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重视心脑血管疾病的外科干预 被引量:1
1
作者 佟小光 施铭岗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共4页
心脑血管疾病是全球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动脉粥样硬化是其主要病理学改变,常同时累及心血管和脑血管,需神经外科和心血管外科同时手术干预。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是采取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手术还是分期手... 心脑血管疾病是全球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动脉粥样硬化是其主要病理学改变,常同时累及心血管和脑血管,需神经外科和心血管外科同时手术干预。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是采取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手术还是分期手术(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尚未形成一致性意见。随着对心脑血管疾病研究的深入、手术技术的改进和血管内介入技术的发展,为外科手术同时干预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障碍 心血管疾病 神经外科手术 心血管外科手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脑外伤急性期颅内压与血儿茶酚胺变化的关系及其意义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赛 杨树源 王明璐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336-338,共3页
报告51例严重脑外伤急性期持续ICP监护和血CA测定结果,发现脑外伤组血C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脑外伤后24小时内ICP与血NE、E水平显著呈正相关(r=0.730,P<0.001和r=0.542,P<... 报告51例严重脑外伤急性期持续ICP监护和血CA测定结果,发现脑外伤组血C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脑外伤后24小时内ICP与血NE、E水平显著呈正相关(r=0.730,P<0.001和r=0.542,P<0.001),脑外伤后第三天ICP与血NE、E亦显著呈正相关(r=0.604,P<0.001和r=0.451,P<0.01)。伤后24小时ICP正常或轻度增高者,65%恢复良好.35%恢复差,而ICP>5.3kPa组病人,90%以上死亡。伤后第三天ICP仍高于5.3kPa的4例病人全部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急性期 颅内压 儿茶酚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脑血管疾病的“脑心同治” 被引量:2
3
作者 施铭岗 佟小光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1,共5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管病和心血管病共同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二者为同源性疾病,可共病,这也是“脑心同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近年随着药物治疗和手术技术改进,“脑心同治”得以实现并提高临床疗效。本文综述“脑心同治”策略,以为心脑血... 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管病和心血管病共同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二者为同源性疾病,可共病,这也是“脑心同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近年随着药物治疗和手术技术改进,“脑心同治”得以实现并提高临床疗效。本文综述“脑心同治”策略,以为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和临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障碍 心血管疾病 神经外科手术 心血管外科手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血管医学时代“脑心同治”手术与展望 被引量:1
4
作者 尚彦国 王轩 +3 位作者 佟小光 施铭岗 李春海 王联群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6,共9页
“脑心共病”逐渐受到国内外神经外科和心血管内外科医师的重视,并着手开展“脑心同治”手术互为保障,“泛血管医学”概念提出多学科交叉、跨学科整合的研究模式和发展理念。泛血管医学思想对“脑心同治”手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脑心... “脑心共病”逐渐受到国内外神经外科和心血管内外科医师的重视,并着手开展“脑心同治”手术互为保障,“泛血管医学”概念提出多学科交叉、跨学科整合的研究模式和发展理念。泛血管医学思想对“脑心同治”手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脑心同治”手术又使“泛血管医学”概念更加完整与深化。现阶段坚持以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为基础进行手术实施设计,“脑心同治”手术将在未来突破传统的颈动脉与冠状动脉同期手术范畴,过渡到以血管重建为中心的发展方向,从外科手术角度扩大“泛血管医学”概念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障碍 心血管疾病 外科手术 脑心同治(非MeSH词) 泛血管医学(非MeSH词) 血管重建(非MeSH词)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手术技术治疗颈内动脉巨大动脉瘤:一项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
5
作者 丁茂华 佟小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15-422,共8页
目的间接手术(脑血管搭桥术)治疗颈内动脉巨大动脉瘤(giant internal carotid aneurysms,GICAs)单中心经验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6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应用间接手术技术治疗GICAs患者的临床预后。对于球囊闭塞试验阴性的GICA... 目的间接手术(脑血管搭桥术)治疗颈内动脉巨大动脉瘤(giant internal carotid aneurysms,GICAs)单中心经验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6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应用间接手术技术治疗GICAs患者的临床预后。对于球囊闭塞试验阴性的GICAs患者,采用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缩窄术联合/不联合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superficial temporal artery-middle cerebral artery,STA-MCA)。对于球囊闭塞实验阳性的GICAs患者,采用ICA结扎术联合高流量搭桥术(external carotid artery-radial artery-middle cerebral artery/M2,ECA-RA-M2)。全脑血管造影记录患者术前术后O’Kelly-Marotta(OKM)分级,及动脉瘤最大直径变化。