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级淋巴结构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反应及预后的影响
1
作者 薛孟丽 耿华 +2 位作者 李世雄 丁运 徐美林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54-460,共7页
目的:研究三级淋巴结构(tertiary lymphoid structures,TLS)对接受新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病理反应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天津市胸科医院接受新辅助治疗后行... 目的:研究三级淋巴结构(tertiary lymphoid structures,TLS)对接受新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病理反应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天津市胸科医院接受新辅助治疗后行手术的NSCLC患者132例,分为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C)组40例和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combined with immunotherapy,NCI)组92例。通过H&E染色评估切片中残余肿瘤细胞(residual viable tumor,RVT)百分比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评估TLS数量和成熟度,分析两组中TLS数量和成熟度的差异以及对患者病理反应和预后的影响。结果:NCI组中TIL浸润水平、TLS的总数量、成熟数量以及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pCR)率、主要病理缓解(major pathologic response,MPR)率均明显高于NC组(均P<0.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成熟TLS数量和TIL浸润是NCI组患者病理反应的影响因素(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NC组中TIL低浸润是高RVT的危险因素;同时在NCI组中,成熟TLS数量低、TIL低浸润和治疗前N分期是高RVT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成熟TLS数量(P=0.001)和TIL(P=0.009)是NCI组患者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的独立预测因子,并且生存分析显示NCI组中TLS高成熟和TIL高浸润患者的DFS显著优于低成熟和低浸润者(均P<0.001)。结论:TLS低成熟度和TIL低浸润与NSCLC患者不良的病理反应和较短的DFS有关,TLS成熟度和TIL可以作为接受NCI患者的病理反应和预后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级淋巴结构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非小细胞癌 新辅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浸润近端支气管壁的临床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徐美林 田铁栓 +5 位作者 于刚毅 张逊 杨霞 王学勤 张志尧 王嵩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1期1204-1208,共5页
目的:观察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不同的病理组织学类型、pTNM分期、p53蛋白表达对癌细胞浸润近端支气管壁长度的影响,为术式的选择提供临床病理依据。方法:收集86例原发性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的手术标本,对肿瘤至支气管切缘的管壁进行连续取... 目的:观察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不同的病理组织学类型、pTNM分期、p53蛋白表达对癌细胞浸润近端支气管壁长度的影响,为术式的选择提供临床病理依据。方法:收集86例原发性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的手术标本,对肿瘤至支气管切缘的管壁进行连续取材,观察组织学类型,测量癌细胞浸润近端支气管的长度。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检测p53蛋白表达。结果:Ⅲa期腺癌最长(1.91±0.36cm),Ⅰb期鳞癌最短(0.39±0.15cm)。p53蛋白阳性表达者浸润长度(0.87±0.49cm)大于表达阴性者(0.53±0.32cm),(t=3.82,P<0.01),且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在原发性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中,病理组织学类型、pTNM分期及p53蛋白表达与癌细胞浸润近端支气管壁的长度有关,可作为选择术式的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病理组织学类型 pTNM分期 P53蛋白 肿瘤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c42和WAVE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韩文恒 张逊 +3 位作者 徐美林 王菁 韩兴鹏 孙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1445-1449,共5页
