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脑血管疾病的“脑心同治” 被引量:2
1
作者 施铭岗 佟小光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1,共5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管病和心血管病共同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二者为同源性疾病,可共病,这也是“脑心同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近年随着药物治疗和手术技术改进,“脑心同治”得以实现并提高临床疗效。本文综述“脑心同治”策略,以为心脑血... 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管病和心血管病共同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二者为同源性疾病,可共病,这也是“脑心同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近年随着药物治疗和手术技术改进,“脑心同治”得以实现并提高临床疗效。本文综述“脑心同治”策略,以为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和临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障碍 心血管疾病 神经外科手术 心血管外科手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重视心脑血管疾病的外科干预 被引量:1
2
作者 佟小光 施铭岗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共4页
心脑血管疾病是全球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动脉粥样硬化是其主要病理学改变,常同时累及心血管和脑血管,需神经外科和心血管外科同时手术干预。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是采取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手术还是分期手... 心脑血管疾病是全球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动脉粥样硬化是其主要病理学改变,常同时累及心血管和脑血管,需神经外科和心血管外科同时手术干预。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是采取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手术还是分期手术(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尚未形成一致性意见。随着对心脑血管疾病研究的深入、手术技术的改进和血管内介入技术的发展,为外科手术同时干预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障碍 心血管疾病 神经外科手术 心血管外科手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胆固醇血症对神经功能和脑血管病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卓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7-113,共7页
胆固醇对维持脑组织正常生理功能十分重要,其表达水平的精准调控通过神经血管单元三要素(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和血-脑屏障)的密切协同得以实现。高胆固醇血症通常伴随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上调一系列胆固醇相关基因... 胆固醇对维持脑组织正常生理功能十分重要,其表达水平的精准调控通过神经血管单元三要素(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和血-脑屏障)的密切协同得以实现。高胆固醇血症通常伴随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上调一系列胆固醇相关基因的转录,引起胆固醇跨膜转运蛋白高表达,破坏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元之间信号转导的稳定,连同小胶质细胞共同释放大量神经炎性因子,诱发神经炎症反应,最终导致神经细胞凋亡,临床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相关认知功能障碍。高胆固醇血症对脑小血管和微血管的影响主要是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组织病理学早期出现红细胞淤积,晚期出现纤维素血栓,引起广泛的小血管闭塞。高胆固醇血症的MRI呈现腔隙性梗死、脑室周围白质高信号和脑萎缩等脑小血管病的特征性表现,很少出现脑微出血。他汀类调脂药极大降低脑卒中的风险和全因死亡率,主要与药物使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相关。但是关于高胆固醇血症、他汀类调脂药与脑出血风险之间的关系,目前仍有争议,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固醇血症 神经元 神经胶质 血脑屏障 大脑小血管疾病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管理策略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培健 魏铭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6-112,共7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动脉壁慢性炎症性疾病,是缺血性卒中和冠心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诱因。心脏与脑这两个器官均存在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相似的危险因素;且二者共病病情更严重,预后更差。本文通过综述心脑血...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动脉壁慢性炎症性疾病,是缺血性卒中和冠心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诱因。心脏与脑这两个器官均存在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相似的危险因素;且二者共病病情更严重,预后更差。本文通过综述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危险因素防治策略以及“脑心同治”策略,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管理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障碍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药物疗法 神经外科手术 心血管外科手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间变性血管外皮瘤合并肺部多发性转移一例 被引量:5
5