随访患者术前、术后改良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及临床症状变化,以评估间接手术治疗GICAs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结果共有2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接受ICA缩窄联合/不联合STA-MCA搭桥术的患者为16例,接受ICA结扎术联合高流量搭桥术的患者为6例。50%(11/22)的患者术后OKM分级达到C/D级,与术前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术后或末次影像学随访结果显示19例患者的颅内动脉瘤缩小,2例保持不变,1例增大,较术前存在统计学差异(t=5.439,P<0.001)。至随访末,22例患者mRS评分较术前下降,且存在统计学差异(t=2.531,P=0.019)。结论在神经介入时代,间接术式仍然是治疗难治性或复发性GICAs的一种重要补充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巨大动脉瘤 颈内动脉缩窄术 颈内动脉结扎术 脑血管重建术 病例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温对颅脑创伤患者细胞间液葡萄糖和乳酸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只达石 黄慧玲 +4 位作者 张国斌 李爱林 范维佳 王辰 莫丽冬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62-266,共5页
目的 观察不同体温条件下颅脑创伤患者脑部和腹部细胞间液中葡萄糖(Glu)、乳酸(Lac)及乳酸/丙酮酸(L/P)等指标的变化趋势.方法 将微透析导管分别插入51例患者脑创伤病灶半暗带区、相对正常脑组织区和腹部皮下组织,收集微透析液,... 目的 观察不同体温条件下颅脑创伤患者脑部和腹部细胞间液中葡萄糖(Glu)、乳酸(Lac)及乳酸/丙酮酸(L/P)等指标的变化趋势.方法 将微透析导管分别插入51例患者脑创伤病灶半暗带区、相对正常脑组织区和腹部皮下组织,收集微透析液,灌流速度为0.3 μl/min.每小时收集1管透析液,平均收集时间为(67.10±18.27)h;生化分析仪测定收集的透析液中Glu、Lac及丙酮酸浓度.将患者根据所测定的直肠温度(RT)按每1度分组:RT<33.0℃、33.0~33.9℃、34.0~34.9℃、35.0~35.9℃、36.0~36.9℃、37.0~37.9q和≥38.0℃,共7组.结果 腹部Glu在各体温下均显著高于脑部Glu(P<0.05),相对正常脑组织中Glu在RT<36.0℃均显著高于受伤区Glu(P<0.05),以33.0~33.9℃时为最高(P<0.05).腹部Lac显著低于脑部的Lac(P<0.05),相对正常脑组织中Lac在RT<35.0℃或≥37.0℃时均显著高于受伤区Lac(P<0.05).受伤脑组织的L/P随着体温的上升而下降(P<0.001);在RT<33.0℃时,L/P值为脑受伤区>腹部>相对正常脑组织;在RT≥34.0℃时,L/P值为相对正常脑组织>脑受伤区>腹部.结论 维持RT在33~34℃或36~37℃更有利于患者脑部组织的生化代谢,可能更具有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创伤 亚低温 微透析 葡萄糖 乳酸 丙酮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性迟发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点与诊治 被引量:16
7
作者 朱妍 张楷文 +1 位作者 刘敬业 李庆彬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37-339,共3页
目的 探讨外伤性迟发性硬膜外血肿(DEDH) 的发病规律、诊断及治疗。方法 经CT监测及临床观察确诊84例DEDH, 分析迟发性血肿与原发损伤的关系及治疗资料。结果 经2 次CT检查发现迟发性血肿70 例,经3 次CT检... 目的 探讨外伤性迟发性硬膜外血肿(DEDH) 的发病规律、诊断及治疗。方法 经CT监测及临床观察确诊84例DEDH, 分析迟发性血肿与原发损伤的关系及治疗资料。结果 经2 次CT检查发现迟发性血肿70 例,经3 次CT检查确诊14 例;迟发性血肿多发生于伤后24 小时内(64-3% ) ,多见于颞顶部(59-5 %) ,且多有颅骨骨折(76-2% ) 。下述情况的GOSⅣ~Ⅴ级者占比例最高,其中额颞部血肿(18/20) ,GCS13 ~15 分(53/53),血肿量50 mL以下(55/55) ,手术清除血肿(45/54) ,提示具有这些情况的患者预后较好。结论 CT和颅内压(ICP) 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DEDH 和确定正确治疗方案,对部分小血肿病人可行保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发性硬膜外血肿 CT监测 颅内压监测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底骨巨细胞瘤(附4例报告) 被引量:5
8
作者 阎学江 李建国 尹绍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542-544,548,共4页
目的:对颅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ar of bone,GCT)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理、治疗及预后加强了解。方法:结合有关文献,回顾分析了13年来经手术治疗的4例GCT。结果:肿瘤根治性切除2例,邻界切除2例。术后头痛症状缓解,颅神... 目的:对颅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ar of bone,GCT)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理、治疗及预后加强了解。方法:结合有关文献,回顾分析了13年来经手术治疗的4例GCT。结果:肿瘤根治性切除2例,邻界切除2例。术后头痛症状缓解,颅神经障碍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或消失。随访1年至4年,患者情况良好。结论:颅底GCT虽然是一种潜在的恶性肿瘤,如果做到肿瘤根治性切除,可有望防止肿瘤复发或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骨巨细胞瘤 病理 治疗 诊断 GCT 临床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颅内血肿清除术继发非原位迟发性血肿17例 被引量:2
9
作者 赵理乐 梁思泉 杨玉山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79-380,共2页
关键词 颅内血肿 DTICH 清除术 继发性 迟发性血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瘤的临床与病理 被引量:3
10
作者 闫学江 李庆彬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614-615,共2页
关键词 原发怀颅内恶性淋巴瘤 病理学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鞍内非垂体腺瘤性病变
11
作者 阎学江 焦德让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19-121,共3页
目的 :总结鞍内非垂体腺瘤性病变的临床特点及相关的发病因素。方法 :13例鞍内非垂体腺瘤性病变患者 ,男性5例 ,女性8例 ;年龄33~36岁。其中Rathke′s囊肿9例 ,垂体腺炎2例 ,原发性垂体脓肿1例 ,原发性垂体乳头状瘤1例 ,均采用鼻 -蝶... 目的 :总结鞍内非垂体腺瘤性病变的临床特点及相关的发病因素。方法 :13例鞍内非垂体腺瘤性病变患者 ,男性5例 ,女性8例 ;年龄33~36岁。其中Rathke′s囊肿9例 ,垂体腺炎2例 ,原发性垂体脓肿1例 ,原发性垂体乳头状瘤1例 ,均采用鼻 -蝶入路手术摘除。结果 :术后全部患者临床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和消失 ,无手术合并症 ,随访4个月~3年半无1例复发或死亡。结论 :鞍内非垂体腺瘤性病变 ,易误诊为垂体腺瘤 ,仔细询问病史至关重要 ,头颅MRI检查 ,有助于临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肿 炎症 垂体腺瘤 临床特点 手术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