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津地区甲状腺肿瘤患者尿碘检测与临床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刘磊 李亦工 +3 位作者 郑向前 魏松锋 刘嘉玉 高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研究甲状腺肿瘤患者临床表现与尿碘含量关系,初步探讨患者个体化碘摄入的依据。方法:2009年8月至2010年2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甲状腺颈部肿瘤科收治的天津地区甲状腺肿瘤疾病患者542例,其中甲状腺癌患者240例,甲状腺良性肿瘤... 目的:研究甲状腺肿瘤患者临床表现与尿碘含量关系,初步探讨患者个体化碘摄入的依据。方法:2009年8月至2010年2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甲状腺颈部肿瘤科收治的天津地区甲状腺肿瘤疾病患者542例,其中甲状腺癌患者240例,甲状腺良性肿瘤302例,所有患者采集空腹晨尿,测定尿中碘含量,采用过硫酸铵消化-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尿肌酐含量,用碱性苦味酸法。天津地区甲状腺正常人群400例同法检测尿碘用以对照。结果:甲状腺良性肿瘤、恶性肿瘤患者尿碘中位数均处于碘过量状态(良性:519μg/L;恶性:524μg/L)。而无甲状腺疾病对照组,处于碘营养超足量状态。甲状肿瘤患者的经尿肌酐校正的每日尿排碘量(CCDUI)在性别、及不同年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状腺癌患者中存在颈部淋巴结转移、被膜侵犯组的CCDUI分别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无被膜侵犯组。甲状腺良性肿瘤中存在乳头状增生及不典型增生组的患者的CCDUI高于未存在乳头状增生及不典型增生组。存在典型胶质改变的甲状腺良性肿瘤组的CCDUI高于无典型胶质改变组。结论:本研究表明了本地区甲状腺肿瘤患者碘摄入量可能存在偏高现象,建议适当调整,行科学个体化碘摄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碘 甲状腺癌 良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25例颈部非甲状腺肿物疾病多重分析
2
作者 高明 李勇 +4 位作者 于洋 李亦工 程文元 张艳 李小龙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1233-1237,共5页
目的:对颈部非甲状腺肿物(Non-Thyrogenous Masses of the Neck,NTMN)进行新分区、大样本和多角度的综合分析总结。方法:选取相关病例3125例,首先进行NTMN的构成比例总结;其次分析研究新近的国际分区中各疾病的分布情况;进而分析总结NTM... 目的:对颈部非甲状腺肿物(Non-Thyrogenous Masses of the Neck,NTMN)进行新分区、大样本和多角度的综合分析总结。方法:选取相关病例3125例,首先进行NTMN的构成比例总结;其次分析研究新近的国际分区中各疾病的分布情况;进而分析总结NTMN疾病的性别、年龄等相关临床特征,对颈部隐源性转移癌(Unknown Primary Cervical Metastatic Carcinoma,UPCMC),多发结节型NTMN及结核性淋巴结炎等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收集非甲状腺肿物疾病68类。转移性恶性肿瘤占恶性肿瘤性疾病的63.3%,原发灶在锁骨以上部位的转移癌占原发灶明确的转移癌的62.3%。在各分区中NTMN都有着较为明确的分布特征,如Ⅲ区23类疾病中,恶性淋巴瘤及转移癌最多见。UPCMC占转移癌的12.3%。多发结节型NTMN主要由恶性淋巴瘤、各类转移癌及结核性淋巴结炎等构成。结核性淋巴结炎中无结核中毒症状者占77.1%。结论:NTMN疾病构成复杂,表现多样,诊断较为困难,构成比例部分地支持了"80%规律",在各分区中均具有较为独特的疾病分布情况。而对于性别年龄比例、UPCMC、多发结节型NTMN、恶性淋巴瘤及结核性淋巴结炎等内容的总结均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本地区NTMN疾病发病的临床特点。本研究可以在多个层面为临床工作提供数据结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 非甲状腺 肿物 国际分区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髓样癌外科处理与基因筛查原则探讨 被引量:5
3
作者 于洋 高明 +1 位作者 冯影 郑向前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1226-1228,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甲状腺髓样癌手术治疗结果,探讨甲状腺髓样癌原发灶个体化治疗的最佳术式及基因筛查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2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91例甲状腺髓样癌患者手术治疗结果,统计不同类型患者甲状腺叶发病情况,对部分遗...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甲状腺髓样癌手术治疗结果,探讨甲状腺髓样癌原发灶个体化治疗的最佳术式及基因筛查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2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91例甲状腺髓样癌患者手术治疗结果,统计不同类型患者甲状腺叶发病情况,对部分遗传型甲状腺髓样癌家系进行基因筛查。结果:91例甲状腺髓样癌患者中遗传型10例,其中6例初始病变为双侧,4例初始病变为单侧患者手术治疗后随访已有3例对侧腺叶发现癌瘤,遗传型甲状腺髓样癌双侧腺叶受累比例高达90%。散发型甲状腺髓样癌患者81例,其中初始病变累及双侧腺叶者11例,余70例初始病变为单侧的散发型甲状腺髓样癌患者,术后随访4例患者对侧腺叶发现癌瘤,散发型甲状腺髓样癌患者双侧腺叶受累比例为18.5%。行基因筛查检测出RET突变基因携带者3人。结论:遗传型甲状腺髓样癌家系成员应行基因筛查,遗传型甲状腺髓样癌患者和双侧发病的散发型甲状腺髓样癌患者应行全甲状腺切除术,对无明确家族史、术前影像学检查考虑单侧病变的患者可行单侧腺叶加峡叶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髓样癌 手术 甲状腺切除 RET原癌基因 基因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性副神经节瘤中SDHD SDHB基因突变分析
4
作者 李亦工 郑向前 +4 位作者 冯影 魏松锋 于洋 李小龙 高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911-913,920,共4页
目的:探讨SDHD、SDHB基因突变在我国副神经节瘤(PGL)患者中的发生状况,为PGL分子诊断和分子遗传学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6年4月~2007年12月间收治的具有完整临床及病理资料的8例散发性副神经节瘤... 目的:探讨SDHD、SDHB基因突变在我国副神经节瘤(PGL)患者中的发生状况,为PGL分子诊断和分子遗传学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6年4月~2007年12月间收治的具有完整临床及病理资料的8例散发性副神经节瘤患者、1例家族性副神经节瘤患者及其4位亲属的外周血标本。留取18例正常人外周血标本作为对照。扩增SDHD、SDHB基因各外显子,纯化后直接进行DNA序列测定,将测序结果与美国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公布的标准序列比对。结果:家族性PGL病例检测到SDHD基因杂合性错义突变,8例散发性副神经节瘤病例未检测到SDHD基因外显子突变。2例散发性PGL病例携带SDHB基因第一外显子同义突变,发病时间早于不伴该同义突变者,且病理上均为恶性。家族性病例未检测到SDHB基因突变。结论:家族性PGL病例携带SDHD基因突变,而散发性PGL病例中未发现SDHD基因突变,提示SDHD基因突变可能是国人家族性副神经节瘤发病的分子基础之一。散发性副神经节瘤病例检测到SDHB基因第一外显子同义突变A6A,有该突变的患者病理上均为恶性,提示A6A可能影响副神经节瘤的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神经节瘤 琥珀酸脱氢酶 基因突变 颈动脉体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