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凝血酶调节蛋白联合中性粒细胞肽酰基精氨酸脱亚氨酶4预警非瓣膜性房颤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缺血事件复发 被引量:1
1
作者 任杰 王竞 +1 位作者 门剑龙 张鹏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591-596,共6页
目的研究凝血酶调节蛋白(TM)联合中性粒细胞肽酰基精氨酸脱亚氨酶4(PAD4)预警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缺血事件复发风险。方法纳入2020年8月至2023年2月期间于天津市西青医院就诊的NVAF合并AIS患者164例为... 目的研究凝血酶调节蛋白(TM)联合中性粒细胞肽酰基精氨酸脱亚氨酶4(PAD4)预警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缺血事件复发风险。方法纳入2020年8月至2023年2月期间于天津市西青医院就诊的NVAF合并AIS患者164例为患者组,男71例,女93例,年龄51~83岁。采用Shine i2900型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血浆TM水平;采用TECAN Sunrise酶标仪测定血清PAD4水平。以Kruskal-Wallis H检验进行多组间比对,以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两组间数据比对;用Friedman秩和检验进行同组内各时间节点数据比较;用ROC曲线分析诊断性能;用Logistic回归进行关联性分析;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获得HR值。结果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复发组血浆TM水平均高于未复发组(P值均<0.001);未复发组在治疗后血浆TM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01),复发组治疗后TM水平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6)。AIS患者组在治疗前、后的血清PAD4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值均<0.001)。治疗前,未复发组血清PAD4水平与复发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3);治疗后,复发组显著高于未复发组(P<0.001);未复发组在治疗后血清PAD4水平低于治疗前(P<0.001),复发组在治疗后显著高于治疗前间(P<0.001)。治疗前,血浆TM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885,临界值为13.04TU/mL;治疗后,AUC^(ROC)为0.909,临界值为10.52TU/mL。治疗前,血清PAD4的AUC^(ROC)为0.606,临界值为11.45ng/mL;治疗后,AUC^(ROC)为0.939,临界值为10.00ng/mL。TM与PAD4联合评估的治疗前AUC^(ROC)为0.877,治疗后AUC^(ROC)为0.976。用Logistic回归做多元分析,AIS患者治疗后的TM和PAD4水平均与充血性心力衰竭和高血压有显著相关性(P<0.05)。生存分析显示,治疗后,TM、PAD4以及两项指标联合评估,均可有效预测患者在随访期内缺血事件复发的累积风险(Log-rankχ^(2)分别为20.597、5.836和27.786,P值分别为<0.001、0.016和<0.001)。Cox回归模型显示,TM与PAD4联合评估可有效预测AIS患者随访期内的缺血事件复发风险(HR=1.397)。结论NVAF并发AIS患者TM和PAD4水平显著增高,并随病情发展趋势而改变,通过对上述两项指标的动态监测和联合评估,可有效预警AIS患者缺血事件复发的风险,为临床早期识别和及时干预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调节蛋白 中性粒细胞肽酰基精氨酸脱亚氨酶4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缺血事件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催乳素光激化学发光法的建立及性能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任杰 刘胜林 李会强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19年第7期495-498,共4页
目的基于光激化学发光技术平台初步建立血清催乳素(PRL)的分析方法,并评估其性能指标。方法将发光纳米微球和生物素分别标记于一对人PRL单抗,两者与血清中待检PRL、链霉亲合素标记的感光微球(通用感光溶液)在均相条件下形成双抗体夹心... 目的基于光激化学发光技术平台初步建立血清催乳素(PRL)的分析方法,并评估其性能指标。方法将发光纳米微球和生物素分别标记于一对人PRL单抗,两者与血清中待检PRL、链霉亲合素标记的感光微球(通用感光溶液)在均相条件下形成双抗体夹心的检测体系,对该检测体系的性能指标和相关性进行评价。结果本方法的批内变异系数和日间变异系数分别为4.60%和5.25%;功能灵敏度为2.48μIU/mL,可报告范围为2.48~4 240μIU/mL;回收试验加入浓度为42.2、424、4 240μIU/mL PRL标准品时的回收率为96.25%~102.93%;胆红素<20 mg/dL、血红蛋白<200 mg/dL、三酰甘油<3 000 mg/dL、生物素<20 ng/mL时,均无干扰现象发生;该方法与贝克曼Unicel Dxi 800 Access 2增强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光激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PRL的方法具有良好的分析性能,可满足临床诊断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乳素 光激化学发光分析 均相免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