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及靶向治疗相关分子标记物 被引量:5
1
作者 徐锋 王长利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57-360,共4页
肺癌是发达国家中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75%~80%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由于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60%~70%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属晚期,无法对其进行根治性手术切除,仅能通过化疗或放疗缓解,对于其治疗及... 肺癌是发达国家中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75%~80%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由于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60%~70%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属晚期,无法对其进行根治性手术切除,仅能通过化疗或放疗缓解,对于其治疗及预后,目前医学领域尚无突破性进展。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是治疗晚期NSCLC的首选方案,但是由于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同一种病理类型和分期的NSCLC对标准化疗敏感性差异较大,因此有效率仅为25%~30%,2年生存率小于15%。近年来人们提出了针对不同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的概念。随着对联合化疗分子机制的认识不断进展,目前已发现一些肿瘤分子标志物的改变与化疗敏感性有关。针对不同的分子标记物指定不同的个体化化疗方案对于改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而寻找特定基因的改变作为敏感性和耐药性标志来选择对肿瘤敏感的靶向治疗药物也将会更有效,使治疗更加个性化。要将这些结果应用于临床,仍需要大规模开展临床试验,进一步标化实验检测方法以及规范检测结果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敏感性 靶向治疗 分子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