目的:探讨Cdc42和WAVE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6例经石蜡包埋的NSCLC组织及46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Cdc42和WAVE1的表达情况。结果:Cdc42和WAVE1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 目的:探讨Cdc42和WAVE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6例经石蜡包埋的NSCLC组织及46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Cdc42和WAVE1的表达情况。结果:Cdc42和WAVE1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Cdc42的表达强度与肿瘤的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AVE1的表达强度与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NSCLC组织中Cdc42和WAVE1的表达呈正相关(r=0.469,P<0.01)。Cdc42高表达组的3年生存率(44.16%)低于低表达组(72.41%),WAVE1高表达组的3年生存率(39.44%)亦低于低表达组(77.14%),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淋巴结转移、Cdc42和WAVE1共同高表达是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Cdc42和WAVE1在NSCLC组织中异常高表达,且呈现较好的相关性,可能共同参与并促进NSCLC的恶性进程,检测两者的表达会对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起一定的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C42 WAVE1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li-1与EMT相关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霞 徐美林 +2 位作者 耿华 王菁 杨霞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1232-1237,共6页
目的:探讨胶质瘤相关癌基因同源蛋白-1(Gli-1)及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蛋白Snail、E-cadherin及N-cadherin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 目的:探讨胶质瘤相关癌基因同源蛋白-1(Gli-1)及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蛋白Snail、E-cadherin及N-cadherin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天津市胸科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经手术切除送检的67例NSCLC组织及20例正常肺组织中Gli-1、Snail、E-cadherin及N-cadherin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Gli-1、Snail、E-cadherin及N-cadherin基因在20例NSCLC及其对应癌旁正常肺组织中m RNA的表达情况。结果:1)Gli-1、Snail、E-cadherin及N-cadherin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19%(41/67)、50.75%(34/67)、56.72%(38/67)、53.73%(36/67),在正常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0%(4/20)、10%(2/20)、100%(20/20)、5%(1/20),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患者癌组织中Gli-1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肿物大小和病理分型无相关性;Gli-1的表达与E-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r=-0.325,P<0.05),与Snail、N-cadherin的表达呈正相关(r=0.379、r=0.490,P<0.05);3)RT-PCR结果显示,Gli-1、Snail和N-cadherin m RNA的表达量高于正常余肺组织(P<0.05),E-cadherin m RNA的表达量低于正常余肺组织(P<0.05);4)Gli-1、Snail和N-cadherin高表达的患者表现出更差的预后和更低的生存率(P<0.05),E-cadherin阴性组的患者较阳性组患者显示出更差的预后和更低的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E-cadherin阴性、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是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NSCLC中,Hedgehog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与EMT存在密切相关性,Gli-1与EMT相关蛋白的表达对判断NSCLC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具有一定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DGEHOG通路 Gli-1 上皮-间质转化 非小细胞肺癌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徐美林 刘岩 +1 位作者 宋秀娴 杨霞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5-167,共3页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组织学类型 神经内分泌 分化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i67、bcl-2、bax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预后价值 被引量:9
6
作者 王旭晖 王嵩 +2 位作者 田铁栓 韩兴鹏 徐美林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6期744-746,共3页
