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cl-2Ki-67的表达预测恶性淋巴瘤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刘霞 王华庆 +5 位作者 刘贤明 张会来 李兰芳 钱正子 侯芸 郝希山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37-339,共3页
目的:研究Bcl-2、Ki-67在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ML)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1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HSCT)预后的相关关系。方法:1)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 目的:研究Bcl-2、Ki-67在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ML)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1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HSCT)预后的相关关系。方法:1)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法检测33例行AHSCT治疗的患者组织切片中Ki-67,Bcl-2的表达。并探讨Ki-67,Bcl-2的表达与预后的相关性。 2)生存率统计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结果:1)33例AHSCT治疗组,Bcl-2阳性表达组和阴性表达组移植后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35.71%和88.89%(P<0.05);Ki-67阳性表达组和阴性表达组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43.75%和85.71%(P<0.05),提示Bcl-2和Ki-67的表达与AHSCT的预后相关。2)Cox多因素分析显示,Ki-67和Bcl-2是影响ML患者AHSCT后无病生存的相关因素(P=0.043 7)。结论:Bcl-2、Ki-67蛋白阳性表达的ML患者,AHSCT后易复发,可作为移植后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Ki-67和Bcl-2是影响ML患者AHSCT无病生存的独立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淋巴瘤 造血干细胞移植 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OX方案与DICE方案二线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钱钧强 刘贤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760-762,769,共4页
目的:对比奥沙利铂联合吉西他滨(GOX)与DICE方案二线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选取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55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GOX方案和DICE方案化疗。GOX组方案为:GEM1000mg/m^2,... 目的:对比奥沙利铂联合吉西他滨(GOX)与DICE方案二线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选取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55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GOX方案和DICE方案化疗。GOX组方案为:GEM1000mg/m^2,静脉滴注,d1、d8,LOHP130mg/m^2,静脉滴注,d1;21d为1个周期。DICE组方案为:地塞米松(DXM)20mg,静脉滴注,d1~d4;异环磷酰胺(IFO)1g/m^2,静脉滴注,d1~d4;Mesna解救400mg,静脉滴注q8h,d1~d4;顺铂(DDP)25mg/m^2,静脉滴注,d1~d4;依托泊苷(Vp-16)100mg/m^2,静脉滴注,d1~d4。21~28d为1个周期。每2周进行疗效及毒性评价。结果:55例患者中,GOX方案组CR3例(11.5%),PR14例(53.8%),SD5例,PD4例,总有效率(CR+PR)为65.4%,临床获益率(CR+PR+SD)达到84.6%。DICE组CR4例(13.8%),PR12例(41.4%),SD8例,PD5例,总有效率55.2%,临床获益率82.7%。针对不同的细胞类型,GOX组中T细胞淋巴瘤患者总有效率为60.0%,B细胞淋巴瘤总有效率达68.8%,在DICE组T细胞淋巴瘤总有效率50.0%,而B细胞淋巴瘤为57.9%。两组的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其中GOX组白细胞下降Ⅲ度7例,Ⅳ度2例;贫血Ⅲ度2例;血小板下降Ⅲ度5例,Ⅳ度2例。DICE组白细胞下降Ⅲ度12例,Ⅳ度4例;贫血Ⅲ度2例;血小板下降Ⅲ度3例,Ⅳ度1例。胃肠道反应较GOX组为重,Ⅲ度2例,Ⅳ度1例。比较两组毒副反应,GOX组在中性粒细胞减少,消化道反应方面明显好于DICE组(P<0.05)。而DICE组出现未出现末梢神经毒性病例。结论:GOX方案二线治疗复发或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是较为安全且有效的化疗方案,其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或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联合化疗 吉西他滨 奥沙利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相关生物学标记物研究进展
3
作者 胡歌 王华庆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716-719,共4页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常见类型。该疾病经过正规治疗,部分是可治愈的。患者的预后因具有不同的遗传学表现而对治疗反应各异,表明这是一组异质性肿瘤。国际预后指数(IPI)可用于判断DLBcL患者的预后,但IPI相同者...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常见类型。该疾病经过正规治疗,部分是可治愈的。患者的预后因具有不同的遗传学表现而对治疗反应各异,表明这是一组异质性肿瘤。国际预后指数(IPI)可用于判断DLBcL患者的预后,但IPI相同者的生存期并不一致,说明IPI亚组中仍存在着异质性。根据已发现的遗传学特异改变以及对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可确定多个能够独立于临床指标、判断DLBCL患者预后的分子标记物,是对国际预后指数的丰富和发展。近来,随着DNA微阵列及组织阵列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好的理解淋巴瘤生物学表现,并促进了新型诊断方法的进展,有利于改进了现有的预后判断模型。然而,在涉及不同预后指标的重要性及常规应用性等方面,文献资料并不统一。本综述总结了判断DLBCL预后标记物的最新进展,并讨论了目前以标记物评估DLBCL治疗风险、指导治疗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预后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衰竭期骨髓转移癌临床表现及其治疗对策 被引量:3
4
作者 邱立华 王华庆 +6 位作者 刘贤明 张会来 钱正子 李维 侯芸 周世勇 郝希山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523-526,共4页
目的:探讨衰竭期骨髓转移癌(MCBM)的发病率、病史、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疑似病例行骨髓穿刺和(或)活检、PET-CT检查,病理学确诊者中9例行抢救性化疗联合最佳支持治疗(BSC),另6例仅给予BSC,收集患者症状、体征、病史... 目的:探讨衰竭期骨髓转移癌(MCBM)的发病率、病史、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疑似病例行骨髓穿刺和(或)活检、PET-CT检查,病理学确诊者中9例行抢救性化疗联合最佳支持治疗(BSC),另6例仅给予BSC,收集患者症状、体征、病史、体质状态评分(KPS评分)、血常规、骨髓特点、合并症、缓解率、生存期等数据。结果:2876例患者中发现该病15例,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乏力,病史多不足3个月,部分患者有实体瘤病史而另一部分患者疑似血液系统疾患而就诊,骨髓均增生低下有时可发现有分类不明的细胞或较为典型的转移瘤细胞,并有贫血,KPS评分不足50分,14例伴血小板减少症,3例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其中9例接受了抢救性化疗及BSC,临床受益率88.9%(8/9),生存期20天至5年7个月;而仅接受BSC者生存期仅为20天至3个月。结论:衰竭期骨髓转移癌临床罕见,起病隐匿,病史多不足3个月,临床表现为不明原因并进行性加重的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亦较为困难,骨髓检查常显示骨髓增生低下有时可发现有分类不明的细胞或较为典型的转移瘤细胞,该病的治疗国内外尚无成功的经验和方法,减量的抢救性化疗联合BSC可能有效,生存期明显延长,打破了该期患者不宜化疗的传统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转移癌 衰竭期 化疗 抢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