作者 马春华 张学斌 +4 位作者 姜镕 吕远 李金铎 王斌 孙立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07-112,共6页
患者女性,51岁,主因右侧小脑半球和小脑蚓部血管外皮瘤(HPC)切除术后10年、左侧小脑半球和小脑蚓部血管外皮瘤切除术后3年,肿瘤肺部转移7个月,头痛伴言语不清2个月,于2014年3月3日入院。患者10年前(2004年4月28日)主因“头痛2周”... 患者女性,51岁,主因右侧小脑半球和小脑蚓部血管外皮瘤(HPC)切除术后10年、左侧小脑半球和小脑蚓部血管外皮瘤切除术后3年,肿瘤肺部转移7个月,头痛伴言语不清2个月,于2014年3月3日入院。患者10年前(2004年4月28日)主因“头痛2周”于当地医院行头部CT检查发现右侧小脑占位性病变。于2004年5月2日至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诊断与治疗,入院后头部MRI增强扫描显示,右侧小脑半球和小脑蚓部占位性病变,考虑脑膜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皮细胞瘤 脑疾病 肿瘤转移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冷冻消融治疗肺腺癌A549移植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马春华 郭志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41-244,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注射液(商品名:恩度)联合冷冻消融对肺腺癌A549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肺腺癌A549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24只,待肿瘤最大直径达1 cm时,随机分为对照组、血管内皮抑素组、冷冻消融组和血管内皮抑素联...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注射液(商品名:恩度)联合冷冻消融对肺腺癌A549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肺腺癌A549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24只,待肿瘤最大直径达1 cm时,随机分为对照组、血管内皮抑素组、冷冻消融组和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冷冻消融组(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第21天处死裸鼠,取肿瘤组织,测量肿瘤体积,采用末端标记法(TUNEL)原位检测周边冷冻损伤区带细胞凋亡,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后第21天,对照组、血管内皮抑素组、冷冻消融组和联合治疗组的肿瘤生长速率分别为236.68%±51.23%、220.02%±30.61%、159.46%±29.33%和103.34%±25.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1.67%±2.34%、22.17%±1.47%、38.33%±1.37%和49.17%±1.7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治疗组的MVD、VEGF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1)。MVD与VEGF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925,P<0.01)。结论血管内皮抑素可明显提高冷冻消融对肺腺癌A549移植瘤的抑制效果,其机制可能与血管内皮抑素通过下调VEGF表达水平,从而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协同冷冻消融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细胞系A549 移植瘤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冷冻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球囊闭塞试验的脑血管侧支循环代偿能力评估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孙增峰 尚彦国 +2 位作者 盛志国 朱华雨 佟小光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41-347,共7页
目的通过颈内动脉球囊闭塞试验(BTO)评估Willis环前循环和后循环侧支开放情况和代偿能力,以及患者对颈内动脉闭塞耐受能力。方法纳入2016年6月至2021年9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行颈内动脉BTO试验的85例(87侧)患者,BTO试验联合DSA观察前循环... 目的通过颈内动脉球囊闭塞试验(BTO)评估Willis环前循环和后循环侧支开放情况和代偿能力,以及患者对颈内动脉闭塞耐受能力。方法纳入2016年6月至2021年9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行颈内动脉BTO试验的85例(87侧)患者,BTO试验联合DSA观察前循环和后循环结构完整性、开放比例和代偿能力,对比分析不同组别BTO试验阳性率。结果本组有8侧占9.20%(8/87)BTO试验阳性,前交通动脉缺如、闭塞侧完全胚胎型大脑后动脉、闭塞侧前后循环均不开放患者阳性率分别高于前交通动脉未缺如[3/5对6.10%(5/82);Fisher确切概率法:P=0.005]、非完全胚胎型大脑后动脉[3/7对6.25%(5/80);Fisher确切概率法:P=0.015]、前循环开放[3/6对6.17%(5/81);Fisher确切概率法:P=0.009]和后循环开放[20%(5/25)对0(0/59);Fisher确切概率法:P=0.002]患者;仅前循环开放患者阳性率高于前后循环均开放患者[13.04%(3/23)对0(0/3);Fisher确切概率法:P=0.022],前后循环均不开放患者亦高于仅前循环开放患者[2/2对13.04%(3/23);Fisher确切概率法:P=0.033]和前后循环均开放患者[2/2对0(0/56);Fisher确切概率法:P=0.001]。颈内动脉闭塞后,闭塞侧大脑前动脉供血区经单一前循环代偿74侧占88.10%(74/84)、经单一后循环代偿3侧占3.57%(3/84)、经前后循环共同代偿5侧占5.95%(5/84)且均为有效代偿[美国介入和治疗性神经放射学学会/美国介入放射学学会(ASITN/SIR)分级3~4级],前后循环均未代偿2侧占2.38%(2/84,ASITN/SIR分级为零);闭塞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经单一前循环代偿23侧占27.38%(23/84)且有效代偿为22.62%(19/84),经单一后循环代偿14侧占16.67%(14/84)、经前后循环共同代偿45侧占53.57%(45/84)且均为有效代偿,前后循环均未代偿2侧占2.38%(2/84,ASITN/SIR分级为零);4种代偿方式对大脑前动脉(χ^(2)=53.000,P=0.000)和大脑中动脉(χ^(2)=54.244,P=0.000)供血区的代偿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后循环共同代偿能力高于单一前循环代偿(Z=6.754,P=0.000;Z=6.180,P=0.000)、单一后循环代偿(Z=2.277,P=0.023;Z=5.065,P=0.000)和前后循环均未代偿(Z=1.991,P=0.047;Z=2.478,P=0.013)。结论大脑前循环开放比例较高且代偿能力较强,而前循环不开放尤其是前交通动脉缺如、闭塞侧完全胚胎型大脑后动脉、闭塞侧前后循环均不开放的患者无法耐受颈内动脉闭塞的风险,术中应注意保护颈内动脉。前后循环共同代偿能力高于单一前循环或后循环代偿,闭塞颈内动脉相对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颈内动脉 气囊阻塞 大脑动脉环 侧支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下有为 未来可期:人工智能与脑血管病 被引量:3
