规模占非粮化耕地面积的85.37%;2)规划管控因素对非粮化耕地恢复的数量潜力影响较强;3)蓟州区优先恢复、适度恢复和远期恢复分别占46.16%、43.58%、10.26%,在优先恢复地块基础上,统筹考虑蓟州区补充耕地需求,识别10处重点恢复区域。该研究可定量识别地块尺度的非粮化耕地恢复优先序,可以为“大占补”背景下非粮化耕地恢复工作提供一定的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 非粮化 恢复适宜性评价 恢复时序 规划管控 地块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BAS-InSAR的天津市地表形变对地下水位响应研究
5
作者 曹永强 张宁月 +2 位作者 么嘉棋 常奂宇 刘子华 《水资源保护》 2025年第5期238-246,共9页
为定量分析天津市地表形变对地下水位的响应特征,通过小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BAS-InSAR)技术获取地表形变监测数据,运用季节性分解算法对2018—2022年地表形变与地下水位数据进行信号分解,在此基础上采用随机森林算法计算地下... 为定量分析天津市地表形变对地下水位的响应特征,通过小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BAS-InSAR)技术获取地表形变监测数据,运用季节性分解算法对2018—2022年地表形变与地下水位数据进行信号分解,在此基础上采用随机森林算法计算地下水位各分量对地表形变的相对重要性,并分别采用动态时间规整算法(DTW)、交叉小波变换和Copula函数分析了地表形变各分量对地下水位的响应。结果表明:天津市地表形变基本形成了位于天津市西南部、中部和东部的5处沉降漏斗,地下水位趋势分量、季节分量和残差分量对地表形变的综合特征重要性分别为0.595、0.172、0.233;地表形变与地下水位趋势分量的相似度较高,综合DTW距离为10.59;地表形变与地下水位季节分量存在1 a左右的主共振周期,地表形变相对于地下水位季节性变化的滞后时间为93~132 d;地表形变与地下水位残差分量边缘分布函数值均为0.8时的联合分布概率不小于0.75,二者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形变 地下水 SBAS-InSAR 季节性分解 随机森林算法 Copula函数 天津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