目的评价增生细胞标志Ki67蛋白及凋亡调节因子bcl-2蛋白、bax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和预后价值。方法用Ki67b、cl-2、bax抗体对51例非小细胞肺癌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按阳性及阴性分组。结果Ki67蛋白阳性率为29.4%,Ki67... 目的评价增生细胞标志Ki67蛋白及凋亡调节因子bcl-2蛋白、bax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和预后价值。方法用Ki67b、cl-2、bax抗体对51例非小细胞肺癌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按阳性及阴性分组。结果Ki67蛋白阳性率为29.4%,Ki67蛋白表达在T分期中不同,在T2期表达强度最高(P=0.033),Ki67蛋白阳性者生存期较阴性者缩短(P=0.013);bcl-2蛋白阳性率为33.3%,bcl-2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无关,与生存期无关;bax蛋白阳性率为35.3%,bax蛋白表达在鳞、腺癌之间不同(P=0.040),bax蛋白表达与生存期无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进入回归方程的为肺癌分期及Ki67蛋白。结论Ki67蛋白作为增生细胞的标志与预后相关,Ki67蛋白阳性者预后差。Ki67蛋白有可能成为判断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一个有价值的分子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KI67蛋白 BCL-2蛋白 BAX蛋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ASLC分级系统与Ⅰ期浸润性非黏液型肺腺癌患者预后关系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张颖 耿华 +2 位作者 李世雄 赵术彤 徐美林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77-482,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分级系统与Ⅰ期浸润性非黏液型肺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天津市胸科医院的204例Ⅰ期浸润性非黏液型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 目的:回顾性分析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分级系统与Ⅰ期浸润性非黏液型肺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天津市胸科医院的204例Ⅰ期浸润性非黏液型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根据IASLC分级系统对患者分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分析IASLC分级与Ⅰ期浸润性非黏液型肺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与肺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通过Kaplan-Meier法计算浸润性非黏液型肺腺癌患者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无复发生存率(recurrence-free survival,RFS);采用Log-rank法比较不同组间的差异性。使用单因素Cox回归、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04例患者中IASLC分级为Ⅰ级108例,Ⅱ级66例,Ⅲ级30例。IASLC分级与性别(P=0.022)、吸烟史(P=0.041)、脉管侵犯(P=0.004)、胸膜累及(P=0.001)、病理分期(P<0.001)、肿瘤直径(P<0.001)均显著相关。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胸膜累及(P=0.043)与IASLC分级(P<0.001)均对OS有显著影响;IASLC分级对RFS有显著影响(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P=0.005)与IASLC分级(P=0.002)是影响Ⅰ期肺腺癌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直径(P=0.007)、IASLC分级(P=0.003)是Ⅰ期肺腺癌患者R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ASLC分级为Ⅰ期浸润性非黏液型肺腺癌预后的独立预后因素,IASLC分级越高Ⅰ期浸润性非黏液型肺腺癌患者预后越差。该分级系统提供了一个新的预后分组模式,为Ⅰ期浸润性非黏液型肺腺癌患者的术后管理及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IASLC分级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不典型腺瘤样增生与细支气管肺泡癌 被引量:4
8
作者 徐美林 杨霞 张志尧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526-528,538,共4页
目的:探讨肺泡上皮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与细支气管肺泡癌(BAC)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形态学测量法、免疫组化及电镜对7例BAC、4例轻度AAH、5例重度AAH进行检测。结果:重度AAH与BAC的核区平均值比轻度AAH明显增大(P<0.05)... 目的:探讨肺泡上皮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与细支气管肺泡癌(BAC)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形态学测量法、免疫组化及电镜对7例BAC、4例轻度AAH、5例重度AAH进行检测。结果:重度AAH与BAC的核区平均值比轻度AAH明显增大(P<0.05);p53蛋白在轻度AAH不表达(0/4),重度AAH和BAC的阳性率分别为40%(2/5),57%(4/7)。结论:BAC的发生是多步骤、多阶段逐步形成的,AAH与BAC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可能是其真正的癌前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不典型腺瘤样增生 细支气管肺泡癌 P53蛋白 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结构重构及胶原的表达 被引量:3
9
作者 姜华 麻力军 +4 位作者 丛洪良 姜楠 毛用敏 徐美林 崔让庄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16-419,共4页