8
作者 巫嘉陵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共2页
随着全球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脑血管病的防治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脑血管病存在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病残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如何有效降低脑血管病发病率、改善脑血管病预后,成... 随着全球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脑血管病的防治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脑血管病存在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病残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如何有效降低脑血管病发病率、改善脑血管病预后,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障碍 人工智能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血管医学时代“脑心同治”手术与展望 被引量:1
9
作者 尚彦国 王轩 +3 位作者 佟小光 施铭岗 李春海 王联群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6,共9页
“脑心共病”逐渐受到国内外神经外科和心血管内外科医师的重视,并着手开展“脑心同治”手术互为保障,“泛血管医学”概念提出多学科交叉、跨学科整合的研究模式和发展理念。泛血管医学思想对“脑心同治”手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脑心... “脑心共病”逐渐受到国内外神经外科和心血管内外科医师的重视,并着手开展“脑心同治”手术互为保障,“泛血管医学”概念提出多学科交叉、跨学科整合的研究模式和发展理念。泛血管医学思想对“脑心同治”手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脑心同治”手术又使“泛血管医学”概念更加完整与深化。现阶段坚持以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为基础进行手术实施设计,“脑心同治”手术将在未来突破传统的颈动脉与冠状动脉同期手术范畴,过渡到以血管重建为中心的发展方向,从外科手术角度扩大“泛血管医学”概念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障碍 心血管疾病 外科手术 脑心同治(非MeSH词) 泛血管医学(非MeSH词) 血管重建(非MeSH词)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颅内血管搭桥术在基底动脉复杂动脉瘤中的应用
10
作者 高恺明 佟小光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19-624,共6页
目的 探讨颅内-颅内血管搭桥术治疗基底动脉复杂动脉瘤的术式和适应证。方法与结果 回顾2017年4月至2023年4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行颅内-颅内血管搭桥术的6例基底动脉复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3例为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型动脉瘤,1例为基... 目的 探讨颅内-颅内血管搭桥术治疗基底动脉复杂动脉瘤的术式和适应证。方法与结果 回顾2017年4月至2023年4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行颅内-颅内血管搭桥术的6例基底动脉复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3例为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型动脉瘤,1例为基底动脉上段动脉瘤合并近端基底动脉重度狭窄,2例为基底动脉巨大型夹层动脉瘤;5例为破裂动脉瘤,Hunt-Hess分级Ⅴ级1例、Ⅳ级1例、Ⅲ级2例、Ⅱ级1例;1例为未破裂动脉瘤。6例患者均采用颅内-颅内血管搭桥术,主要包括颈内动脉岩骨段-桡动脉-大脑后动脉搭桥术联合动脉瘤夹闭术(1例)、椎动脉V3段-桡动脉-大脑后动脉搭桥术联合动脉瘤孤立术(4例)、大脑中动脉M2段-桡动脉-大脑后动脉P2段搭桥术联合动脉瘤孤立术(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即刻复查影像学提示桥血管通畅,动脉瘤不显影,基底动脉上段显影良好。4例预后较好,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为0~3分;1例术前即为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Hunt-Hess分级Ⅳ级),虽手术顺利,动脉瘤得以控制,但预后欠佳(mRS评分4分);1例基底动脉干巨大型动脉瘤患者,术前存在蛛网膜下腔出血(Hunt-Hess分级Ⅴ级),虽手术顺利重建后循环并处理动脉瘤,仍于术后1周死亡。结论 对于无法使用常规手段治疗的基底动脉复杂动脉瘤,颅内-颅内血管搭桥术能够为其提供较好的选择,临床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基底动脉 脑血管重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时相CT血管成像彩色编码图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任涛 刘松 +1 位作者 杨天昊 田超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11-1318,共8页
