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与小切口根治性切除的急性期反应比较 被引量:15
1
作者 王长利 张真发 +8 位作者 王勐 苏延军 尤健 宫立群 阚学峰 陈辉 岳东升 杨冉 李岩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5-67,70,共4页
目的:观察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保留前锯肌的小切口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检测两种手术后患者的急性期反应,比较两种手术患者机体的创伤情况大小。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肺部肿瘤科临床诊断为I期和部分II期的... 目的:观察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保留前锯肌的小切口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检测两种手术后患者的急性期反应,比较两种手术患者机体的创伤情况大小。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肺部肿瘤科临床诊断为I期和部分II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胸腔镜手术组和小切口开胸手术组,比较两种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效果,并检测患者血清中CRP、TNF-α、IL-6和IL-10的含量,以辅助判断机体的急性期反应程度,比较两种手术对机体的创伤情况。结果:从2005年7月至2007年1月,共有65位患者入组,其中行胸腔镜根治性肺叶切除术30例,保留前锯肌的小切口开胸手术35例,两种手术患者的带管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等无明显差别;胸腔镜手术可以做到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和保留前锯肌的小切口开胸手术相比,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疼痛较轻,止痛药服用时间短。胸腔镜手术后1天血清CRP、TNF-α、IL-10的含量均低于小切口开胸手术(48.84±16.89vs65.28±19.80;67.54±18.43vs81.38±21.72;55.49±9.87vs74.28±14.97)。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可以做到系统性淋巴结清扫,与小切口的开胸手术相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患者的急性期反应低、对机体的创伤小,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可能优于保留前锯肌的小切口开胸肺叶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小切口开胸手术 急性炎症反应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7例原发性肺类癌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赵晓亮 张强 +1 位作者 苏延军 王长利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1057-1059,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肺类癌的临床治疗特点以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74年1月至2005年8月病例资料完整的肺类癌27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典型类癌15例,不典型类癌12例;无吸烟史12例,有吸烟史15例,其中吸烟指数... 目的:研究分析肺类癌的临床治疗特点以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74年1月至2005年8月病例资料完整的肺类癌27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典型类癌15例,不典型类癌12例;无吸烟史12例,有吸烟史15例,其中吸烟指数〈400的2例,≥400者13例.临床表现以咳嗽、痰中带血为主;肺类癌的影像学特征与病理学分类无相关性(x2=2.87,P=0.091),纤支镜活检22例,有明确病理诊断1例;共24例接受手术治疗,手术分为根治性手术和保守性手术.21例接受根治性手术,其中3例行全肺切除,18例单纯肺叶切除;保守性袖状切除术3例.接受术后辅助性化疗或单纯化疗的患者,方案以顺铂或卡铂为主的二联或三联药物.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2%、90.4%和64.6%.与肺类癌预后相关的主要因素为临床分期(x2=4.26,P=0.04)和淋巴结转移情况(x2=4.22,P=0.040).结论:肺类癌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缺乏特异性改变,纤支镜活检病理诊断阳性率低.肺类癌的预后较好,预后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术后辅助性化疗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的地位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类癌 神经内分泌肿瘤 预后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70例肺腺癌各亚型间临床及预后影响因素的比较 被引量:15
3
作者 贾斌 张真发 王长利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1-64,共4页
目的:根据WHO 2004年对于肺腺癌分型的最新定义标准,探讨肺腺癌各亚型之间预后的差异及预后因素。方法:收集本院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期间行手术治疗的370例肺腺癌患者病理切片,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生存时间进... 目的:根据WHO 2004年对于肺腺癌分型的最新定义标准,探讨肺腺癌各亚型之间预后的差异及预后因素。方法:收集本院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期间行手术治疗的370例肺腺癌患者病理切片,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生存时间进行随访;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采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患者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25.26%,中位生存期3.89年;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亚型、支气管断端是否阳性、肿瘤直径、TNM分期、T分期、N分期、术后是否行化疗、免疫治疗对全组患者总体生存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病理亚型、气管断端是否阳性,TNM分期、肿瘤直径、是否行化疗为影响患者总体生存率的独立因素。各亚型之间分析显示:单纯型细支气管肺泡癌(Bronehioloalveolar carcinoma,BAC)的5年生存率为41.30%,优于其它类型腺癌(P=0.002);无BAC成份的各亚型腺癌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含BAC的混合型腺癌预后介于前两者之间。结论:手术仍为肺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含BAC的混合型腺癌预后介于BAC与无BAC成份的其他类型腺癌,可视为独立的病理类型;术后病理亚型、气管断端是否阳性,TNM分期、肿瘤直径、化疗为影响患者总体生存率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细支气管肺泡癌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