目的检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结构重构及胶原的表达,探讨胶原在心房结构重构中的意义。方法选择行开胸心脏手术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39例,将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24例为房颤组,窦性心律患者15例为窦律组。取患者心房组织标... 目的检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结构重构及胶原的表达,探讨胶原在心房结构重构中的意义。方法选择行开胸心脏手术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39例,将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24例为房颤组,窦性心律患者15例为窦律组。取患者心房组织标本,应用HE染色及Masson染色进行组织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房组织中Ⅰ型、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结果房颤组患者较窦律组左心房内径明显增大。房颤组患者心房有肌溶解、心肌肥厚及广泛间质纤维化的改变。与窦律组比较,房颤组患者的左、右心房组织胶原容积分数均明显增大,左、右心房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而Ⅲ型胶原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结构发生明显的病理改变,其中心房间质纤维化为主要特征,左心房改变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心房颤动 胶原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P-2、TIMP-2与^(32)P液体球囊照射预防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董红志 刘寅 +4 位作者 徐美林 徐乃勋 殷雅琴 高静 赵炳让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3-196,共4页
目的探讨放射治疗——32P液体球囊血管内近距离照射预防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以及在此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及其抑制因子(TIMP-2)的变化与作用。方法建立兔双侧髂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模型,大耳白兔24只,分为3组:9.1Gy组、21.8Gy... 目的探讨放射治疗——32P液体球囊血管内近距离照射预防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以及在此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及其抑制因子(TIMP-2)的变化与作用。方法建立兔双侧髂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模型,大耳白兔24只,分为3组:9.1Gy组、21.8Gy组、33.4Gy组。随机选择一侧髂动脉行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行血管内近距离照射治疗,另一侧髂动脉球囊扩张血管成形后作为自身对照。行血管造影术观察双侧髂动脉血管再狭窄的程度,对MMP-2 mR-NA和TIMP-2 mRNA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①血管造影显示照射剂量21.8Gy组血管再狭窄程度最轻,与对照组血管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用原位杂交法对MMP-2mRNA、TIMP-2mRNA进行半定量分析,在照射剂量21.8Gy组MMP-2mRNA染色阳性面积最小,TIMP-2mRNA染色面积最大,均与对照亚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应用32P放射性液体球囊行血管内近距离照射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可以有效地抑制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再狭窄 基质金属蛋白酶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中hMLH1基因完全失活机制
11
作者 张亮 徐美林 +1 位作者 张维铭 耿鑫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77-580,共4页
目的研究hMLH1基因完全失活机制及蛋白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关系。方法应用PCR-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方法检测hMLH1基因杂合性缺失(LOH),利用甲基化敏感性限制性核酸内切酶HpaⅡ/MspⅠ酶切-PCR方法检测异常甲基化;通过免疫组化... 目的研究hMLH1基因完全失活机制及蛋白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关系。方法应用PCR-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方法检测hMLH1基因杂合性缺失(LOH),利用甲基化敏感性限制性核酸内切酶HpaⅡ/MspⅠ酶切-PCR方法检测异常甲基化;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分析hMLH1基因蛋白表达情况。结果40例NSCLC中,hMLH1基因LOH发生率为65%,甲基化发生率为67.5%,72.5%hMLH1蛋白表达阴性,均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29例hMLH1蛋白表达缺失中有21例(72.4%)同时发生LOH和异常甲基化。结论hMLH1基因异常在NSCLC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完全失活机制可能主要为:LOH+异常甲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HMLH1 杂合性缺失 甲基化 失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放射治疗对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及核因子-кB活性的影响
12
作者 刘寅 高静 +4 位作者 徐美林 苑淑渝 徐乃勋 赵鸿铭 刘国庆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81-385,共5页