目的:探讨多时相CT血管成像(mCTA)彩色编码图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临床预后评估中的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前循环AI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根据患者90 d的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91例,mRS<3分... 目的:探讨多时相CT血管成像(mCTA)彩色编码图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临床预后评估中的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前循环AI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根据患者90 d的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91例,mRS<3分)和预后不良组(86例,mRS≥3分)。采用3分法评估常规mCTA侧支循环评分、彩色编码图侧支循环评分(包括侧支血管充盈的延迟程度、侧支血管的分布范围评分及总评分),采用χ2或Fisher确切检验比较分析两组间常规mCTA侧支循环评分、彩色编码图侧支循环评分的差异,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间CT灌注成像(CTP)缺血区体积、梗死核心区体积的差异,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CT各参数对AIS患者临床预后的诊断价值,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各参数对AIS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结果:CT各参数在两组间均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预后良好组有更好的侧支循环及更小的缺血和梗死核心区体积。ROC结果显示彩色编码图侧支循环评分对患者临床预后的诊断价值与常规mCTA相似或更高,侧支血管充盈的延迟程度评分(AUC=0.67)与CTP缺血(AUC=0.74)和梗死核心区体积(AUC=0.75)的诊断价值相当(Z=1.552,P=0.121;Z=1.606,P=0.10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侧支血管充盈的延迟程度评分及梗死核心区体积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OR值(95%CI)2.39(1.03~5.52),P=0.039;OR值(95%CI)3.88(1.86~8.10),P<0.001]。结论:mCTA彩色编码图对预测AIS患者90 d的临床预后具有较高价值,侧支血管充盈的延迟程度评分是AIS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且与常规mCTA和CTP相比,可以获得相似或更好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卒中 CT血管造影术 侧支循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双足疼痛发病的Morvan综合征一例
12
作者 陈嫄 赵胜男 +2 位作者 张淼 周玉颖 李攀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56-561,共6页
患者男性,71岁,受教育年限3年(小学肄业)。因双足疼痛7个月,行走困难渐进性加重3个月,言语混乱2月余,于2022年5月18日入院。患者入院前7个月(2021年10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足疼痛,呈持续刺痛感,程度剧烈,但可忍受,无头痛,无肢体无力;外... 患者男性,71岁,受教育年限3年(小学肄业)。因双足疼痛7个月,行走困难渐进性加重3个月,言语混乱2月余,于2022年5月18日入院。患者入院前7个月(2021年10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足疼痛,呈持续刺痛感,程度剧烈,但可忍受,无头痛,无肢体无力;外院头部MRI未见明显异常;腰椎MRI显示腰椎间盘膨出,髓内未见明显异常信号,诊断为“腰椎间盘膨出”,予布洛芬按需服用止痛,症状未见缓解。入院前4个月(2022年1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发作性心前区不适、心悸,外院心电图及心肌酶谱未见明显异常,未予明确诊断,建议休息观察。入院前3月余(2022年2月)出现行走困难,活动时四肢震颤,因双足疼痛加剧,难以入睡,自行服用佐匹克隆(7.50 mg/d)等镇静催眠药,症状未见改善,因双足疼痛难忍,自行“洋铁皮”烫足,双足烫伤,外敷中药(具体成分和剂量不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纤维颤搐 肌强直 神经痛 低钠血症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静脉持续泵入联合窗口期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肺鳞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7
13
作者 吕远 姜镕 +4 位作者 马春华 李金铎 王斌 孙立伟 穆宁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00-504,共5页
背景与目的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本研究旨在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静脉持续泵入联合窗口期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肺鳞癌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4年2月-2015年1月10例经细胞学或组织学病理确诊的IIIb期-IV期... 背景与目的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本研究旨在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静脉持续泵入联合窗口期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肺鳞癌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4年2月-2015年1月10例经细胞学或组织学病理确诊的IIIb期-IV期的肺鳞癌患者采用持续静脉泵入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窗口期动脉灌注化疗与10例同期住院接受单纯动脉灌注化疗的IIIb期-IV期的肺鳞癌患者比较,联合治疗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剂量均为30 mg/d,持续静脉泵入,d1-d7,在第4天血管正常化窗口期接受动脉灌注化疗,灌注化疗采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化疗方案,单纯治疗组动脉灌注化疗方案同联合治疗组。每4周为1周期,连续治疗2个周期后4周行近期疗效评价及药物不良反应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2次以上治疗,联合治疗组有效率(response rate,RR)为70.0%,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90.0%,单纯治疗组RR为50.0%,DCR为7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0,P=0.582)。两组的药物不良反应轻微,主要为1级-2级胃肠道反应和血液毒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9,P=0.628)。联合治疗组1例患者发生1级心脏毒性。两组患者未发生3级以上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静脉持续泵入联合窗口期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肺鳞癌近期疗效明显,患者耐受性良好,且不良反应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动脉灌注化疗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影像引导的复合手术治疗症状性慢性颈内动脉闭塞疗效分析
14
作者 张海红 白雪亮 +2 位作者 高恺明 刘伟 王红光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69-576,共8页
目的 探讨多模态影像引导的复合手术治疗症状性慢性颈内动脉闭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与结果 纳入2018年7月至2023年8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行复合手术的25例症状性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均于术前完善多模态影像学检查,包括颈部血管超声... 目的 探讨多模态影像引导的复合手术治疗症状性慢性颈内动脉闭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与结果 纳入2018年7月至2023年8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行复合手术的25例症状性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均于术前完善多模态影像学检查,包括颈部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CTA或DSA、CT灌注成像(CTP)或灌注成像(PWI)、高分辨率MRI,并在复合手术室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血管内治疗。术后所有患者均实现血管再通,手术成功率为100%(25/25)。术后第1天25例患者行头部CT检查,1例术中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7 d内,24例患者行CTP或PWI检查,脑灌注较术前均有所改善;25例患者行头部MRI检查,4例存在脑梗死;24例患者行颈部血管超声或TCD检查,颈内动脉均血流通畅。出院时、术后6个月和1年平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为3.36、2.72和2.72分,平均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0.76、0.60和0.60分。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0%(5/25);平均随访24.88个月,同侧颈内动脉再狭窄率为16%(4/25),均未发生同侧颈内动脉再闭塞。结论 多模态影像引导的复合手术技术可行,且临床应用具有良好疗效和安全性,为症状性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血栓形成 颈内动脉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球囊和椭圆囊 支架 多模态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诱导RNA结合蛋白在亚低温下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蔡英 郑君毅 +3 位作者 王冠 武俏丽 巫嘉陵 苏心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54-757,共4页
目的研究亚低温下冷诱导RNA结合蛋白(CIRP)对受损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分为3组:对照组、损伤组和治疗组。氧糖剥夺55min制作海马神经元损伤模型,损伤组和治疗组在氧糖剥夺55min后分别置于37℃和32℃培... 目的研究亚低温下冷诱导RNA结合蛋白(CIRP)对受损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分为3组:对照组、损伤组和治疗组。氧糖剥夺55min制作海马神经元损伤模型,损伤组和治疗组在氧糖剥夺55min后分别置于37℃和32℃培养24h。收集各组细胞,MTT检测各组细胞的存活率,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IRP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损伤组细胞生存率明显下降[(43.3±8.1)%vs(100.0±12.7)%,P<0.05],治疗组细胞生存率明显升高[(71.8±13.6)%vs(43.3±8.1)%,P<0.05],与损伤组比较,治疗组细胞凋亡率下降[(19.5±0.6)%vs(30.7±2.5)%],CIRP的mRNA蛋白表达明显升高,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下CIRP表达水平升高,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发挥神经元保护作用,是亚低温脑保护作用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RNA结合蛋白质类 海马 神经元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脑小血管病八例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嫄 周玉颖 +4 位作者 王盼 李攀 刘丽萍 刘辉 张惠红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59-566,共8页
目的探讨遗传性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变化及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8例单基因遗传性脑小血管病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影像学和神经心理学评分结果,分析其在首诊、随访6及12个月时的认知功能变化特点。结果8例患... 目的探讨遗传性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变化及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8例单基因遗传性脑小血管病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影像学和神经心理学评分结果,分析其在首诊、随访6及12个月时的认知功能变化特点。结果8例患者中6例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CADASIL)诊断、2例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CARASIL)标准。CADASIL患者主要表现为急性脑梗死(2例)、头晕头痛(1例)、认知功能障碍(3例);CARASIL患者分别以头晕(1例)或认知功能障碍(1例)首诊;头部MRI显示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皮质下白质损害。其中,3例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降、4例存在不同程度神经精神行为异常、1例可能有焦虑并伴轻度抑郁。