目的观察32P液体球囊血管近距离照射预防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量效关系及其对核转录因子核因子кB(NFкB)活性的影响,以探讨其防治再狭窄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24只大耳白兔,建立兔双侧髂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模型,随机选择一侧髂动脉血管成... 目的观察32P液体球囊血管近距离照射预防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量效关系及其对核转录因子核因子кB(NFкB)活性的影响,以探讨其防治再狭窄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24只大耳白兔,建立兔双侧髂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模型,随机选择一侧髂动脉血管成形术并分别给予91Gy组、218Gy组和334Gy组32P液体球囊血管照射治疗(每组n=8),另一侧髂动脉灌注造影剂,作为自身对照(对照组,n=24)。术后5周行血管造影并取材进行光镜观察、NFкB、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测量新生内膜面积、中膜面积、管腔面积及免疫组化染色阳性面积百分比。结果①光镜观察91Gy组与对照组比病变无明显差异;218Gy组内弹力膜完整无明显断裂;管腔轻度狭窄,新生内膜面积明显减小,内膜层泡沫样细胞及脂质沉积均不明显;中膜平滑肌呈轻度增厚,排列轻度紊乱;334Gy组内弹力膜破坏,管腔明显狭窄,内膜可见大量泡沫细胞及脂质沉积,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及细胞外基质不定形物质沉积,中膜平滑肌明显萎缩变薄,其中4例血管腔内可见血栓形成。②免疫组化染色91Gy组NFкB、IGF1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218Gy组NFкB、IGF1蛋白表达量中等,呈灶状散在分布于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及泡沫细胞,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③334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放射 治疗 血管成形术 再狭窄 核因子-ΚB活性 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li-2在胸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Ki-67的关系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晓琪 徐美林 +1 位作者 王菁 杨霞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525-529,共5页
目的:探讨Gli-2蛋白和核增殖标志物Ki-67与胸腺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4例胸腺肿瘤(9例A型、6例AB型、11例B1型、22例B2型及16例C型)组织中Gli-2及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Gli-2在胸腺瘤... 目的:探讨Gli-2蛋白和核增殖标志物Ki-67与胸腺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4例胸腺肿瘤(9例A型、6例AB型、11例B1型、22例B2型及16例C型)组织中Gli-2及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Gli-2在胸腺瘤A、AB、B1、B2、C型的阳性率分别为1/9(11.11%)、2/6(33.33%)、2/11(18.18%)、5/22(22.73%)、13/16(81.25%),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li-2阳性率在Masaoka分期Ⅰ、Ⅱ、Ⅲ、Ⅳ期中分别为2/10(20%)、12/41(29.27%)、4/6(66.67%)、5/7(71.43%),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患者肿瘤组织中Gli-2的高表达与性别、年龄、出血坏死及合并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无相关性,但与肿瘤是否侵及胸膜密切相关;3)Ki-67在侵袭性胸腺瘤与非侵袭性胸腺瘤中的阳性标记指数(LI)分别为7.14±6.99、15.24±9.13,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Ki-67在胸腺瘤中的表达与Gli-2的表达呈正相关(rs=0.529,P<0.05);4)Gli-2阳性组患者5年无进展生存率(PFS)56.5%(13/23)较阴性组的5年无进展生存率92.7%(38/41)低,Ki-67阳性组的胸腺肿瘤患者5年无进展生存率61.5%(16/26)也较阴性组的5年无进展生存率92.1%(35/38)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Gli-2阳性、Ki-67阳性、有胸膜侵袭是影响胸腺肿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Gli-2与Ki-67在胸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检测二者的表达对判断胸腺肿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有一定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i-2 胸腺肿瘤 KI-67 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BC200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及作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孟腾 徐美林 +2 位作者 耿华 王菁 高国政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23-227,共5页
目的:分析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 RNA)BC200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及其与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蛋白E-cadherin、N-... 