6个月随访时,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神经精神行为异常。CADASIL患者主要表现为延迟回忆、视空间能力与执行功能、抽象能力、语言功能、注意力和计算力受损,伴随易激惹、情感淡漠、激越、异常运动行为等神经精神行为障碍;CARASIL患者则以执行功能、定向力(时间、地点)、近记忆力受损更显著,除易激惹、情感淡漠、激越、异常运动行为外,还存在妄想、脱抑制和睡眠障碍。结论CADASIL和CARASIL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进展及变化特点各异,其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小血管疾病 CADASIL 认知障碍 神经心理学测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观认知障碍神经心理与阿尔茨海默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淑玲 石志鸿 +3 位作者 张莹 张婷 王晓丹 纪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1112-1114,共3页
随着对阿尔茨海默病(AD)不断深入的研究,AD诊断阶段不断提前。主观认知功能障碍(SCI)是由Reisberg等于1982年首次阐述,指患者主观感受记忆或认知功能下降。其客观检查没有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且没有明确的其他疾病。2011年,美国国... 随着对阿尔茨海默病(AD)不断深入的研究,AD诊断阶段不断提前。主观认知功能障碍(SCI)是由Reisberg等于1982年首次阐述,指患者主观感受记忆或认知功能下降。其客观检查没有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且没有明确的其他疾病。2011年,美国国立衰老研究院和阿尔茨海默病协会(NIA-AA)将AD临床前期分为3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记忆障碍 阿尔茨海默病 载脂蛋白E4 神经心理学 痴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颈内动脉起始部和颅内大血管串联闭塞的血管内治疗 被引量:3
18
作者 尚彦国 孙涛 +2 位作者 王轩 高恺明 佟小光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13-418,共6页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起始部闭塞串联颈内动脉颅内段和大脑中动脉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8年8-11月共5例颈内动脉起始部闭塞串联颈内动脉颅内段和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均行颈内动脉起始部支架植入术,...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起始部闭塞串联颈内动脉颅内段和大脑中动脉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8年8-11月共5例颈内动脉起始部闭塞串联颈内动脉颅内段和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均行颈内动脉起始部支架植入术,再行颅内动脉支架取栓术。术后即刻采用脑梗死溶栓血流分级(TICI)评价血管再通程度,术后3 d、90 d和1年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预后。结果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颈内动脉起始部支架植入术以及颈内动脉颅内段和大脑中动脉支架取栓术,手术成功率为5/5。术后即刻TICI分级3级2例、2b级2例、2a级1例,血管再通率为4/5,未发生颅内出血或动脉再闭塞,神经功能明显改善。术后90 d mRS评分0分2例,2分2例,3分1例。术后1年均预后良好(mRS评分0~1分)。结论颈内动脉起始部闭塞串联颈内动脉颅内段和大脑中动脉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急诊行颈内动脉起始部支架植入术并顺行颅内动脉支架取栓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颈内动脉 大脑中动脉 支架 脑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进展:中国学者海外报道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纪 巫嘉陵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785-792,共8页
脑卒中业已成为我国首位致残性疾病、第2位致死性疾病。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血管内治疗无可争议地成为神经介入领域的最热门话题。本文选择中国学者近3年发表在国外杂志的关于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的4项高质量临床研究,重点介绍其研究... 脑卒中业已成为我国首位致残性疾病、第2位致死性疾病。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血管内治疗无可争议地成为神经介入领域的最热门话题。本文选择中国学者近3年发表在国外杂志的关于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的4项高质量临床研究,重点介绍其研究方法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血栓切除术 支架 中国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机接口技术及其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20
作者 巫嘉陵 高忠科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8,共6页
脑机接口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前沿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本文从脑机接口信号采集、特征提取、特征分类和外部控制设备4个关键技术引入,介绍深度学习和复杂网络两项前沿技术在脑机接口系统中的作用与应用,重点归纳脑机接口技术... 脑机接口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前沿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本文从脑机接口信号采集、特征提取、特征分类和外部控制设备4个关键技术引入,介绍深度学习和复杂网络两项前沿技术在脑机接口系统中的作用与应用,重点归纳脑机接口技术在神经科学领域的应用现状,并探索该项技术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前景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科学 脑电描记术 信号处理 计算机辅助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