目的:分析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 RNA)BC200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及其与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蛋白E-cadherin、N-cadherin及Snail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检测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天津市胸科医院60例癌组织及60例对应的正常肺组织中BC200表达情况,40例癌组织及40例正常肺组织中E-cadherin、N-cadherin及Snail m RNA表达水平,统计分析NSCLC中BC200与E-cadherin、N-cadherin及Snail m RNA表达水平以及两者的相关性,分析BC200与临床病理特征(性别、年龄、TNM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病理类型水平)的关系,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鉴别诊断NSCLC的效能;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cadherin、N-cadherin及Snail蛋白在40例NSCLC组织及20例正常肺组织中表达情况,分析其与BC200表达情况的关系。结果:1)肺癌组织中的BC200、N-cadherin及Snail m 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P<0.05),E-cadherin m RNA的表达量低于正常肺组织(P<0.05);2)E-cadherin、N-cadherin及Snail在NSCL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0%(16/40)、57.5%(23/40)、57.5%(23/40),在正常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5%(19/20)、5%(1/20)、10%(2/20),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肺癌组织中BC200的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E-cadherin、N-cadherin及Snail阳性率相关(P<0.05),BC200的表达与E-cadherin m RNA的表达呈负相关(r=-0.31,P<0.05),与Snail、N-cadherin m RNA的表达呈正相关(r=0.305、r=0.257,P<0.05);4)ROC曲线分析表明,组织lnc RNA表达水平对NSCLC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满意。结论:BC200在NSCLC组织中高表达,且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E-cadherin、N-cadherin及Snail阳性率相关,BC200的表达与E-cadherin m RNA的表达呈负相关,与Snail、N-cadherin m RNA的表达呈正相关,提示BC200可能通过上皮间质转化调节肺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在NSCLC诊断上,lncRNA BC200水平有较高的价值,可考虑作为NSCLC诊断的潜在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组织 长链非编码RNA BC2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宁肺片治疗及预防小鼠自发性肺腺癌(LA795)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桂武 张志尧 +2 位作者 聂卫 王理 孟勇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9期688-689,共2页
中药宁肺片系中医科多年根据祖国传统医学辩证论治及方药通过对肺癌患者临床治疗验证,总结,精炼研制的中药制剂,收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故采用本制剂对小鼠自发性肺腺癌(LA795)进行实验研究。
关键词 肺肿瘤 腺癌 宁肺片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氨基丙腈诱导鼠夹层动脉瘤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晓中 张韶鹏 +2 位作者 王菁 姜楠 陈庆良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44-650,共7页
目的探索β-氨基丙腈(β-Aminopropionitrile,BAPN)对鼠大动脉壁的影响,并对比人类夹层动脉瘤发病特点,以期进一步探索符合人类疾病特征的夹层动脉瘤动物模型。方法在实验动物饮用水中混入BAPN,配成浓度为0.2%、0.4%、0.6%的BAPN溶液,4~... 目的探索β-氨基丙腈(β-Aminopropionitrile,BAPN)对鼠大动脉壁的影响,并对比人类夹层动脉瘤发病特点,以期进一步探索符合人类疾病特征的夹层动脉瘤动物模型。方法在实验动物饮用水中混入BAPN,配成浓度为0.2%、0.4%、0.6%的BAPN溶液,4~5周龄SPF级SD大鼠和3周龄SPF级C57BL/6小鼠饲养7周。实验结束或动物死亡后将其解剖,分离其大动脉,观察大体变化。将大动脉分为升主动脉、降主动脉、腹主动脉肾动脉上段和腹主动脉肾动脉下段4部分,截取每段血管横断面进行HE染色,并测量其血管内径、中膜面积等各项指标。同时,留取行开胸手术的A型夹层动脉瘤患者大动脉进行HE染色,观察其病理改变,与发生夹层动脉瘤的鼠大动脉进行比较。结果1)BAPN可显著影响大鼠或小鼠采水量及体重增长。2)BAPN可致大鼠或小鼠大动脉扩张,中膜增厚,弹性蛋白减少、排列紊乱,其病理改变符合人类夹层动脉瘤病理改变特征。3)浓度为0.4%的BAPN溶液模型成功率最高。结论:C57BL/6小鼠夹层动脉瘤动物模型可作为一种简便、经济、有效的动物模型进行下一步研究;SD大鼠发生肠破裂、脊柱侧弯等系统病理改变的比例高于夹层动脉瘤发生率,其作为夹层动脉瘤动物模型尚需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β-氨基丙腈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自动HE染色机清洗的体会
17
作者 赵越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86-1487,共2页
长期使用全自动HE染色机易在冲洗容器内聚集大量污垢,其不仅会堵塞排水孔道导致存水,还会漂浮吸附到组织切片上,导致HE染色污染。因此,需对堵塞的冲洗容器进行较为复杂的定期清洗。本科室采用Leica ST5020多功能染色机自身的进水排水系... 长期使用全自动HE染色机易在冲洗容器内聚集大量污垢,其不仅会堵塞排水孔道导致存水,还会漂浮吸附到组织切片上,导致HE染色污染。因此,需对堵塞的冲洗容器进行较为复杂的定期清洗。本科室采用Leica ST5020多功能染色机自身的进水排水系统和病理科常用的消毒粉,疏通和清洁冲洗容器。该方法简化了常规清洗步骤,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染色机 清洗 二氯异氰尿酸钠 冲洗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